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台山画廊

[原创] 砚边拾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 13: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家熟习的为主体,临帖是燉点补品吃喝。可不少人临帖是一个样子,来到自由书写时又是一个样子,这意味着自己的思想开始僵化,临再多的帖的意义不大,故一个人长期克隆自己的主体风格是危险的。
* q; {0 V% E0 I5 X在古希腊神话中,河神与仙女所生的儿子拿斯索斯,是天下第一美男子,他迷恋湖中自己倒映,最后郁郁而死。" ?2 S8 ~" F3 g3 k5 {6 E
这则神话中,迷恋自己的容貌,意味着只克隆自己以往的风格,认为自己以往的风格是天下第一。
! R5 C: }- @8 E& z! T5 M* A/ X古希腊神话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在其初期,许多观点是用象征来表达的,这种表达方式相当于“神谕”,即是说,你一旦陷了进去,要承受炼狱般的苦痛才有机会走出来。8 k3 u, g* m" I"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 13: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赵体在于柔顺且有浑厚之意,笔顺而不柔,仅得赵之形。柔顺,赵之肉也,浑厚,赵之血也。
0 N; x* M1 J8 |7 I- Y4 T* x赵叔儒行书对联为大字榜书,这是如何将赵孟頫的行书写成榜书的很好参考。; C( d. y4 Y" N& h# t, I
在赵孟頫传世作品中,竖碑立传的作品,线条粗细变化不大,余者则相去较远。相对而言,竖碑立传作品属于大字榜书用笔之法的典型,后者为小字用笔之典型。
/ f( g: M. ?: n( {8 c/ z3 |这种划分虽非绝对,但分开来看待,能增加对赵体的认识。" x% k6 ^0 U. u5 H
赵的行楷多以大字之法书之,行书多以小字之法书之,其中有些行书作品亦以大字之法书之。$ Q8 E4 }& }$ t( Q+ v3 l
作出这样的区分后,小字大字之法有了定论,然后循着定论去临写。熟练后,亦可以小字之法去临赵的“大字”,大字之法去临赵的“小字”,交替为之,饮赵的血,吃赵的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 13: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生常谈】曾有段时间流行学书法长寿的说法,我也误以为此。后来发现是书法家长寿,跟一般书法爱好者是两码事。- g" U1 k) ?; _! D; z4 G9 z+ m9 Y0 Y, A
书法家长寿,撇开基因因素,就是书法史上的书法家很少生活潦倒的,大都衣食无忧,且所交往的不少是得道真人与高僧,这两种人曾在荒山野岭出入,肯定懂点中医,而古代书法家之中的一些著作中常提到医疗保健方面的知识,其中一些书法家还是名医。显浅一点,国家高层领导的平均寿命比之贫民百姓高出不少。
, U' v! t3 w: ?0 [/ {学书法可长寿的说法等于当代的成功学——你这样做一定会发财。最近深圳有一批这样的策划专家正在看守所吃高价饭菜。! F- B: F! T& t7 U' c+ M: d% W4 N
网上凡推介学书法这好那好的,百分之百都是从书法家出发的,跟书法爱好者半毛钱关系嘟冇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 18: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台山画廊 于 2020-1-2 18:57 编辑
7 I5 d* t! m$ m; B
1 \, w# K/ u! L3 Z. D. _今天隋唐墨迹中,智永的《千字文》、孙过庭所撰《书谱》都是楷书和草书,余者习二王的似是没有日本空海那么纯粹,至于其它双钩本虽精,但终是下真迹一等。
4 X' m7 d' C6 E5 c  B2 d空海是日本的圣人,一直受到日本人的推崇,不像孔子所代表的儒家体系颇受打击,尤其是现代的文革,孔子所代表的儒家一脉,实质上已灭绝了,只留下一些口号而已——试问当今有谁还对儒家产生恭敬虔诚之心?!失去这种心态,儒家只余空壳一个。6 C) X! B. p/ d$ s) v( i0 t) x
从空海在大唐所取得的成就中,不难看出当年他在世界文化最鼎盛的都市中,仍是出类拔萃、卓尔不群。或许,他的书法成就不如颜真卿那般推陈出新,但在保守派中,却属于领军人物。
! o) X, t6 ]9 v. H: @; C网上有人对他的书法进行质疑,我就笑了:一个连当代三流书家都不是的人,振振有词,以为自己在空海之上!& D; m# M& \  B6 D
由于传承没有断绝,故没有人去怀疑空海的真迹,它们纯粹来自唐代。而今天国内流传的晋唐墨迹中,有不少存疑,至于声势最大的莫过于六十年代的“兰亭论辩”,单是从这些现象来看,不难体会到这是文化断裂所带来的——中国人多缺乏历史责任感。4 J4 z* A) j( W. F& |2 y" S( j
中国人缺乏自责,这多少跟社会氛围有关,或许这最能代表中国文化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0: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清人小名家真迹,已觉无法追及,今人则失去了那种信手拈来写字的生活基础,怎么写都有种便秘感。* g9 N0 k8 ^9 U
馆阁体只要写得精熟,就变得自然起来,而未精熟的,写什么体都无法避免出现矫揉造作的线条。) V* F5 u! f6 S
精熟了,写字如闲扯家常;未精熟的,握笔如擂台上与敌方对恃。& M2 D# G0 ]; c9 g
未精熟的,说得天花乱坠亦属纸上谈兵;精熟的,闭口不语也是一种轻松的诉说,且悠扬顿挫,如以天籁之音诵读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 a4 |( i# q# P6 Z/ |. G* L/ ?! v* U
今年猪仔卖得贵,我家老三买一对;出门牵着随街走,旁若无人好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0: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作品,是形相与时间延续联合起来所展示的圆融,至于纯粹的形相(或风格)若无时间延续的介入,是初学者所关心的。
( u9 h" ]  ]' X6 I. [书法的法则都是从作品中建立起来的,只有书写者才知道:他在书写过程中并未关心法则,因为他就是法则。
2 X2 W6 P$ J! u% W0 c对作者而言,作品的价值不及万一。可人们偏好作品及其价值,作者总是被忽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06: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缺乏总结胡写过程,是一个长时间累积成个人无意识集合的过程,因为它是个人无意识的,故个人几乎无力察觉自己所写出来的字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字,被今人定义为“老干体”。故我不去批评什么“老干体”“江湖体”,我只说出其基本成因,如换上我遇到这种情形,我也无力作出改变。
" O8 l8 s; {! E$ Z1 M5 Y如果说“老干体”是无意识的叠加所致,临帖就是唤醒这个人无意识。
) g% u' g2 e8 B8 H- ~* q& V临帖要似,行笔就要遵循一定的运动轨迹,这涉及到力量与节奏的控制,如果不契合字帖作者这方面的发挥,怎么也写不似。故临帖是一个将无序变为有序的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体验 ,才有了根本。4 Q' R3 n: a* S  X0 R- g
临帖仅是书法基础中的基础,认真而言,开始认真学习一个字帖,至少要费上三五年时间,将来可能还要反复学习。若仅是将字写得好看,方法对路又认真的话,二、三年时间就够了。! Q9 I" U" ^1 S1 y2 g4 J1 H  k2 k
临帖才能知写字的得失进退,不临帖则如无根漂萍,所述亦属于想当然。
- b; W+ _& Y2 W/ S4 z0 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4: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是王世贞还是谁,称赵孟頫学李北海,从赵字来看,或许学过李北海,但结字用笔上更接近徐浩。
' p$ j% f) H! g. ^: [( Y李北海传世几个碑的结字都偏长、中宫收紧;徐浩楷书字形偏扁,结体开阔,赵体亦然。
9 b$ F: [% K, i  h" |9 q晋唐写经中的小楷于点画之间常见萦丝联结,钟繇一些小楷作品亦如此,那些点画连接无此现象的是否完全被当年的刻工忽略还是本来如此?' ?6 T# `4 C* _- x
古人因技术信息远远落后于今天,难以如今人那般独坐家中浏览天下名碑名帖,所提出的“某某学谁学谁”的说法,难免粗糙,不足为据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07: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网上跟人讨论书法时,一是看对方的观点是否新颖或原创,二是看对方所写的字。若是没有这二点,几乎可以肯定对方的心思不纯,也就失去讨论的兴趣。
5 q0 }, K" F6 u% W; |+ {. e) u观点欠新颖或非原创,是习字过程中欠总结所致,不发自己写的字不是自卑或自傲,缺乏接受批评的勇气。这都不是认真对待书法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10: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是一个复杂的模糊体,很多问题看似确切,实为似是而非,如人自称是高级生物,可蚂蚁也可以自称是高级动物,而这一点人是不清楚的。
% ^* [  f8 q5 y" \6 _5 M+ Y' k人能做些什么呢?估计其中最大的本领就是吹嘘到连自己都肯定是真的。
& S; s9 w' \" I- f- R4 m5 u3 I看了“缸脑”实验后,觉得这个世界很无趣,或是因此,人们开始构建虚幻的世界,让大家都相信这个虚幻世界的实在性。于是,世界开始变得有秩序起来,各种定理随之而生。
- ~& U; f. S( C4 r  {: e$ D# A0 e如书法,今天也吹嘘到近乎巅峰,如果扒掉一个人的写字技能,还剩下什么呢?人们试图以“写字”为皇帝新衣,去到艺术家的层面。有不少书法爱好者,都以加入各级书法协会为荣,他们将习字的动力放在这方面,忘记了习字的初心。若是这些协会被解散呢?* K# [" ^2 w6 Q9 Y, d8 ~/ H
书法圈子中,亦常从级别的角度去衡量水平的高低,这就丢了书法本身。我在贩卖书画时亦借此吹嘘,他们又不是书画贩子,借用这些的动机又是什么呢?9 U6 v; v# h, U4 j& @0 ?
通过对“缸脑”的思考,肯定了虚幻的存在,世界真实一面又是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