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5-10-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6015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孙晓云发现新大陆了吗?/ k a, y c# H7 ?4 R
孙晓云一直是我比较佩服的当代女书家,她出一著作《书法有法》好象在网上评价也不错。我想凭孙的实力此作肯定非同凡俗,并能引领我们直登书法堂奥。
( L. \7 \2 [% Q, m 可当我拿到这本书好好拜读时,却发觉越读越不对劲,原以为书法有法,书中会涉及到各种书法中的独到的技法,可是本书从头至尾引经据典说的却是一个法:转笔法。你可别小看这转笔法,孙女士对这转笔法可是将它看作是无上神圣、神乎其技的东西,当年令钟瑶“槌胸呕血”“盗发其冢”的就是这东东。
) z3 r) f C! T0 P' s0 c 现摘录书中的几句原话如下:
8 ]" B: D6 z N n/ [+ m 1\以右手“经典”执笔法有规律地来回转动毛笔,令笔画纵横自如的方法,即是“笔法”。运用这种笔法,即是“用笔”。严格地说,用笔法写成的字才是“书法”。/ H4 O- T5 o0 L/ z/ w C
2\我们不使用这种笔法。
2 X* S2 c( K, r! X/ f 3\王羲之有句名言:“意在笔先。”今人总爱引用此言。但理解实偏差矣。其真相应该是:此“意”是指转笔的“意”。
+ t2 w, _" B) k6 @2 E7 ? 4\“唐代尚法”,“法”即为转笔运指,空海说的“骨法”,显然就是“笔法”。+ i1 D4 E* m5 H$ m: U( }! l
5\弄清了书法的笔法,就弄清了“骨法用笔”。古人讲的“书画同源”,原来就是基于书法笔法的“同源”。3 R: g9 b s/ s- B% x8 C) Y J5 A
6\“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千百年来被人用得烂熟,其实是非常实在、非常确切的一句实话:大自然是吾师,尽收眼底,最终是要化为心里的“六法”,得书法用笔之源来表现。
% [$ R: L, e. H7 ]( r4 B0 n& o 7\中国画之法,实际上,就是中国书法之法。严格地说,只有左右转笔,以向背之势发力用笔,才是中国画最本质之处。
( o) g0 j* O s 8\当没有右手转笔的技巧作生理限制,没有右手转笔的生理动作,完全作为视觉感官的反映时,书“法”自然就是画“法”。
4 X) m3 S/ C) H3 x 保留汉字造型,说穿了,不过是用软笔在写硬笔字而已,不过是在模拟、雕琢由笔法而形成的笔画和字形。
5 { j* n: Y8 w$ i1 R' I6 E
9 c1 g' k+ J9 |7 q1 |# @ 散人读罢全书,不免大失所望,更是大惑不解。
% ~' u d7 D C* R% B 其实,早在邱振中先生《关于笔法演变的若干问题》一文中,邱对笔法的演变已经解释得相当完美,笔法有三种基本样式:平动、绞转、提按。绞转只不过是笔法中的一种罢了,古时多用绞转,现在提按多于绞转,这是很正常的演变。孙女士何以将此转笔法提高到如此“神”的地位?好象没有了这东东书法就不存在了。散人不解?两文相较,感觉以孙文比之于邱文尤小学生之较于大学生!
. Q3 i/ W m0 X( Q" f4 f7 p& j1 B 散人不明白以孙的学识和其书法的造诣怎会如此狭隘片面地看问题?以为国人都蒙在鼓里,自己发现了新大陆,发出如此似是而非的言论?
2 {; p, V$ N( d' F' x! y, S. A5 T5 Y& ?7 _0 J2 ?6 E
不知是散人眼拙、理解力有限还是孙文有失高度,看过本书的网友请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吝教我!2 r. p" z$ I E* r4 u- a3 X
" {' D/ _7 f, r1 g7 x
[ 本帖最后由 抱朴散人 于 2006-5-7 17:47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