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9695|回复: 74

石昆牧普洱论文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5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石昆牧普洱论文集

石昆牧文集-----(一)普洱茶熟茶制程与特色
--------------------------------------------------------------------------------

整个普洱茶市场方兴未艾,大陆、马来西亚、韩国等地需求量大增,虽然所有古董印级茶皆为生茶饼,导致消费者收藏普洱茶是以生茶饼为主要对象,然市场消耗仍旧以熟散茶、熟砖与熟饼为主。
以笔者几年来不断深入云南各茶区,不断针对季节与制程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依个人见解,春茶香浓质重、口感饱满,适合在云南旱季时节制作生茶;十月中旬以后的谷花茶,质地虽重,但口感偏苦,比较适合与春茶混拼做生茶品,或是混和雨季茶做熟茶。而雨季所生产的茶菁,适合在温湿热的雨季时节制作熟茶品;因为熟茶品需经过洒水渥堆发酵,茶品本身内涵物质必须丰富,以目前个人所了解的茶区来说,临沧南部的大叶种是许多优质熟茶的茶菁来源。
普洱茶制作与流程
  生茶与熟茶的差别在于制成青毛茶后,熟茶经过洒水渥堆(包含喷雾式、菌类等)人工快速发酵,而生茶则没有。在此稍作介绍普洱茶制程、名词说明,与生、茶熟差异。
鲜叶采摘
  最佳时间在日出后半小时后,避免鲜叶水分含量过高,不利萎凋与杀青。早上十至十二点左右会完成采摘、萎凋、杀青与揉捻,而后进行日晒干燥至下午四点左右结束,依晒茶量与气候而定。若于中午过后采摘,杀青、揉捻后如果来不及干燥,少数民族通常以熏干方式干燥;此时若干燥不完全,发酵度偏高,会直接影响茶质。采摘季节则有旱季、雨季之分,旱季春茶在二月底至五月中,大约分三采;谷花茶则在九月底至十一月底之间,大约分二采,五月底至九月底为雨季茶。各时节所采摘茶菁,在外观与茶质有经验者稍能辨识。
萎凋
  主要将鲜叶水分含量减低,降低杀青温度,亦可柔软叶质。在旱季自然阴干萎凋,有些则以轻微日晒萎凋,在雨季则以热风萎凋。
杀青
普洱茶杀青主要方式为锅炒或滚筒式杀青,其温度应该在摄氏180度以下,全程6分钟左右,温度与时间都需依实际投茶量、茶菁嫩度、水分含量等等因素做调整。完成后,正常茶菁叶色由鲜绿转为深绿或墨绿。杀青完后,仍是将茶叶摊凉,准备进行揉捻。绿茶杀青目的在于停止发酵,而普洱茶则只需使发酵减缓速度。
揉捻
传统制茶以手工进行揉茶,且依茶菁粗细,分粗揉与复揉二次,尤其针对梗枝部分特别着重二次复揉。现代制茶则多以机械式盘式揉茶机处理,而后再人力进行部份加工或挑拣。
解块
  盘式揉茶机通常会造成茶菁结块,以现在制程会以解块机进行解块。传统手工揉茶则直接在揉茶时,顺手进行茶菁分离。
毛茶干燥(晒青毛茶)
揉捻解块完后,茶菁直接均摊在竹席或水泥晒场,以日晒干燥,晒干过程翻拌2~3次,日晒加热幅射,一般不会超过摄氏40度。如果干燥不完全,将会使茶菁过度发酵,甚至可能发霉现象。干燥完全的青毛茶,色墨绿或深绿,叶身较薄者为略带黄绿色。此即俗称「晒青毛茶」。
毛茶分级
将晒青毛茶依芽毫多寡、心叶比例,或以单叶大小筛分等级。一般野生茶以人工方式挑选,台地茶(茶园茶)则多以筛分机处里。
渥堆
  传统熟茶制作方式,每次取用青毛茶十公吨为一渥堆单位,潮水量(洒水)视季节、茶菁级数与发酵度而定,通常是茶量的30~50%左右,茶堆高度在一米左右。茶堆内部温度最高于摄氏65度左右,视制作地的温湿度与通风情况来进行翻堆,使茶菁充分均匀发酵,若堆心温度过高会导致焦心现象,即茶叶完全变黑焦炭化。经多次翻堆后,茶菁含水量接近正常时,茶叶霜白现象退尽,便不再继续发热。整个渥堆工序视所需发酵度状况,正常状况约时四至六周。
  传统渥堆熟茶较为市场所接受者,多数产自西双版纳州。其原因除了茶菁品质与技术外,版纳地区气候十分适合渥堆过程菌类生长繁殖。虽然许多勐海熟茶品茶菁来自临沧地区南部,但发酵制程仍以版纳勐海为主。而在发酵过程中,版纳地区渥堆味也较不刺鼻,这也与技术及发酵时参与作用之菌种有关。
  一般而言,渥堆技术以一次完成为原则,若发酵度不足、不完全,则易出现酸化之劣变;若因发酵不足,干燥后在进行二次洒水发酵,容易发生汤质薄、味淡带苦,叶底糜烂之现象。发酵过度,则有碳化现象,汤薄甜而无质,叶底黑硬。
  目前熟茶制作方式,除了上述传统潮水渥堆,喷雾式增湿、菌类发酵等等也有不少厂方进行试验与实际生产,产品各有特色,也期待现代科技能提供传统产业新方向。
灭菌
  以高温干燥渥堆完成之熟散茶,消灭茶品中可能不利于人体之菌类。
拼配
  依不同之需要,将不同级数紧压成品。或以不同茶区、茶种、制程之茶菁混合成特色紧压茶品。
蒸压与干燥
将青毛茶铁瓯之中,以蒸气蒸软后压制。有涡轮蒸压之蒸压时间,100g沱茶或小方砖约三秒、250g沱或砖茶约五秒、357g饼茶约七秒;传统煮水蒸气蒸压法,100g沱茶或小方砖约二十秒、250g沱或砖茶约三十秒、357g饼茶约四十五秒。紧压摊凉后,解外套棉布,进行干燥。传统干燥方式有二种,一为自然阴干,在旱季约2天,或是正反面日晒二小时后,再阴干一天。刚制成的茶品水分含量通常在9%以上,而在静置存放二日左右后,水分含量会渐减(蒸发)至9%左右;但在自然环境存放后,水分含量随环境水分增减而自然调整。
现代干燥工序则多以烘房干燥,如果干燥温度过高,则容易破坏茶质,直接影响茶品香气口感,且不利于陈化。这也是目前现代普洱茶制程中,最关键与矛盾的一环。普洱熟茶若成品干燥温度过高,将导致茶品汤质薄而带水味,也会影响往后茶品之陈化。反之,若干燥不足则茶心附近最容易产生霉变。
勐海茶厂熟茶特色
  熟茶品,坊间以勐海茶厂为主力销售茶品,最为消费者高度接受。勐海茶厂熟茶品原料,除了勐海本地茶园外,临沧地区也是主要供应原料地。2004年底勐海茶厂即将民营化,极可能交由科技公司入主经营。普洱茶主要标的国营厂即将步入历史,民营后的勐海茶厂经营策略将左右未来市场。在勐海茶厂历年所制作的熟茶品中,包装、饼模、拼配、渥堆技术等等亦历经多次变革,所以在本文中无法详细记载,仅做一般性特色介绍。

宫廷普洱散茶:以芽茶为主之轻发酵熟散茶,在熟茶中属于高品质与高单价茶
   品。
7262:1999年以后所出现之高单价熟茶饼,发酵度较低,汤质柔滑、口感较重。
   以芽茶铺面、3~6级茶菁为里茶。
7572:最早出现之勐海茶厂熟饼,现为勐海茶厂主力常规茶品。发酵度较高,新
   味较不明显、口感滑甜。3~8级茶菁拼配,以5~6级为主。
7592(8592):亦为勐海厂主力常规熟饼,出厂价格较低。发酵度较7572轻,口
   感最重,新茶略带酸苦,然经过多年陈化或入香港茶仓则成为消费者接受
   度最高熟茶品。面铺3-6级菁,里茶以5~8级为主。
7562:勐海茶厂主要常规砖茶,发酵度较低,口感稍重。以3~6级茶菁混拼不铺
   面。
仓储的影响
入仓的定义:企图以人工方式改变自然环境,例如增湿、增温、不通风、添加药剂等等,以利茶品快速陈化。但储存于一般人可以长期居住之环境,则不属于『入仓』定义。
  2001年,当坊间还是以香港与广东湿仓为主,笔者在网络上即不断提倡干净、油亮的干仓茶品,甚至是完全没有经过人工快速陈化仓储的『未入仓茶品』。这一二年来,市场走向,尤其台湾与大陆市场也如笔者预期完全以新茶与干净茶品为主。但有一点须注意的是,笔者所谈论的干净未入仓,是指生茶品;以个人观点,熟茶品因为已经以人工渥堆发酵,多数活性物质都已转化,如果往后储存陈化没有增湿增温,熟茶品在短时间内香气口感很难再有明显改变。
  以目前人工快速陈化的茶仓,不同于自然环境,增湿增温不通风等等,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香港与广东茶仓。香港茶仓因为长期储存老茶品,加上经验累积,所陈放出来的茶品别俱风味,可说具有市场的区别性,无可取代的地位。广东茶仓为近十年来后起之秀,目前较好的茶仓是以低温低湿不通风的概念,藉由新茶本身湿度在不通风的环境下加以后发酵,不同于香港茶仓的老仓陈味。
  生茶品经过快速陈化处理,其优点在于能立即将苦涩度降低、汤色转红、滑口带甜。而熟茶则能将渥堆味(新味、腥味)快速去掉,汤质滑润,出现明显陈香。也就是说,二者共通点,入仓能将新茶的刺激味快速消失。
  然而入仓的负面影响有下列五点:一、仓储过程耗损大,霉变可能性大增。二、外观与饼面油光消失。三、仓味永远不会消失。四、同一批茶,香气口感品相差异大。五、与未入仓茶对冲斗茶,其仓味窜鼻而难受,口感香气丧失。
仓储与熟茶香气
  香气与口感属于个人感受,一般很难以文字形容。以下所形容陈述,为普洱专书或坊间为表达共通感受而加以形容仓储后的香气,在此笔者稍作整理说明。
荷香:需一定年份以上,轻度入仓之轻发酵芽叶熟散茶特有香气,有如干荷叶香,
   如宫廷普洱、白针金莲。
枣香:轻发酵之熟老叶,有年份之未入仓茶,或是轻度入仓茶品。有红枣香与熟
   枣香之分,如7581、枣香砖。
蔘香:入湿仓较重之青壮叶熟茶,或轻度湿仓之老熟茶,然二者香气差异大,主
   要香气来源为茶叶木质化香气,如8592、7562。


2005年春 石昆牧
 楼主| 发表于 2006-4-5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昆牧文集-----(二)普洱生茶与熟茶制程及辨识

石昆牧文集-----(二)普洱生茶与熟茶制程及辨识
  台湾普洱茶市场1980年代曾经在台北地区风行一段时间,也为往后市场发展奠下基础。从1999年开始,台湾普洱茶市场趋于成熟,2000年中进入高峰期,直至2001年底某周刊出现普洱茶负面报导,台湾市场出现低潮期。而此时期,2002年开始大陆普洱茶市场却方兴未艾,至今,已出现前所未有的热潮!
  然此时期,市场主流仍是香港仓储老茶品,且熟茶占了70%以上市场。直至今日,虽然生茶品大增,但熟茶品还是消费主流。在多数消费者对于普洱茶知识仍属蒙懂之际,笔者针对普洱茶制程稍做说明,以利辨识生熟茶,以及了解市场趋势与价值。
普洱茶制作与流程
鲜叶采摘
  最佳时间在日出后半小时后,避免鲜叶水分含量过高,不利萎凋与杀青。早上十至十二点左右会完成采摘、萎凋、杀青与揉捻,而后进行日晒干燥至下午四点左右结束,依晒茶量与气候而定。采摘季节则有旱季雨季之分,旱季春茶在二月底至五月中、谷花茶则在九月底至十一月底之间,五月底至九月底为雨季茶。
萎凋
  主要将鲜叶水分含量减低,可柔软叶质与降低杀青温度。在旱季自然阴干萎凋,在雨季则以热风萎凋。
杀青
普洱茶杀青主要方式为锅炒或滚筒式,其温度应该在摄氏180度以下,全程6分钟左右,温度与时间都需依实际投茶量、茶菁嫩度、水分含量等等因素做调整。完成后,正常茶菁叶色由鲜绿转为深绿或墨绿。杀青完后,仍是将茶叶摊凉,准备进行揉捻。绿茶杀青目的在于停止发酵,而普洱茶则只需使发酵减缓速度。
揉捻
传统制茶以手工进行揉茶,且依茶菁粗细,分粗揉与复揉二次,尤其针对梗枝部分特别着重二次复揉。现代制茶则多以机械式盘式揉茶机处理,而后再人力进行部份加工或挑拣。
解块
  盘式揉茶机通常会造成茶菁结块,以现在制程会以解块机进行解块。传统手工揉茶则无此情形出现。
毛茶干燥(晒青毛茶)
揉捻完后,直接均摊在竹席或水泥晒场,以日晒干燥,晒干过程翻拌2~3次,日晒加热幅射,一般不会超过摄氏40度。如果干燥不完全,将会使茶菁过度发酵,甚至可能发霉现象。干燥完全的滇青毛茶,色墨绿或深绿,叶身较薄者为略带黄绿色。此即俗称「晒青毛茶」。
毛茶分级
将晒青毛茶依芽毫多寡、心叶比例,或以单叶大小筛分等级。一般野生茶以人工方式挑选,台地茶(茶园茶)则多以筛分机处里。
渥堆
  每次取用青毛茶十公吨为一渥堆单位,潮水量(洒水)视季节、茶菁级数与发酵度而定,通常是茶量的30~50%左右,茶堆高度在一米左右。茶堆内部温度不可高于摄氏65度,视制作地的温湿度与通风情况来进行翻堆,使茶菁充分均匀发酵,若堆心温度过高会导致焦心现象,即茶叶完全变黑焦炭化。经多次翻堆后,茶菁含水量接近正常时,便不再继续发热。整个渥堆工序视所需发酵度状况,约时四至六周。
  目前熟茶制作方式,除了上述传统潮水渥堆,喷雾式增湿、菌类发酵等等也有不少厂方进行试验与实际生产,产品各有特色,也期待现代科技能提供传统产业新方向。
灭菌
  以高温干燥渥堆完成之熟散茶,消灭茶品中可能不利于人体之菌类。
拼配
  依不同之需要,将不同级数或茶区、茶种、制程之茶菁混合成特色茶品。
蒸压与干燥
将青毛茶铁瓯之中,以蒸气蒸软后压制。有涡轮蒸压之蒸压时间,100g沱茶或小方砖约三秒、250g沱或砖茶约五秒、357g饼茶约七秒;传统煮水蒸气蒸压法,100g沱茶或小方砖约二十秒、250g沱或砖茶约三十秒、357g饼茶约四十五秒。紧压摊凉后,解外套棉布,进行干燥。传统干燥方式有二种,一为自然阴干,在旱季约2天,或是正反面日晒二小时后,再阴干一天。刚制成的茶品水分含量通常在9%以上,而在静置存放二日左右后,水分含量会渐减(蒸发)至9%左右;但在自然环境存放后,水分含量随环境水分增减而自然调整。
现代干燥工序则多以烘房干燥,如果干燥温度过高,则容易破坏茶质,直接影响茶品香气口感,且不利于陈化。这也是目前现代普洱茶制程中,最关键与矛盾的一环。




现代普洱茶制作加工
鲜叶
           杀青(锅炒或滚筒)  
           揉捻(盘式揉捻机)
干燥(烘干或日晒)
   紧压   毛茶分级
   干燥(烘干或阴干) 增湿渥堆     
普洱紧压生茶 风干陈化
筛分拼配
               灭菌    普洱熟散茶
             紧压干燥
             普洱紧压熟茶 


生茶与熟茶辨识
定义
简单的说,晒青毛茶经过洒水、喷雾、菌类等人工快速熟化方式的成品,即为普洱熟茶品;反之,晒青毛茶及其紧压制品则为生茶。
辨识
普洱茶辨识生与熟茶品,可说是最基本的入门。然,有些茶品制程以轻发酵制程,或是因制程失败而自然产生轻发酵,如此茶品易让刚入门的消费者错乱。此类茶品完全需看经验与实体辨识,很难以文字形容,所以笔者不在此冗述。还有些茶品入湿仓之后,因当初制程发酵不均或拼配老茶菁,或因湿仓潮水不均,叶底有黄红色与黑硬叶底夹杂,常有茶商与消费者误认此为生、熟料拼配;在国营厂并没有生熟料拼配方式,纯粹是信息不足的误判,现代私人茶厂才有出现生熟拼配的做法。以下针对生与熟茶品特征进行解说:
生饼茶
制程: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生茶品。
茶菁颜色:因茶种、生长型态与制程不同,茶菁以青绿、墨绿色为主,有些部分转黄绿、黄红色。
茶菁香气:通常新制茶饼味道不明显,若经高温则有烘干香甜味。
口感:台地茶口感强烈,苦涩度高。野生茶性弱,茶质厚重甘甜。若经高温干
   燥,清香水甜而薄,微涩,如绿茶类。因制程关系,有些有焦炭味或烟熏  
   味。
汤色:以黄绿、黄红、金黄色为主。清亮油光为佳。
叶底:新制茶品以绿色、黄绿色为主。活性高,较揉韧有弹性。
熟饼茶
制程: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生散茶经人工快速后熟发酵、洒水渥堆工序,即为熟散茶(普洱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熟茶品。
茶菁颜色:茶菁黑或红褐色,有些芽茶则暗金黄色。
茶菁香气:有浓浓的渥堆味,发酵较轻者有类似龙眼味,发酵较重者有闷湿草席味。
口感:当发酵度充足时,汤质浓稠水甜而滑口,几乎不苦涩。发酵度较轻者,尚有回甘,香气明显、口感较重;若没有经过湿仓,陈化后口感容易转微酸。若发酵失败,新茶浸泡后带酸且苦而不化,存放后容易出现不讨喜之酸味。
汤色:发酵度较轻者多为深红色,发酵重者以红黑色为主。另与茶菁级数有关。
叶底:洒水渥堆,而发酵度较轻者叶底红棕色,但不柔韧。重发酵者叶底深褐色或黑色居多,较硬而易碎。发酵失败者,叶底轻揉即糜烂状。
仓储的影响
入仓的定义:企图以人工方式改变自然环境,例如增湿、增温、不通风、添加药剂等等,以利茶品快速陈化。但储存于一般人可以长期居住之环境,则不属于『入仓』定义。
  2001年,当坊间还是以香港与广东湿仓为主,笔者在网络上即不断提倡干净、油亮的干仓茶品,甚至是完全没有经过人工快速陈化仓储的『未入仓茶品』。这一二年来,市场走向,尤其台湾与大陆市场也如笔者预期完全以新茶与干净茶品为主。但有一点须注意的是,笔者所谈论的干净未入仓,是指生茶品;以个人观点,熟茶品因为已经以人工渥堆发酵,多数活性物质都已转化,如果往后储存陈化没有增湿增温,熟茶品在短时间内香气口感很难再有明显改变。
  以目前人工快速陈化的茶仓,不同于自然环境,增湿增温不通风等等,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香港与广东茶仓。香港茶仓因为长期储存老茶品,加上经验累积,所陈放出来的茶品别俱风味,可说具有市场的区别性,无可取代的地位。广东茶仓为近十年来后起之秀,目前较好的茶仓是以低温低湿不通风的概念,藉由新茶本身湿度在不通风的环境下加以后发酵,不同于香港茶仓的老仓陈味。
  生茶品经过快速陈化处理,其优点在于能立即将苦涩度降低、汤色转红、滑口带甜。而熟茶则能将渥堆味(新味)快速去掉,汤质滑润,出现明显陈香。也就是说,二者共通点,入仓能将新茶的刺激味快速消失。
  然而入仓的负面影响有下列五点:一、仓储过程耗损大,霉变可能性大增。二、外观与饼面油光消失。三、仓味永远不会消失。四、同一批茶,香气口感品相差异大。五、与未入仓茶对冲斗茶,其仓味窜鼻而难受,口感香气丧失。
仓储与香气
樟香:多是入过香港微湿仓之生茶,以青壮叶茶菁居多,如7542、8582。一般
   老叶、芽叶,以及未入仓茶品很难出现所谓樟香。
籣香:则是经过湿度较高之香港仓储的生茶品退完仓后才会产生,通常为细嫩茶
   菁生饼所特有香气,例如7532。
荷香:需一定年份以上,轻度入仓之轻发酵芽叶熟散茶特有香气,有如干荷叶香,
   如白针金莲。
枣香:轻发酵之熟老叶,有年份之未入仓茶,或是轻度入仓茶品。有红枣香与熟
   枣香之分,如7581、枣香砖。
蔘香:入湿仓较重之青壮叶熟茶,或轻度湿仓之老熟茶,然二者香气差异大,主
   要香气来源为茶叶木质化香气,如8592、7562。
市场趋势与价值观
  普洱茶,在整个大陆茶品消费市场应不到3%。近年大陆经济不断的发展攀升,休闲性消费意识也随之高涨;茶,就成为所谓正当健康休闲的首选。而普洱茶消费快速增加原因,主要有五点:一、台湾香港经验。二、茶质厚重。三、无农药化肥的健康诉求。四、可长期储存,不劣变。五、价格相对低廉。六、投资增值的诱惑。
  目前市场状况,消费族群通常以喝老茶熟茶,储存新茶生茶。如此市场型态,导因于口感好恶与心理预期心态相左,多数消费者都已经认知生茶经过储存口感会陈化,且只有生茶才有增值空间,熟茶陈化不明显、数量多增值空间不大。所以,三四年的熟茶是主要消耗品,而新制生茶成为收藏品。然而,会发生如此脱节的状况还有另一主因,绝大多数茶商都无法教导消费者如何冲泡与品饮新制生茶,以目前优质野生茶品做比喻,如果能如绿茶与铁观音有一完整冲泡方法,在品质与口感上,普洱野生茶品的香气口感与在所有茶品之上,加上价格相对低廉,生茶市场的发展浅力无穷!
  如上分析,普洱茶市场目前仍以新熟茶为主流,而入仓茶更为消费者所广泛接受,此趋势随着大陆与国外市场不断扩增,数量上仍会不断增加。然而,因为信息传递的快速,加上消费者对食品卫生观念的要求、投资增值的概念下,在比例上,生茶与未入仓茶更会以倍增的速度增长,未来市场占有率将超越熟茶与入仓茶。


2004年春 初稿
2004年冬 修订 石昆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5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昆牧文集-----(三)入仓茶的辨识

石昆牧文集-----(三)入仓茶的辨识
从2000年开始台湾普洱茶市场的风潮,笔者立即警觉到普洱信息随着网络扩展与传递之快速,有关于年份与仓储状态都将有被探讨的空间,而不再是神秘未知。再者,以普洱老茶快速被大陆与国外市场消化,老茶将迅速消失于市场;加上对食品卫生的要求,可预见在未来普洱茶市场,消费者对于年份与仓储状态的辨识将会有高度求知欲。本文将针对「饼茶」入仓与否的辨识方式作一简略说明。

入仓的定义
  将茶品储存于某一仓储环境,而企图以人工方式改变自然环境,例如增湿、增温、不通风、添加药剂等等,以利茶品快速陈化,此即『入仓茶』。

未入仓定义
储存于一般人可以长期居住之环境,没有经过人工方式控制环境,随着四季温湿度转变陈化,则属于『未入仓茶』。

辨识方式
筒身
  一般而言,未入仓茶品因储存环境都较为单纯而量少,筒身较少碰撞,且较为干净、无水渍,云南七子饼固定筒身之铁丝也不容易锈蚀。反之,入仓茶筒身则较无法保持完整洁净。

外包纸
  外包纸张如果有水渍,通常已经进过仓,尤其第一饼与最后一饼最容易发现水渍。而未进仓茶品在一定年份以上(最快四年,依茶质、环境而定),会出现油渍,且茶质越佳者越明显;但有时储存环境温度过高,也会快速出现油渍。
  年份与纸张完整性无关,保存良好的老茶纸张可能完整没有受损;反而入仓茶,在短时间内因潮湿与茶虫因素而毁损。蠹虫(银鱼)无论是在任何环境都可能存在,所以纸张被蠹虫咬食而破损,以此无法推测储存环境。

饼身
  在一定年份,大约七年以上相同茶品比较;入仓茶的饼身边缘因湿气而较松散,但也因为湿气与压力,越往中心点越硬。而没有入仓茶因为通常储存量少,整简重叠重压的机会相对少,加上正常发酵与氧化,是整饼均匀的松散开。

茶菁色泽
  以生茶饼来说,四年以上没有入仓茶菁的色泽油亮光洁,饼身内外颜色相同或是差异不大。入仓茶菁颜色灰白、灰黑,或是偏红(入仓重),且通常内外颜色不一、色差大。若茶菁黑而不油亮、色灰黑,通常为高温退仓方式造成。但有些茶商会喷茶油,如此会出现茶饼内外色差大的状态。
  熟茶品的辨识,未入仓的好熟茶品红棕色而有轻微亮度;若偏深黑、青黑色,则属于渥堆不当造成,茶质会受影响。入仓茶品通常略带白霜,或是红黑色而无光泽。

茶菁味道
  以生茶品来辨识,未入仓茶的茶品有如冻顶乌龙或铁观音老茶香气,淡淡的陈香、微酸、带蜜味。入仓茶,有所谓的仓味;广东茶仓较闷,香港老茶仓通常陈味浓,味道明显差异;稍有年份支香港仓茶饼会有所谓樟香,或是蔘樟香。入仓茶品仓未退完仓前,常能从外包纸就能嗅的到仓味。
  判断熟茶品,轻度入仓之轻发酵芽叶熟散茶特有香气,有如干荷叶香,如白针金莲。轻发酵之熟老叶,有年份之未入仓茶,或是轻度入仓茶品。有红枣香与熟枣香之分,如7581、枣香砖。入湿仓较重之青壮叶熟茶,或轻度湿仓之老熟茶,然二者香气差异大,主要香气来源为茶叶木质化香气,如8592、7562。

汤色
  未入仓生茶,汤色从金黄、黄红、浅琥珀色、透亮琥珀红...依年份与制程、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共同特色与关键在于汤色清亮,且泛油光。入仓茶汤色较暗而深、不清亮,除非仓度非常轻、老茶或退仓多年的茶品,才有可能清亮而油光。从另一角度来说,汤色琥珀、清亮、油光,也是优质茶的特征。
  新熟茶,入仓茶较为入仓茶汤色深而不清亮;老茶,若退仓完整,二者汤色差异不大,但还是未入仓茶较为清亮。

口感
  未入仓生茶,「果酸」是稍有年份茶品主要特色,口感清爽不腻、回甘强,茶韵足、杯底留香。四、五十多年的印级茶,如果没有入仓,以重手浸泡仍微带苦涩味。同期入仓茶则汤滑水甜,口感饱满;适度入仓,时常会有超越未入仓茶的表现。但最大缺点,就是不管怎么退仓,永远都有仓味。
  未入仓熟茶,则虽口感清爽、茶韵足,但水薄而质轻,泡水短。轻度入仓熟茶,汤滑水甜,香气足、口感佳,多方面表现都略盛未入仓熟茶一筹。在熟茶方面,个人较偏爱轻度入仓。

斗茶
  『斗茶』,在民间流传已久,切确年代笔者尚无考证,在此仅将此法用于检
测二种茶品优劣与仓味。二种茶在相同客观条件下,使用相同茶具、相同的水冲
泡水、相同置茶量、相同水温、相同冲泡时间、相同泡数、相同杯子等等,二种
茶交替喝,如果出现其中一泡茶的滋味出现大变化,比如滋味变淡、出现杂味、
苦涩味增加...等等,则此泡茶质相较劣于另一泡茶品。
  斗茶的情形下会将较劣质的茶品缺点表现出来,而当明显入仓茶碰到没有入仓茶时,「仓味」它会成为缺点,如同杂味般被突显出来。然,明显入仓茶(较闷的茶)单独喝的时候,不会有此感觉,主要是因为茶内的浸出物质中许多活性物质会成为对比物质。入仓茶,在增湿、增温、不通风的环境下,基本上与熟茶洒水渥堆过程有些类似。若将入仓茶或是熟茶以120度以上的高温烘焙,所排出的味道,二者十分相近。
  通常鉴定有无入仓,笔者以新制栽培型野生茶为对照组。为何使用新制栽培型野生茶?如前文所提「斗茶」是以茶品互相比较,如果对照组不够干净、浸出物含量不高,也就是茶质不好或仓储状态不够明确,将无法明确突显对方的缺点。
茶园茶(台地茶)茶质如果不够好,以内涵物质不及对方时,在口感上可能会略逊一筹;此时,对照组茶质输了如果出现杂味,将无法确认是仓储的杂味,还是茶质的杂味?
  最后使用栽培型野生茶鉴定茶质与仓储状态的主要因素,可能再几年后容易被推翻。1956-1996年之间(古董茶品之后)的茶品,坊间量产茶品少有纯野生茶。直至1996年以后,尤其1999年以后的茶品出现大量栽培型野生入仓茶;如果仓度轻、茶质好,以新制栽培型野生茶做对照组,如果茶质不够厚重,可能无法将入仓茶的杂味比较出来。

结语
  此文探讨如何辨识入仓茶品,并非表示笔者完全排斥入仓茶。笔者品茗普洱茶十八年来,所品饮茶品,尤其印级古董茶都是入仓茶为主。适度的调控提高温湿度能令茶品快速陈化,以及提升香气口感。但其风险太高,在卫生安全上也有所顾虑,所以并非一般消费者储存茶品所能做到。撰写本文,除了引导消费者选购好茶品以外,另一目的是因为目前坊间只要标榜「未入仓茶」「干仓茶」就能提高售价,因为少见而供不应求,市场价格自然提高数倍。简略提供视觉、嗅觉、味觉来辨识仓储状态,即本文最终诉求!


2005年春 石昆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5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昆牧文集-----(四)普洱茶储存与陈化

石昆牧文集-----(四)普洱茶储存与陈化
普洱茶进入台湾五十余年,多数台湾普洱茶爱好者所习惯的香气口感,都属于香港茶仓系统,1999年开始广东仓茶品也大量倾销到台湾。而虽然台湾茶商与收藏家已有二三十年以上的经营或储存经验,但也都以收藏香港仓茶品为主,储存新制茶品的量非常的少。而这些收藏新茶品也一直未能有相当数量的茶品能在坊间贩售,并且将普洱茶储存环境与陈化做一系统性的整理,不似香港茶仓能将此经验传承下来。笔者从1986年正式进入普洱茶世界近十八年,储存的茶品量少,且为时尚短亦不足道,仅将个人经验纪录下来,盼能达抛砖引玉之效。

缘起
笔者接触普洱茶的经历相当戏剧化,1983年首次品尝到普洱熟茶,但当时台湾茶品还是个人首选,所以并不在意。在1986年时还是大学一年级生,因为同学组成一学校茶艺社团,笔者虽非茶艺社成员,但同学知道笔者早在1973年即接触台湾茶艺,且十分信赖笔者的品茶与辨识能力,因而时常与笔者共同品茶研究。一日,同学希望笔者走一趟士林光华戏院前某一茶叶小贩,其特殊在于门面前大剌剌写着「农药与化学肥料对肝脏肾脏的……」,而他的茶「保证……检附XX医学院检验报告」用词耸动。同侪十分怀疑,所以希望笔者去验证老板所言真假。深入与茶贩老板—魏先生深谈过后,虽然当时并非完全认同魏先生多数论点,但笔者已经亲身体验「中茶牌圆茶红印」、早期7562、早期7581等茶的魅力,至此笔者就开始进入广博且深远、令人无法自拔的普洱茶世界。

储存环境与茶品
笔者将十几年来自己收藏普洱茶的观察所得,并与好友的经验共同汇整出以下心得。因储存环境足以完全改变茶品,个人的经验不见得适用于其它人或其它环境、茶品,且相同唛号的茶品也不尽是相同拼配手法。另,笔者与友人收藏观察之数量较少,不能与香港或广东茶仓相较,所以笔者所观察陈述的状况并非绝对性,仅适合供一般消费者与收藏家储存时的参考。以下资料,1988年以前的茶品并非笔者个人收藏,而是友人的收藏茶品与经验。

1973~75年中茶简体字
购买时间:1978年10月
保存状态:原纸筒装
生产厂方:下关茶厂
茶菁拼配:不分面里3~6级菁,疑似保山临沧与西双版纳茶菁混拼,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温度摄氏25~28度,相对湿度70~75%,空调室。
陈化程度:
1984年条索稍浮,面微亮,汤黄红,微青香带蜜,叶底黄绿,汤薄性烈,苦涩。
1992年条索浮,面微亮,汤红黄,青香带蜜,叶底红黄,汤微润性烈,苦涩。
2000年条索浮,面油亮,汤亮红,青香带蜜,叶底红,汤润性烈,甘苦涩。
2003年条索明,面油亮,汤赭红,花香蜜味,叶底红,汤润性烈,甘苦涩甜。

1981~83年7532(雪印青饼)
购买时间:1983年11月
保存状态:原纸筒装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不分面里茶3~6级茶菁,西双版纳茶区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一)温度摄氏25~28度,相对湿度70~75%,空调室。
陈化程度:
1989年条索浮,面微亮,汤黄红,青香,叶底黄绿,汤薄性烈,苦涩。
1996年条索明,面油亮,汤红黄,青香带蜜,叶底红黄,汤微润质强,甘苦。
2003年饼身松,面油亮,汤赭红,红茶香带蜜,叶底红,汤柔质重,甘微苦。
储存环境:(二)1996年置入紫砂瓮
陈化程度:
1999年条索明,面油亮,汤赭红,红茶蜜香浓,叶底红,汤润质强,甘而苦涩。
2003年饼身松,面油亮,汤赭红,红茶蜜香浓,叶底红,汤柔质重,甘涩微甜。

1983~85年甲级沱茶
购买时间:约1985年
保存状态:1984~98年纸箱封装,1999年起开纸箱存放。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1~2级茶菁,西双版纳茶区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一)1984~98年未明确纪录
(二)1999年起平均温度25.2,相对湿度72%。
陈化程度:
1999年条索明,面油亮,汤亮红,青味微花香,叶底红,汤润质强,微苦涩。
2003年沱身松,面油亮,汤赭红,青味花蜜香,叶底红,汤柔质强,甘甜微涩。

1986年7542
购买时间:1988年2月
保存状态:原竹篾装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面茶3~4级,里茶5~6级茶菁,西双版纳茶区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88年条索不明,面不亮,汤绿黄,草味,叶底绿黄,汤薄质硬,苦涩能化。
1990年条索不明,面微亮,汤黄绿,青草香,叶底黄绿,汤薄质硬,略苦涩。
1993年条索渐明,面微亮,汤黄红,青草香,叶底黄绿,汤薄质顺,略苦涩。
1997年条索渐明,面油亮,汤红黄,青草蜜香,叶底黄红,汤润质顺,甘涩。
2003年饼身松条索明,面油亮,汤赭红,红茶蜜香,叶底红,汤柔质顺,甘甜。

1985—86年中茶繁体字
购买时间:1986~89年
保存状态:原纸筒装
生产厂方:下关茶厂
茶菁拼配:面茶3~4级,里茶5~8级茶菁,疑似保山、临沧、勐海茶区茶菁混拼,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88年条索不明,面不亮,汤绿黄,青草味,叶底绿黄,汤水性烈,苦涩难化。
1990年条索不明,面微亮,汤黄绿,青草香,叶底绿黄,汤水性烈,苦涩难化。
1994年条索稍浮,面微亮,汤黄红,青草香,叶底黄绿,汤薄性烈,苦涩稍化。
1998年条索稍浮,面微亮,汤红黄,青香带蜜,叶底黄红,汤薄性烈,甘苦涩。
2003年条索稍浮,面油亮,汤亮红,青味花蜜,叶底红黄,汤润质重,甘苦涩。

1990年8582(纸筒)
购买时间:1991年2月
保存状态:原纸筒装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面茶3~6级,里茶5~8级茶?迹?麟p版纳茶区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91年条索不明,面不亮,汤绿黄,草味,叶底绿黄,汤水质薄,略苦涩。
1994年条索渐明,面微亮,汤黄红,草香,叶底绿黄,汤水质薄,略苦涩。
1997年条索渐明,面微亮,汤红黄,草香微蜜,叶底黄绿,汤薄质顺,涩甜。
2000年条索分明,面油亮,汤亮红,青草微蜜,叶底黄红,汤薄质顺,涩甜。
2003年条索分明,面油亮,汤亮红,青香微蜜,叶底红黄,汤润质顺,微甘涩。

1988~90年7542
购买时间:1991年2月
保存状态:原竹篾装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面茶3~4级,里茶5~6级,副料约5%,西双版纳茶区,晒青烘干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91年条索不明,面微亮,汤绿黄,青草味,叶底绿黄,汤薄,苦涩难化。
1993年条索不明,面微亮,汤黄绿,青草香,叶底黄绿,汤薄质硬,苦涩稍化。
1997年条索渐明,面微亮,汤黄红,青草香,叶底黄绿,汤薄质顺,略苦涩。
2000年条索渐明,面油亮,汤红黄,青草微蜜,叶底黄红,汤润质顺,微甘涩。
2003年条索分明,面油亮,汤亮红,青草微蜜,叶底红黄,汤柔质顺,微甘涩。

1992小方砖
购买时间:1994年8月
保存状态:原纸盒装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1~2级茶菁,西双版纳茶区群体原始品种茶菁,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94年条索不明,面不亮,汤绿黄,青味,叶底绿黄,汤薄性烈,苦涩难化。
1999年条索稍浮,面微亮,汤黄红,青香,叶底绿黄,汤薄性烈,苦涩稍化。
2003年条索稍浮,面油亮,汤亮红,青香花蜜,叶底红黄,汤润质重,甘涩甜。

1997年栽培型野生茶
购买时间:1998年3~12月
保存状态:原纸筒装
生产厂方: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分公司订制,厂方不明
茶菁拼配:手采一心一叶,班章茶区约百年茶龄栽培型野生茶,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98年条索清晰,面无亮,汤绿黄,青草味,叶底绿,汤薄质重,苦涩难化。
2000年条索清晰,面稍亮,汤黄绿,青草香,叶底绿黄,汤薄质重,苦涩难化。
2003年条索分明,面微亮,汤黄红,青草香,叶底黄绿,汤润质重,苦涩稍化。

1998年特殊订制茶
购买时间:1999年11月
保存状态:原竹篾筒装、纸箱原件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面茶1~4级,里茶5~6级茶菁,5%副料。特殊茶种,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1999~2001年平均温度摄氏26.4度,相对湿度74%,通风。
2001~2003年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99年条索清晰面无亮,汤绿黄,青草味,叶底绿,汤薄质烈,苦涩转甘甜。
2001年条索清晰面无亮,汤黄绿,青草香,叶底绿黄,汤薄质烈,苦涩转甘甜。
2003年条索清晰面微亮,汤黄红,青草香,叶底黄绿,汤薄质烈,苦涩转甘甜。

1988年7663销法100g普洱沱茶
购买时间:1989年10月
保存状态:原包装纸、纸盒装
生产厂方:下关茶厂
茶菁拼配:盖茶3~4级,里茶5~6级,茶菁副料约5%,重发酵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5%,通风。
陈化程度:
1989年条索不明,面无亮,汤黑,龙眼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略甘苦。
1993年条索不明,面无亮,汤黑,龙眼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略甘苦。
1998年条索不明,面无亮,汤黑,龙眼陈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略甘苦。
2003年条索稍浮,面无亮,汤红黑,龙眼干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甘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3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了,非常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2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完整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2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镜初 于 2006-7-12 09:47 发表
不完整啊。

请继续哦……: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2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悦 于 2006-7-12 10:13 发表

请继续哦……:P

好,我接着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2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
  友人所提供的茶品资料,以笔者目前对国营厂茶品的了解,有些茶品年份可能还需深入探讨与证实,但个人还是十分感谢友人提供茶品与资料协助本文完成。
  笔者收藏普洱茶喜爱以不同角度实验探讨,而在保存方面会以不同环境来加以测试。十多年来实验多种方式,包括纸箱、陶瓮、高低温、湿度变化、通不通风等等;此篇文章则针对笔者与友人收藏品中,较具代表性茶品与延续性的储存方式加以整理介绍。除上述,下文则加入其它收藏环境做一整理与比较。
一、无特殊控制环境之存放
  笔者储存普洱茶的经验累积发现,普洱茶生茶类存放条件并不严苛,引用一位网友陈彦谷先生的形容最为贴切「只要人能够长时间生活的地方,就适合普洱茶存放。」一般而言,决定普洱茶陈化状况主要有四个要件:温度、湿度、通风、无杂味;而次要条件为重压与翻仓。笔者与友人所存放普洱茶的环境,温度摄氏20~30度之间、相对湿度65~75%、通风无杂味,但因数量少所以没有重压与翻仓的问题,而其产生的陈化做以下之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2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勐海茶厂7542、7532、8582生饼系列
此系列茶品均使用为西双版纳之茶菁,前三年几乎不会有任何变化,因为制作时的水气还残留在饼内,有时烟熏味也很重,至第3年开始这二者都散去后,茶品的青味与烟熏味就会降低,第4年就会茶面稍微转亮,香气稍提升、口感变化不大。到第6~8年茶菁条索渐明,饼身稍松开,香气由鼻咽之间转下为咽喉之间,口感仍带青味,汤质转润。第10~12年条索明亮,喉底陈韵变长,咽喉之间出现凉气感,青味渐消失、出现陈味,有微微花香或蜜香。第13~15年茶面油亮、条索分明,饼身松开,纸张有些出现点状渗油,有类似一般烘焙老茶的香气,有杯底香。已经20年的7532则出现类似红茶香(全发酵),韵长茶气足,咽喉之间的凉气感更深而明显;汤色亮透如琥珀、似黏稠状;以笔者个人喜好,此年份与状态最适合品尝。[图片:80年代前期的7582茶饼,轻微入仓但没有发生过重的霉变]
(二)勐海茶厂小方砖、甲级沱茶
此系列茶品亦使用西双版纳茶菁,使用嫩芽为主、较饼茶紧压,有时为增加口感会使用或拼配特殊茶种,此类茶品烟熏味较少或较淡。从第4~6年开始茶品的青味稍为降低,茶面稍微转亮,香气稍提升、口感稍润。到第8~10年茶菁条索渐明,茶品稍松,清香度持平、口感稍转甜,口感仍带青味。第12~14年沱茶条索明亮喉底有些陈韵,青味仍明显,有微微花香。第16~18年沱茶面油亮、条索分明,沱身已松开,汤赭红,口感仍有青味而带花蜜香,汤柔甘甜微涩,咽喉出现较不明显的凉气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