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对于生前就多次提出要“辞去国学大师头衔”的季羡林老先生来说,这谢世之后发生的这一切皆与他本人毫无关系。他的一生就是读书、写作、做学问,他只是一位纯粹的学者。他从来都不会去标榜自己是什么什么。
而任继愈先生也一样,他一生读书、写作、做学问,可谓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相比于季羡林先生,任继愈先生的国学研究涉及的范围更广,著述也更丰富。仅主要著作就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任继愈自选集》、《墨子与墨家》、《韩非》、《老子新译》、《天人之际》、《念旧企新》、《任继愈哲学文化随笔》、《竹影集》等;与人合著《中国近代思想史讲授提纲》等;主编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中华大典?哲学典》、《中华大典·宗教典》、《中国哲学史》(大学教科书)、《中国哲学发展史》、《中国佛教史》、《中国道教史》、《道藏提要》、《宗教词典》、《宗教大辞典》、《佛教大辞典》、《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中国历史文化丛书》等。
北京图书馆方面所发布的讣告,对其学术成就有这样一段评价:
“他一生勤奋治学,勇于创新,始终站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他提倡沉潜笃实的学风,主张在学术上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几分把握说几分话,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他在佛教研究方面的成就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凤毛麟角’;他撰写与主编的多种著作多次再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学者,其中《中国哲学史》四卷本长期作为大学教材,获国家教育部特等奖……”
两位先生是真正的学问家,把他们称之为大师是当之无愧的。他们的逝世,对于我国文化界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损失。但他们两位老人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却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我们的精神食粮,他们不仅代表了这个时代的学术高度,也融入了历史,成为了新的经典,值得后世去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