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苏莹

宝马识途墨潮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1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墨潮文学会理事、编剧任彦先生
作为长海艺坛新生代先锋
竭力为大家推荐
《人之规》——《弟子规》



  一、“总叙” 部分
      1、将“弟子规,圣人训”改为“弟子规,圣贤训”。因为“圣人”多指个体,而中华文化并不是某一个体的贡献,以孔子为主的《论语》,是孔子与其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有其学生的贡献。故将“圣人”改为更大的群体概念“圣贤”,这样也与全文最后一句“圣与贤,可驯致”相呼应。
      2、总叙最后增加“亲与子,一起学,家庭睦,天下和。”点明了只有通过父母亲和孩子一起学习践行弟子规,才能更好地促进家庭更和睦、社会更和谐。

      二、“入则孝”部分
      3、将“居有常,业无变”改为“居有常,业慎变”。即工作和职业改变时要慎重而为。
      4、将“号泣随,挞无怨”改为“善巧劝,终无怨”。即对父母的进谏方式变的更文明些。
      5、将“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改为“亲有疾,即请医,昼夜侍,不肯离”。
      6、将“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改为“孝父母,百善先,仁之本,莫等闲”。理由一是对父母的孝敬主要应是父母在世时,即“厚养薄葬”;二是不太适宜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灌输父母去世的信息;三是只要孩子懂得孝敬父母的其他道理,父母去世后该如何对待也是会自悟出来的。改后的语义取自“百善孝为先”和《论语》中的“孝弟者也,其为仁之本与。”

      三、“出则悌”部分
      7、将“对尊长,勿见能”改为“对尊长,须谦恭”。将否定句改为肯定句。理由是,在尊长面前该让孩子展示的还要让孩子展示,但态度必须谦虚恭敬,不能让“勿见能”限制了孩子活泼的天性。
      8、将“路遇长,疾趋揖”改为“路遇长,疾趋礼”。理由“礼”的涵盖面更大,包涵了“揖”。
      9、将“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改为“骑下车,乘招手。过犹待,目远送”。因为“骑下车,乘招手”更符合现代方式,“目远送”更具人性化和操作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1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墨潮文学会理事、编剧任彦先生
作为长海艺坛新生代先锋
竭力为大家推荐
《人之规》——《弟子规》


四、“谨”部分
      10、将“朝起早,夜眠迟”改为“朝起早,夜眠适”。理由是,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晚上不宜睡的太迟,而要适当。即使是成人也应如此。
      11、将“晨必盥,兼漱口”改为“晨盥漱,理床屋”。即合并原来两句的意思为一句,增加整理床铺和屋子内容。
      12、将“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中的“致污秽”改为“免污秽”。把“致”改为“免”使语句关系更符合逻辑关系。
      13、将“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改为“年方少,勿烟酒,烟酒态,最为丑”。即增加了不要吸烟的内容。
      14、将“揖深圆,拜恭敬”改为“躬深圆,拜恭敬”。即,将“作揖”这一古时的主要礼仪改为“鞠躬”这一古今通用的礼仪。

      五、“信”部分
      15、将“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改为“话多少,视场合;惟其是,勿巧舌”。理由是不能片面地给孩子灌输“话说多,不如少”限制孩子的语言表达,而要根据场合的不同决定说话的多少。把“勿佞巧”改为“勿巧舌”,一是意思更明了,二是也与前面的“不如少”押韵。
      16、将“不关己,莫闲管”改为“是非事,莫闲管”。理由是原语含有狭隘自私之意。毛泽东曾经批评过有些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此处意与之正好相反,故改之。

      六、“泛爱众”部分
      17、将“凡是人,皆须爱”改为“对众生,皆须爱”。即把“泛爱众”的“众”由“众人”推广为“众生”,包括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这样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改后也与“总叙”中的“泛爱众”相呼应。
      18、将“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调整修订为“行高者,名自高;人所服,非言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重,非貌华”。理由是“言”应与“行”相对,“才”应与“貌”相对。
      19、将“报怨短,报恩长”改为“勿报怨,报恩长”。理由是“抱怨”这种负面的情绪和行为对双方的身体和工作事业都没有好处,甚至两败俱伤。
      20、将“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改为“待从属,身贵端;多关爱,慈而宽”。理由是“婢仆”一词带有不尊重的含义。

      七、“亲仁”部分
      21、将“流俗众,仁者稀”中的“流俗”改为“凡俗”。因为“流俗”含有贬义,改为中性词“凡俗”,指平凡庸俗,平常,即“凡夫俗子”。
      22、将“小人进,百事坏”改为“小人近,百事坏”。我们不仅不能让小人进入自己的视野和心灵,而且也不能接近小人。其义取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时,改后也与上句的“德日进”的“进”避免了用词上的重复。

      八、“余力学文”部分
      23、将“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的后两句改为“有缺损,即补之”,这样读起来更顺口。
      24、将“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改为“非益书,坏心志,蔽聪明,摒勿视”。一是因为“圣书”毕竟是少数的,一般性的有益的书籍也是需要选择一些阅读的。二是“屏”为多音多义字,换为一音同义的“摒”,更便于学习和传播。三是“摒勿视”与“坏心志”顺序上的调整,使之更符合语意的逻辑关系。



100_6243a.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1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墨潮文学会理事、编剧任彦先生
作为长海艺坛新生代先锋
竭力为大家推荐
《人之规》——《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 圣贤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亲与子 一起学 家庭睦 天下和

一、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返必面 居有常 业慎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恶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善巧劝 终无怨
亲有疾 即请医 昼夜侍 不肯离
孝父母 百善先 仁之本 莫等闲

二、出则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须谦恭
路遇长 疾趋礼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车 乘招手 过犹待 目远送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三、谨
朝起早 夜眠适 老易至 惜此时
晨盥漱 理床屋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免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烟酒 烟酒态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躬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人借物 有勿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1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墨潮文学会理事、编剧任彦先生
作为长海艺坛新生代先锋
竭力为大家推荐
《人之规》——《弟子规》
四、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多少 视场合 惟其是 勿巧舌
刻薄语 污秽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是非事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五、泛爱众
对众生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服 非言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重 非貌华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勿报怨 报恩长
待从属 身贵端 多关爱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六、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凡俗众 仁者稀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近 百事坏

七、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位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损 即补之
非益书 坏心志 蔽聪明 摒勿视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8969ff6g66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2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家为什么要炒作
                                                    郑志刚

      如果不事炒作而一心伏案创作,画家慢慢就会发现,自己在业界的名气指数殊难提升,随之而来的经济问题也很难解决(或曰“资本回报率”较低)。名气大不大,卖得贵不贵,是一个中国画家的“七寸”。在这两项上无所作为,免不了要令人顿生“英雄气短”之慨。谁都按捺不住要同类攀比,你我皆画家,你户限为穿,我门可罗雀;你日进斗金,我阮囊羞涩;你豪宅香车,我布袍芒屩。现实狰狞,我欲不炒作不得已。

      炒作是门学问,很讲究方式方法。眼下的画家,要么贱兮兮地蹭着为官员作画,求取几句夸赞、一帧合影;要么疯狂地占据形形色色的媒体版面或频道,充分混个脸熟;要么与各种社会闲杂资金厮混,不断抛出个展及画册;要么附丽业界大佬,殷勤献足,响头磕够,谋得提携,趋慕要津;要么反弹琵琶,骂骂咧咧,专拿名家大腕说事,故作惊世骇俗之语,藉以标榜独异、吸引眼球。在我看来,适当的炒作,能让好作品容光焕发,倘一味恶炒、背离常伦,则势必要使“画道”蒙羞。

     1943年10月20日,78岁高龄的黄宾虹在写给傅雷的信中说:“今次举近十年之作,大抵自行练习。原画用墨居多数,故暗滞不合时,不如画四王之漂亮。画月份牌,则到处受欢迎,然松柏后凋,不与凡卉争荣,得自守其贞操,但辜负盛意为抱歉无穷耳。”可见当时丹青领域,明显存在“从时好”(以画四王、月份牌为例)与“守贞操”(譬诸宾翁)两种不同类型的画家。尽管不能说画“四王”一路浅绛山水及“月份牌”就是炒作,但至少某种“悦世、趋利”的炒作心态不容否认。

     胜国以来,尤其是1980年代以还,画界炒作之风渐起,像黄宾虹那般独饮寂寞、淡泊自持者,越来越稀见。我常常暗自讶异,卅余年来,中国怎么蜂群一样冒出来这么多所谓的画家?并且,长发浓髯的画家们,挥舞着画笔,如麦客之挥舞镰刀,在“穴头”招引之下转战南北、乐而无倦。顶戴“范仲淹某代孙”、“齐白石私淑弟子”、“大风堂再传弟子”、“某某画派开创者”、“著名某某画大师”、“最具市场潜力的若干大画家”、“某某画院特聘画家”、“某某学府客座教授”等“盛誉”的画家,在对阿堵物的无限饥渴与美艳想象之中,四处游走,干谒朱门。如斯乱象,识者几为之呕。

      由僧返俗、亦僧亦俗、法号“慧禅”的画家史国良,曾被指“炒痕”累累。对此,史氏强调自己是“宣传”而非炒作,“再好的东西不拿出来,时间久了也会长毛。好的作品不应藏着。广而告之不犯法,艺术应该大张旗鼓地去推广宣传。”在他看来,通过拍卖抬价或者制造新闻才叫炒作,而“现在很多人条件反射一样看到别人宣传就认为是炒作,进而联想到对方人品不好”的现象是不正常的。当下信息时代,史国良的观点不无道理,但画家需要明了的是,即便“宣传”也要保底、有度、有节。宣传与炒作的界限,事实上是微妙而含糊的,一旦野马脱缰,劳心费力的结局也许只能是自我伤害。拿史国良来说,机智与狡黠兼具的“出家策略”(1995年在美国西来寺披剃)与“传媒策略”(先利用大众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再借助专业媒体夯实学术定位),为其打造危峰孤耸式的个人“艺术LOGO”提供了支柱力量。如果这就是炒作,那么,史和尚炒作的一个坚定前提是,自己的作品好,或者至少说得过去。这就与那些只知一味狂炒而作品却狗屎不如的画家,大大拉开了距离。

     个别画家的炒作手法相当离谱,以之为鉴,也可见出部分国内媒体的浅薄与荒唐。“李景革事件”便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李1967年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区,平常喜欢比葫芦画瓢地照着徐悲鸿的马涂抹两下子,所作仅属地摊行画水准,根本拿不到桌面上。2005年8月18日,李在没有任何事先预约的情况下,来到卢浮宫接待处,要求见负责人,声称要赠送一幅自己的画给博物馆。该馆企业赠品处的负责人莫宁接待了他,并明确表示,卢浮宫不收藏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因此不可能接受其赠品。李景革遂积极要求作为一件纯粹的私人礼品送给卢浮宫博物馆馆长。最终,莫宁代表馆长接受了这幅名为《八骏图》的水墨画,写了一封感谢信,并与李合影留念。

      胆大、无耻的李景革,横竖要将中国画家的脸丢到全世界去。回国后,开始有鼻子有眼地大肆宣扬自己画的地摊马“入藏卢浮宫”之壮举。一个现象是,对画家而言,画面质量往往与“画外功”成反比,李景革就很有忽悠、利用媒体的本领。2005年11月21日,国内某权威通讯社发出一条《国画〈八骏图〉开启卢浮宫大门》的消息,旋即被多家主流媒体及都市类媒体转载,有些还进行跟踪报道,极尽吹捧之能事,将“著名青年画家李景革”描绘成第一个将中国画打进世界顶级博物馆的“民族英雄”。之后,2006年8月18日,一家中央大报刊登整版广告“热烈祝贺李景革先生《八骏图》入选卢浮宫收藏一周年,暨李景革先生个人画展9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更使李声名大噪。

      具有莫大讽刺意味的是,通过相关媒体推波助澜的爆炒,李景革的画竟然节节蹿升,卖到了5万元一平方尺。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地摊画匠,竟然被素以“权威、公正、敏锐、责任”自诩的官方主流媒体,“惯”到如此地步,真可谓“昭代目睹之怪现状”了!尽管事情真相最终被《文汇报》大白于天下,却给我们留下了如芒在背般的思考。至今百度搜索李景革,还能轻易读到“作品《双骏图》和《奔马图》,分别被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和法国里昂大学收藏”一类信口雌黄的文字。画家之所以丧失道德底线,完全是因为尝到了无耻带来的甜头。

      宋人刘学箕所撰《方是闲居士小稿论画》有云:“古之所谓画士,皆一时名胜,涵泳经史,见识高明,襟度洒落,望之飘然,知其有蓬莱道山之丰俊,故其发为豪墨,意象萧爽,使人宝玩不置。今之画士,只人役耳,视古之人又万万不啻也。亦有迫于口体之不充,俯就世俗之所强。问之能彼乎?曰能之。能此乎?曰能之。及其吮笔运思,茫昧失措,鲜不刻乌成鹄,画虎类狗,其视古人神奇精妙,每不逮之。”看来,此类“迫于口体之不充,俯就世俗之所强”的画家,自古洎今,从来都不罕见。这些或有冻馁之虞的非官方画师,在严酷的日常生存逼视之下,不得不迸发出强烈的“炒作”欲求。我们站在李景革们的角度揣度其心态,便不难理解,那种腰缠万贯、锦衣玉食、美女簇拥、光宗耀祖的生活,对一个挣扎于社会底层、苦无进身之阶的民间画师来说,将会构成怎样的吸引!在河南郑州,有那么三五个青年人,窝在租来的民房中,劬力模仿现任中国书协主席张海的字,廉价售于古玩厂肆或有以仿冒字画送礼之需者。刚开始一件四尺整纸仿作只卖数十元、百余元,随着功夫渐深、越仿越像,不数年竟涨价至一两千元。如今,年轻的“仿爷”们置宅购车,俨然咸鱼翻身之都市新贵。比起那些数十载墨海傻泡、在各类大赛中入选获奖、作品却依然有行无市的书法家们穷哈哈的模样,实在是“范儿”多了。分析起来,郑州“仿爷”一族在有意无意间走上了炒作道路,他们的“炒作工具”是张海。

     不讳言地讲,“炒作”业已成为国内书画界其华灼灼的一块脓疮。一个画家想把自己炒红,就要在公众面前大曝其光、大放厥词。有人质疑吴冠中是这样,范曾是这样,陈丹青也是这样,事实上,哪个画画的不想这样?我们包藏炒作之心,脸上却故作清傲高深,则毫端必然屎溺横流。这是不是一种难以开脱的原罪呢?那么,始作俑者又是谁?你,我,还是赤潮翻涌的这个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2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马的图像话题像飞奔的马蹄子由远及近,渐行渐浓,找我画马的也越来越多,提的要求也五花八门,很有意思的。马上画个猴子,曰“马上封侯”,大概是拍当官马屁的(我心里想:这官远不知道猴年马月能封上呢);马上画个老鹰,曰“马上赢”,大概是为了生意上的往来(我心里乐:若马上整个苍蝇不也“马上赢”吗);马上画个老虎,曰“马上虎”,大概是打麻将的主(我心里笑:若老虎饿肚子了或不高兴了把马吃掉了呢);马上长棵大白菜,曰“马上发财”,说不清是给谁的,或许是留给自己的。萝卜白菜各人所爱,人家喜欢我的生肖画,也讨个口彩,留个念想,我尽力满足朋友们,善哉乐哉。写着画着,逗着乐着,我暗自思忖,若在马上弄个螃蟹,或者我严老蟹骑在马上,岂不是“马上横”了?蟹派横着走到马年,岂不是横“道”立马了?  
   
       记得是毛主席,曾写过几句话:山高路远沟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大将军打仗,是真枪实弹的,必须要有横刀立马的气概。我等舞文弄墨之辈,又恰逢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和平年代,打的是笔墨官司,虽然“横行”终归“不霸道”,挨到马年骑在了马背上,能横“道”立马一下子,来点“土豪”的扮相,也算一道风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2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国人爱称自己的精神是龙马精神。龙与马精神并称,说明了马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分量之重之久远。有多久远,说不清,说是猴年马月,大概是猴子进化成人时,马就与人纠缠在一起了。现在的军事实力,看航空母舰看飞机导弹,古时候呢,看的是马匹的数量多寡,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与马是连在一起的同等重要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何必马革裹尸还”、“萧萧马鸣,悠悠旆旌”、“铁马冰河入梦来”、“马作的卢飞奔,弓如霹雳弦惊”、“骢马高缠鬃,遥知身是龙”等等,全都是铁骑纵横、沙场铿锵、山河壮烈的力势,好一派马的史诗画卷。外国政要,即便很牛气的美国总统,大凡到中国,必朝圣般参观西安兵马俑,被始皇埋在地下的兵马方阵,是中华帝国那个时候的GDP,那个时候的中国马,是全世界最牛B的。那个时候,还以马论人的尊贵卑贱,皇帝佬和王公大臣的车乘,要以马的多少划分等级,连死后的陪葬,也以马论之,要不为什么阿谀奉承叫“拍马屁”?上司的屁股,皇帝佬的屁股,是断然不能直接去拍的,顶多拍拍所骑马之屁股,也便是上面给脸给面、下面有脸有面了。周穆王的“八龙”、楚霸王的“乌骓”、汉武帝的“天马”,等等,堪称当下元首总统的一号机一号车,气派大着呢。在古人那里,不同种类的马称呼是不一样的,如马、骒、驹、骟、骠、骝、骃、骅、骊、騧、骐、骓、骢、龙、驽等不一而足,什么地方称什么,是大有讲究的,是马虎不得的。
454367j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2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地域广阔,有“南船北马”之称。在冷兵器时代,“北马”老犯“南船”,有许多次的“入主中原”和“后主南偏”。直到百年前的一个甲午马年,热兵器的海战,“北马”的神话得以改写,从此,马的军事地位每况愈下,当下更是荡然无存。当中国的小皇帝在紫禁城骑着“洋马”(脚踏车)逗乐之后,马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就渐行渐远了,特别是汽车时代的“奔驰宝马”取代昔日的车水马龙,“马时代”已被彻底封存了。草原上的马和牧马人,只具有地域生活的延续意义,真正的“马时代”已经死去,每每读到关于马的古诗词,充其量只是昨日黄花的幽怨,连死马当作活马医也谈不上呀。

    好在,伟大的中华生肖文化中有个马年,延续着马的精神图腾。俗语说,牛马年好种田,这种丰收富足的梦想,总会点燃中国人的激情。比如我,一年来画了那么多的马,站立的奔跑的,单匹的方阵的,雄健的温柔的,嘶鸣的沉默的,还有林林总总的关于马的感悟题跋:马年要有三种精神,即一马当先精神,龙马进取精神,黑马创新精神;日行千里,就怕绊腿;为了走向远方千万莫吃回头草,为了看清前方必须经常回头望;我以“横才”致富,马失夜草减肥,等等。人家是横刀立马,我这是横“道”立马又横“道”论马。俗话说车有车路马有马路,我这是蟹有蟹“道”马有马“道”,大凡谈玄论“道”,就会超越指鹿为马的具象层面,从而在精神的层面上天马行空地信马由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2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及马,总是会下意识地联想到奔腾、矫健、前进、潇洒、一日千里、势如破竹等等,如同命题让我画“马上封侯”、“马上赢”、“马上发财”等等,多作“马上”思、“马上”观、“马上”行、“马上”立,少有“马下”思、“马下”观、“马下”行、“马下”立者。在我看来,所谓马之“道”,其紧要处当在“马下”。古往今来,马失前蹄者全在“马上”,笑到最后者全在“马下”。“马上赢”不是真正的赢,“马下赢”才是真正的赢最终的赢,“马上威”不是长久的威,“下马威”才是长久的威真正的威。那些在反腐中倒下的害群之马们,皆是从“马上”摔下来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马可载人也可摔人。所以,在“马上”要想到“马下”,在“马下”不要痴心妄想“马上”,才算得上通马之大“道”。至于我那横“道”立马之“道”,实乃“横行不霸道”之“蟹之道”也,横“道”能够“立马”,其紧要处不在“横行”,当在“不霸道”。由此看来,横之“道”与马之“道”,本是相通的。横“道”立马,当立在“不霸道”,立在“马下”。所以我说:“马到成功逞英雄,马失前蹄成狗熊。事能盛时当警醒,境逢逆处应从容。”春风得意之时马蹄不可太疾,长安之花大可不必“一夜看尽”,过犹不及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2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马识途《西部墨潮》2014开春乐

这当口,又有人发来微信,又要定制“马上封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也焉知非福呢,其马“道”之奥秘,全在各自拿捏,各自体悟。120年前的那个甲午马年,中国人从“马上”摔下来,摔在妄自尊大闭关锁国,教训是深刻的。如今又逢甲午,又到马年,听风声雨声马鸣声,勿忘国耻;看家事国事天下事,马“道”成功。
1-100_57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