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孙大宇诗文书画选集 (2013.11)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大宇诗文书画选集 --

莫言夫子读书图 2013年 50×40cm.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大宇诗文书画选集 --

山水中堂 2013年 90×100cm.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大宇诗文书画选集 --

书法扇面a 32×70cm 2013年.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大宇诗文书画选集 --



直抒古意 放浪神形

—— 与吴悦石先生的对话





时 间:2008年3月7日下午
地 点:北京快意斋
人 物:吴悦石 杨中良 孙大宇 
整 理:孙大宇

从画家的书法说起
孙大宇:早想对书画两者都有很高素养的专家进行采访,今天有幸来拜访吴老师,首先想请您谈谈对当下画家书法的看法。
吴悦石:中国绘画有一个从工匠画到士人画发展的过程,南宋赵松雪以后,工匠画、画家画变成了士人画。文化人的参与,赋予了绘画新的内容。就是重意趣、重个人的修养,把自己的思想抱负和个人情趣融会在笔墨当中,这样中国画才开始了新的篇章,这是绘画的又一个高峰。士人就是知识分子阶级,士大夫阶级参与绘画所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呢?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粹融入到了绘画当中来。
孙大宇:把中国书法的内涵融入到中国画里面,使得中国画有一个骨的支撑,使之有更深、更纵向的面来支撑着中国画的发展,所以中国画跟西方的绘画有很大不同之处。
吴悦石:从中国书法的发展来讲,历代书法家的位置是高过画家的。
孙大宇:诗书画印当中诗最难,其次是书法。从造型的角度讲书法,特别是草书,它形态的抽象性以及心划的意趣,不是一般人能驾驭得好的。对于书画整体来讲,如果跟她的姊妹艺术放在一起,琴和棋也是高于书画的,我知道您平时也很注重“诗外功”。
吴悦石:诗词歌赋高过书法,可以说她是书道、画道的载体。没有这个载体我们也很难创作出喜闻乐见的东方意味。这个就像你刚才说的,书法家的修养可以影响到他的画,反之对于画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过去讲的是姊妹艺术,说得又对又不对,不要按画种来分,我们应该从精神上,或者从文化载体的整体表现形式上看,其实她们都是一样的。书法通过线来表现情绪、修养、功力以及自己的精神取向,绘画同样是通过这些,如果你离开了这个,那么它就是单纯的绘画,和我们所提倡和追求的书写式的中国绘画方式截然不同,这种书写式的绘画方式是中国画的根本。
元以后,这种书写形式已经使得所有绘画都要“书者如也”,就是说你一笔下去,笔笔生发,很舒畅的把自己宣泄的情感倾注到纸上,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释放出来。如果不成功,只能说在笔墨修炼上没有达到更高境界,或者说你在做人上、在学问上没有达到那个境界,也就达不到笔墨上的要求了。之所以笔墨蜕变成为一种精神表象,是因为你赋予了笔墨很丰厚的内涵,这是非常关键的,如果笔墨非常单薄,那就证明锤炼还不够。
孙大宇:就笔墨而言,从写意画的角度,您是怎样看待齐白石的“似与不似”的。
吴悦石:齐白石的似与不似是从造型上来讲的,他说:“取向之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在这个问题上提出要“以神取胜”,齐白石之前包括赵之谦、虚谷、任伯年很多都是依形取神,都是在“似”与“不似”之间。由于时代的关系,对于传统文化慢慢的开始淡忘、疏远了,所以造成了大家追求皮毛,曾有人跟齐白石说能不能画细一点,老人就说这个人不懂画,画的工拙不在于粗细,在于传不传神。
孙大宇:吴昌硕、赵之谦、黄宾虹、齐白石他们的书画都是传神的,同时他们的诗文也很值得玩味。现在好多年轻的画家也好,书家也好,都在寻求书画的结合。您对当下书画合璧的路子怎么看?
吴悦石:画画要学书法这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中国画。黄宾虹14岁跟邓老学画时,邓老已经80几岁,老人最后跟他讲:做画如做字,笔笔分明,要求用书法的笔法,笔笔要交代清楚,不能和泥。很多现在画画都是在这儿和泥,一笔不成两笔、不肯定、心里没谱。应该“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中国画要求你心里有数、要果断、要有气度,在过去来讲就是千笔万笔化于一笔,这样才生动。
孙大宇:其实就是书写的习惯,书法是没有复笔的,书法当中,第一笔落笔之前要成竹在胸,复笔就破坏了它的时间性。
吴悦石:把书法用笔的方法用在中国画上,中国画就生动了。用笔要笔笔分明、笔笔生发,笔下的生发之势如涌泉之势,这样会把激情带出来,写意画在用笔的时候连绵不绝,其中或许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那是真情流露,是雕琢修饰所不能代替的。
孙大宇:雕琢,往往适得其反。
吴悦石:中国画过去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求其不经营,不雕琢才能不板滞。
杨中良:也就是说书法跟书画在审美的层面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是一个结合点。当代很多写意画家就是缺乏书法的修养,便很难找到这个点,所以他们的作品便很难提升到一个相对高的层次。
孙大宇:当代画家的书法修养是个问题,所以才有咱们今天的关注,我们也见到很多画家,题款、铃印破绽百出,不是语不成句,就是印章与画面相悖。我见过一个书法教授在抄一首唐诗的时候,都能抄错三、四个字,觉得很滑稽。
杨中良:这是否与学院的教育方式有关。用现代教育是不是很难再造就很全面的人才?而且直接的问题是,书法写不好画也画不好。吴先生怎么看待现在的教育模式呢?
吴悦石:现代的教育模式基本上是从苏联和西方套用过来的,苏联当时是“一切为政治服务”,后来又加入了一些西方的教育思想,跟我们传统教学思想是有差别的,差别在哪里呢?“授与其技,不授其心”,并不是以“授其心”为主。过去讲“心法为上,技法为下”,因此在绘画和书法教育上首先就要启发其心智,这个是很关键的。过去老师会教你翻开书要“破文字障”,有些文字是会遮盖精彩的,有好多废话,真意你很难看到。学画也一样,学画也要学会破障,书画同理。
中国画未来的发展,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很有希望的,没问题。因为现在重视的程度、觉醒的程度是过去所没有的,今天咱们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证明我们整个社会正在关注,不久的将来,这样全方位的教育方式应该不难实现。
杨中良:找到一种符合中国画自身规律的教学方式。
吴悦石:培养中国画画家首先要培养情操,中国画要求下笔要有格调,要超凡脱俗。
杨中良:首先人要不俗。
吴悦石:首先是培养的过程,读书是关键。社会的教育和历练也非常重要,但是要会读书,读书过去讲不能“读死书”。
孙大宇:您平常看些什么书?给我们开个书目吧?
吴悦石:我喜欢读些历史、文学、诗词方面的书。虽然我们不是文字学家,因为我们要写字,你要知道字是怎么来的。另外稍微也要钻研一下诗话、词话。这会帮你很好的理解。比如读柳永的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到“执手相看泪眼,兰舟催发,竟无语凝噎”的感人情境……两个人告别的时候手拉着手最后无话可说,眼泪围着眼圈转竟说不出话,另一边有小船催着走,这边执着手不放,远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天都快亮了,还不分手呢,人家写情都写绝了。词话当中会把这些剖析得非常细。在绘画过程中,境界的营造同样很重要。中国画不能像静物写生似的简单一摆,你得有境界、得耐人寻味。
杨中良:西方跟东方的审美有很大的差别,西方是注重视觉的感受,而中国画,画的是心境,画的是思想。
吴悦石:所以需要读书、需要冥想、需要感觉。比如姜白石的“蓦然回首,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小船已经顺桥孔流下来了,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一回首,月光照在湖水中,湖波荡漾,好像桥在动一样,很美。如果不去体会,你体会不到诗人在说什么,要想体会首先自己得有悟性,读这些东西要“入乎其内”,入乎其内才能体会真切。“出乎其外,必知其高致”,这是王国维说的。
孙大宇:王国维的确是国学大师,包括王恺运、陈寅恪等等。我最近受朋友的影响在读董桥,董桥写的散文还是很有意思的。
吴悦石:有好多,比如《沧浪诗话》,这些书都非常好,你自己拿一本先看,看完一本再说下一本,自己必有心得。如果你拿着《唐诗三百首》让你天天读,你什么感觉都没有,因为你不知所云。当你读诗话的时候,它是分析诗的,一小段一小段的,比较好读。
孙大宇:书画的学习,交流还是很关键的,可以耳濡目染。前两天在一位老师家,说到“岁”这个字在古代的用法。“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这个岁不是年岁的岁,说的是太岁木星的位置,意思是:永和九年,太岁在癸丑位。所以说交游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吴悦石:在成长的过程中,游学是必备的,当你和一个先生学了一定的时间之后,要离先生而去,要走向社会,要遍访高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你访的这个高人也许他有名,也许他没实,这都没有关系。走的过程中访问10个人,其中有一个人是高人这就够了,如果一个高人都没有,也没关系,对自己也是一种历练。同时文化上的历练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要有独到的见解,另外还要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即使是游学过程中别人跟你说的也不尽然。有存疑没关系,有存疑就去求证。求证的过程就是治学的过程,求证的多了,不就成了学者了吗?
杨中良:现在有很多青年书家,在书法写到一定程度以后,开始热衷于绘画。而且他们的作品也相对更接近于咱们传统中纯正的中国画。可能他们的画功还没有那么成熟,但味道相对美院教育模式下出来的学生更纯正些,对于这么多书家画画您怎么看。
吴悦石:先学书法后画画是正确的,学了书法之后画画,笔底扎实,线条很结实,有味道。书家画画代不乏人,可是有些作者缺乏基本功,总是逸笔草草画不进去,就是因为在画画造型上没下功夫,写字的功夫有了,绘画的基本功没有。
杨中良:还是没有在绘画上深入进去,基本功还是没有深入地解决。
吴悦石:不过如果说这个人文字能力很强,画稍微差一点,书法好一点,题跋可以多题。书家不是个个都文字好,有些书家是下笔就不知道所以然的,这种书家也是没出息,书家也要 “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思如泉涌”。

理论家的书画和书画家的理论
杨中良:前段时间,我到美术馆看一个书画评论家的绘画作品展,令我很吃惊的是他们作品的水平非常业余。但这些人都处在国家理论界最重要的位置上,艺术研究院、国家画院、美术馆,这些人来做理论、搞研究,自己手头又这么差。而历代有高明理论的人,自身的书画水平都非常高,您怎么看这一现象?
吴悦石:这是时代的问题。这个时代造就了专门学史论的一批人,就理论说理论,不是就画论画,看画不一定能看懂。过去所有写画论的,包括米元章、董其昌,都是自己能画能写,人家写的东西是有的放矢、有感而发。
孙大宇:我也是从学院出来的,好多搞理论的老师都在套用古人的或者是套用西方的理论。
杨中良:有点像八股文一样,他们有一种写文章的模式,可能一个小问题就能写一本书,但是他自己对绘画的理解肯定没有到那种程度,而且拿这些理论来指导我们现在的绘画是很危险的。
吴悦石:这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建国初期需要一批和国际上对接的理论家,如果按照我们中国画的理论来讲,三言五语就把这个画的精神捻出来了,非常形象,非常真切。他们就不然,会从你的立意、造型、技法拿出一点来分析,按照写论文的方式去分析,其实对中国画来讲就有些不太适合。
杨中良:所以要请教一个理论家的时候,须先看他的画,他自己都画不好,他要点评你的作品那无异是隔靴搔痒、空穴来风。
吴悦石:过去说隔靴搔痒,这是最令人难受的。戳不到痛处,搔不到痒处。
孙大宇:中国书画家是需要文字的修养,但书画还是一种造型艺术,如果没有这种造型能力、天赋的话,他只能搞文字,他只能看懂一半。
吴悦石:所以,现在的难度比过去大,过去你还可以逸笔草草,靠自己的文名、书名混混都没有问题,现在不但书法要好,情思、文采、修养都有了,绘画的基本功还要扎实,整体修为高,人家才认可你。自辛亥革命以来,我们在对新文化、新科学的追求下,忽视了对于传统文化思想的检讨。回过头来看过去100年的中国绘画,使我们现在有机会坐下来,好好的想想……
孙大宇:现在大家也在慢慢的回归传统了。

艺术历程•画能与风格的形成
孙大宇:就我个人而言,一直对您的人物画很喜爱,那种文人情怀、那种洗练的笔触和老辣苍劲的线条、诙谐的造型,令人读后绕梁。请您谈一下自己的艺术历程。
吴悦石:我学艺的过程,实际上一点也不复杂,就是从传移摹写开始的。小时候都是涂鸦,那都不算数,正式学习画画是十岁以后开始。
杨中良:听说您见过齐白石画画?
吴悦石:见过,画虾和小鸡,特别惊讶,终生不忘。
我从8岁开始就临他的小画片,那时候家里头跟国画界有渊源,很容易接近。都是拿原作临摹,就跟齐先生一样,都要先拿碳条勾稿,然后就是填墨,都走这样一个过程。踏踏实实的这么走。
老师给你拿两本册页,你就天天画这两本册页。老师看你这个过程,笔头小了,就让你放笔,画四尺整张。但画野了也不行,还是要你收回来,再画小画。现在很多人认为耍得开就是大写意,不是那样的。笔既要放的开还要含蓄,练笔就是要达到用笔的收放自如。
孙大宇:收放这个期间在什么时候?
吴悦石:大概有个五、六年以上,一直都是临摹,我临摹的过程差不多要到20岁,临摹有10年了。在这过程中学些诗文,最早是家里人启蒙的。
杨中良:那您临摹涉猎的范围很广吗?还是按照一家的方法走?
吴悦石:按一家的方法走,临摹就是临一家。
杨中良:是10年临一家吗?
吴悦石;10年以一家为主,然后过了这10年范围多一点。
画画要有画能,技能要多,画能要强。画能需要练,拿起笔来差不多的东西直接就能画。
杨中良:我见过您画的工笔的马。属于写实的,细致入微。
吴悦石:那是20多岁画的,年轻的时候主要是掌握笔墨,学习笔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长时间的临摹,你体验不到。教新学生的时候,第一要摹,第二要临,摹和临的过程很重要。
杨中良:您是多大到的北京画店。
吴悦石:31岁。
杨中良:那段时间对您有什么影响?
吴悦石:在北京画店之前就已经在琉璃厂帮前辈们做很多事了,那个时候还没改革开放,琉璃厂的店都是悄悄开的,包括我给庆云堂做钟鼎插花,请王雪涛、董寿平、郭传璋补花卉都是在这个时期。那时候碑帖很便宜,不管什么名帖都是两块钱,墨也便宜,都是五毛钱一块,最好的墨也就两块钱一块,全是老墨。齐白石、吴昌硕、陈师曾刻的印章也是两块钱一方。
孙大宇:现在可不得了。
吴悦石:文革前老画家每个月都到荣宝斋送画,每个月卖不掉的画取回来再换新的,我就给老先生跑跑腿,有的时候卖不掉的画,让我从中挑一张,那个时候年纪轻,没有人的时候老先生们就给我说一说,他们也讲些前人逸事。
孙大宇:耳濡目染,用心钻研。
吴悦石:对,主要是熏陶,不知不觉地在学,所以中国书画最重要的就是学生要跟老师亲近,亲近之后就被熏陶了,不知不觉地在生活过程中传给你了,我们那时候给老师洗砚台、磨颜色、在旁边侍候着抻纸,画画的案子不像现在这么讲究,那时一流的老师家也没有我们家现在的一半大。老师拿笔稍微一动,就知道松、抻,那时候配合的都相当默契的。
孙大宇:您看谁画画看得最多?
吴悦石:王雪涛、董寿平、何海霞、田世光,我还见过潘天寿画画。
孙大宇:上次在钓鱼台国宾馆看到有一幅丈二的潘老的画,棒极了,画册上没有,很震撼。
吴悦石:1980年去哈尔滨的北方大厦,大门口一边一张潘天寿的丈二匹,太精彩了,那时不知道珍惜。1978年成立北京画店,包括从刘海粟、蒋兆和、吴作人、李可染、李苦禅、黄胄等全国知名画家都在北京画店卖画。
孙大宇:您在北京画店待了多少时间?
吴悦石:待到1984年,我就到了《人才》杂志社,后来就出国了。当时主要是负责规划工作。
杨中良:吴老师在海外多年,觉得在海外这个过程对您的艺术有什么样的帮助?出国以后,您身上没有带半点的洋味回来了。
吴悦石:在国外,你是不是块钢,很快就能显现出来。人家捶吧捶吧你就变人家那样了?是块好钢,到什么时候你还是你自己,如果对自己的东西没有骨子里的认定,你就会动摇。
那时候出去正好是“85思潮”,我也看不惯国内这套全盘西化的东西,当时李小山发表《中国画穷途末路》以后,基本上都是中西结合,传统中国画,没人认可。大家都认为一千多年都是这个面貌,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2000年回来,那时候就有氛围了,像我们现在谈论的话题,在那个时候就是笑话,不会有人认同的。
孙大宇:怪不得我在2002年才见到吴老师的作品。您回国之前就有了人物画粗放的写意风格还是回来以后?
吴悦石:之前。
孙大宇:您的风格大约形成在什么年代?
吴悦石: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有1984年的出版物,那时已经画写意人物画了。
孙大宇:这种形象的灵感来自于哪家?
吴悦石:灵感来自于高士,自古以来高士的形象是从先秦两汉文字中就有的, “鹪鹩巢林,只求一枝,鼹鼠饮河,只求饱腹”,高士并不希望物质占有多少,自己是非常清高的。像包括陶渊明,他可以辞官不做,并不是因为别人不让他做了,是因为他看不惯世道的低俗,他有一个很清高的思想。
画钟馗、高士这类东西,因为世俗中没有,大家理想中要追求这个境界,也是文人的理想境界。
孙大宇:有很多人物画家画钟馗的形象,要么画得太阴,要么画得太俗。没有文人身上的所谓清旷野逸和正气凛然。很多人画钟馗就是在画鬼。
杨中良:只取其形,而且格调也不高。
孙大宇:我觉得吴老师不管是画钟馗,还是其他人物形象的时候,外表憨放,内心气息却很清澈,煞是有趣。
吴悦石:画人物本身要有一种精神,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形”非常关键,通过这个“形”,要赋予这个人物高品格,有高品格再用精炼的笔墨把它表现出来,才能打动人,如果下笔龌龊,境界就完了,从笔墨来讲也打动不了观者。
其实从《晚笑堂画传》,包括陈老莲我都临摹过。
孙大宇:中国传统的人物画很少有能画得好的了,从陈老莲以后就没几个人,个人觉得可能是文人气概把握不准吧?
吴悦石:书写性要体现出来,使你达到“经意之极,若不经意”,这种妙劲就是大写意的真谛。
杨中良:让人感觉有自己的风格、模式,但又不刻意,没有程式化、僵化。
孙大宇:书写性也是中国书画结合的一个坚实的基础。
吴悦石:只有这样,你的画才耐看,而且才能传世。我总说一个画家要传世,不是你的位置有多高,不是你出了多少本的画集,可能有一两件精品就可以传世了。
孙大宇:吴老师您对当下年轻的书画家,有什么心里话或者要求,给我们留一些寄语吧!
吴悦石:我说的只是作为一个参考,都是一家之言。我觉得第一要读史,以史为鉴,起码美术史这一块要读通,还有书法史。读通之后你就知道自己缺什么,自己在哪儿、是什么位置,自己的东西是怎么回事,就不用别人来讲。要多读书,要能静下来。如果是年轻人,基本功这块我建议六法当中的传移摹写要做好,还有就是多交好朋友,能交上两三个好朋友,大家要有个伴,互相鼓励着就起来了。
孙大宇:是啊。多读书,加强基本功训练,多访几个好老师,多交几个好朋友。今天我们结识吴先生这样的好老师,真的受益匪浅。
书法扇面b 32×70cm 2013年.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4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4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4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5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师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