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全纪录·风云上巳】“壬辰上巳·龙华雅集”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书坛讨论录音文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5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2、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茶话会现场

27苗培红先生若有所思.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2、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茶话会现场

28中国书协副秘书长潘文海先生.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2、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茶话会现场

29嘉宾在场.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2、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茶话会现场

30章草名家许好成参加茶话会.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2、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茶话会现场

31书协培训中心主任刘文华在茶话会上.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2、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茶话会现场

32王学岭先生.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2-3-25 13:04 编辑

--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2、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茶话会现场


毛国典:来的时间短,也没有做准备,首先我要感谢张荣庆老通知我参加这个龙华雅集,这个雅集举办了很多次,我是第一次来,所以心里很激动,毕竟不在北京,比较远一点,我想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刚才李刚田老师说的年龄问题,我感觉书法界的整个年龄段,老作者里成名、成大名的,已经在中国书坛是顶梁柱了,支撑中国书坛,还有一部分中青年作者,过去曾经获过全国奖,过去在中国书坛非常出名,有一部分人基本上变样了,有一部分人就成为中国书坛的中青年里的主力军。第三个年龄段就是年轻作者,因为这几年全国展不管是全国展还是单项展,真正能进入获奖圈或者入选的作者基本都是年纪轻的,20多岁,30-45周岁左右比较多,特别是20多岁年轻的作者,这些作者受过良好的书法本科教育或者进过几大专业的培训班培训学习,观念比较新,很多作者二十多岁就能获全国大奖,包括兰亭奖。所以我觉得这个年龄段问题确确实实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现在年轻人上得比较快,特别是有一部分书法本科在校生在全国书展里入选获奖,这是年龄段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形式感的问题,这几年争论比较大,有一部分老作者极力反对做形式、做颜色、做色彩拼贴,但是这种风气在全国来讲是很难扭转,因为这个不是说一个人来扭转,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整个书坛。我认为这个现象是好现象,古代的书法毕竟没有竞争,没有展览,都是自己交流,民间交流,几个作者在一起把玩雅集,现在的作者毕竟存在着竞争问题,谁都想获奖,光看作品都写得很精道,所以形式感无论是做旧还是做色彩搭配等,一开始是鼓励或者引导,不应该是打压,因为观念不一样,我觉得时代不一样了。现在全国展里面,真正是白纸黑字的作品很少,我经常参加全国展的评选和其他全国大赛以及到各地的书法点评,白纸黑字作品比较少,形式作品比较多,都是拼贴,但是拼贴我认为不管怎么做还是书法第一位,首先要传统,我认为是两方面的探索,一方面应该是书体本体的创作,包括刚才刘文华老师讲的青年展的问题,比较新的东西能够入选获奖是好现象,因为毕竟是青年展,要突出青年,突出新,突出探索,这是对的,应该区别于单项奖和全国展,应该强调突破和创新的观念和时代感,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包括做形式,这个时代和八几年观念不太一样,那个时间相对来讲书法的形式感比较单一,白纸黑字占主流,现在特别是2000年以后或者2005年以后这种形式感的风越来越重,与现在人的观念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年轻作者观念新,因为他所处这个时代,很多作者到全国各地进修培训,还有全国各大院校招本科生、硕士生,受过专业传统训练,还有一方面这些作者本身年轻,接受很多美术方面的平面设计等新东西、新观念,慢慢往书法里面去渗透,做形式、做颜色搭配。所以探索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书法本体,一个是做形式,包括做旧、染色,不是什么坏现象,但是这还需要去引导,因为一个展览里全是白纸黑字,我认为即使写得非常精道、非常传统,观念也非常新,总感觉缺东西,就是缺颜色,缺点变化。所以我认为探索的东西包括做形式,应该是开放性的,谁愿意做就做,只要作品好就行,全国展里,无论任何展览和评选,也没有谁对形式感觉得怎么样,都是评完以后网上或者开会聊天的时候说到了形式说得比较多,形式感和探索的东西,我觉得应该是鼓励一下,鼓励探索,鼓励创新,但是要加强引导。探索的东西不能太过,应该有一种导向,太过也不行。这是第二个形式感、形式美、探索。
第三就是取法问题,现在全国一窝蜂都是在写“二王”,写小楷,历年各种展览里小字作品太多了,小行草、豆腐块、各种拼贴非常精道的东西很多,大字作品比较少,还包括一部分作者就直接学当代人,直接学名家,我认为这点非常不可取,因为学当代人,学哪个名家没有路走,当代人还在位,你学当代人,他正在变,这个名家正在变,你在学当代人,急功近利,为了获奖,就不取法古人,直接学当代人,我认为这种风应该刹住,应该去引导。当代名家的东西只能做参考,不能做范本。可以借鉴他的经验和学习方法,包括学老师的方法,老师是怎么学的,这个可以学,现在学传统的比较少,学隶书的风,我认为隶书方面比其他书体在学当代人方面的问题更突出。我和刘老师评隶书展,刘老师说了一句话“转了一圈没发现好作品,没发现很抢眼的作品”,如果不看名字就像一个人写得一样,真正写传统写得很到位的很少,所以我觉得这种风应该去引导。不管是民间还是中国书协在内还是说评委都应该扭转这个风,不要学当代人,应该学传统,要从传统里走出来,在传统基础上再去借鉴别人的字帖和书体去丰富创作。
现在书体学得比较单调,就是“二王”,比较单调。
第四个问题,江西书协我这几年做的工作比较多,搞培训、展览,就是借鉴河南的经验,河南书法的起点就是靠培训、靠展览、靠交流,“走出去、请进来”这样做起来的,所以我直接照搬河南的书法经验和其他大省的经验来操作江西,现在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在当地来讲,很多地市包括县里做组织工作的书协主席和秘书长存在一种问题就是自己水平不高,去打压高手,甚至部分领导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没事干就到书协谋个职务,他要当老大,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结果有部分领导对号入座,拿着我写的文章找我们的领导,说我打压老干部,差一点给我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我说话很直,没有任何恶意,在当地来讲是很严重的,比如一个文联的书记,本身管文联的各个口,他要兼一个书协主席的位置,自己写得不行,但是还要他说了算,还要把下面各地的高手都打压,还跟我说,不管获什么奖,都得把他放在第一位。春节以后开常务理事会,我总结发言说这种现象在江西存在,有些书协主席如果不想干,你不作为,不愿意做奉献,可以向当地文联提出申请,让有能力的人干,让想干的人去干,当时我说话很尖锐。这类人对当地书法是一个制约,起不到任何作用,还起反作用,打压高手。
在座的也有可能在当地书协任职,都应该接受这种教训,应该要有比较宽阔的胸怀对待书法,对待书法家,对待每一位作者,让每一位作者都不要落下!

33毛主席有话说.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2-3-25 13:05 编辑

--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2、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茶话会现场


洪厚甜: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在张老师的倡导和召集下,今年的龙华雅集在这里召开,这个会已经办了好几年了,也是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关注的一个书坛非常重要的活动,每年有关张老师这个活动的报道我们都非常重视。这次是张老师打电话跟我说安排参加今年的雅集,我非常激动。因为我是远在四川,我非常珍惜每一次出来参加活动的机会,能够多和新朋老友相聚,也感到每次收获都非常大。
这次雅集活动是今年书坛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半民间性质的学术交流很重要的一种形式,现在很多地方也在搞这种雅集,我也参加了一些,也组织了一些,我在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搞服务工作,这个工作形式也是我们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形式,非常重要的就是比较随便,邀请的人也可以有所变化,大家在这种小的范围之内能够把心里话说出来交流,所以我一直非常关注,也非常重视,也积极参与这种雅集。在这样一个雅集上,张老师提出的题目是“当代书法面面观”,把讨论的内容定位在当代,在座的各位老师和朋友都是这二三十年中国当代书法发展的参与者、经历者、见证者、组织者,说起来大家都有发言权,都可以从每个人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所以我听到这个话题我也有一种表述的冲动。我今年49岁,学习书法是80年开始的,我跟朋友聊天的时候说我们是真正的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第一批书家,78年改革开放,我们80年开始学书法,我开始订书法杂志是78年,开始关注书法,80年代初期,我们是第一批学,北京齐白石研究会的函授我是第一批学,上海的静安区文化馆当时通过采风报搞的函授我是第一批学,我们是伴随着中国书法近三十年的复兴学习书法、关注书法,又在中国书协的展览中灿烂、获奖然后走出来的。在我们成长的三十年,就是中国书法复兴的三十年。当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贡献应该说是可以和中国书法史、发展史上任何一个时段相媲美。它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地位,我们只要回眸中国书法的历史,谁都否认不了,因为每一个时代不管它是哪一个时代,包括王羲之时代,书法都没像今天这样。艺术追求大面积参与的人、参与的层次,形式那么丰富,书法发展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和高峰,艺术肯定有境界高峰,但是每个时代是不能被取代的,历史就是一条链,每一个时代就是这个链上的一环,上一环代替不了下一环,下一环也取代不了上一环。上天给每一代人的时间就是那么多。我跟学生讲课开玩笑也说,50年之后我们坐在这儿的人估计没有多少,因为苍天给我们的时间就是这么一段,谁都只有这么一段,我们做不了上一代人的事情也做不了下一代人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我们这一代人的事情做好,我们这一代人的事情还有一个大的环境和条件,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说在现代科技上的资讯的交流和对古人资料的关照、学习、使用上我们拥有历史上最好的资源,现在国内的复制技术可以把历史上只有皇宫里能够看到的东西现在拿到跟真迹一样具有学习价值的东西来学习。我们现在拥有的资料是历史上最好的。还有一个大的社会环境,我们这一代人也处在一个太平盛世。我在80年代参加工作的时候使用的是手摇的电话,到现在使用的是苹果,我们是亲身感受,我们就随着整个社会变化是一步一步感受过来的。书法艺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今这一批年轻人对传统的解读的深度和到位度,和我们很多上面很多代人相比,他们有他们新的理解。我们现在看国展的这些技术含量,跟最初的几届国展相比,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书法对古人的解读上有飞跃性的发展。
我跟朋友交流的时候我们都说,我们和古人相比,我们所有的搞书法的面对同样一部书法史,书法史就是由事件、人物、作品作为主要的构架,历史上的事件也是被梳理得非常清晰,每个时代的作者和他的作品也是梳理得非常清晰,面对这些作品为什么别人就成了大师?因为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解读的高度,我们后来就只有这样了,实际就是解读的方法和解读的理念问题,但是我们和古人相比,我们有我们这代人的优势呢?社会的环境、科技的进步,我就觉得我们这三十年书法的展览在中国书法史上,对推动中国书法是功不可没。很多人骂展览,在这个时代展览起的核心的推动作用应该说是非常巨大的,还有就是这三十年的书法教育彻底改变了传统书法教育的形态,但是它主流的形式改变了,并没有说让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去交往,书法教育上是开创性的,而且并没有消亡那一套,就好像书法现在重色彩,并不是重色彩大家就不要白纸黑字,它是一个进步,大家以前不关注形式,以前不注重尺寸,以前不注重材料,现在开始有人注重了,但是他并没有排斥我们在家里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个社会是更包容、更丰富的。一个时代不可能都成为大师,一个大师也不是每个时代都必然有的,但是我是坚信我们只要社会按照这个包容、更加学术的深层次走的话,更加理性地关照书法史、理性看待这个社会,从我们这个社会提炼出所有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财富的时候,我们这个时代必然会为今后的时代孕育书法史上真正的大师提供非常重要的资源。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不要自己奢望成为大师,但是我们能够为今后的历史孕育更大的大师,或者说和古人相媲美的大师,献出我们的智慧和贡献,我觉得这就是非常幸福的事情。这个社会要多包容,这个社会要开明、昌平,每个人如果具有大师的气质、有宏观的视野,所有人贡献的智慧都会为你的成功提供资源。人类有今天的文明就是人类的智慧是可以叠加的,我们可以享受一千年前人类的智慧结晶,我相信我们今后的书法也会在这个时代整体的进步、整体的提升、整体的资源的支撑下结出光辉灿烂的果实。谢谢!

34现场激辩,洪厚甜激辩中.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2-3-25 13:05 编辑

--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2、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茶话会现场


崔志强:我几乎除了工作之外,业余时间似乎只参加荣庆组织的活动,我和荣庆是三十年的朋友,还在痴迷地写字,这个极其简单又极其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一项活动,所以我很钦佩在座各位。当你们离开书法圈,很多朋友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不要太把书法当回事。有人说是不是我灰心丧气,我很爱书法,书法篆刻是我人生的第二生命,至今我还这样认为,但它不是唯一。在我做,我绝不亵渎,我觉得已经够了,这个是工作,为什么,很多原因,今天的展览,今天所做的国展,那个东西已经越来越没劲了。我已经有两三年时间不上书法类网站,微博公开地说了,如果你加我的关注是因为我搞书法的,请你果断取消我的关注,我不谈书法。好不容易有一个自己玩的地方还谈书法,累不累。荣庆的痴迷没有太多的功利性,这是我比较欣赏的,为人比较实在,而且做任何书法类活动没有功利性,这就是我愿意参加荣庆活动的原因,而且还能见到这么多朋友。
今天的中国书协所办的展览我现在从来不去看了,如果实在没办法推了,就是为了和大家照照相、见见面,除此之外,我去了就是开幕式之后转身就走,因为真的没得看,差不多了。前两年网站说“评委好色”,我说其实不是评委好色,就是因为前面曾经有过展览有彩色纸过多,作者就认为评委好色,后来等到你投五万件作品四万件都是彩色的,你让评委评白的评得出来吗?评委也喜欢白纸黑字,他也不想看见贴得一块一块的。我不反对形式,做个展可以。作者不要埋怨书协评委,第二,评选出来的大家都在骂,现在网上要求实名制,书画网还没要求,换个马甲上去骂评委,其实没有意义。然后骂评委走后门,书协走后门,我替书协也说句话,没人做这事,评委很多,有没有一个评委愿意为了自己的一个学生舍面子去递条。为什么评出水平这样?因为评委整体水平都这样。40%的评委绝对不会评,40%的水平一般,20%的评委是傻帽,有的负责审核我们评审过的作品的主席都不会写字。另外中性作品多,高水平的评委选出的作品没有问题,但是不是多数。这是中国书协的体制造成的。中国现在不缺书法家,中国书协名称上是中国最高的书法机构,但是不是最高的学术机构,中宣部交给中国书协的职责是普及,能看到这样的展览就不错了。谢谢!

35崔志强先生正在发言.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2-3-25 13:06 编辑

--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2、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茶话会现场


张学群:刚才听到毛国典对书坛的有关现象提出了非常直接的严厉批评,特别是对一些行政官员尤其是文联的官员不懂得书法还谋个一官半职、把持书法位置。目前中国大的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下往往一项事业的发展还需要官员的支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方面我们要呼吁专业的门类尤其艺术门类,必须要内行来领导、指挥。如果外行去指挥艺术行当,肯定会带来很多弊端。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要面对现实,改变这个环境是不可能的,这是大势,是整个中国社会封建社会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文化所决定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面对这种现实,在这种现实的背景下把整个书协的工作、书法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特别是当前要利用各种资源。往往领导的一句话可以让一个活动就搞起来了,如果领导不支持,一句反对的话,这个活动可能就要流产,这是当前的现实。
我也是一个行政官员,我也搞书法,但是我怎么定位呢,一方面作为书协的主席,一定要在专业化方面要不断钻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你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或者比较称职的书法家,没有这一点是不能服众的,仅仅是爱好是不行的,抓不到书法活动最本质、最要害的东西。所以这次我们安徽搞了一个主席团及各市主席书法展,我看过以后,我不仅不兴奋,反而感到有点悲哀,相当一部分主席是不会写字的。后来我就写了一首七律诗,最主要的就是作为书协的领导者、推动者不仅要在工作上能够孚众望,看过展览以后我感觉艺术水准上确确实实与我们担当的职务很不相称,必须加快提高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平。作为书协的领导和主席团成员,主要职责还是要着眼于活动,甚至有一些外行也要争取成为内行,即使是外行,热心书法,真正把注意力放在书法事业、推动书法事业发展上他也能做出业绩,任何行当,外行领导内行的大有人在,包括美国这个社会总统也不可能是行行都研究透,他能在某一方面甚至美国的竞争总统不一定在政治上是最成熟的,不要紧,他善于用人,仍然可以在某一个行业、某一项事业上可以做出巨大贡献。这也是客观现实。无论什么机制,不一定能够把最优秀的人选到最重要的岗位上,无论是什么机制,西方的机制也不是说美国总统都是最优秀的,也是综合各种条件、当时的社会环境。
正因为如此,安徽书法事业,书协也成立了三十年,我们在成立三十周年的庆祝大会上,在今年主席团扩大会议上我就讲安徽书法事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现在往哪个方向走,怎么走,怎么定位,我后来用六个字概括一下,我说安徽书法事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不能一般地发展,一般地推动,要在深化、升级、转型方面狠下功夫,尤其转型,确实要转型,三十年的书法热,必须要转型。为了实现转型,我们定位为一个是要抓人才培养,整个中国的书坛也是这样的,要培养人才,要培养名家大师,所以我们搞了一个“人才培养实施规划百千万工程”,抓一百个标杆性书法家、一千个书法创作骨干、一万个有发展潜力的创作后备军,重点进行培养,选拔出来以后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宣传他,推介他,帮助他提供一些服务。第二个就是要增强活动的学术性,群众性的活动,一般的展览性活动又要搞,因为还有群众文化生活问题,还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我们作为书法事业、作为一个书协也要给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务,老百姓需要的,你搞得太学术、太专业也不行,专业的学术只能是圈内的玩,所以这个也要搞,但是学术性的群体性活动也要搞,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年选20个有发展潜力的楷书书法家,包括行书、草书、篆刻、刻字等选20人,重点给他们办展览,每次办展览还要办研讨会,对他们进行一些研究,这些研究是对书法家的研究,立足于对他们的批评,对他们创作的批评,挑毛病、找问题,提高他们。找毛病、提问题的同时也就宣传了他们。我们搞了临创展,我一件临作、一件创作,而且临摹和创作要有延续,要有过渡,如果临和创截然分开也不行,请一些搞书法评论的理论专家进行现场评论,不搞开幕式,针对他的临创作品进行点评,这个点评要现场录音,整理出来,结集出版,评过以后再开座谈会,就增强了它的学术性。
第三是搞一些品牌性展览,比如今年我们又承办了中国书协行草书大展,近期就要征稿。我们搞了一个“皖区书法华夏行”,也是展示我们的形象和实力,跟有关省进行交流,第一个选择了贵州,第三个是到北京,因为是北京一个领导邀请我们来的,同时汪洋同志在广州,北上南下,到北京的同时再到广州去。领袖人物不一定是最优秀的,最优秀的领袖人物不一定能当好领袖,但是两个精品奖一定要抓,无论当哪个行当的领袖必须要对这个行当要有了解,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不一定是最高水平。第二就是既然是领袖级人物,必须要做实事。
对我们书法事业的发展我总体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书法事业的发展可以取得了令中国人认可、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如果没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和三十多年的书法热和群众运动式的书法活动,目前我们发展达不到这个水平。改革开放之初,我看了第一届、第二届的展览都是老书家参加的展览,那时候的水平,连现在一般的业余爱好者的水平都达不到,我认为改革开放之初的书法水平最高的是日本,其次是台湾,再次是东南亚,大陆是排在最后的,那时候大陆的书法就停留在写字的水平,在写字都达不到写字的水准,三十多年下来以后,现在什么情况,向老外宣传了书法艺术在艺术门类中、在中国文化价值中有什么地位是非常有必要的,三十年过去了,大陆的水平最高,其次是台湾、日本,然后是东南亚当然也包括韩国,无论是整个创作导向、创作品位、创作的心情表达,大陆现在都是排在第一。这就得益于我们三十多年持续不断的书法热,或者叫书法的群众运动,这背后是协会的推动,所以我认为中国书协是功不可没的,因为这种书法体制适应了目前中国社会体制与政治体制,与整个大环境适应,才推动了中国书法事业的发展。对三十年书法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充分肯定,对当前书法包括展览、活动、评选的机制要面对现实,要认可它,当然也有弊端。
三十多年过来了,下一步书法事业往什么方向发展,今天的题目叫做书法现象面面观,下一步的趋势是什么,我们应该把握什么,我想谈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书法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是一样的,需要发展,需要创新。这是艺术规律,创新的问题我们三十多年谈到了,还要谈下去,但是就在这种争论、辩论和探讨当中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发展支撑点、着力点和它的发展爆发点,任何一门艺术特别是书法艺术必须要符合时代审美,表达时代人的性情,否则不叫做艺术、不叫做当代艺术,书法我认为也是如此。我觉得现代书法有的取向可以探讨,但是总体的现代艺术、现代审美、对结构的重构我是非常认可的。真正的现代书法必须要有传统功力,必须要符合现代审美,必须要表达自己的性情,这三者的融合才叫现代书法。
书法的创新也好,任何艺术门类的创新也好,尤其书法创新,我认为几个基点或者说基本的传统、书法的本体必须要把它守住,我认为一个是必须要写汉字,如果不写汉字就不叫书法,第二就是写汉字本身里面最重要的要体现出线条的功夫,线条的张力、线条的弹性、线条的质感必须反映出来。第三要考虑它的内容,无论写什么内容,语意要明确。在不违背基本原则、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我认为应该大胆地去创新。为什么现在大师少,是因为我们的创新少,创新能力弱。大师的培养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个性非常彰显的东西,这才能出大师,当然还有人格的力量、基本的素质、学术成就等等方面才能称为大师。是不是大师也要立足于时代,现在我们心态非常不好,老是把古人的大师套现代人,把古人套现代人当然没有大师了,我们要确立当代大师的标准,然后再评判他是不是大师,所谓的大师就是在当代人创作水平最高、最有学术成就、当代人最认可的他就是大师。我们的大师也要立足于当代、立足于时代,最优秀的、大家最认可的他就是大师,现在把古人标准拿过来当然就没有大师。
第二,对当前书法的各种机制要改造,现在整个书法活动、书法的推进,群众活动、草根性活动要搞,但是我们搞了三十多年过来,应该提高活动的学术性,要提倡发展一些群体性的雅集性的活动,增强它的学术性,我认为这也是大势所趋,现在雅集性的活动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能够吸引眼球,活动成效也越来越好。发展到现在,活动也好,展览也好,一定要注意增强学术性,提高学术品位,提高档次,群众性活动要搞,仅仅是书法热、书法运动不行了,必须也要转型。正因为如此,张老师搞这个雅集活动就非常有意义,我非常赞成,一个是他的雅集活动搞得比较早,具有开创性、示范性,现在体现得越来越明显。第二是有他的学术定位,包括学术氛围非常浓,他们在一起可以进行自由沟通、信息交流,大家可以得到一些信息,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这是因为开始的时候学术定位就比较好。第三,我认为是一种交流、一种休闲的方式。第四,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源,扩大书法艺术的社会影响,甚至培养一些有文化的企业家。第五,搞这种雅集活动,持续下去,对我们来讲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会常在大家心里,会常在参加雅集的书法家的互动当中。谢谢大家!!

36张学群先生发言.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