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3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3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全纪录·风云上巳】“壬辰上巳·龙华雅集”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书坛讨论录音文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5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2-3-25 12:59 编辑

--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2、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茶话会现场

苗培红:刚才李老师讲得很好,很受启发。我们的雅集确实搞了几期了,每一期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是总的精神都是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家都在一块学习书法、谈论书法。九期我基本都参加了,应该说受益匪浅。今天我们举行龙华雅集又是一种形式来探讨当前书法的创作。刚才刚田老师讲得很好,讲到年龄问题,讲到做人问题,讲到当前的创作问题,讲到年龄我也有同感,虽然比刚田先生晚几岁,也六十出头了,但是自己的感觉就是年龄越大觉得自己的知识等各方面越匮乏,感觉东西越少。所以我在去年写了一些学习书法的体会和小手札,出了一本书叫做《翠微斋论书手迹》,一个书法家要具备哪些条件,我想来想去四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书法艺术要有一个基本的技法,不管写哪种书体,都有一个技法的过关,字写不好,作为一个书法家说不过去。所以第一点上技法上要过关。第二点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点就是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第四点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思想情操。真正作为一个书法家,没有文化底蕴不深,做人做不好,说法也可能写不好。所以我想这四点作为我们写字的人是要继续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书家。
至于当前的书法创作,可以说写什么、怎么写,我觉得这是个人的爱好和情趣,至于写什么风格、写什么特点、怎么个玩法,那是个人自己所决定的。当前的创作,刚田老师刚才讲了,获优秀作品的58件作品,只有2件是作品色调单一,那56件基本上都是比较花哨的。我总结了三点,现在这种形式有三点,一个叫做组合式,组合式就是写一小块,写十块、十二块的这样来拼贴一幅作品,这是组合式,成块的拼贴。第二个叫做填空式,写完了以后,中间再弄上几行小字,哪里需要再盖上章,哪里有空就写小字、变体,盖点小章、写点小字。第三个叫做色块分割式,用不同的颜色来分块,色纸比较多。58件作品有56件是这样的,基本上分成这么三种类型。这样的作品是不是雅,是不是体现了它的传统工艺,形式是否是必要的,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在同样的功力的基础上,谁的形式好,谁的作品的视觉效果冲击力就强一些,但是一味地追求形式,我觉得就过了。
最近接触的一些老先生的谈话中,他们看到国展的情况就说,这个现象不可取,这样来说是不是雅,个人感觉是比较花哨,真正的雅我认为在作品当中要体现一种文气、静气、灵气,体现传统功力,同时也有他个人的个性张扬。这种形式要讲究,完全追求形式去跟风,还是在功力上下功夫,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东西。

17出席茶话会的书法家.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2-3-25 13:00 编辑

--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2、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茶话会现场

刘文华:谈书法有的时候越谈心越重,越谈心越累,应该说书法干了快一辈子了,所以总感觉就像刚才李先生和苗先生他们讲的年龄,我马上快六十岁了。几十年过来以后,感觉不像年轻的时候搞书法搞得很兴奋,现在越搞越累,越搞越重,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因为我们在书法方面用心太多,用情太多,所以总觉得写字这事是跟自己的生命连在一起的,它不仅仅是跟我们的情感连在一起,总觉得这一辈子身体状态、反应都跟不上了。而且刚才老苗说了,我们到了这个年龄以后,现在再想起艺术问题跟过去是不一样的,越来越感觉到我们知识的匮乏,和我们举步维艰的那种状态。过去曾经也有过光环,但是那些光环是真是假、是虚是实,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我是这样想。
当然艺术从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了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在是全国上下热得不得了。因为我在培训中心工作,整天是跟书法的作者和爱好者打交道,现在到了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学习的人在全国教学里我们是首屈一指的,光一个专家工作室要有几百人来,而且我们还不能全收,还得挑挑拣拣,因为地方有限。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人在追求艺术、追求书法,我感觉我们作为一个书法工作者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当然作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工作来说,我们该做我们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从我们自身来说,我们不能算书法界的老前辈,但是我们是中间一代人,也是从实践当中一点一点摸索过来的,所以总不愿意让别人看到我们的失势,也不愿意让人看到我们的悲哀。过去搞创作,更多的是想怎么建立自己的高度,怎么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不平凡,想这些想得确实挺多,总觉得自己委屈,老觉得自己在一个什么高度上,还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心里不平衡。现在不是这样,我觉得四十多岁、快到五十岁的时候心里基本上“变态”了,变成什么呢?就觉得过去做得对不对、合适不合适,想来想去,我觉得过去起码做错了一件事,就是过多地追求高度。艺术的高度,我们这一代人是没有资格评价的,而且我一直在想,我们在古人面前,我们只能当孙子,乃至于当一条狗。而且我们在艺术这条路上,我们是永远不能毕业的一个小学生,永远画的是逗号,这些事是这两年才想的。
有了这种想法以后我们心里就开始觉得知识不够,学问不够,我们过去想的事太浅,太想表现。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年人来说,更应该想的不是高度,应该是想长度,不是往高了做,应该是往深了做和往长了做,因为艺术终究要经受时间的考验,我想我们能够去享受这份艺术就已经很幸福了,不敢说是我们去创造艺术,还给别人留点什么精神财富,我不敢这么想。也可能因为这些年搞教学的原因,所以我总觉得我们做艺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怎么去把艺术的脉,把传统的脉。前几天我们在培训中心开了一个学术研讨会,大家就专门讨论传统问题,传统它不是一种模式,也不是一个范本,更不是一种简单的技巧,其实传统就是一种血脉(或者说叫血统),我们现在写字的基因是不是继承的是古人的基因,我们是不是真正在沿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做事,还是在做简单的技巧,简单的形式和简单的拼凑。所以当代的创作,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从表象上看,当代创作年轻人的激进和年轻人的睿智、和他们敢于探索的精神,还有他们上手非常快,这一点我们看在眼睛里,也喜在心上。中年人的状态是什么,中年人的状态是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基本上都是走下坡之势,自己的创作个人风格越来越鲜明,习惯性手法越来越突出,古法流失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现在看书法界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作者,能够在书法界不要说挺上几十年,能挺上十年,从一出道开始,就一直挺着挺十年的都是好手,能挺十五年的就很少了,挺二十年的更少,挺三十年的更少。我们身边的朋友多得是,我记得从70年代后期开始跟社会上的方方面面的朋友一起玩书法以后,我们也见到了不少人,慢慢慢慢就都退了。我觉得一个人工作上的退休和年龄上的增长不应该是一种资历,其实应该是一种成熟,但是我们看到的不是这样,我们看到的很多是作品几乎就很难看到传统的影子、传统的思路、传统的理念、传统的方法,思想性的东西少了,自己的东西多了。
我觉得这个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想起这些事以后,我们反省自己,我觉得我们也到了走下坡路、到了出现衰退之势的一个年龄段了。所以我感觉我们当代书法的现象是这样的现象,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更主要的还是我们对传统的深度的理解不够,不是我们临帖不够,不是我们用功不够,我觉得还是从文化的层面上,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研究书法的不够。因为也可能每个人都习惯按照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做事,但是艺术恰恰不是这样,艺术不是做自己的事,艺术实际上是做社会的事。
作为人文科学,书法艺术更多的是表达了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思想状态,它追求的是一种阳光的、清新的、进步的、积极向上的、明快的一种东西,不是一种破败,更不是一种没落。所以我觉得我们在解读传统上确确实实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临过几本帖、会几个技巧就可以了吗,实际艺术没有那么简单,几千年的书法艺术的发展,我们看到能够在历史上成为经典的,能为别人称道的、为后人称道的其实它的比例是可怜又可怜,因此封建时代没有人不拿毛笔写字,但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拿着毛笔写字就感觉叫“家”,这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当然“笔墨当随时代”,我们这个时代有这样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这样的条件,做书法是一件幸事,因为可以远离很多麻烦,我们可以变得很超脱,也很潇洒,但是艺术终究是严肃的,过去我们讲是玩,现在讲依然还是玩,但是这种玩是极高级的玩,是充满了人类社会、人类文明、人类精神的一种智慧状态的玩。所以我想,我们当代的创作的各种现象、各种问题的出现,都应该是反映了人们偏重于追高而不是追远,人们偏重于追眼前而不是追身后。当时李刚田先生的发言我特别受启发,我们不能对艺术负责,但是我觉得我们可以学着对自己负责,尤其是当老师的话,得对学生负责,这一点我觉得不仅仅是一种学识问题,更是一种修养问题。所以艺术最终它还是要表现修养,它不仅是表现一种见识,更是我们的修为,就跟古人讲的立德、立功、立身然后再立言,现在我们立德已经说不上了,立功也不讲了,就开始要立身然后再立言了,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弊端。
前几天参加了全国青年展的评审,这两天网上热闹极了,几乎是骂声一片,对青年展的评审的评审思路,尤其是少量的个性极强的作品提出严厉的批评,包括点名骂评委。当然网上的语言不可信,它也不能代表整个社会,我看了这个评论,有时候也有一些想法,在艺术上不能求全责备,也不能尽善尽美,因为对于实践者来讲永远不存在尽善尽美。社会上的声音虽然可能有一些偏见,也有一些个人的恩怨,但是总体来讲,也表现了我们现在社会人们对整个书法发展状态的一种看法。因为这次青年展整个还是想突出年轻人的智慧、敏锐、敢于探索的这样一种精神,所以有很多个性很强的作品都上来了,而且追民间书风的东西也多了,二王的很精美的小行草其实量也很大,但是没有入选到获奖作品里,也获得了很多非议,这也很正常,艺术本身就是百花齐放的,为什么社会上能够出现追风,为什么一个旗杆立起来了,一大片人跟着跑,为什么一个展览会出现一种倾向,当然评委是主要因素,评委的取向和组织者的意向。我们作为一个作者来说,缺少一点定力,艺术本身是见仁见智的,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别人去认同我们的看法和我们的做法,但是如果我们要是认定了的话,如果我们认定了,自己底气很足、元气很旺,别人打不倒你,你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在当代创作问题上,作为整个书法的发展走向关注不关注都无所谓,更多的应该关注我们个人,关注我们每一个人,我这一辈子用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做了一件事,这件事做得有没有意义、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深度,有没有高度,尤其是有没有长度,人还没死,艺术早死了,这就悲哀了。这个人没了,但是艺术还活着呢,这多伟大。
其实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艺术在别人的眼睛里成为能够引人思考的,一个作品面对别人,能够引发别人的思考,哪怕是一种谩骂,我觉得都是有意义的。所以作为一种探索,我觉得应该是一生的。青年展的时候刘恒发言的时候讲了一句话,其实我们应该认认真真考虑,历史上的这些经典作品、那些作者、那些书家,他们是什么年龄段成功的,什么年龄段成名的,他们是什么样的背景、什么样的修为下成名的,古人是先成文化人,后成书法家,我们现在不是,我们现在是先成书法家,然后再后努力成为文人。修为不一样,年轻的时候只能是探索,不能说我已经有什么样的高度了。所以我觉得真正要想去探讨当代的书法创作问题,更多的一个是站在个人的角度想问题,再一个是站在文化角度上考虑问题,尤其是要提高我们对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对艺术做理性思考,一切艺术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只不过是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那是命,悟到什么程度那是你的学,你在别人面前能展现出来是你的养。谢谢各位!

18出席茶话会的书法家.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2-3-25 13:00 编辑

--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2、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茶话会现场

杨明臣:今天讨论的题目叫做当代书法面前面面观,我觉得这个题目比较宽泛,我们讨论起来也比较宽松,书法面面观,现在书法你说有多少面,很难说得清楚,因为当前我们的书法是有史以来我认为是最繁荣、参与人数最多的一个时期。就活跃在当今书坛的一些圈内人物来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是有史以来书法主体(书法家)想法最多的一个时期,因为过去古人就是给人写个信,完全是一种实用性,很随意。现在搞书法的人想法要比过去的人多得多,我要搞什么展览、出一本书、搞什么宣传,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方式在做学问,在搞创作,在参加一些书法界的活动,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因此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书法面貌也是空前的丰富多彩,因为书坛就像一个百花园,每一朵花只要开得好,开得香,都会给书坛带来好的气象,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每一朵花要开得好、开得香,最基本的得有根,这个根是什么?这个根就是我们古代几千年来形成的书法的深厚的传统,这就是书法的根,没有这个根,想把花开好也是不可能的。
大家知道我这个人写字比较老实,遵循传统,说得不好听就是比较保守,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按照自己的方法在弄,写得比较老实。去年首师大、清华美院也有一些办的班,邀请我跟学生交流,讲讲课,学生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每个人写的书体也不同,追求的东西也不同,说些什么呢?我也思考了一些,再加上今天的讨论题目,我觉得不管是每人追求什么,自己写什么风格,我们搞书法的人,不管是功成名就的也好,年轻的同志也好,有一些想法可以跟大家交流一下,一是我感觉有几个变与不变,哪些东西变了,哪些东西还不能变,我们必须坚持和遵循。一个是书法的功能变了,但是以汉字为载体的基本规律不能改变,书法的功能变了,这个已经形成共识了,过去主要以实用性为主,现在艺术上升到首要的位置,是为了大家欣赏、展示,但是不管怎么变,书法的根是汉字,我们写的是汉字,因此我们的书法不能把汉字肢解了,甚至于一个作品里把点、撇捺甩到作品的外面去,作品本身没有了,或者写得不可识读,让人没法认,无论是草书、行书、楷书,都有约定俗成的符号,要能够识读,这是一个基本规律不能变,如果写的不是汉字,完全美术化了,我觉得至少不能叫传统意义上的书法,或者说书法对现代书法的一种探索等等,至少不能叫做传统意义上的书法,这是一个观点。
再一个是书法的主体改变了,但是书法中所包含的文化精神不能改变,书法的主体,古代书法都是文人士大夫做的事情,普通老百姓没钱念书,没有资格写字,因此我们书法的传统、书法的经典也是文化人创造下来的、留下来的。现在来说,千百万人在写,初识字或者是一生做其他工作,退休以后我也可以写书法,这个主体已经加大了很多,不是单纯的文人士大夫干的事情了。书法传统因为是文化人流传下来的,古代的经典书法每一件作品也好,每个成名、每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也好,这个里面包含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精神在里面,比如我们儒家文化崇尚的中庸、刚正、清静等等都是一种文化精神,用某种语言可以一下说得很清楚,是通过古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现在不管怎么写,这些根本的东西不能丢掉,因此我说这个东西不能改变,就是文化精神。
第三是书法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改变了,或者说部分改变了,但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审美理念不能改变。现在的表现手段比过去要丰富得多,过去书法都是一些文人士大夫读书、科考、应试、做官、从政、著书立说使用的工具,包括朋友往来的书信,现在我们是在展厅要展览,纸张也大大扩大了,纸张的形式也极大丰富了,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挂作品,成千上万,铺天盖地,一打开网络很多很多作品,这种交流手段、展示的手段是古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今天会发展到这样一个时代,这个大大改变了。但是什么叫做书法的美,我觉得经过几千年来一代一代的文化人、一代一代追求书法的人已经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观念,比如说大字,大的楷书、大的隶书要给人端严、正大的庙堂的气象,小字写的手卷也好、手札也好,里面的清静、书卷气、中和之气也必须有,行草书这些大的作品里面有一种慷慨激昂、奔放抒情的审美意识,这些看法我们古人我觉得和现代人差不多,也就认为这是好的,也是约定俗成的。我们无论追求展示也好还是追求什么效果也好,这种审美意识我们还在延续、还在遵循。因为自己喜欢传统,追求传统,主张的这些观点还是维护的一些想法,谢谢大家!

19出席茶话会的书法家.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2-3-25 13:01 编辑

--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2、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茶话会现场


潘文海:很高兴能够来参加今天的龙华雅集。我个人是去年刚到书协的,在书法界我还是一个新兵,今天能够来参加龙华雅集我感到非常高兴,很欣喜。今天这里的书坛前辈和书坛精英都很多,我主要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今天下午的创作研讨和今天晚上的笔会我一定能够从中间有很多收获。感谢荣庆老师给我这样好的机会,也感谢各位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主要是多学习,多听,谢谢大家!

20出席茶话会的书法家.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2-3-25 13:03 编辑

--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2、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茶话会现场


许好成:我来自黄河入海的地方山东东瀛,我的名字叫许好成,承蒙荣庆先生抬爱,能够来参加龙华雅集,我个人感到十分荣幸。刚才又听到了各位老师的发言,我感到启发很大,应该说受益匪浅。在物欲横流,充满喧嚣和浮躁的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道德观念也出现了倒退,信仰产生了危机,人们的灵魂出窍,四处飘荡,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还有这么一部分人在崇尚传统,在走近经典,在忠实地固守着自己心中的那一片净土,应该说与当下骚动不安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反差。这也是雅集的目的,目的就是在呼吁世人远离喧嚣和浮躁,沉下心来研究我们的书法艺术,为中华文化的再度复兴尽上书人的微薄之力。
对当今书坛出现的各种群体,我觉得有两点值得大家关注:
第一,刚才文华先生谈到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书法人说面临的课题,就是大部分的书家特别是老的书家学养不足,少的书家虚妄。原因我觉得有几点,一点就是老书家先天性学养不足,理论支撑不够,使得我们的创作没有理论指导,没有文化的支撑,是立不足。这是第一点。
第二、为名利所累,很多老书家不是为艺术来进行创作,而是为迎合市场来进行创作。为名利所累,不能超越自我。
第三、一旦成名,马上就不再去努力,不再去研究古人,不再去读书,而是忙于做市场,这很容易使自己流于一种形式。
关于少的虚妄的原因也有几点,目前的环境对于文化的振兴、对于激发大家的创作热情是非常有激励意义的,但是在负面效应上也应该考虑,对于评委的倾向也引导了书法艺术,应该说书法创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式各样的思想这才是真正的书法创作。但是我们目前的书法创作都在由展览牵着鼻子走。
第二,对于传统的研究不够,不能深入创作。
第三就是急于求成,追求这种笔风、形式、作秀,这些年都是导致虚妄的原因。
再就是缺乏读书字外功的修养,文化的支撑立不起来。
我也希望书界要关注当今书坛,改进一些做法,也希望书法家能够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书法是一个人的生命,这个生命我们不可能使生命的长度增加,但是我们可以使生命的厚度和跨度加深一点,这样对于书法来说,才会成为我们心灵的净化剂!

李有来: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加这个活动的,每年的雅集我都是组委会成员之一。前几次的雅集也都开过研讨会,由于要跑一些协调性的杂务,也就没参加。今天的研讨,我倒是很想参加,也愿意说说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当代创作的一些话题,对我来说我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两点感受:
第一、感到当代书法的创作现象,学习“二王”已经成为一种风尚。这个感受从哪儿来呢,一个是我参与的中国书协几个大展的评选当中得出的这样的结论,我曾经参加过中国书协的首届行书展,做评委,在那个行书展里绝大部分都是以“二王”为基础,大面积学二王。第二个展览的评选是册页展,学“二王”至少在85%-90%。加上后来陆陆续续的展览,也都参观过,一些出版物上发表的作品,中国书协寄来的一些邀请展的作品集,从这些出版物上看到的作品特别是行草书作品来看,我觉得学“二王”现在已经蔚然成风,弘扬兰亭精神,这一点我觉得当下成为一个时尚,这么说也不为过。特别是中青年的作品写贴、写“二王”尤其盛行,由于中青年写帖日重,所以书坛对行草书的创作显得极为活跃,推出的新人也是越来越多,可以说好手如林。
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当然写古贴是好事还是坏事,现在也有不同的看法,议论的主要话题无外乎两个,一个是觉得看了以后,当代书坛的风气特别是回归传统、追求“二王”、追求高雅、追求文雅是一件好事,追求“二王”不是坏事,不是多了,而是不嫌多,越多越好。还有一种是否定意见,认为从上到下看完了以后觉得很腻,都是那个模样,都是“二王”的面貌,写帖张嘴必须是“二王”,都学“二王”,在展厅里看过几件就够了。篆刻的人也议论篆刻上的事,认为篆刻现在强调个性的越来越少,我听了以后,两种意见好像都很有道理。作为写贴,我自己也写贴,我觉得还不是多了,写“二王”,追求正统,应该说是对的,这样的认识就引申了第二个感受,第二个感受就是深入传统还应该当做审美上的自觉才行。我在创作中也经常迷茫,可以肯定地讲,大部分写帖的,写着写着都会走到迷茫的十字路口,作为我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求学途径,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打电话请教请教,所以幸福得多。
现在这种审美自觉深入传统到底怎么去深入,确实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这些作者们没有去努力在临帖吗?没有做功课吗?不是。包括我自己在内也不是,我天天也在看字帖,在临字帖,是不是看看字帖、临临字帖,境界就上去了,魏晋风骨就有了?自己的审美标准就建立起来了?好像不是这样,没那么简单。
张老师昨天晚上给我们讲了很长一段话,我的理解所谓魏晋风骨,对这种精简也好,“二王”鼻祖也好,对这些经典名作的诠释、这种解读,你能不能在你的作品里体现出高度来,实际还是一个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费尽千言万语、费尽口舌,从上到下,我自己觉得核心问题还是讲境界,无非就是“境界”二字。境界这两个字从哪儿来,昨天晚上我听明白了一些,真正发挥作用不在你天天去临帖,不在于自己天天在创作,而在于你自身的综合修养和积累。(察之尚精、拟之贵似,我们和张老师探讨也得知一个结论,这里实际是一个辩证的思想,解读古人的经典,贵在能看到内核,看到它最闪光的地方,拿起笔来去临摹它的时候,就应该追求它的模样,越逼真越好,张老师的解释是,和前一句对应起来去看,前一句是形而上的,后面这句是形而下的,学古人很像这不够,这是形而下的,这里就有认识的问题,这种积累有了高度,你的创作才会有进步,你才会真正读懂什么叫做魏晋风骨,读懂经典最闪光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在学习“二王”的这条路上,还是大有潜力可挖,不能浮于表面。就我自己的创作来讲,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我还觉得我自己很自信地在这条路上坚持,也愿意在写帖的路上继续向前努力,向前迈进,也希望大家今后对我的学习多提宝贵的批评意见,以便我进步得更顺利一点。

21出席茶话会的书法家.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2、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茶话会现场

22拿一幅字儿换走汽车的当代草圣王厚祥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2、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茶话会现场

23毛主席与王春新.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2、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茶话会现场

24王学岭先生正襟危坐.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2、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茶话会现场

25正在现场直播中的巴蜀书法家洪厚甜.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2、壬辰上巳·龙华雅集 茶话会现场

26杨明臣先生正在发言.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