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9-11-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62
- 点评币
-
- 学币
-
|
本帖最后由 千七 于 2012-4-9 10:44 编辑 , ]) i" W3 u' k' o# ^
2 e. Y) D7 `4 [) j
回复 27# 宋供应 - V/ K! q- u+ Y( ^% `( A
1 L5 u3 i1 P' t+ d4 d! W6 l
' Z5 Y n7 [, |
如傅文所说,沃先生早年之作,雅俗共赏。不过此类“粗服乱头”书风并非沃为先。' O: }8 u" W$ l5 j6 g, E
近代书画大师徐生翁先生就是一例。生翁先生书风不落前人窠臼,率真自然。生翁有云
; m% |: ~" G: w' O2 D5 W! G' d3 d$ i4 I:“我学书画,不愿专门从碑贴和古画中寻求资粮,笔法材料多数还是从各种事物中—
3 L0 Z" r. ~* E) z' N) w# |" R6 N—若木工之运斤、泥水匠之垩壁、石工之锤石,或诗歌音乐及自然间一切动静物中得之
6 a# V2 b4 ?/ Z. t9 d% D3 Q……。”邓散木赞生翁先生“是用古人的笔法写自己的字……有时像欹肩拱手的小孩,
" _' |, D5 d7 b! l2 ~: S3 _有时像步履歪斜的醉汉,却呈露了一片天机。”
% k. r! x* ~3 j! _) q 书法是以文字(汉字)为载体的借助笔墨等工具的书写艺术,包括日本前卫的片假名6 r Z3 }. J% Y& }/ {
等书道仍未游离此范畴。我想更多的书艺爱好者乐见沃先生对书法艺术积极探索的精神
7 E" }3 ?, z4 {4 \1 ^& u' t& a,但窃以为一旦当笔墨脱离了汉字这一载体,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君所述,) c" d6 k( Y$ d4 W- C
中国书法是“线条表现的不同线质、形态所产生的空间美。”但线条所表现出的不同线
7 k( k) k+ G( ^* Q质、形态所产生的空间美的不一定就等同于书法。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在他的油画创作中
- u! h5 [9 @! @ O撷取了东方书画的养分,他的作品是用构成色束的线条作为表现语言的,我们不能把他) W% N3 b0 l) B* Q6 v, Q+ }
的《向日葵》就说成是书法吧!看傅文后的沃先生近作附图,我所理解的这不是书法艺
1 k9 q" D, I$ J5 |( c术,我看得到只是“水墨构成”(鄙人姑且给个新名词吧!)。我认同充满视觉张力的“
7 V, Z7 t: G. b! b水墨构成”,但不认可其为“创新的书法艺术”。试想一部小说假如写成换行的长短句( z/ t% a& A6 ^
,那只能是诗歌或者说是叙事诗更为妥帖。至于我说的“沃先生的‘有意识’的‘刻意
$ h0 v# K, L! S9 \8 {" M1 n; Y’的书作还不如幼儿园小朋友的‘无意识’的‘随意’的涂鸦,小朋友的随意涂鸦才叫5 L q5 o8 {! Z( ]
天真烂漫,才符合‘道’,才真正体现‘无为无不为’的境界。”在这里还是借用徐生% K( ]/ i: ~6 n; D
翁先生的一段话作回复:“……小儿作画,常得其天。天,顺其性也。”
$ M: o: W6 F; _3 B( G% d 一孔之见,不吝指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