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2012刘京闻书法网络展(一楼公布获奖网友名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2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承袭魏晋风神      铸就自我风貌                              
                                                                    ——赏读刘京闻先生书法艺术有感
         祝贺先生2012年书法网络展取得成功!
         对于先生之书艺与书名,早已名满书坛,名冠华夏,不愧当今书坛翘楚,是书法人学习的典范。
先生可以说是书坛用功最勤的书家之一,基本上每年都可以看到先生的展览,每年都有不菲的新作问世,同时也越发更加成熟和更富有个性,从而奠定了先生在书坛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地位。祝福先生!
当今书坛,但凡习书者尤其是行草书者,无不对前贤尤其魏晋书风有所涉猎和探索,手摹心追着不计其数,小有成就者也不乏其人。但能如先生达到如此之境界与成就者,在当下书坛则屈指可数。
        曾拜读过先生之《书法的分寸》一文,先生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诠释之精之高,令人赞叹,获益匪浅,倍受启迪。
        黄山谷有语曰“古人书字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字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揩式。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先生诸体兼及,尤擅行草,并以行草闻名书坛。观先生之行草,崇尚晋韵,对魏晋风神尤为推崇,尤其是对二王精髓的吸收、探索和发展,达到了至高的境界,将二王书风的洒脱、飘逸、韵致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有一种儒雅、遒劲、古朴之貌。先生行草博涉精取,精研深耕,沉浸魏晋“二王”之韵致,凸显艺术自由创作之境界。先生作品注重线条、墨色的丰富变化和结字的腾挪转让,注重点画的纵横结合,注重情感和性灵的流露表达,注重点划使转的精到,注重传统与个性的表现,处处溢露出率真、质朴、大气、飘逸的气象。作品既具深厚的传统功力和创作能力,又彰显时代气息,用笔精到,刚柔相济,纵逸奔放,注重线条的锤炼与星期的协调讲究线条的质感与内涵,又注重线条韵律与情感的表达,线条质朴流畅、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具有一种韵律之美。用笔既有厚重沉雄,苍茫劲健,古韵悠悠,具有静态之美,同时又有飘逸洒脱,跌宕起伏,挥洒自如,与人自然清新、豁达烂漫之感,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笔法娴熟精到而富意趣。结体平中见奇,苍劲多变,参差错落、疏密呼应,删繁就简,严谨洒脱,线条空灵跌宕、变化丰富,墨法注重枯湿浓淡的强烈对比变化,注重行笔的节奏感与墨色变化的相融性,规矩不失率真,大气而富意趣,章法则欹侧相生,轻重缓急,自然流畅,得二王神韵,注重整体布局,通过字与字之间的疏密聚散、穿插错落和左右揖让,使得作品整体呈现出一种别致的韵味。因而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并且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先生的楷书则具晋唐神韵,规矩而富灵动,华丽而富典雅。总之,先生的书法,以其精准的结体、精到的笔法、流利的线条以及强烈的个性色彩、丰富的用笔变化、精致的笔墨技法、多样的章法形式,使得先生作品既有传统意韵,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个人艺术风格,更富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不愧当今书坛继承、创新、发扬魏晋书风之佼佼者。
         以上是个人赏读、学习先生作品的肤浅认识,难能概先生书艺造诣,不当之处,请一笑了之。
         恳请先生惠赠作品集以时时赏读、学习,以期提高自己。谢谢!!
511515   广东省  清远市   新城东7号区   金科楼F401     冯光永
电话:135424938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2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2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循绳墨   追晋遗风

这是我第三次拜读刘先生的网展,在此先感谢刘先生前两次给我寄来的作品集。太谢谢了!今天认真看完后给我总的感觉就是,刘先生又进步了很多,今年的字更沉着、简约了很多。真佩服!有如此成就的背后还有如此的大跨越。不守成果不断进步,真是我学习的榜样!

先生的行草书以二王为宗,深浸宋之法意、明清之味,用笔自然而精致。字势、细节用笔方圆中巧妙流露,字势飘逸,刚健婀娜,纵横潇洒;起笔、行笔、收笔有自然古雅之姿。经多年扶古汲取,自然入古而不俗,而创清淳俊秀、纵逸灵动多情之境。刘先生善于汲取古人经典之妙理,退去生硬之痕,得天籁自然之境。比去年更沉着、简约了许多。二王的清晰爽利,节奏明快之感,在刘先生笔墨中凝炼出有力量的动态美。其字行笔流畅、飘逸没有雕琢刻意痕迹,其清灵自然书风令人向往。


地址:天津市宝坻区新安镇一中301825

姓名:吴新宇

电话:132122037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2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循绳墨   追晋遗风

这是我第三次拜读刘先生的网展,在此先感谢刘先生前两次给我寄来的作品集。太谢谢了!今天认真看完后给我总的感觉就是,刘先生又进步了很多,今年的字更沉着、简约了很多。真佩服!有如此成就的背后还有如此的大跨越。不守成果不断进步,真是我学习的榜样!

先生的行草书以二王为宗,深浸宋之法意、明清之味,用笔自然而精致。字势、细节用笔方圆中巧妙流露,字势飘逸,刚健婀娜,纵横潇洒;起笔、行笔、收笔有自然古雅之姿。经多年扶古汲取,自然入古而不俗,而创清淳俊秀、纵逸灵动多情之境。刘先生善于汲取古人经典之妙理,退去生硬之痕,得天籁自然之境。比去年更沉着、简约了许多。二王的清晰爽利,节奏明快之感,在刘先生笔墨中凝炼出有力量的动态美。其字行笔流畅、飘逸没有雕琢刻意痕迹,其清灵自然书风令人向往。

地址:天津市宝坻区新安镇一中301825

姓名:吴新宇

电话:132122037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2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的历程
这不是我第一次读到刘先生的作品了,但是仍然激动不已。
今天网站有两位河北籍书法家办网展,刘先生和林伟先生。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同是行草书,他们却走出了两条不一样的道路,精致和古朴,同样让人心热。
刘先生的书法,根治传统,他很好的把握了二王迥劲这一脉,融入了颜真卿的开阔和跌宕,小字行书写的精致耐看,尤其临圣教序,堪称当代临帖精品,写的俊,如其本人风度潇洒,飘逸。对单个字空间的处理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变化,更加突出了个人的书风,爽目。
他的小楷一如此,写的很聪明,从启功、张荣庆先生那汲取了养分,很好的保留了雅的成分,特别符合现代的审美标准。我的一个建议再古一点,有点新。
他的大字行草书,我觉得对联好过条幅。对联很好的保留了小字行书的有点,写的很活,很雅致。条幅的章法,表现手段的丰富性我觉得都要有所提升。这一点我是从林先生的书展中观看体悟到的。只是个人的一点看法,比如用墨、用水的技巧等。
我觉得刘先生这个年龄,这种状态更像当年的王羲之的风尚,那种俊美之风,他很勤奋,你看很多作品都是写在龙年,而要在龙年伊始就集结这么多作品是很不容易的,即便是以往的作品,他选取时也极谨慎,因为我一直关注他,一有新作品我就下载打印出来学习,所以我感觉,在挑选以往作品时,他心中追求的那种美,那种风格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我相信他的字会越来越好。
祝福他
在龙年
在追求美的大路上!


061001
河北省沧州市浮阳北大道工商银行河西支行7楼
运河区人社局
冯哲
1317198606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2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2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不出二王 的传承在哪里?看到的仅是争座位的字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2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1_310:}{:1_310:}{:1_3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3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来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3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赏竹草堂 于 2012-2-14 10:10 编辑

矢志传统走正途,醉心翰墨写华章

——关于刘京闻老师书艺成功的启示

在壬辰龙年来临之际,我们有幸迎来了2012刘京闻书法网络展,借此之机,祝刘老师网络展成功举办!感谢刘老师为广大书法爱好者送上的视觉盛宴!

长期在网络上观看书法展览,各种书法现象轮番登场,受流行书风影响,当前书坛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各种书法现象同存,然而,既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又能深入人们心底引起精神共鸣的作品则如凤毛麟角。此次刘京闻老师举办的书法网络展活动,则带给众多书法爱好者一股清风。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曾对书法艺术特别崇拜,可由于工作原因,未能全身心投入其中,错过了许多书法活动。前段时间,十分荣幸地发现了网络论坛这方宝地,得以重拾与书法的不解之缘。在网络上迎来了一位位书法名家的展览,使自己对书法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众多网络展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要数书法兄弟连“行草十家展”,自己还十分荣幸地在“书法兄弟连——西蜀放歌”展览中获赠书一本。通过“行草十家展”,本人认识了刘京闻老师在内的众多书法行家。借助网络,本人对刘老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次刘老师的书法网络展,又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在将一幅幅作品下载后,进行了认真仔细地欣赏,特别是通过专家们的介绍,自己对刘老师的又有了更深的认识,自己十分佩服刘老师的书法成就,十分喜欢刘老师的书法作品。通过刘老师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功经历,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一、取法古人,继承传统,是刘老师书法成功的前提原因

老师在书法艺术各个方面都有较高造诣,楷、行、草皆能,但其近年来,能够以行草书为专攻方向,以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为心仪对象,坚守“二王”经典书法,同时,在楷书方面,能够以褚遂良等书法大家为取法对象。沈曾植宋拓阁帖跋句中曾云“楷法入手从唐碑,行草入手从晋帖。立此以为定则,而后可以上窥秦汉,下周近世。有本有文,折衷从说耳。”;清道人遗集逸稿句中曾说“学书先贵立品,右军人品高,故书入神品,绝非胸怀卑污而书能佳,此可断言也。” 王羲之作为“书圣”,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其行草书,历来被学书者称为范本。古人曾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老师能够以古代大家为师法对象,“居高声自远”,避免了许多弯路。

从展览的作品来看,其楷书作品如《以褚遂良笔意书圣教序》作品、《岳阳楼记》作品,具有较强的临帖功底,笔墨沉实,持重稳定,稳中求收,捉控得宜,点画交代清楚,细致完好让观者不感到气滞、沉闷;在结构上,取魏晋风格,采取竖有列,横无行的形式,避免了结构拘谨,作品气脉贯彻紧密,字字独立,却不感到单调,真正做到了气息相通。再如所书《圣教序》作品,展示了扎实的临帖水平,字体潇洒流畅,如行云流水;所书《祭侄文稿》作品,虽不与原作完全相似,却以流畅的笔触,从神采上做到了相似,具有扎实的功力。

二、矢志不移,精心钻研,是刘老师书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老师取法“二王”,并吸取褚遂良、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笔法特点,通过自己深钻精研,终于成为当今书坛继承、发扬、创新二王书风最成功的书家之一,深得魏晋书法风神,作品大气、灵动、飘逸,用笔精到,刚柔相济,纵逸奔放,气势夺人。刘老师的行草书以其强烈的抒情色彩、丰富的用笔变化、精致的笔墨技法,使得其作品既具有传统意韵,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个人艺术风格,富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

老师善于在学书中思考,并在学书上有自己的认识,针对书友批评字“写的太紧”,太严格依照古人的规法亦步亦趋。刘老师没有迷失方向,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思路,“想真正把古人想明白,就是想用全部的心思去写王羲之,不怕没有自我,唯恐写的不像。”刘老师还能通过打乒乓球而体会到书法书写,经常用打球来比喻书法。认为 “乒乓球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专业基础训练的高度决定一个运动员能够走多远,其实书法也是一样,你的基本功有多深厚,就决定了你今后可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刘老师坚持以“二王”等古代书法大家为所钟对象,坚持练习基本功的作法,奠定了其书作的高度。如其书作中展示的《白居易琵琶行》长卷作品、《兰亭序》作品,字体潇洒俊朗,如旋风骤雨,字与字之间体势相连,意气融通,以变化莫测的笔触彰显了强烈的美感效果,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这是在对传统经典法帖充分研读、临习的基础上,才能够达到的自如境地。从整体上看,具有一种强烈的流畅感,从单字看,字法严谨,合规合矩,达到了整体和局部的和谐统一,并能够将个人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具有强烈的美感。

三、积极参展,借鉴学习,是刘老师取得成功的另一条重要原因

老师作为“行草十家展”的重要成员,自2007年开始,其作品先后参加了“行草十家展的”五次展览,2007年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展出,2008年“在上海美术馆展出,2009年在广州隆重展出,2010年在西安隆重展出,2011年在成都隆重展出。五次展览遍及中国重要区域,成为非官方组织的具有重要影响的、被广大书法爱好者所熟知的重要展览活动。“行草十家展”不仅每年变换一个展览地点,而且参展的十位书法家每年展示的都是当年最新力作,相信,刘老师通过参加“行草十家展”,不仅可以与参展书法家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对于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当有重要的益处,而且通过展览,宣传了自己,提高了在全国书法爱好者中的知名度,也让更多的书法爱好者了解了刘老师的书法水平和实力。

再通过刘老师近年来的入展获奖经历看,刘老师自2006年至2011年,先后入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种专题展、综合展共计15次以上,其中,于2007年入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2011年入展全国第十届书法展,同时,在2009年获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展二等奖,2010年获全国第三届扇面展一等奖,这些入展和获奖经历,一方面说明了刘老师的书法实力,另一方面,刘老师通过参展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己。

老师的书法作品,能够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传统,植根于传统,注重从传统中吸收营养,相信刘老师定能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坚实脚印,书写更美好的篇章。

真诚求作品集收藏学习,如能题写“赏竹草堂”斋号,当不胜感激。

地址:山东省龙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姓名:成栋

斋号:赏竹草堂

电话:13953571796

邮编:2657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