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iejichang 于 2012-2-15 10:42 编辑
清新儒雅高士风 ——刘京闻书法蠡评 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刘京闻先生了,每年做一次的网展,每年出一本作品集,刘先生每年必备的活动项目,每次都能给我们带一份惊喜,而每次都能感到先生的精进。 看网展我总是先看作品,后读文章,再细品作品,这样方式使我们能比较通彻地了解一位书家。从介绍文章中看到做为国展获奖专业户的刘京闻先生为人低调,为艺求精,看来每年一次网展刘先生主要还是想到一些声音,通过声音来调整自己。 刘京闻先生是以行草书见长的,先生的作品多为“神行意草”,作品以草意贯穿整体,反映出的却具行书神韵,这使他的作品活脱而不失端凝,“如谢家子弟,纵不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这也是先生精研二王后,创作中自然流露的晋韵感。 刘京闻先生的行草书在用笔上动作很大,有一种造势的状态, 因势利导,贯穿全局。他的小行草书,会发现在线条的处理上他运用魏晋妍媚婉约的笔姿,侧锋与中锋在一个线条组合、一个字、一组字的交替使用,使得用笔变幻莫测。用笔上比较扎实丰富,在挥洒纵横时能自在调整中侧锋的转折,于人明快之感,点画凝炼。纸上行走能把握住顿挫留走,线条基本显得不飘不滑,具备静态与动态瞬间转换和谐的美感,凸现雅丽精纯的古典意味。特别是那些顺势而生的方折块面笔画造型,气象峻茂,将书法的笔法功效加以充分呈现,强化了笔画造型的美,以笔画本体造型来决定字的结构,将笔画这一书法最基础部分的重要性表现了出来,这种作法深得魏晋书法的精要。结构坚劲挺拔,或单字、或组合、或庄重、或飞动,通篇营造了雅致且恣肆的气象。在结体上,他能让字形结构充分体现行书字形结构的规律,笔笔造型实在,字构严密紧饬,处处开拓空门。其中表现的意趣能与原字形特色结合起来。清人冯金伯称:“澹而艳,浅而深,近而远,方是胜场”,讲的就是一个矛盾体的两面相互转化,在转化中得以丰富的道理。他的行草书就像一曲交响乐,疾缓,高低,秀拙,尽揽其间,自始至终都有着一种唯美的节奏感和跳跃感。他的书法格调气性表现为一种风发峻茂、清朗道逸的特点,不傲不厉,不卑不亢,不俗不僻,不媚不陋,刚柔适中,充分体现魏晋人的书以合自然人文之道。 刘京闻先生的小楷字距疏朗,行距疏朗,显示书写的轻松,可以感觉得到他在书写时的心境是静的、平和的,一任笔尖在自己营造的氛围中挥洒漫舞:不徐不疾,不温不火,随意而不刻意,严谨不失轻灵,飘逸俊秀,潇然淡远中见作者的才情和功力。先生的小楷属于“雅”的一路,不走民间写经小楷的“朴”,体现的“雅”不是古雅,而是清雅。清人李渔称:“洁净者,简省之别名也。洁则忌多,减始能净”,这是很有道理的。傅德锋先生文中写到刘京闻先生有一套“分寸说”,而先生小楷足见他对这种分寸的把握,先生在书写过程中对于笔墨的吝惜,做到了达到就好这个恰当的程度。 作品显示出的气息实际上透露出书家创作时的心态,一个心浮气躁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写出清新、简静的作品,清人吴乔曾说:“粗心浮气,陈浊钝滞之根也。粗浮在心,必致陈浊在笔。”刘京闻的行草书以平和之心为之,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典雅的格调,显得极具灵性,就像明代谢榛说的“古雅如瑶瑟硃弦,清逸如九皋鸣鹤,明净如乱山积雪,高远如长空片云,芳润如露蕙春兰。” 看了刘京闻先生的书法作品,心中非常自然涌现那句“何须故作惊人笔,写得性灵品自高”,相信刘先生在书法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 希望获赠刘京闻先生作品集珍藏学习,谢谢! 132500
吉林省蛟河市财政局办公室 谢吉昌 电话:138942825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