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7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7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原斋李平

[展览] 【年度鉅獻】┃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篆刻网

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

》》唐存才《《

唐存才_16_缩小大小.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篆刻网

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

》》唐存才《《

唐存才_19_缩小大小.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篆刻网

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

》》唐存才《《

唐存才_20_缩小大小.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篆刻网

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

》》唐存才《《

唐存才_21_缩小大小.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篆刻网

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

》》唐存才《《

唐存才_25_缩小大小.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篆刻网

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

》》唐存才《《

唐存才_26_缩小大小.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篆刻网

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

》》唐存才《《

唐存才_30_缩小大小.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篆刻网

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

》》唐存才《《

17_唐存才书法_缩小大小.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篆刻网

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

》》张索《《

张索_01_缩小大小.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漢印方圓之道
——張索




  余常擬作漢白文印,多以方、齊、勻為之。所謂方者即文字設計為方,使之四角飽滿,字與字之間以求緊湊,此即漢印文字之道也。
  漢印有二門徑,第一為方,第二為圓,若習漢印者,不知文字之方,未得入門之徑耳。
  大凡治印貴在篆法,即字法。印面文字處理可分書寫類和設計類。所謂書寫類,即書寫原生態,體現印從書出。古璽、秦印及明清主要流派皆如此。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等皆善篆書,其印風與篆書統一,以篆入印,自有面目,遂成大家。另一類如漢印、九疊文印、鳥蟲篆印、浙派印章等等,其文字多為設計類,系非原生態書寫。如漢印字體設計為方,通常按印面需要或作正方,或作長方,或作扁方,古人稱之為繆篆或摹印篆。文字的方整使印面空間顯得格外協調緊湊,穩健雍容。
  方是漢印的根本。然若字中之線條均採用直線,則易平滯,缺乏生動。而字中線條略參以圓或曲,使之恰到好處,達到靜動相宜,方中寓圓,方圓相融,則渾穆而高古。故漢印第二門徑為圓。如果僅識方而不知圓,則缺乏高度。未方先圓,在印面中過多採用圓形或弧線易變得零亂庸俗,遠離漢印之根本。故方圓之道乃漢印之二法門也。
  方公介堪之漢印,方圓自如,無論少字還多字,玉印或鑿印,于微妙中能運用方圓辨證之法,可謂高矣。
  余治印近三十餘年,雖識方圓之道,苦刀下未能方中寓圓,線條多作平直處理,缺乏生氣,平淡乏味,此余之弊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