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縱觀中國篆刻發展史,每一個印學高峰的孕育和產生,必定有其特定的歷史環境作為依託。時至今日,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飛速發展,為篆刻藝術提供了一個更為寬鬆、自由的發展空間,篆刻這門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傳統藝術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專業人才不斷增加,群眾基礎不斷擴大,各種風格、流派競相生發,篆刻藝術真正迎來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春天。 若以風格分類,廣義的篆刻可以分為工穩、寫意以及半工半寫三類。若以審美的角度,大致也可以分為三類,一類以典雅嫺靜為尚,其取法多為復古或改良古璽中之精整者,或繼承漢白元朱及流派印中委婉者,這類作品大多可以歸結為工穩一類;二類主張張揚個性,強調動感,表現自我,大多以章法的大開大合、字法的變形誇張、刀法的大刀闊斧為表現手段,看似隨意,不拘小節,實則處處慘澹經營,直寫作者胸中鬱勃之意氣,此類印風可以歸結為寫意一類;第三類的審美則介乎於一二之間。我們所處的時代,工穩和寫意印風交相輝映,如何剖析脈絡,總結特點,盤點得失,促進兩者協調發展,對其分別進行階段性的梳理和總結就顯得非常必要。 基於這種認識,中國篆刻網策劃主辦了“當代精•典印風邀請展”。網絡時代的到來為藝術品的展示提供了全新的模式,這次展覽采用在中國篆刻網及中國書法網同時開闢專欄的方式展出。較之展廳效應,篆刻更加適宜於網絡展覽,其突出特點是受眾多、傳播快、互動性強,并且有效避免了展廳展覽中展廳大、作品小所帶來的布展矛盾和視覺尷尬。 關於“精”、“典”二字,大體可以這樣理解:“精”,指當代印壇精英作者的精品之作。所謂的精品,不祗體現在作品的表現形式精彩,或許還有刀工的精細、篆刻印石的精美,等等;『典』,指以古典、典雅為審美標準衡量,堪稱典範的經典作品。鑒於此,并在考慮到風格、地域、年齡諸因素的基礎上,我們成立了以李剛田、陳身道、陸康、陳大中、馮寶麟、谷松章、鞠稚儒、李平八位先生為委員的提名委員會,在全國範圍內提名參展作者,并最終邀請了活躍在當今印壇的三十八位中青年篆刻家參展。在提名參展作者的過程中,考慮到展覽的規模、權威性以及可操作性,我們把參展作者的年齡限定在三十五至六十五周歲之間,這個年齡段之外的一些青年才俊或印壇名宿很遺憾未能參與其中。但事實上,這三十八位中青年篆刻家已經有足夠的實力,在“精典”這個審美範疇內,發揮并代表著這類風格的較高水準。 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代表當今篆刻創作“精典”風尚的藝術風貌,我們擷取了本次網絡展覽中的部分精品力作付梓出版本書,希望大家窺一斑而見全豹,從而對時下印壇有一個更為全面、直接、立體的瞭解。這是本書得以問世的初衷。 本書由中國篆刻網策劃,以出版印學著作蜚聲中外的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和歷史意義。我們期待若干年後重翻此書,重新審視這些作者,重讀這段歷史,也會產生“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的別樣感受。 本次展覽的成功舉辦,感謝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和西泠印社篆刻創作研究室給予的大力支持,并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設性、指導性的意見;感謝九十高齡的高式熊先生欣然為本次展覽題寫展標;感謝韓天衡先生、余正先生、童衍方先生、趙熊先生為展覽題詞;感謝對本次展覽提供過幫助的許多老師、朋友們;我們更要感謝這個時代,為篆刻藝術的繁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和肥沃土壤。
中国篆刻网 二〇一一年八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