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江智猛 于 2011-2-9 13:46 编辑
博究尚韵 疏淡简远 ——初识李胜春书法艺术特点 江智猛 宿州在安徽省最北部,是淮海经济协作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这里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荟萃。秦汉时,已成为“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秦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宿州市南有陈胜、吴广盟誓诛暴所筑的涉故台;北有刘邦避秦兵之地皇藏峪,东有垓下古战场、虞姬墓,西有李白饮酒赋诗的宴嬉台,中有白居易寓居多年的东林草堂。李白、韩愈、白居易、苏轼等饱学之士都曾游历或流寓于此,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文和遗迹。李胜春先生就是在这块具有沧桑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一位青年书法家。他自幼学习书法,以汉魏碑刻为基础,深浸 “二王”体系贴学,走出了一条清晰的继承传统之路。故而基本功比较扎实,路子比较正。前人朱和羹曾云:“凡临摹须专攻一家,然后以各家纵览揣摩,自然胸中膺铁,腕下精熟。久之,眼光广阔,志趣高深,集众长以为己有,方得出群境地。”他擅长行、草、楷,逐渐形成了浑朴简约、率真恬淡、纯正规矩的书法艺术风格,在当代书坛崭露头角。 书法“达其性情,形其哀乐。”是中国文人追求天地人合大境界大自在的载体,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有多少人怀着虔敬的心情把它视为东方文化的根。宗白华曾在《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一文中说“中国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书法家就是以妙趣横生的“纸上舞蹈”,在极简约而单纯的黑白、点画构造的艺术格局之中,传达着含蓄、丰富、隽永的诗情画意。古代文人们钟情于此,寄情于此。张旭的“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不但书写自己的情感,也表达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怀素《自叙帖》满纸纵横,夏云奇峰,流转跳荡,在强烈的抒情节奏的墨舞中,表现书法家豪迈不羁的气概和超凡脱俗的胸襟;颜真卿的《祭侄稿》以激愤、哀思之情,亦凝重深邃;王羲之的《兰亭序》在款款挪移之间,无处不弥漫荡漾着春和景明祥瑞的情调。刘熙载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在书法艺术中无法回避地折射着创作者的生命轨迹。但当代书坛有过集体失语。浮躁、空泛、成为一个周期的通病,是热闹浮躁,或轻狂自信,或止虑迷茫,多裹足于技术层面而难于升华。回归魏晋、崇尚二王之风成为时流。精致、流美、典雅进入新的一个周期,显然这股风潮逗留的时间要更长些。顺应时代的潮流,李胜春先生自然不能免俗。观李胜春先生的网络书法作品便着实可观。孙过庭云:“先求平正,继追险绝,复归平正”。他学王 铎、蕫其昌、杨凝式、米芾、王羲之等先贤,追寻二王,触类旁通,化为己出。他在洞悉古人用笔之理与笔法嬗变源流的基础上,对于各种书体的特征、要领都能够准确理解,加之长期的实践与研究,他的楷、行、草书等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准,经过他不懈追求,着力于笔法研究,立足传统,精工细研,颓笔成冢,颇有所悟,并建立了传统书法与现代审美形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逐渐形成潇洒自然、恬静淡雅、秀敏灵动的艺术风格,这大概是帖学复兴以来,当代众多学书者的理想王国。 从李胜春先生这些网络书法作品可以看出他把的心性集中体现在他的行草书涵泳上,注重揣摩王羲之超逸、俊朗豪迈的情怀,需要抵达内心的平和与蕴藉的笔性。在笔法上,他得魏书之精髓,八面出锋而不失中锋之轨迹,使转提按极其自如,线条平实劲挺而富有弹性。观其用笔,如公孙大娘舞剑,流水行云,气息一贯始终。其结字,平正中欹侧多变,或扁或长,或方或圆,顺势而成,生动自然,饶有情趣,泄露着书家的性情。特别是他的行草书结体,开与合的对比,抑与扬的交错,动与静的辉映,体现着一种对立统一的原则。其墨法,在整体平实中追求墨块效应和字群结构,墨色鲜活,润枯有致。在章法上,李老师更是精心创制,多有佳构。追求字字变,行行变,幅幅变,这是他寻找更加适合自己表现这种艺术思想的最佳途径。他携着魏晋风范、宋元遗韵、明清态势一路前行,使得他的楷、行、草等各体书法作品在舒畅豁达之中复又有了几分迟涩和凝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创作的心态和艺术追求。张旭光有读书,临贴、悟道、创作之说。书坛予以首肯,以为务实之说。于是,把二OO七年书协定为“读书年”,其用心所在,不言自明。这些与李胜春先生追求的学书旨趣相吻合。 “书不入晋,终为野道”。米芾以集古字而跻身书道之列。以“刷”笔扬名。苏东坡、黄庭坚以排字勒字为米癫所讥。实为千古之笑谈。实际上,书法的领悟与各人的学识、阅历、才气息息相关,人生观,哲学观,美学观无不渗透字里行间。苏学土谓:“我书意造本无法,点划信手烦推求”。这是他的高妙和自谦,千百年来无出其右者。学书、学画、为文、做人应学苏子瞻。我们从《寒食贴》便可领略到这份情致。落魄,萧条,迁徙之贬途又遇淫雨;个中之味又怎一个“愁”字了得,然苏公的《寒食帖》留给我们的是志气的高昂与恢宏的铺排:构成“寒食”的冷暖、跌宕、欹侧与和谐的旋律。这种“创作”的自然天成,与当今书坛的“摹书”“抄书”“做字”等无病呻吟迥若天壤。李胜春先生当下的书法在融合中逐渐走向纯净与宁静,有理由相信李先生在追求共性和个性之间会以今人观照古人,不断开拓自己书法的境界和心像! 衷心祝愿【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专题{安徽·李胜春}书法网络展取得圆满成功!祝叶版主和各位同仁们兔年大吉!新春康乐!!拜求李先生赠送作品一幅或斋号一幅(日知斋)、作品集一本,励学究习! (江智猛,福建省龙海市文体局副局长、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龙海市诗词学会会长。) 电话:13960129868 0596—6588588 详细地址:363100 福建省龙海市榜山镇芦洲村吉龙花园7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