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邢少平

好印人-与印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5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寻求艺术新起点迈出的更健壮的脚步
P106043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5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墨朝雅集em1 em1
0907051342dec417d82648b41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5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墨朝雅集
09070513437639c2e1278d095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0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0908101134093ccec9f8cdfa5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5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5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6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事过境迁,当时的风云人物今日观之大都有美人迟暮,江郎才尽之感,而企图突破旧我,引领时风的人却缪若星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9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月23日早10点
陕西第四届篆刻展在省博物馆开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3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省第四届篆刻艺术展暨终南印社30周年纪念展篆刻作品集》前言
    冰雪残冬尽,报春一剪梅。
    一九七九年的春天,时值“史革”刚刚结策,百废待兴之际。当时古城长安的十几位印人便已独秉先机.敏锐地感觉到中国大地上文化气候的转变,酝酿成立了三秦历史上第一十印学团体——终南印社。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的名字:陈少默、刘自犊、李滋煊、黄永年、张范九、曹伯庸、邹宗绪、杨一达、钟明善、方胜、傅嘉仪、庄凯利、赵熊、方磊,宫葆诚、沈锡健、陆五崇、韩秋岩。
       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回顾这件虽非惊天动地的事情,却有着非常不平凡的意义,终南印社恰似冬末寒风里催放的一枝梅花.看似柔弱的枝干,根系却绵长悠远.遥接在秦玺汉印的沃土中。而秦玺汉印与周原的钟鼎簋盘一样。今天墨绿色的斑驳锈迹仍遮盖不住它恒久的光辉。   
       三十年来,终南印社始终坚持以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为己任,身体力行,孜孜以求。长期以来在无资金、无社址、无专职人员的艰苦条件下.不放弃、不停歇。发展队伍.培植新;坚持括动,倡导创作;参与生活.服务社会,为陕西、乃至全国的篆刻艺术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九九五年,陕西省第一届篆刻艺术展在终南印社倡导下首次举办。今年,适逢纪念印
社成立三十周年之时,也同时拉开了陕两省第四届篆刻艺术展的序幕。
    与以往三届篆刻展相比第四届篆刻艺术展从数量到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投稿量逐届
递增,本届达280余件之多,经评选,入展作品180件。
  篆刻艺术是传统艺术。传统艺术首先要强调传统,离开传统,可能是艺术,但不是传统
艺术。说强调传统.并非不要张扬个性,无个性即无艺术.张扬个性须入雅流。再说篆刻,
其实篆刻二字即已相当说明问题,一要看篆,二要看刻。篆,绝对不能杜撰,前提是有依
据,在此基础上看取法,取法有雅俗文野之别;刻,要有刀法.刀法有刚健靡弱之分。刻服
务于篆,犹如相声艺术的‘捧”服务于“逗”,二者配合得好就精彩。评委们大抵据此作为
取舍的判定,刻不到位篆又不佳是笃定不能人选的。然而,话须说回来.这次没有搞好不等
干将来搞不好,只要找对了学习的路径,只要继续勤奋努力.持之以恒,艺术的门褴并不是
高不可攀的。因而,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谁又敢断言这次没有人选的那么多作者中,没有
未来的篆刻家呢?本届篆刻的获奖作品是经过多次筛选、反复评审而最终确定的。可以肯定
地说是比较客观、公正而透明的。
       三十年来,陕西的篆刻由十几个人发起成立终南印社到如今近三百人踊跃投稿参与篆刻
展览,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事,而每一届展览都有那么多新人出现,更是令人兴奋不已。陕西的篆刻艺术在发展、在进步,回望秦玺汉印的辉煌,我们更期待三秦篆刻的明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6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21西部墨潮09印家的盛会  
视觉的狂欢 艺术的盛宴!
一个篆刻艺术家应该用自己的心灵去说话,用自己内心最鲜活、最生动、最稚嫩的那个点去碰撞最真实的感受。--古振强语
3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