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9071|回复: 46

好印人-与印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2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印屏是篆刻作品展览的重要形式,因此制作印屏已经成为参展篆刻作品创作的—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一副制作精美的印屏不仅是对观赏者的尊重和负责,也是篆刻作者创作水平和创作态度的具体体现。然而珊拍开沙的展赛中都可以看到一些作者的篆刻作品已经有了较高水平,而印屏的制作的显得粗糙,使观赏性大打折扣。下面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印屏制作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选印:不宜过多或过少,应以方形印为主,另有少数其他形状印作点缀,以求变化,切忌形状各不相同,这就如同施粉过度,让人望而生厌。朱白文印数量也应大致平衡。
            钤印:—般认为用福建产连史纸为最佳,易见刀意。市面所售印泥以上海西泠印社产为最佳,然而其价甚贵,一般作者可以较好的书画印泥代替,而办公印泥则绝不可用。垫纸不可过多,两三张即可,印泥也不是蘸得越多越好。最好在玻璃板上钤盖,求其平整。垫纸过多,印泥过厚,用力过大都易使印效果失真。当然印风不同,钤印方法也不可统一。
            拓款:拓款用纸据说以安徽产扎花纸为上品,普通薄熟宣也可。用墨不可过劣,尤其不可用宿墨。具体拓制过程不赘述。拓完后,在拓片未揭离石面之前,可薄薄涂上一层石蜡,要均匀,既可避免见水跑墨,又可使色泽发亮。边款要在制作印屏前几天拓好,以使其充分干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签:选纸应与底纸有所区别,如用白宣纸作底纸,签条则可选颜色较淡的色宣或仿古宣,裁纸时注意要边角整齐。字可以自己题,当然前提是自己写得足够好,也可请人代题,但要和本人印风协调,如恣肆张扬的大写意书风便不适合题陈巨来的印。题签也应提前几天做好备用。
            粘贴:先贴签条,将底纸上签条应在位置的左右上下边线折叠出来,注意要分别与对应的纸边平行。把签条放在一块玻璃上,正面向下,用喷壶喷湿,稍干后取软刷蘸取稀释后的浆糊(浓度如牛奶,绝不可用胶水),均匀涂抹在签条上。翻过玻璃,将签条幺姚与底纸相应的折痕对齐,从上向下扣在底纸上,轻轻取下玻璃,把幺氏垫在签条上用手轻轻擦平即可。
            贴印蜕边款:首先推敲印款要粘贴的位置,排布务求疏朗大方,最好朱白相间。小印在上,大印在下,以免头重脚轻。边款不宜过多,有几枚提神就行。确定完方案后逐一粘贴,粘贴时先把印稿反放在一小块拷贝纸上,然后均匀地涂上浆糊,再把拷贝纸翻过来(此时印稿可以稍稍粘在纸上不会掉下),对正位置后压到纸上即可。
            这样—幅印屏就制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该文时,没有该文作者姓名。读者知道作者姓名,可短信告知,em1 em1 可补上姓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德庸有本漫画书,叫《什么事都在发生》。确实,什么事都在发生,一切都属正常。我曾在《戏说群龙》中说我的老师曹宝麟先生:仿佛毒王,能吸毒,更能解毒。我看沃先生不吭一声,堪称能找骂、更能笑骂由人者。沃先生自然毫发无损,何况帖子里还有一半人对沃先生的字大加赞赏。能让一半人骂一半人夸,“毁誉参半”,平分秋色,当代还真没几人有这等福气和本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讲天分的。节奏感啦、含蓄感啦、形式感啦、意境啦、笔法啦、线条包容量啦、玩到极致啦、囊括万殊啦、天人合一啦,对以上等等概念都不懂或不懂装懂然而却欲懂的仁兄请仔细体会,就一直体会,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虔诚,别吱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待古人,对待“传统”,正确的态度是“心存敬畏”,而不是拿来当打狗棒或菜刀满大街狂舞,妄自菲薄,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您再也回不到古代了,就算哪天能逮着一时光机器回古代,您也不愿意,您会吓得屁滚尿流。南方都市报今天B14版载易中天《你的笑容已泛黄》一文,恰好是对恋古骂今者说的,就抄一段搁在末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所谓‘月有阴晴圆缺’,原始社会又岂能总是晴天,总是圆的?问题在于,当人们对此刻不满时,就会想念和向往从前。这个时候,他们往往只记得从前的好处,记不住从前的坏处,正所谓‘只见笑容,不见鬼脸’,而且那好处也往往被放大。也就是说,当人们把过去时代描绘得无比美好时,这种描绘是不准确的,不真实的,至少也是不全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这个审美的大土壤,有点问题。这话放在昨天、明天、后天皆准,而且我还相信“有很多”问题。我更感兴趣的是,什么时候的审美土壤“没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20070527_32e80acafd7bbd86d7abhg8K2WBb49j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