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的发迹,涌现着“先富起来的、暴发的、乍富的、小康的”等等,多元大小致富者。对于各显其能的财路,就此不议。仅论,——中国人富起来了,摸钱做主了。人们囊中不再羞涩,摆脱了物质贫困,确是衣食之幸。然而,褫其华衮,示其本相,甚又败絮褴褛。毕露出的精神贫贱,使得富与贵,不可同日而语,则是中华民族之哀。 贵不起来的尴尬,令部分国人很焦炙。于是,撅天扑地、阿世取容,热络于为浮皮镀风雅,唯不揣摩内在的穷荒,骨相的元气。个人认为:真金无需镀,朴雅不阿谀,金贵在道骨。只要骨无卑琐,纵使凡庶八代,也无失贵气。有谓“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生来的耳熏目染,故形成个人感知。可正因这份安贫乐道的识见,与时陋很不接壤,从而为人生平添了太多困阻。与此同时,更为寒涩的内心世界,洒沃下太多琳琅。 往昔,切迫于贵的浊气,泛滥在各个领域,凸现于文化概念上,繁衍在运作环节中。从各行各业里层,那些乞贵求荣、借光蹭油的执事和差役,到应运而生、鬻贵而来的,搭桥抽头的官员、仗势拼缝儿的衙内,都在摩拳擦掌的拚“文化”、忙“创意”。因此,文化江湖,百舸争流,真乃里应外合,“才人”辈出。 重要的是,真正倾力于文化的人们,又时会“脑汁”漏阙,以致舍本事末,使得贪荣慕利的形色,纷纷乘虚而入。当然,人各有志,盗亦有道,皆有擅长。但不论觊利伏乞的手法,还是权秉切敕的手段,那般不度德、不量力,播土扬尘的生拉活扯,又何足道哉?恐伤雅道。不仅扰乱着文化龙脉,灾晦了诸多文化项目。更成就出而今,不伦不类的文化中国。 很无奈,曾逢遇到兵荒马乱。更庆幸,有机会澡练灵魂,与“先富起来的、暴发的”短兵相接,也趣事屡屡。对膨胀的大地,记忆犹新,往往是:理念未韵合,可行性未推究,更无涉细则的敲定,却落座见金帛?对于闭眼挥金、重在参与的盛情款待,很是莫名其妙。虽为弱者,但握持君子之仪,趣在智慧含量的足赤,又岂能盱视嗟来之食?道不同不相为谋,只得片甲不留,将类似低能之盛情,一惯抛出视野,丢为溷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