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书艺公社

【2009.1月强档人物】邱才桢(北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5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年不见才桢兄了

五年不曾见面,那头鬈曲、茂密的长发剪去了。
    才桢,好样的!临川以你而自豪!!em1 em1
F20081209081003472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3 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学习了。face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9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破万卷,
眼界自高。
大凡高格的书家,
都具有学识、天分、品格等诸方面的素养。
不写则已,
落笔便不俗。
邱先生正是如此。
face18 face18 face18


眼界高,取法高,落笔自然不俗,邱先生的学养和天分让他对书法的理解更高,心法自然胜出笔法。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9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3 em13 em13 em13 em13 em13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9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幸在上一次邱先生新书出版时坦陈己见,得到先生一册签名的作品集。
时时翻阅,受益匪浅。先生书法的高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先生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对书法的敏感、执着与才情,为学、为文独立思考的品格,让人敬慕。他对书法艺术的思考,常常给人以独特的视角,让人耳目一新。
这次邱先生作为书法公社牛年第一个强档人物隆重推出,增加了一些新的作品和文字,真可谓琳琅满目,编辑也颇具匠心,让我有很多新的感受。
1、对书法及书写文字整合能力强是邱先生最大的长处。他在文章中说刘彦湖先生善于做文字形态诗意的嫁接,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这是方式和内容不同罢了。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感受到八大的图式、汉简的意态、章草的韵味,甚至很有二王的用笔。他酣畅淋漓地发挥着自己的专业素养之长,字里字外流露出很大的信息量。这也是当代有识之士所特别关注和勇于探索的一条艰辛之路。用邱先生阐发王国维等人的观点应用于书法的说法,书法 的发展和创新一要有新材料的发现,而要有新方法的运用,当代鲍贤伦、刘彦湖等人正是自觉运用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的成果,独辟蹊径,自成高格。邱先生虽然比他们要温和得多,更注重于书写内部的嫁接和整合,但其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已经凸显。唯觉有时想法太多,风格不够统一,略显杂芜。且八大书法个性本来就强,又以简、淡奇著称,要融合这么多东西,推陈出新,难度很大。再就是在方式上,八大做的是减法,先生做的是加法,有很大的差别。也许目前只是先生在探索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先汲取、整合,然后再扬弃,那这个 “度”的把握就相当重要了。可以预言,先生最大的挑战不是现在,而在将来。
2、借助对传统图式的改造和锤炼,融入现代审美元素,是邱先生的本事。八大的书法个性很强,在书法史上属于较冷僻的一路,先生对其书法很执着甚至有些迷恋,这原本出于内心深处的某种契合或喜爱,与当前很多人学书取法二王或其他某家一样,本不该有啥稀奇,只是因为先生对八大的改造,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才有了这个帖子的热闹。以我之见,先生近期在创作中有了一些调整,作品与以往相比也有一些微妙的变化。大的章法起伏、摆动不再那么大了,而更注重内部的冲突和书写节奏的变化,有的细笔画尤其精彩,得空灵之境;字组的协调和衔接更自然,“摆”的痕迹减少,加强了书写性;笔法更准确、到位,起笔、收笔、转折处颇见二王法度,运动中调锋更为精彩,小字作品更注重情调的营造。有的作品删繁就简,又自然地融入现代审美元素,强化了整体感,如“鉴微山房”,既有八大意趣,又有自家风范,深得我心。有的作品初看内容很丰富,能见到很多优秀碑帖的影子,细细品味,有“掉书袋”之嫌,反而失去了打动人的力量。说明先生还在“简”和“繁”之间徘徊。
3、还有两个问题与先生探讨。一是关于“古质”和“今妍”的问题。一般人写章草,重其古拙、苍茫、大气,笔短意长;先生化章草入八大书法,多以今草意态出之,重流美、雅致而单薄、尖刻随之,尤其是一些长笔画,如“神”、“耳”、“也”的末笔,线条质量不高,其过分张扬的分割也破坏了作品整体的美。有的连笔也牵强,不自然。不知先生初衷为何?二是关于工具的问题。先生写八大,从图式上得之,而线质相去较远。这里有性情、心态、修养等方面的差别,也有工具的问题。八大写字多有颓锋,温润、圆劲、概括,不拘小节,先生之笔似太利,太注重细节的刻划,线条尖而利。有的作品用纸太生,墨漫瀎而无神;有的作品笔、墨、纸相得益彰,就很精彩。
以上纯属一己之见,冒昧之处望谅。其实欣赏书法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全靠个人感受,又因学养、环境、性情不同,见仁见智,远比所想的复杂得多。
如果可能,想请先生以四尺对开宣题斋名“明月小山楼”,并题上款“贞华先生雅嘱”。谢谢!
402160   重庆市永川区人大常委会  王贞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4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认真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邱才桢(简本.上)

解读邱才桢 简本

      我不知道该不该在这里发帖。我不是专家,我的创作和评论犹如我的老兄----《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打仗那样,不讲理论、毫无章法。可转念一想:对清华美院的艺术史论教授,或许朴实的感性认识比理性的分析更解渴。
      公社只承诺商邱才桢书写五幅斋名,众多发言的社员并非冲他的墨宝而来。所以,我快乐地在鲁班门前凿孔削榫。
      初读邱才桢的作品集,很容易被他的才气和那几十幅精品之作所震慑。他的作品沉着而生动,读来酣畅痛快,令人耳目一新。这是他那极富功力的线条和不拘一格的结体带来的。

1:线条
      才桢笔下的线条有两大特点:一是淳厚饱满、干净利索,二是笔触多变。喜用藏锋、中锋,贪婪地集成帖中的浑厚平实,碑的东西很少;观其运笔,很少有一笔平动到底的,提、按、顿、挫、绞、摆,急、徐、停、跃巧妙组合,味道十足。书画鉴定的学习与实践,使他有机会研读历代名作真迹,精细入微地分析每一个笔触。邱才桢对用笔用墨是极有研究的,读过他的著述《书法鉴赏》(高校教材)的人都会有这种认识。尽管这样,他的作品也不是笔笔精到,个别笔画也有草率收笔或笔法运用不十分恰当的时候(如图1)

2:结构
     “没有结构”(不拘笔画和构件的相对位置)是邱才桢行草书(结构)的最大特征。笔画(或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完全服从于书写的流淌性。这使得他的作品非常生动,犹如动中的武士舞女。
      结构奇特,但不觉怪异。这主要得益于线条温厚和笔画连接、过渡自然。构件(写法)虽然夸张,但就每个局部而言绝大多数有源可寻,经得起推敲,这也是叫人不觉怪异的一个因素。

3:章法
      如果说邱才桢书法的线条集成传统,结构离经“谋”道,那末章法则是信手拈来。奇巧而独特的构字方式,使得他的作品无须刻意追求章法。书写时自然形成的行轴线富于摆摇,且不失重心;所形成的黑墨色块及相应的留白,形状各异、大小参差,富有美感。无为而为,无意为佳而佳,正是我们要追求的境界。如此,便难以找出供人夸赞、学习、借鉴的“程式”了。

4:书写材料
       写行草的人恐怕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墨浓了,快速运笔时墨跟不上,线条质量不好;水调多了则墨色发灰,暗淡伤神。邱才桢喜欢用宿墨 。 “宿墨”暴露在空气中,细菌将墨中的胶质物分解了,墨不再粘笔,利于挥洒,而且色泽也不一样。但是,被细菌分解了胶质物的墨不容易渗入纸中,有些宣纸表面的细纤维也容易聚水而不利于墨的渗透,笔毫中含墨不多时,难以写出力透纸背的效果,所以有读者责备他的某些作品不够厚重。 “宿墨”很臭(细菌食胶繁殖的结果),其味十天半月挥之不去。我曾得过邱才桢用“宿墨”创作的作品,开始都是一纸“臭字”, 无法展读,但“臭”得异样精彩,不忍舍弃。(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8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万千烛光,余并不需捻断几根须;

滚滚长江东逝去,吾只饮一瓢水。

   “文化人”和“艺术家”本质上有着相当远的距离!!不了解他们,你会盲目,你会受害!了解他们,你需要读很多

很多书、走很多很多路。艺术探索不适宜所有人群。

传承中真与伪分辨,只需你用心探究,正所谓“铭心为尚”也!!

不确立自己“艺术哲学的观点”想继续走下去,白搭!!

读本贴有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