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5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5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书艺公社

【2009.1月强档人物】邱才桢(北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3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3 em13 em13 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破万卷,
眼界自高。
大凡高格的书家,
都具有学识、天分、品格等诸方面的素养。
不写则已,
落笔便不俗。
邱先生正是如此。
face18 face18 face18
顶.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4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丘先生眯缝着的双眼中,放射出的智慧之光像刀片一样分割解剖着古典和现代,给我们书法人以启迪和思索读后深感丘先生的深刻,其思想之光,不时的照亮我混沌的大脑······

知识分子”与“知道分子”的其别在于能否正确识别与思考。
刘彦湖的创造性在于,不仅注意文字字体的原有形态和构型,同时也把同一时代相互关联较深的字体做了诗意的嫁接,同一时期的字体之间存在隐秘的共有构型原则,在这一原则下,相似或相近的构件可以相互通用。
em1 em1 em1
知识分子真的很少呀,特别是书法艺术发展到展览时代的今天。
丘先生的文笔充满着诗意,让人读起来,倍感轻松愉快,很是享受。

[ 本帖最后由 木叶 于 2009-1-14 13:0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4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古典文人的修养为修养成为现代艺术家的共同原点
对内心世界的研磨·揉搓的结果是外化为一根根凝练的线条:为印,为书,进而为画。
em1 em1 em1
对古典的深入学习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有书法人的必修课。
有深厚的根基才能溢出来呀!!!

[ 本帖最后由 木叶 于 2009-1-14 13: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4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家成长的途径无非两种,向内汲取与向内沉淀
学习古人的过程,更是发现自己的过程。很多人就发现,大家顶礼膜拜的王羲之,其实并不适合自己,就如同“劳动模范”或“领导干部”的生活,并不适合每个人一样。
所谓“风格”,是美好习惯的凝结,反之则为“习气”。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风格是自然而然凝聚的结果,不是鼓力而为的结果。凝结风格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和修正自己的过程。过早的“风格化”和“符号化”,所产生的,往往是习气而已。想想毕加索和齐白石们的晚年,还在 “变法”不止,当作何想?

em1 em1 em1
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塑造自己美好的习惯,用毛笔说出自己的心声。才能走向艺术的大门·····

[ 本帖最后由 木叶 于 2009-1-14 13:1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4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像以上给我心灵以启迪的句子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累述了。总之让我很受启发,受益很多,打心眼里佩服丘博士。年轻的榜样,同龄人的楷模。
em1 em1 em1 face13 face13 face13 face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4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丘先生的字吧!
丘先生学别人所不敢学,取法八大,这就很一般人不同,当人丘先生取八大的型,法二王的意。拼除的八大孤寂的萧条的意蕴,当然生活在蒸蒸日上的中国的现代人没有八大的心境。其作品呈现出黎明前的意境:静穆与朝气。很耐品味em13 em13 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4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注持久的观察何等重要。漫不经心、浮光掠影的观察只能导致视而不见、熟视无睹所谓"目击而道存",基本上是想象力丰富的神话。专注的观察者总能从笔触、墨色、材质中发现微妙的、粗心者习焉不察的信息,以及使自己长时间沉浸到作品所呈现的氛围中,进而还原作者当时的书写状态

把王羲之的《初月帖》放大若干倍,挂在墙上,朝夕相对。直看到每一处线条的起伏、转折都纤毫毕现,甚至闭目时,脑海中仍清晰如睹。甚至能感受到线条婉转起伏,似乎要流动奔涌起来。真感叹姜夔所说的"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所言不虚。

想要手高,先要眼高。
放大体悟  好的学习方法。

[ 本帖最后由 木叶 于 2009-1-14 13:2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4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常常假设,如果有王羲之的《我是怎样从东床坦腹的少年成为“书圣”的》之类的自传该多好!而且,除了必须是王羲之的口述自传之外,最好还有视频影像,由王羲之本人亲自示范一通《兰亭序》或《初月帖》,演示“绞转”与“摆动”笔法的若干区别,这就免除了书法理论家和书法史家们钩玄抉微之苦。

这样的想法我以前也有呀!看到丘博士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惑,我坚定了继续走下去的决心。还好现在虽然没有王羲之的视频,可是有当代大师的视频,也是很好,借今通古,再借古开今·····

[ 本帖最后由 木叶 于 2009-1-14 13: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4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5 em5 em5 face13 face13 face13 强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