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甬 发表于 2008-8-13 16:31

紫霄云龙:这是个人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各地的民俗文化研究机构应该在做这些事。

虫甬:
    各地的民俗文化研究机构乃至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对“乡村文化”的研究,虽然有一定的意义,但从根本上说,他们研究的动机往往是十分功利的,不是一种真正的源自内在生命的需求。而且,在他们的知识背景、研究方法等决定了“乡村文化”等中华文化遗存在他们眼里,很可能只是一只待解剖的麻雀标本。因而,有一定的意义,但也很有限。
    而作为一个民间文化的实践者、思想者而言,他们本身就来自民间。“我观”,“观我”合二为一。他们通过对与自身存在关系密切的文化事物的反思、研究,也是为了自身的存在寻求出路。只能是在摸索中寻求突破(还很有失败的可能)。但这样的求索行为的本身是很有意义的,很可能孕育出文化精神的转换。这也是中华文化传承中最难做到的。(像如今政府所大力推行的“文化遗产保护”甚至是所谓的“传承人”之类的举措,根本的着眼点其实在“物”,而非在“人”。)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从事书法、国画等中华文化遗存探索者来说,不要忘本了!以为能够写几幅字、画几张画,参加了一些所谓的展览,加入了所谓的协会,能够卖一些钱就成功了。而忘记“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对“乡村文化”存在问题的关注,应该有一种悲悯乃至同病相怜之心,因为“乡村文化”是现今可以看到的最接近孕育、产生书法、国画的中华文化的一种具体而微的文化生态系统。
(以上是昨夜辗转反侧所思考的一些问题,后来睡不着了,4、5点钟起床,作了一些梳理,好像还有言未尽意之处,请多批评指正哈!)

虫甬 发表于 2008-8-13 16:31

微湖烟客:

在某些个别的地方
还残存着乡村文化的痕迹
乡村文化的消失
令我这个农民都如一梦方醒

悲哀
乡村文化的变化
与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的现状
有密切的关系
农民的无意识放弃
是无可奈何呀!

虫甬 发表于 2008-8-13 16:33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8-8-13 16:31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微湖烟客:

在某些个别的地方
还残存着乡村文化的痕迹
乡村文化的消失
令我这个农民都如一梦方醒

悲哀
乡村文化的变化
与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的现状
有密切的关系
农民的无意识放弃
是无可奈何呀!
如今,农村所面临的人才流失问题异常严重,没有了像样的人才,乡村文化的传承也就也就更加困难了。
   记得十几年前,我在《诗刊》上发过一首标题为《砖》的诗歌时,就感受到了农村人才流失方面的严重问题。不妨粘贴出来:

虫甬 发表于 2008-8-13 16:33

东一刀西一刀:

每一个文化者的逝去,都都是对文化的伤害。
尤其是乡村文化者,和旧民居等,日益受到“奔小康”的侵害。
虫甬兄的帖代表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文化,尤其是基层文化,经常使我们这么无奈的。

虫甬 发表于 2008-8-13 16:34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8-8-13 16:33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东一刀西一刀:

每一个文化者的逝去,都都是对文化的伤害。
尤其是乡村文化者,和旧民居等,日益受到“奔小康”的侵害。
虫甬兄的帖代表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文化,尤其是基层文化,经常使我们这么无奈的。
无奈归无奈,总希望能够具体做些什么。
   比如,有心于此道的网友,可以从自己的身边做起。趁那些乡村文化痕迹尚未完全消失,一些当事人还可以采访到,抓紧进行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哈。

虫甬 发表于 2008-8-13 16:34

三木堂:

真金不怕火炼,好东西年头越长价值越高.只怕不是真金.只是外面一层金箔.


虫甬:

“乡村文化”中的绝大部分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很难换来真金白银。

作为曾经在中国农村起到很大作用的“事物”,对她的研究从文化传承和文化史的角度上看,意义非常。但又有几人能够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做这样的事呢?

虫甬 发表于 2008-8-13 16:35

云霄紫龙:
      版主如此执著,建议在书画论坛搞个专版,时机成熟,顺势成立个民间专门文化组织,专门挖掘传承人一起唱响乡村文化,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岂不更有现实意义

虫甬:
    谢谢龙兄的关注哈!
    关注“乡村文化”的存在状况问题,其实只是我思考中华文化的存在问题的一个局部。而真正要做好乡村文化的存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仅仅凭热情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才可能顺利进行。正如龙兄所言:“这是个人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各地的民俗文化研究机构应该在做这些事。”但那些官僚机构通常都是由一些极端功利的人所把持,他们最喜欢做一些立竿见影的表面文章,几乎指望不上。而现今的中国社会,好像还没有一种能够支持民间人士进行独立研究的“文化基金”。奈何?

虫甬 发表于 2008-8-13 16:35

云霄紫龙:
    如果先生对此有过深入地思考,想必有一套完整的思路。可行的思路,是不乏合作者的

虫甬:
    既然称之为“探索”,肯定不会有现成的“套路”。
    虽然西方的专家学者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文化考察”经验,可以借鉴,但终归是两码事哈。

云霄紫龙:
    议论议论的话,就不费那么多心了

虫甬:
    当然不仅仅是为了空发一些议论了。


    我在思考,能否可能通过对“乡村文化”这样具体而微的中华文化遗存进行研究,来感知中华文化传统中曾经十分重要且独到的“格物、致知、明理、悟道,养胸中浩然之气,成就‘大我’”的践履方法,并努力在个体的文化实践中进行某种程度的恢复;进而思考在现代社会文化生态这种条件下,新的中华文化人格形成的可能性问题!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虫甬 发表于 2008-8-17 09:09

风中蝉羽先生:
    一路看下来,怎由欣喜变沉重了……
    一位乡村书法家能守着那份宁静与寂寞,用笔墨来抒发内心的执著,确实不易。
    如今的权力书法、官僚书法横行,黄先生的则是乡村书法或者可以说是江湖书法,倒是亲和质朴!特别喜欢那几枚印章。
    近期有时间就重读《千年书法》,内心倒也安静几许。

房春阳 发表于 2008-8-19 14:00

向黄老一样的文化守望者值得我辈学习和尊重.em1 em1 em14 em14 em14 face18 face18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乡村文化的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