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木子
发表于 2007-6-13 17:59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7-6-13 17:30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现在就在背经典,一个个慢慢来背。”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先生仍能静下心来背诵经典,让我敬佩!
回想起自己对经典的关注,很可怜!在小学前,不仅几乎是空白,而且还被强行灌输入一些“林彪孔老 ...
先生过奖!
我只是觉得先贤留下来这么好的思想、文章,我不去背诵下来、传承下来,我觉得对不起自己、对不起他们、对不起孩子!
淡然
发表于 2007-6-13 19:04
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个人以为孔子这句说的有点过了,人家不知道你有很大的名,你凭什么生气.这有点暴君的样子.
庄子说,处无可奈何之境,而安之若命,非有德者能之.这才好,比这句高.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6-13 20:03
原帖由 淡然 于 2007-6-13 19:04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个人以为孔子这句说的有点过了,人家不知道你有很大的名,你凭什么生气.这有点暴君的样子.
庄子说,处无可奈何之境,而安之若命,非有德者能之.这才好,比这句高.
大义:
作为人,总有优于别人,不如别人,或是不被人理解的时候,遇到这些情况,能够以宽厚谦和的‘仁恕之道’,而不骄不躁、坦然面对的人,难道他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吗?”
你=恰恰把这句话理解反了。
丁剑
发表于 2007-6-13 21:12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7-6-13 16:29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在古代,中国教育有一整套传道、授业、解惑的机制,那其中有许多独到之处,但经近百年的破坏,如今已经荡然无存了。
旧时上私塾的学生,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孔子像前行叩拜礼,然后对先生行拜师礼,这一 ...
看了兄这一段话,忍不住说一句:英雄所见略同。哈哈,还真把自己当一回英雄了。我非常看重这中象征意味的仪式,事实上在儒家文化里,“礼”、仪式、规矩是很重要的。它实际上是社会行为的法则。是介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行为约束。
丁剑
发表于 2007-6-13 21:14
原帖由 晶晶小妹 于 2007-6-12 18:52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看了之后,深受启发,人生做人处世基本准则就从这儿讲起————
我说过:书法网是中国文化的宝库。
之所以是宝库————也就是这些思想家的论述————
这帖所开导的主题是书法网的精髓所在!要通过 ...
难得看到晶晶小妹 回别人的帖子,看来传统魅力还是很强大的!
水墨缘
发表于 2007-6-13 22:27
em1 em1 em1 em1 好一定阅读,学习
曾惊花落
发表于 2007-6-14 01:30
人之“说”,往往是欲望满足所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跟俗语“小别胜新婚”有同工之妙。
人一生中,除了至亲外,真正令自己思念的朋友实在不多。
正清和
发表于 2007-6-14 09:36
大力支持国学
李庆元
发表于 2007-6-14 16:17
我不向各位多多学习些吧,不忙着发言了.em1 em1 em1 em23 em23
淡然
发表于 2007-6-14 21:42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6-13 20:03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你=恰恰把这句话理解反了。
人不理解你,你要宽恕别人,这本就是错的,理解是情分,不理解是本分.两个人,为什么非要求别人理解你.孔老二还是放不开.
水自东流花自开,各干卿底事,而要他人来理解.孔夫子之不及如是.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