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木子 发表于 2007-6-13 08:58

“习”字现代组词:

学生---学习、师生---讲习、技艺---练习、功课---温习、工作---实习、军队---演习......

我觉得这个“习”字,大体都有对某个学习或想要掌握的对象,由生到熟这样一个过程,且过程中有反复来回“做”的意思。
另外,我还觉得在这个反复做的过程里,还有一个开动脑筋,提高“习”的效果的意味。

“学而时习之”的习,是不是组为“实习”一词比较贴近原意?

丁剑 发表于 2007-6-13 09:17

通用的解释已经非常好了。就是学习它然后温习它,这种解释已经很好了。
当然,如我转发的那种解释也是很有探讨意义的。即习更倾向于实习的意思,那么,“学而时习之”就解释为“掌握了并实践它”也很好。

火木子 发表于 2007-6-13 09:21

回复 #52 丁剑 的帖子

em13 em13 em13

丁剑 发表于 2007-6-13 09:26

原帖由 曾惊花落 于 2007-6-13 02:36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人在学习过程中偶有所悟才“说”,因为这往往是意味着解决了自己心中的一个疑问。荀子所说的“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的“须臾之所学”所指的正是“顿悟”那一刻的喜悦。
把话说出来也是快乐的事。

万盛贾秀平 发表于 2007-6-13 09:59

重温经典,是一件很好的事!学习了。em1 em1 em1

张子言 发表于 2007-6-13 10:07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6-12 18:38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就引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的现行教育体制,强调的是,“旧日所解的温习、复习之意,”孩子们为什么“厌学”?因为他们没有“乐乎”!!!“死记硬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不仅苦了孩子,也扼杀了他 ...
教育要重视“学”与“习”的关系,否则,孩子们就会厌学,教育就没有意义。

丁剑 发表于 2007-6-13 10:18

原帖由 张子言 于 2007-6-13 10:07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教育要重视“学”与“习”的关系,否则,孩子们就会厌学,教育就没有意义。
你这个观点提的好,学而不习,即今教育界反思的所谓“高分低能”现象。谢谢你,这个帖子开始升华了,即我们在感受国学经典的同时联系当代有所思考。这才具有时代意义。

安子 发表于 2007-6-13 10:39

em1 em1 em1 关注....学习....

南舍地天生 发表于 2007-6-13 11:34

这一段,当是确立了“君子”的品德。君子的风度。应该简单一点理解何谓君子?君子就是“好人”好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德行呢?当代的好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品德呢?值得思考?

叶柔 发表于 2007-6-13 11:56

这段话应该做普适的理解,学术的探讨不能太矫情。

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这是有道理的。这段话更说明了君子的胸怀。有此胸怀则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这肯定是一种品德。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国学漫悟】专题之论语篇:学而第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