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会
发表于 2007-6-12 16:27
社会在进步!设想一下,今天如果还以四书五经为教学,那中国社会该是什么样子?
新社会
发表于 2007-6-12 16:32
在新社会里弘扬国粹还是很必要的。
李立山
发表于 2007-6-12 16:58
em1 em1
虫甬
发表于 2007-6-12 17:09
重温经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恢复失落已久的“文化自信心”!
算起来,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已经失落很久了。从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天朝”心态;到列强凌辱、民族危亡的“亡国、亡文化”心态;再到五四时期的反传统心态;以及史无前例的所谓“******”心态,这其中有哪一种是真正对自己民族文化具有“文化自信心”的呢?
为人民服务
发表于 2007-6-12 17:27
大开眼界。谢谢!!em1 em1
火木子
发表于 2007-6-12 17:29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6-12 16:09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种对“习”字的理解如何?
QUOTE:
朱子《四书章句集注》曰: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于是郁歧看来,并非我们旧日所解的温习、复习之意,实为把所“学”用于实践,结合后文的“悦”而言,可以理解。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认真付诸实践,在实践的检验过程当中才能体会的学习的乐趣,知识的乐趣。
我比较赞同这种理解与解释。
我理解的“习”包含两个含义:
1、练习。
对学到的知识反复练习,直到掌握、熟练。
2、运用(实习)
练习到一定程度,就应该在生活中、工作中、甚至学习中尽可能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一方面,可以提高对所学掌握和、认识的程度;另一方面,是所学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一种实践表现。
3、关于两者的取舍。
我也是赞同大布衣所持的看法的。
寓教于乐、边学边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我觉得效果很好。
[ 本帖最后由 火木子 于 2007-6-13 08:30 编辑 ]
丁剑
发表于 2007-6-12 17:55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7-6-12 17:09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重温经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恢复失落已久的“文化自信心”!
算起来,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已经失落很久了。从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天朝”心态;到列强凌辱、民族危亡的“亡国、亡文化”心态;再到五四时期的 ...
说的好啊!文化自信心是一种很现实心理状态。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口语里经常出现如:你很洋气啊!之类的话语,这就是长期的自信心缺失造成的。
那么,在民族独立,经济日新的今天,民族自信心正在逐步恢复,但这个时候也很危险,有被强势同化的危险。
[ 本帖最后由 丁剑 于 2007-6-12 17:58 编辑 ]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6-12 18:02
原帖由 火木子 于 2007-6-12 17:29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理解的“习”包含两个含义:
1、练习。
对学到的知识反复练习,直到掌握、熟练。
2、运用
练习到一定程度,就应该在生活中、工作中、甚至学习中尽可能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一方面,可以提高对所学掌 ...
其实练习或运用,都是“实践”的含义。
于是郁歧看来,并非我们旧日所解的温习、复习之意,实为把所“学”用于实践,结合后文的“悦”而言,可以理解。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认真付诸实践,在实践的检验过程当中才能体会的学习的乐趣,知识的乐趣。
我在想:如若我们连“小儿科”的问题都未搞清,又何谈去追究更深奥的问题呢?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6-12 18:18 编辑 ]
刘主
发表于 2007-6-12 18:14
学习,受教益,孔子讲的道理,在今天也很有实际意义
火木子
发表于 2007-6-12 18:20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6-12 18:02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练习或运用,都是“实践”的含义。
是的,都需要去“做”。
举例来说吧。比如,背诵一首词。
一般读上几遍,就能记住。但是也容易忘记。
为了不忘记,一般可以按照记忆曲线规律,进行复习。
这部分可以看作是练习、温习的方式。
我们还可以模仿原词写作,也可以在写文章的时候中引用其中的词句。同样能够加深印象和认识。
这部分可以看作运用的方式。
练习书法,也有类似的情况。
学习的目的,自然是要拿来用的。因此,知识应在实践中尽可能的充分应用,怎样强调都不为过。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