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圣叹 发表于 2007-3-29 20:53

张海先生爱护短


张海先生爱护短

胡圣虎先生的文章《张海不是书法家》发表后,在书坛引起轩然大波,许多报刊跃跃欲试。正当大家以为书坛可以打开天窗说亮话时,张海先生不但不给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一个正确的交待,反而要求:书法媒体要加强正面宣传,把握舆论导向。这么说来,张海先生有错,胡先生和天下人都来为其遮羞才是把握了舆论导向?
看来张海先生是一个死不改悔的“错字派”。

 近日又拜访了胡圣虎先生,先生又写了很多文章,其中有篇《我为林岫洗个澡》我拿到了初稿,准备打印完,给先生审定后再发,在此算是发个预告。


附:张海精品解读(作者:胡圣虎)

  这幅作品并非张海的应酬之作,而是“精品”中的“精品” 。张海将这件大作放在作品集里,河南省文联又将该作挂在网上,作为窗口对外宣传,但这件被视为“无价之宝”的、最大名家的、最得意的作品,在我眼中实在是狗屎一堆。狗屎尚可肥田,此等作品于书法为害尤烈。
      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四的篇名叫《江水》,其中的一篇《巫山•巫峡》已选入中学课本。张海抄了其中的一段,想当然地落款为“郦道元三峡”,好在没有题“唐诗一首”,说明张海还是能够分出诗歌和散文的。张冠李戴,鞋子穿反的事,在张海作品中司空见惯,圈内人早已见怪不怪。就是在一篇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二处硬伤,大家为尊者讳,也是一笑了之。问题是张海写了个四条屏,屏屏皆有错,错误覆盖面达到100%。其实出了错也不要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将爹喊成娘,将娘喊成爹,问题不大,反正是亲生的。但我们喊人决不能认贼作父啊,抄古人的名篇也决不能把意思搞反.而张海恰恰犯了这一大忌。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的是两个时段:正午、半夜;两种景象:太阳、月亮。可是张海写成“亭午时分”,那就只有正午没有半夜了。请问张海先生正午又是如何看到月亮的呢?当年人家郦道元在深山老林里守了一天一夜,想出了8个字的绝妙好词,被张先生这一误,昼夜不分,让读到您大作的人也有点神志错乱了!
   “乘奔御风”的“御”,张先生把御的中间写成了“缶”。郦道元以乘快马、驾长风来形容舟行之快,李白把这意境引申成一首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虽有剽窃之嫌,但诗句脍炙人口,大家也就认了。但这张先生怎么冒出一个“缶”来?“缶”为何物?瓦缸也!王命急宣,张先生怀抱瓦缸,是去献宝,还是去救火?张先生如果念到初中毕业,谅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故渔者歌曰”,在张先生笔下怎么又变成了“语曰”。那打渔的人与谁窃窃私语?惊涛骇浪,高猿长啸,吼都听不见,还“语”,语给谁听?笑话!
      千古名篇,锦绣河山,被张先生涂抹得支离破碎,漆黑一团。这不仅仅是扫兴,简直是罪过!罪过!!
      还有两岸连山的“连”,乘奔御风的“乘”,故渔者歌曰的“故”,朝发白帝的“发”,虽然书写不规范,因不影响辨认和文意,我就不多说了。至于重岩叠嶂的“叠”,/color]”,绝巘的“巘”,属引凄异的“属”,张先生不会写繁体时,就用简体字代替,属于几十年的老毛病,不读书是没得治了。还有每至的“至”,把刚练了几天的篆书移植过来,不伦不类,显示自己初中己毕业,还认识篆字,这属于新毛病,如自知有病,还是可以治的。
   就是这么个张海,一不懂技法,二不通文理,可谓胸无点墨,只因做了主席,竞被封为“当代书圣”,这该蒙蔽了多少领导!欺骗了多少群众!长此以蒙,书法还有救吗?!

一鸟 发表于 2007-3-30 08:52

哈哈哈哈哈哈哈face9 face9

宫恩武o 发表于 2007-3-30 10:40

说得过于尖酸刻薄,但不失为一一席中肯之语

翰墨陶情 发表于 2007-3-30 10:49

一幅字里十几处错误,确实不应该啊!face9 face9

翰墨陶情 发表于 2007-3-30 10:50

一幅字里十几处错误,确实不应该啊!face9 face9

丁剑 发表于 2007-3-30 10:50

具体的批评往往最具有说服力,这可以和呆兄的批评形成互补!呵呵!有戏em4

中国书法收藏 发表于 2007-3-30 12:18

《我为林岫洗个澡》?
有戏
em4 em4 em4 em4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3-30 12:38

好戏还在后头~~em4 ;P :loveliness: :$ :@

月下更夫 发表于 2007-3-30 15:25

文章格调低俗,象骂街似的。
不如呆子文章令人心生欢喜。

3003 发表于 2007-3-30 15:35

face12 face12 face12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张海先生爱护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