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贤斋
发表于 2013-12-15 20:18
【朱荣贤作品2013年展】十月
朱荣贤为南薰社好友所作小品
荣贤斋
发表于 2013-12-15 20:27
宋庄还会好吗?
朱荣贤
宋庄是北京市通州区很偏远的一个小镇子,当地既没有什么资源,也没有什么工业,连一条像样的街道也没有。这些年宋庄出名了,出名是因为宋庄自然的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的画家。宋庄画家村应该称为宋庄画家镇更准确些,这是经过生活在宋庄镇的很多画家多年的努力和积淀而自然形成的,属于原生态的艺术家生活工作区。历届宋庄艺术节都是由众多宋庄艺术家广泛的、自由的参与和宋庄镇政府配合而形成的经典式的民间艺术节。最近,连续七年的宋庄艺术节被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取代了,据说为了这次中国规模最大的博览会,国家投资了十三亿,有三千多的武警、警察、保安等不顾节假日的法定休息日,在宋庄镇这个偏僻弹丸之地昼夜值班、站岗,还有众多的后勤人员和志愿者,他们值班站岗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发生意外。在偏僻的宋庄看个展览还需安检,这是笑话还是故弄玄虚?估计过段时间连上公共卫生间、去菜市场买菜也需安检了。这些举措对生活在宋庄镇的艺术家来说,就是掠夺自由、限制自由,无疑也是对宋庄艺术家生活圈子的冲击和压制。
一、以往的宋庄艺术节都是民间的、自发的,生活在宋庄的艺术家唱的是主角,而这次的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连宋庄的名字都没有挂上,挂上的最小行政级别是通州区,国家投资的十三亿资金基本上都用在了脸面上,没用到的地方都设置了隔离装置,禁止车辆和游客进入,而那正是宋庄画家、艺术家生活、创作的地方,这十三亿的资金就像女人抹脂粉一样,都涂在了脸上,区别只在于女人天天涂,政府年年涂,唯一的益处是把宋庄搞成艺术旅游地了。
二、众所周知,宋庄画家群是体制外自然生成的,这也是宋庄为人称道的特色与活力。这次博览会的主办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等,承办单位是中国国家画院等,主题展览共八个,最好的地势和展馆是上上国际美术馆,被中国国家画院占据了,原本宋庄最强势的当代艺术被安排在最偏僻的乡村里,原本国际上认可的、最具宋庄特色的草根艺术家被强势的挤压了。由于政府体制内的介入,宋庄的这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特点是“三高”,何谓三高?参展艺术家的地位高、平台高、薪水高!官方的艺术家在唱戏,生活在宋庄的艺术家在听戏。由于有体制平台的优势,许多体制内的画家,官越做越高,名气越来越大,虽然作品水准每况愈下,但画价却高到离谱的程度,他们成了大小政客的洗钱的助手,如杨晓阳、潘公凯、苗重安、张海、曾来德等人的作品,用惨不忍睹来评价,绝不过分。这样由国家画院承办、邀请的这些书画家参与的活动,并言之为国家最高艺术纯属自吹自擂,不过是这些艺术投机政客嘴脸的再次暴露而已。
三、有一句很普遍的说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但对这次国家级的文化产业博览会,民众的普遍认识是金钱搭台,国家唱戏。十三亿资金用到哪里去了?估计又有百分之60以上的资金打了水漂,因为有了国家的参与,现在的宋庄的表面环境好像变了,地价也会跟着上升,国家的投资很快就会赚回来的,而生活在宋庄多年的艺术家怎么办?是不是要承受不断上升的房价、房租和生活消费呢?宋庄的艺术家会不会像候鸟一样迁徙到河北等地呢?
上帝为我们关上了一扇门,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面对体制留给众多画家的不公际遇,体制外的艺术家,因着自己的艺术理想,需要不断的努力、进取,使得自己的艺术水准在不断的攀升,而体制内的画家则因具平台的优势,在职位上勾心斗角、在艺术上不思进取,作品水准“惨不忍睹”也就是显而易见的事了。面对体制的不公,我想起著名画家周逢俊先生在一次画展上的演说,题目就是:不公平就是最大的公平!
荣贤斋
发表于 2013-12-15 20:34
【朱荣贤作品2013年展】十一月
朱荣贤作品:无题 138 x 69 cm
荣贤斋
发表于 2013-12-15 20:34
本帖最后由 荣贤斋 于 2013-12-24 11:15 编辑
【朱荣贤作品2013年展】十一月
《北京晨报》《翰墨》(朱荣贤题)两版介绍画家朱荣贤。
荣贤斋
发表于 2013-12-15 20:50
【朱荣贤作品2013年展】十一月
朱荣贤流水作业画小品
荣贤斋
发表于 2013-12-15 20:53
【朱荣贤作品2013年展】十一月
朱荣贤流水作业画小品
荣贤斋
发表于 2013-12-15 20:56
本帖最后由 荣贤斋 于 2013-12-16 21:55 编辑
【朱荣贤作品2013年展】十一月
朱荣贤山水小品:26 x 58 cm
荣贤斋
发表于 2013-12-15 20:58
本帖最后由 荣贤斋 于 2013-12-16 21:58 编辑
【朱荣贤作品2013年展】十一月
朱荣贤山水小品:26 x 58 cm
荣贤斋
发表于 2013-12-15 21:00
本帖最后由 荣贤斋 于 2013-12-16 21:59 编辑
【朱荣贤作品2013年展】十一月
朱荣贤山水小品:26 x 58 cm
荣贤斋
发表于 2013-12-15 21:02
本帖最后由 荣贤斋 于 2013-12-29 13:46 编辑
游云蒙山
文/朱荣贤
约半年没有和真山真水接触了,内心就这么向往着、期盼着再次徜徉在山川的怀抱里,与草木的再一次亲密邂逅。前几天坐长途大巴去了京北怀柔云蒙山深处,安安静静地和大山大水交流了几天。
我是一个自小就喜欢看山的人,没画山水之前就这样了,我也说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说是看山,其实是把我送到山里,让山川草木来接见我,接见的过程无非就是在对话的同时,互相的感知对方,我能感知自然对我的善待,因为它毫不吝啬地把全部的美呈现在我的面前,让我贪婪的欣赏着、赞叹着、摄取着这个巨大的美的宝库。
我喜欢独自坐在山巅,遥望着巨龙一般的青山在云雾中起伏扭转,妩媚而无际。我喜欢看落日的余晖,安静的撒染在雄秀的山峰上、壮实的岩体上。我喜欢看山腰上婀娜多姿的树木,我喜欢看山坳小溪边的苔藓,还喜欢听前面若隐若现的瀑声,以及身后欢快的鸟鸣。
每次进山,我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古人为什么重游历而轻写生?我想,游历大致是一种亲身的感知,能体验到对象的温度和分量,把感知到的信息挥写出来,就是古人所说的心象。董源、巨然、李成、郭熙以及元四家等,他们所画的就是他们朝夕相处的生活环境,举手就来的是多年内心观照的心象而已。而当前所流行的写生往往只是被动的描摹眼中的对象,其画出的作品往往是精准的刻划与制作,而非心象、意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次进山没有动笔写生,只是毫无目的的在山上山下山前山后,随意的走一走看一看,五天时间里,不仅远观了山川林木之大势,还近察了满山遍地枯草落叶之悲壮,更有那白昼晨暮、阴晴雨雪、云霭雾岚的晦明变化。
这注定又是一次不虚此行的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