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先生的理论没有经过自己的实践验证,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事情。
孙过庭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书法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书法创作不高的人,理论的高度是有限的。
我是对十分尊敬的邱先生惟一的一点“不满”。em4
呵呵,偶尔路过,我不大敢苟同这位仁兄的高论。
按照这样的逻辑:母鸡是生蛋高手,似乎应该是品尝鸡蛋的“美食家”了。反之,似乎很多美食家应该感到羞愧,因为他们不能像母鸡那样生鸡蛋?
“实践决定理论”和“理论指导实践”都是可疑的。很多时候,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尽管我们对此容易怀有美好的愿望。
因此,对于母鸡和美食家的贡献,我们应该报以真诚的赞美。当然,如果美食家也能完成生鸡蛋的重任,那肯定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那么,也就没有这么多达十多页的讨论了。 “实践决定理论”和“理论指导实践”都是可疑的。很多时候,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尽管我们对此容易怀有美好的愿望。
em1 em1 em1 想那么深刻干嘛? 奉上白石老人几句话——
大匠之门。
八十多岁还可以仿丁钝丁刻小名印,但终嫌小技,不愿做裹脚小娘!
自我作古。
自家造稿。
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
下笔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
与世相违我辈能。
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
世间事贵痛快,何况篆刻风雅事也。
布局心既小,下笔胆又大,世人如要骂,吾贤休吓怕。
我生无田食破砚。
人骂我,我也骂人。
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
心胸甲天下,通身蔬笋气。
一息尚存书要读。
无使名过实。
学碑帖至死不变者,为死于碑下。
好性情
白石老人讲“学我者兴,似我者亡。” em1 em1 em1 em1 原帖由 邱才桢 于 2009-9-25 17:42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那么,也就没有这么多达十多页的讨论了。
...
可惜,所有的目鸡都要生蛋。公鸡呢,要打鸣。美食家自然喜欢某些蛋,音乐家喜欢某些打鸣。美食家说,这几个母鸡生蛋的技术,到了宋代的水平,另外很多美食家不同意。音乐家说那个公鸡打鸣技术,和晋代王羲之家的鹅接近了,另外一些音乐家不同意。评论家的话,也是他们生的“蛋”,也免不了给人评论。所以就有了这十多页的讨论。
讨论完了,该生蛋的还生蛋,该品的还是品,和给别人品。
生蛋的听了市场的反应,可能会更钻研生蛋技术,美食家听了别的行家评论,或提高评论水平,继续评论,大家都有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