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行者 发表于 2009-8-28 17:21

首先祝谢先生网展成功!
我们知道是军人的天职是保卫祖国和人民,时刻准备着打仗。呵呵,换句话说,武道是他们的专业。以前,中国就不乏儒将,而现在,部队的艺术人才已经越来越成为一支专业的艺术大军了,书道也是如此。谢先生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从八届全国书展开始,就自然成了获奖专业选手,拿奖拿到手软,而且可贵的是一直在实践中探索,在书写中思考,前进前进向前进!
谢先生书法以帖学为根本为主调,主流是魏晋同时还吸取唐宋法度与意趣,有才有情。行书作品清雅文婉,神秀气朗。章法以端庄正容为主,不跌宕起伏,大小相近,轻松洒脱。笔法相当娴熟,少见懈笔。在笔墨的流动挥洒中,字字生发,心手双畅,气息秀润而笔画爽利。小楷也一如帖学风貌,清丽沉着,用笔也细腻,时有闲情逸致,雅润温厚。
最喜欢45楼的草书,那是相当精彩,章法,行气,用笔无一不精。直追明清。佩服啊。
最后来强说不足:
其一。作品太重理性了,虽然帖学的风格就是温和秀丽,而且谢先生也是位性格低调的军人,但是当前时代的洪流使得***一词泛滥,总体感觉比较平。也有说什么年纪做什么事,平和就好,不过太平淡就不够滋味了。
其二。隶书好象只看到一幅,感觉没体现谢先生的水平,因此建议不要为了凑数而勉强现身,当然以先生的才情应该也能玩得漂亮,可能没太多时间。
其三。先生的个人风格尚嫌不够突出,以先生过往的成绩和积聚的功力,相信假以时日,应该会有再高的成就,但是在二王强烈的气场笼罩下,光在帖学的圈子里打转,突破很难的,赵董就是例子。或者,从碑派吸收点营养如何?以帖为主干,以碑为调剂。
其四。整体而观,作品的水准有起伏。当然,每个书家都如此,要想件件都水平很完美是很不容易的。




-------------------------------------------------------------------------
地址:315100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春园路165号宁波欧尼克自动门公司陈舟波

王文博 发表于 2009-8-28 21:34

为艺之道,志必欲高而脚必欲低,两者不可任失其一。志欲高者,不恋恋于人世荣华,不汲汲于浮名微利,而常存乎远大,不为物引,不为境移,超然万物之表。脚欲低者,量才情之所堪,得自处之善道,尽性安分,循实而行。如此真积力久,必可大成。今日拜读先生作品,受益匪浅,书艺大事,我辈定沿前辈之光辉大道矢志不渝前行。谢谢先生。
                                       晚生拜上。
476000    河南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06级绘画专业   王文博收    电话:15837049633

大明庐 发表于 2009-8-29 08:15

严重崇拜

em1 少承兄是我一直严重崇拜书家的理由:
1、老兄写那么好了还在一一直努力,一直进步。我认识老兄多年,这一点我是知道的。
2、老兄的艺术修养是很厚实滴,这一点外人所知不多。
3、老兄的为人也很值得我崇拜呢face13 !敬业、感恩!
哈哈,是值得我崇拜滴。face18 face13

王文博 发表于 2009-8-29 10:55

为艺之道,志必欲高而脚必欲低,两者不可任失其一。志欲高者,不恋恋于人世荣华,不汲汲于浮名微利,而常存乎远大,不为物引,不为境移,超然万物之表。脚欲低者,量才情之所堪,得自处之善道,尽性安分,循实而行。如此真积力久,必可大成。今日拜读先生作品,受益匪浅,书艺大事,我辈定沿前辈之光辉大道矢志不渝前行。谢谢先生。
                                       晚生拜上。
476000    河南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06级绘画专业   王文博收    电话:15837049633

湘仔 发表于 2009-8-29 18:29

再次关注,再来学习。em1 em1 em1 em11 em11 em11

残壶 发表于 2009-8-29 20:35

呵呵
大家伙都出手挺快的啊
我也来说说谢少承先生的书法,希望先生惠赐作品!
这是我的肺腑之言。呵呵!望先生勿怪!
我第一次听到谢先生的名字还是因为04年的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先生是获奖者。在报纸杂志上看到先生的积分总分是第一名。行书状元啊!心中就很想看看先生的作品,当到展览现场看后先生作品,深深的折服了,不愧是第一名!
后来先生有一连串的频繁入展获奖。并且越写越精彩。用“获奖专业户”来定性一定也不为过。
谢先生的作品行草见到的多一点,有米芾的味道,今年的作品在米的基础上偏向了二王一路的风格,作品线条干净利落,既有魏晋风流的遗韵,又有唐宋法度的精严与意趣。非常重视线条的力量感与韵律感,中侧锋并用而且加大了侧锋的比重,给人一种藏润的感觉。
谢先生是个很会造势的人,行草书就是顺势生发,谢先生做的很好。经常会运用一些字的夸张变形给人以新的感受。
展览上见到谢先生的作品总是给人新的感受,作品的形式做的也很好,很吸引人。由此可以看出先生对待展览时的用心。
这次帖子中还看到了先生的小楷,写的很性情。没有一点造作。古人常说小字难在灵动,可是看先生的作品却是神采飞扬,没一点刻板。书写性很强。无不工小楷的成功书家,此话看来不假。
隶书作品也有一件,虽然是对联,字数很少,但是功力不俗。更重要的是有隶书作为支持,先生线条可以得到更深层次的锤炼。行草可以写的更加精彩。
相信先生在日后的道路上会走的很坚实!!
真诚的祝先生走的更远!!
顺便说一句
我真的很喜欢先生的字,还望不吝惠赐!
呵呵呵呵呵!!
也期待自己好运!!

茂林草堂主 发表于 2009-9-2 21:00

首先祝贺少承先生书法展览的成功举办!
    先生是这些年脱颖而出的军旅书法家,因多次在全国重大展赛中获高奖而为书坛所瞩目,成为众多后来书学者学习的楷模。军人自有军人的气格和风度。从诸多文章和帖子中我们更多地了解了先生为人性格与从艺经历。先生为人虽和善内敛、沉稳大度、不事张扬,但在艺术追求上又处处显露出独特的个性和气质,执着而坚定,这也让我们更深入了解了先生立体、三维的形象。
    纵览先生的书法作品,不论那一种书体,总让我们感觉传统功力深厚,技法丰富全面,品位格调高雅,既有古典的意蕴又有现代的风韵,从中我们不难读出先生对魏晋风度和唐宋意法兼收并蓄以及善于吸收创变、味古出新、以古为今的高超能力,从中我们也能窥见先生活跃的创作思维和勇于创新的可贵精神。
细细品读,我认为先生在行书上的成就最为突出。先生行书取法二王一路,整体上作品气格清雅,神清气爽,章法端庄雍容,洒脱自然;结字重造势、多动感,摇曳多姿而不造作;笔法娴熟飘逸,随意流达,已臻心手两畅之境;先生善于使用长线条,同时十分注重运笔的提按顿挫和快慢收放,因此,其笔下线条迟涩坚挺,富有力量感与韵律感,已形成比较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创作风格,使读者读来有如沐春风、如饮春茗,快意盎然之感。先生草书也写得十分精彩,气势开张豪放,造型富有新意、章法抑扬顿挫、运笔痛快淋漓,充满***,无论是线条还是结构都比较独到,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除了行草书之外,先生的小楷也写得清丽沉实,用笔精到细腻,颇见传统功力而有自出新意,充满闲情逸致,有一种雅趣之美,使人读来别有意趣。先生之隶书取法高古,虽沉稳自然,但不够厚重大气,无法与时风拉开距离,也相对比较单一,建议进行广泛的取法,增强其厚实与质朴,丰富先生其它书体创作,也可以弥补先生创作的上洒脱略有余、厚重略不足的趋向。
    先生正值盛年,在创作上已日趋成熟,具有很强的发展后颈,我们相信,今后的创作路子会越走越宽广。
    匆匆赏读,不计浅陋,不知先生以为当否。如蒙厚爱,请先生惠赠大作或赐题斋名(茂林草堂)。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水土办彭新国
    邮编:362011

于立虎 发表于 2009-9-3 01:32

原帖由 于立虎 于 2009-8-12 12:13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em1 em1 em1

粗略阅览一遍,

后续评论还需细思量。


半月之前,

被显赫的推荐标吸引,

观摩谢先生网展,

复观几次,

总有几语评述,

虽不知当否?

但总感触不吐之不快。

前后楼层评语已砌成云梯,

褒扬之辞不胜枚举,

除去书家的进步显赫,

其实盛名之下,

多少褒奖实至名归???

从先生孜孜求书以至国展高手,

及至获奖专业户云云,

谁人不叹服其进步如上电梯,

但网展的一个更加明晰的功效——

同时也是很多虽远隔万里但亦能不被盛名左右而直抒胸臆的网友认同的书法批评,

这种或者尖刻或者激厉的批评不是谩骂也不嘲讽,

而是为作者提供借鉴以利后续作品和二度创作的提升,

我想这也是很多网络策展人的初衷,

推荐固然重要,

但我想延续创作规避或者尽量减少陋弊这是一个更加重要的作用

——当然于作者本身。

我思忖良多,

对于褒奖一字不提(前面已经讲到并非作者进步滞后创作不足,而是众人溢美良言太多),

感触以下三点:

1.虽得法,法从帖出却囿于帖:

亦步亦趋的去复古,

是学书初级阶段一个很程式化的路子,

黄宾虹有语:“画需熟后生”,

书画同源,

故应求熟在先,求生在后,

但这是初级创作阶段的想法,

想来谢先生已经走入高峰创作期,

网展中的部分作品我们看到典型的二王一路,

然临摹与创作鲜有写心之法,

很多程式画的映带导致作品文赋不同写法一路,

看来想在技法上突破,

不被帖学所局限,

以澄怀味象入书尚有时日。

2.中、大字作品鲜有小楷灵动回味之感,

甜熟的摆布和整齐的排列雷同感太多。

王羲之笔势论中有云:“若平直相似,

状如算子,

上下方整,

前后齐平,

此不是书,

但得其点画耳。”

先生之书当然不会是“状如算子”,

但在整体谋篇之中,

我们还是感觉一两笔伸缩没有构成行草的创作矛盾点,

所以观之多有纯熟有余而变化不足的陋弊,

虽然相较3年以前先生的作品,

今次对比进步不俗,

当我想离先生本真的想法期望可能尚有距离。

3.某些谋篇有重复自己“经典获奖”设计之嫌,

很多国展高手的通病,

倘使还是延续行书状元的路数,

无新的营养注入,

而是在装帧章法上一味下功夫,

则难有突破。

石涛上人云:“今人不能高古,病在举笔只求花样”,

黄宾虹老有言:“书画之道,不外笔法、墨法、章法三者,

其中能得笔法已是名家,

墨法用笔中来,

无笔墨虽有章法皆庸工也”,

想来先生已然创作或创新出了很多自我意义上里程碑式的典范,

但于艺道无穷而言,

需要嬗变和振翅的去处还很多。

几点拙言希谢先生无怪,

也是一孔之见,

徒增笑耳。

                     古陌斋主人于立虎拙识以上

胭脂雪 发表于 2009-9-3 10:46

取法王羲之是大家通常的办法。我们欣喜于少承兄的探索。

王羲之可以成为历代取法的标准,有人为推重的因素,但重要的还是王羲之自身就可以担当书圣的崇高地位,其书法具备了汉字书法的一般、普遍准则,这是基础。而对于真正王羲之的研究与追随,是历代书家拼尽性命,以终生甘苦努力达到的彼岸。

现代流行着一种似乎是王羲之的书风,各种展览充斥着这样的一种似是而非的所谓王羲之。这些改版了的王羲之体现出一种萎靡和困顿。讲究情趣而不讲骨力,讲究变化而忽视中锋,讲究小字书卷而舍弃堂堂正气,都是我们现阶段学习王羲之的诟病。

少承兄以军人的刚毅,再演右将军,其中带着唐代的浑厚也好,带着明清的率意也好,总之是有骨力的,是有雄性气质的,个人举着,这才是王羲之的书法真谛。形式是外化的,在此外化的构架中,存着正气,向上的执着是真的书法精神。

6251176 发表于 2009-9-3 18:40

谢先生草书萧洒飘逸.收放自如.清秀典雅,.仿佛蓝天飘白云.山间流溪水,又恰似嫦娥舒广袖,杨柳拂春风.看后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流连忘返!学习,学习,反复学习,佩服,佩服,再三佩服!求书法集一本,"觅句斋"斋号墨宝一幅,谢谢!河南省信阳市委宣传部郭体忠邮编464000em11 em11 em11 em11 em11 em11 em11 em11 em11

[ 本帖最后由 6251176 于 2009-9-3 18:45 编辑 ]
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查看完整版本: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专题 >> 江苏·谢少承(读帖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