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longjiang
发表于 2009-8-15 00:00
首先祝贺谢老师网展圆满成功!感谢叶兄为我们搞了这么好的一顿大餐!
谢老师的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八届国展的那幅作品,虽然无缘到现场一睹芳容,但看到作品集的时候,说实话最能打动我的没有太多的作品,谢老师的那副就是其中之一,我多次临摹、揣摩过,但发现临的时候还能有几分相似,但真正到自己创作的时候,又很难追摹到谢老师的那种神韵,原因很简单,谢老师在晋人的东西里浸淫了多年,并不是我短时间内能仿到的。总的感觉谢老师的字很有晋韵,手上的功夫非常细腻,结构的安排、变化,章法的构成,墨色的变化等都下过相当的功夫,有时在看谢老师的字有种错觉,感觉很像孙晓云先生的作品,可能是二位的取法相似吧,又感觉谢老师的线条与徐本一先生的字有些许的相似,但总的来看,还是古人的东西更多一些,很多作品里能够强烈的感受到祭侄稿的精华。当今时代,这样的作品、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所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这种东西我想正是我们当代的书法人应该学习和思考的。想起了刘波老师的一句话:气韵是一个很难说清的东西,一群美女里最出众的那一个一定是气质最好的,同样,一堆高水平作品中最能打动你的肯定是韵味最足的那一件。
优点前面的老师和介绍文章里说的比我好,不敢啰嗦,说点想法。
1、谢老师的字理性多了,有人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尙意,元明尚态,现代人尚情,可能谢老师本身就是一个内敛含蓄之人,也可能是我太挑剔了,抑或是我没有看到原作的原因吧。
2、前面说谢老师还擅长楷书、隶书,楷书我见识了,确实如行书的韵味相似,颇为细腻平和,爽口舒服,但隶书只在104楼看过一幅对联,感觉不出谢老师的水平。
3、谢老师的个人风格尚嫌不够突出,以谢老师的年青、功力,应该就差时间的洗练了。
4、希望能看到更多谢老师的作品,便于我们借鉴、学习!
午夜了,不多叨扰,不当之处,各位一笑!
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姜海龙,265200
[ 本帖最后由 hailongjiang 于 2009-8-15 18:27 编辑 ]
江苏王海洋
发表于 2009-8-15 09:48
em1 em1 em1 em1
热烈祝贺谢老师展览成功!
初见谢老师作品是在读书时,从曹万峰老师手里获得《南京艺术学院首届书法班毕业十年作品集》中,一直珍藏并时常揣摩,今见谢老师作品,更高古!经典!拜读!拜读!
龍山鳳水堂
发表于 2009-8-15 16:12
精彩紛呈。葉武先生辛苦了,您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實力派書家的精品,謝謝您!em11 em11
荒言斋主
发表于 2009-8-15 16:21
谢先生的技法和笔法是当今为数不多的几位,能够把王的风规和颜的气度结合的非常妙,真是崇拜的紧
绍俊网易博客
发表于 2009-8-16 03:07
仔细悦读,十分欣赏,见到中国书法希望!写出这种字定心手双畅,越写越妙,不知疲倦。求一幅,张於壁间,会观之入神的。
艺足斋
发表于 2009-8-16 03:51
在当今青年书家中,谢少承是优秀的实力派青年书法家,属当代青年才俊少有。该书法专题形式多样,诸体皆备,充分体现了谢少承扎实的传统功底以及其对清雅秀逸书风的执着追求。其书师从二王一脉,入古很深,学而能化.温润尔雅,有谦谦君子之风,行笔收放自如、停留有度,极富节奏感,线质流畅而蕴含雄强,清新脱俗;注重笔法的精到和对线条质感的把握,尤其追求作品气息的畅达、格调的高华,作品有清逸之气和虚和淡雅之境。作者的艺术才情与艺术智慧跃然纸上。
茶韵飘香
发表于 2009-8-16 13:05
清新飘逸!em1
问草堂
发表于 2009-8-16 15:06
em1 em1 em1
怡情怡志
发表于 2009-8-16 16:11
em1 em1 em1 em1 每一次的赏读都有不同的收获
煮墨斋主
发表于 2009-8-16 19:45
叶兄辛苦了!感谢你的精彩报道!!em1 em1 em1
欣赏了谢老师的精彩书法,我感觉对其书风产生真正影响的是米芾和王铎,因为米芾披着复古外衣的内在张扬非常符合他的口味和性格,王铎则是实现他内在张扬最好的借鉴对象。米芾是对王羲之技巧理解得最深的一位,他除了对“二王”技巧进行整理之外,在风格、动作上做了一些分解,而他对于书法中的态势的合理运用,明显地表示他独特的意趣与理解;而王铎则是对“二王”法度进行改革最为彻底的一位,他已经不只是在乎整理“二王”的技巧,而是将“二王”法度进行了变革,大大丰富了“二王”流派书法的表现力,开拓了“二王”书风的新境界。米芾与王铎的共通之处是他们都非常注重对于传统的学习,他们都是在传统的旗帜下发展与创造,他们是“二王”旗帜下最富有个性与表现力的书家,这可能就是谢老师钟情他们的原因所在吧,谢老师的理想正是在充分理解的状况下创造自己的艺术品格与风格。谢老师对于笔法有着很高的要求,他非常重视线条的力量感与韵律感,在用笔上他并没有承继“二王”与米芾的妍美温润,而是在量地借助于来自王铎以及碑的用笔,中侧锋并用而且加大了侧锋的比重,尤其是一改王羲之、米芾式的短线条,大量使用长线条,同时注意顿挫提按与笔的快速运动相结合,所以,他笔下的线条反映出来的不是平和恬淡,而是涩与挺。在结字上,他非常注重势的运用,所有的字都存在一定的态势,在他的作品中,基本上找不到方形的结字形式或者讲是比较平正的结字,他非常在意线条在割布空间时的黑白所形成的对比与形状,非常注重造势,在他的作品中往往会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来构造一些奇险的结字,形成通篇作品的字眼所在。这种无论是黑还是白所形成的形状,给视觉带来的是一种运动感,一种动荡不稳定的感觉,再加上其快速的用笔与恣肆劲挺的线条,使作品有一种强烈的动感。我喜欢其书法,请赐赠作品一幅,谢谢!!em13 em13 em13
江西省高安市第五小学
皮幸军
邮码:33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