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第一现场】“叩问心象——崔勇波军旅书画汇报展”在京举办(送斋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0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云隐士 于 2014-4-21 00:04 编辑

热烈祝贺“叩问心象——崔勇波军旅书画汇报展”圆满成功!

观展后写心得小诗一首

叩问心象书画展
中国军人崔永波

气势磅礴写文章
大师齐聚讨研习
挥毫泼墨龙腾飞
妙手临贴出佳迹
保家卫国添光彩
文武全才展英姿

我是一名退役多年的老兵,观看了战友的书法展,很是激动,受益匪浅。本人对战友的书法甚是喜爱,希望能够有信获得友赠送一墨宝珍藏研习。谢谢!

“隐仙居”纪卫华   15161173388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东横街18号(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213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1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祝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1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1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祝福崔老师书法艺术大展取得圆满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1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1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1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体皆能,深深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1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1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1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看下来最为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这次展览的汉画像石砖拓片的题跋,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它在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既: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垂教后世的历史故事,对成神为仙的向往;雄奇瑰丽的神仙世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状况、风土民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
当代题跋书法,以“南华北丛”为最。华人德教授以汉画小品为依托,辅以相近诗词,道在瓦甓之上,意在古意盎然;丛文俊教授以考古学为基础,考据品评居多,书呈四体之妙,作品异彩纷呈。而今看到先生的题跋,深得题跋内涵,不仅在选择拓片和字体上颇费思绪,力求以汉画像石的内容相对,而且在章法处理上亦独具匠心。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完善的拓片,他在题写时,还用自己所理解的做了许多跋语。
能把古代画像砖石、金石瓦当拓片上题写跋语,又能把跋语写得既具有学术价值、又有书法高度、还有现代审美情趣者。先生的这次展览无疑是成功的。
山水作品看到先生作画,实为写心,那种俯仰天地之间的人生感悟及其生具的浩然之气,都在其笔下表现的淋漓尽致,化作流泉松壑,天边浮云,深山隐士。悟其画,观其画,又如见其人。作品处处体现出阳刚,雄健,明亮,大气,作品展现出厚重的浩然之气。
作品有着超强的时代感,既有丰厚的传统功力,又有自己意境的开拓,使其画面又悠远之至,笔墨豪放不乏细腻。先生成功之作重视意境的营造,在行笔,皴法,用墨,构图,着色上都非常之讲究。先生在山水中洗涤心灵,与山水自然精神来往,体悟山水的灵性,洗尽笔墨的俗气,直写尽胸中块垒。
苏东坡说:“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平淡”是为文的最高境界,也是为人、为画的最高境界。董其昌认为:“大抵传与不传,在淡与不淡耳。”他解释苏东坡的“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说是“实非平淡”为君德,他认为人聪明最重要,但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又云:人君(皇帝)的最高品德便是“平淡”,“主德者,聪明平淡,总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也”。做人要淡、作文要淡、交友要淡,作画也要淡。《随园诗话》有云“友如作画须求淡。”可见作画以“淡”或“平淡”为最高境界了。先生画正趋向这个方法与心境上平淡的境界。

如有机会请先生帮忙写个斋号 平安是福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