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登录
我们不是说了吗?百分之九十五只搞技术,但是如果其中的三五个,非常重视读书、感受、思考,不断提升对自己精神生活的要求,同时一两个能够把这些东西和自己笔下的书写比较好地结合起来,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大师不就产生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问题是我们开始认识到,努力去做,我们做学生的时候我们努力照这个去做,当你做教师或者辅导你自己的小孩的时候你会把这个思想传递给他。这我说的是书法技法训练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习作阶段。
这个阶段我指的是什么呢?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了,开始创作了,但是他使用的是别人已经有的风格,比如说我用王铎的风格来创作一件书法作品,这是习作。我用王羲之的风格、用阁帖的风格来创作,全是习作。但是大家注意我们平时讲的很多人的作品都是习作,甚至大部分人都是习作,并没有形成自己个人的风格,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训练水平、创作理念、还有才能等等原因。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全国展览入选,以前是400件,现在到1000件左右,它必须选出这么多;兰亭奖也是这样,有第一流的选第一流的,没有就得选第二流,所以我们对书法的要求理念还有理想和抱负,不能看目前的社会评价,它和我们有点关系,但实在不重要。
今天的水准凭习作阶段的水平就能拿大奖,。
我们说的第四的阶段是什么呢?
就是创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比如赵孟頫、董其昌、倪元璐,黄道周,杨维桢,我想他们属于二线或者三线的书法家。这个阶段实际已经包括自己独特的风格。
第五个层面,有独创性同时要在书法史上作出重大的贡献,这样的人物屈指可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