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书艺公社

【2010年4月强档人物】崔伟(北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1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草不及魏碑小楷好!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1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气象神韵有大家象,功力尚有欠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2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崔伟老师的小楷书法取法于钟繇、二王及六朝墓志等,功力深厚,气息高雅,在书法风格上崇尚晋韵。但崔伟老师能融化经典于个性中,结字疏朗,正欹相间,点画精到而劲健,古雅而见新意,且气格充盈。而他的手札形式的行书小字,也爽峻清丽,意趣茂密,有挺然出尘之感。二王的倜傥风流、明清诸家的汪洋恣肆,都使他驻足其间、流连忘返。崔伟老师的书法没有时下一般的流行气,更没有故作姿态忸怩取媚的弊端,尤其是对古典的精髓的细腻把握,在同龄人中其理解力属佼佼者。其行草书取法较广,在雅正的基础上求变化与个性,俱见腕底之功,散淡自然,而无作意之态,也没有沾染不良的时习,作品富有内涵,耐人寻味,散发着书卷之气,体现了其学养与对书法的敏锐的感悟与表现能力。其行草用笔沉着稳健,线条既凝重老辣,又豪放雄浑,纵而能敛,放而能收;起笔果断,行笔稳健,收笔含蓄,运用自如。结体严谨不苟,且兼具南帖秀丽典雅、妙美冲和之长,更着意在气息韵致上古调新纳,绰约其神。其用墨浓淡相宜,行笔流畅,墨色浓重不失清雅,润泽不失空灵。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处处可追踪到古代先贤书法美的姿影。书风清雅,颇具文人气息。在此,我由衷地祝福崔伟老师的艺术耕耘在新春之季里播种更大的收获。我喜欢其书法,如有可能,请赐赠作品零距离学习品味!谢谢!!!{:1_193:} {:1_19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5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崔先生的书法是一位学者型的书法家,在进行具体的数学研究的同时以另一种认知方式去诠释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


    崔先生参与编著的各类书籍多数都拜读过,例如《历届书法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赵之谦信札墨迹书法选》、《赵之谦年谱》等,其中《经典名帖大家临》米芾、颜真卿卷以中国书法家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何绍基卷等自给有余喜欢已经购买收藏。

    此次崔先生推出的作品,主要以小楷及行书为主。崔先生的小楷法取钟繇、二王、墓志等,气息高雅,崇尚晋韵。在具体的作品中,临作充分展示出崔先生对经典名帖的把握程度,临《荐季直表》和《孝女曹娥碑》在对原碑的忠实尊重的基础上又有个人的见解,临习时将防弊大胆的运用到具体的笔画中,凸显了自己对碑帖的理解;而小楷创作而是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了魏晋书风的优良传统,用笔则加强了轻重缓急的节奏,全篇生意盎然,大小相间,错落有致,先生的小楷虽取法取法钟繇、二王,但写出了新意,非行非楷,用笔带将隶书的意味、汉简的流美、章草的古拙等富于其中,字的结体欹侧相长,收放结合。特别是小楷扇面“青山横北郭”一件就跟具体的将这种意境活生生的展现出来。《兰亭》、《后赤壁》、《归去来兮》等虽以方格为界,胆子之间的流美、灵动具体的在字里行间体现出来。

    崔先生的行草书作品,我自己人认为以黄庭坚的《松风阁帖》集其他的黄氏草书发帖为宗,融《崔敬邕》等笔意以及吴昌硕的行书于一身,大字的行书作品中可清晰的看出有黄书以及魏碑笔意与其中,如“百花齐放”横幅、行草云龙天马联;行草手札董其昌荣太极其二、行草手札梁献《评书帖》三则等则是将黄与吴两位大家的笔法有机的融为一体。

    对于我而言,书法碑帖、作品爱我眼中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入眼(也可称为“耐看”)和不入眼(乏味、俗,经不起揣摩或者说是视觉冲击力不强)。无传统的印迹——俗,无主观意识——呆。先生的作品,充分的体现出书法作品的观赏性、耐看型,具有较深的内涵。

    寥寥数语,个人之愚见,认识有偏差。恳请崔先生先生、诸网友斧正。如有可能,请先生赐作品收藏。不知现在回帖,是否已过期。{:1_193:} {:1_193:} {:1_19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7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8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的历史英雄和文人墨客,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羽、大文豪苏轼、清中期徐州唯一的状元李蟠 以及近现代书画大师张伯英、李可染等等,不胜枚举。生于此并成长于此的崔伟君,应该是幸运的,他前期学习应该说对他以后影响是深远的。读崔伟君书法作品,我首先的是感动,一是作为同乡为徐州又出个实力派书家而高兴,徐州在评选第一批书法名城时,城市除具备书法名城硬件条件外,还与崔伟君等这些活跃在书坛的徐州籍中青年书家的努力和影响力分不开的,应该感谢他们。二是我非常喜欢崔伟君的小楷作品,他的作品干净清秀,书卷气很浓,一如他本人书生
气质,与其说他的书法作品是后天的养成,不如说是天性流露,写小字难,难在小字能写出大字的气势,难在写的如此干净、灵动,崔伟恰恰具备这几点。细看作品点画精到,不做作,不矫情,每一点每一线都皆有来历,功力深厚。一流的技法和一流的专业知识让崔伟君已具备了国内一流书家的条件,我相信崔伟君在不久的将来会以更大的成绩取得他应有的地位和名誉,感谢崔伟君带来的这次视觉大餐,衷心祝愿网展取得成功。
未冉于野藤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8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崔伟先生书法艺术汲取了丰富的历代书法名家的传统经典,对古代碑帖经典有独到的深入理解和研悟,无论是背临还是实临,都做到临帖似帖,形似神似!    可见先生在临帖上所下工夫之勤,对临帖的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也诠释了古人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的临帖之道,先生通过临帖的深化,在创临之间不断的探索,达到临之即入,创之即出的艺术境界,通过不断的临创帖,先生在书法的形式和内容诸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创作的作品精神气息绵延连贯,古朴俊雅,线条深稳自然,厚重中不失灵动,个性中不失传统,给人一种纯真雅逸、轻松自然的艺术享受。

先生先生对历代名家书风进行全面的学习梳理的同时长进了扎实而深厚的书写功底,书写语言厚重古朴,讲究笔法、笔势、笔意,小楷碑帖相融,作品疏密有致,变化自然、气韵流畅,且整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照应,字浑然一体,点线的细节上精心安排,笔墨起止转折交待得非常清楚,笔路清晰可辨,书写过程中稳重自信,手下之笔运用自如,小巧中见大气、秀媚舒展,沉着遵正、妙趣横生,韵味十足、风度翩翩,不刻板不做作!不仅有魏晋小楷书法之法度,也更有现代审美之韵味。作品中散发着的一种刚毅、优雅、内质的美,耐人寻味。

       云南省昆明市江岸小区碧江路14
谭洪俊
邮编 650231
电话1388853889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8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9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0# xiejichang

崔伟先生做为一名书法专业图书编辑,眼界既高,能耐寂寞,勤于思考,著述颇丰。文章见解独到,分析入情入理,是一个典型的学者型书家。他的才智加勤奋,没有理由不相信,他将来光明的前景。

在当代书法思想开明,风格多元的展示潮流中,崔伟先生的书法创作根植传统,不为时风所动,意态灵动而风采时尚,形制不奇而内涵丰沛。崔先生书写语言厚重古朴,其书形式简约中极尽变化,平淡而绚烂。其楷书取法钟繇,掺以魏碑,多古雅质朴趣味,散淡中见朴厚,时现新意,笔蕴隶书的朴厚、汉简的流美、章草的古拙。用笔精熟,点画朴厚,宽绰疏朗,洞达跳宕,柔中含刚,提按分明。笔画的轻重对比,又使作品平添了几分俊迈之气。整篇感觉,生气盎然,大小相间,错落有致,娴静淡雅,不急不躁,清新脱俗!行书取何蝯叟、赵之谦,取其意,得其精神,碑帖融合,寓巧于拙。其行笔圆润遒劲,按处中锋直下,沉着不滞;结字因势生形,字与字之间有时连绵不断,有时笔断意连,熟而不俗,险而不怪,欹正相生,出乎自然,力沉奇倔,欹侧取势而无霸气,转折间多机巧锋芒,笔势放的开,收的住,可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在结构处理上,注重造势,纵擒自如,自然生动。其书深谙对立统一之理,注意前后左右之顾盼与照应,注意度的把握,从而营造出整体之和谐,达到动态之平衡。

崔伟先生在继承传统书艺的同时又能有所创新,变通古今,为其书风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眼界既高,学问既深,崔伟先生书法之路定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先生俩位千金真是可爱,让人喜欢,先生有福!衷心祝福先生!!!



请崔先生赐书吉语“厚德载福”和斋号“洗心堂”珍藏、学习,谢谢!

132500
吉林省蛟河市实验小学  谢吉昌

电话:1389428259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30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含蓄蕴藉。少古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