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树农不能说的秘密系列之三(转贴)6 J5 A5 @: X8 H: S: \) q
& A/ s- P; P" ]; x: f. o
某外地网友为最近西泠风波一事曾到杭州去拜访陈振濂先生,谈起蔡树农是如何知道西泠印社与书协之事的,陈先生曾经有过一番很细致的解释。该网友后来与我通话,提及此事以及蔡树农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鄙夷。而我听了则大吃一惊,专门打电话找陈先生核实了一下。以为此事足可作为间谍案之范例,实为绝好的揭底内容,故披露如下。 ! ^: T6 h, Z" b
在西泠印社还在与书协协商沟通之时,蔡树农已得到消息并表示出“浓厚兴趣”,他灵敏地嗅出这中间肯定有搞阴谋的好机会,他希望能够深挖爆料,以便狠狠打击陈先生,但他又知道,以前一直在攻击陈先生,劣迹斑斑,不可能赢得陈先生的信任,于是,他在某一天,给陈先生打了一个电话,言辞态度极其讨好谦恭,彬彬有礼,表现出出乎寻常的诚恳。开场白是:“陈老师噢,很长时间没联系了,最近我收到一篇读者来稿,说西泠印社与书协在谈团体会员的事,网上也有评论,我不会上网,因此我想问问你,有无此事?如果要发这篇稿,我们也要核实了情况再发。请你支持我们。”陈先生其实知道此人的品行和不怀好意,但想到拒绝他会被误解为对以前的蔡攻击海选耿耿于怀,因此还是本着宽容的心态很耐心地向他解释了大半个小时,明确告诉他,此事正在进行,还没有结论,双方都在探讨各种可行性。甚至为了和缓不必要的矛盾的产生,特别关照蔡本着爱护西泠印社的态度对待此事,一切不利于西泠印社和谐的、对情况没有全面了解的个人意见和猜测发表要慎重。蔡当时表示完全理解,会慎重对待。殊不料,几天以后,一条“蔡树农怒斥陈振濂卖社”的手机短信发向全体社员,同时,相同的内容在网上以大红标题迅速传播,继而网上铺天盖地的叫骂和指责不断地指向陈先生。网上对话、发信,利用把持的《美术报》以及动员《南方周末》等媒体进行恶意炒作,西泠门事件终于在蔡等人的精心策划下粉墨登场。 7 { A4 |0 U8 C& e* z: |8 q* ?. Y1 `
陈先生在电话里很不高兴地说,我当时本着善意,回应这个电话。但事后想一想,其实他的漏洞很明显。第一,他当时电话里说,有一篇投稿谈及此事,纯属胡扯,因为当时外界根本不知情况,怎么会有读者来稿?这明显是个诱饵。第二,蔡如此谦卑地说自己不懂网络,而在几天后短信和网络攻击铺天盖地,表明他明显在撒谎。第三,蔡明明已经知道此事是正在协商过程之中,也并非一人所可决定,而刻意以煽动的方式拉出“卖社说”,企图挑起别人盲目廉价的反感情绪,以爱社护社的表象达到攻击个人的目的。第四,退一万步说,既然已经与我通了电话,我也没拒绝,还作了耐心解释,如果有不同意见完全可以在电话里直说,但当时非常谦卑地说“我明白、我心里有数”,一转身在没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就挑起事端,大加攻击,明摆着我的善意是被算计了。 8 G4 P# P, e% r) {: l. ?
网友们了解了以上的情况,便知蔡树农是何等小人,手段是何等卑劣了。此等人居然还口口声声标榜自己如何爱社,可见我们认定的很多的所谓事实其实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都有表象和内因两个面。当初和蔡一起责备、攻击陈先生的网友,有没有被蔡愚弄和利用的感觉?
5 j t# }6 h9 B2 z! \, X. g ; h# u+ o6 b2 n2 Q" C* G' u) v
蔡树农狠狠利用了一把陈先生的善良和大度,从三月份到现在,整整四个月,蔡组织人马,对陈先生进行持续的攻击和谩骂,而不上网的陈先生在最初的一个月,几乎毫无准备,也毫无还手之力,但让蔡郁闷的是,从四月份开始,陈先生的朋友和学生发现了网上的攻击、污蔑和叫骂并奋起还击,经过这几个月,他精心策划、志在必得的圈套和阴谋基本流产。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终成泡影。
! y! J3 t$ o# D8 z. ]# Y$ _*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