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6-4-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105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8-7-11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顾工:
" w x# p* ]* g* S% A( ] 书法是综合文化,但其学科定位,应该放在什么地方?上世纪80年代有的地方放在大学的中文系,有的放在美术系,现在大多数放在美术学院,其学科分类也是美术学的分支学科。怎么看待这种差异,书法应该偏于文化,还是偏于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艺术书法和文化书法,这两种观念会长期共存,还是走向一方独大?请李老师谈谈。3 E: N. p" V: A& A- y* W
: o, k9 p2 e9 r1 ]2 c" U, g
李廷华:' Q8 {- N; {6 k9 O
书法到底是文化还是艺术,我想稍微放开一点来讲。这个问题在发展中产生很多定义,也发生歧义。我也略微关注到文化书法和艺术书法的争议。为什么说略微关注,因为我对这个争议没有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这里面歧义性的东西太多。我想讲一个学术话题,看能否从侧面来阐释这个问题。4 V2 d$ i1 j4 B; L) B/ i% _( I A& d
中国过去的学术讲究考据、义理和词章,大致可以这样来判断:考据偏重知识性,义理偏重思想性,而词章则在于文学性。这里可以想到贵乡的顾炎武先生,后人评价他是考据即义理,他的经学既理学。在现代的文化表现里,如果进行一番总结,不要分门派,从成绩进行考察,可以得到启示。有位历史学者何炳棣先生,他是海外回来受邓小平接见并有所交谈的少数学者之一。他的结论是:几十年来在社会科学方面为祖国取得最大荣誉的是钱锺书先生。钱锺书先生的成绩,他的《围城》大家都知道,但他的学术知道的不多。20多年来关于大师的话题,出现过许多波澜,钱锺书先生自己一直是回避甚至讨厌这个话题。我们来看他的学术,我以为他尽管也有考据,有义理,但他的主要特色,应该是一个词章派大家。在中国学术里面,考据义理词章,词章居最后,但是,在这几十年里,在钱锺书先生的同辈里,不论是搞义理还是搞考据的,有什么人能够和他并驾齐驱?当然一直有人认为钱锺书先生的学术没有什么体系,其实钱先生早就声明过,他一生的兴趣就在于具体的文艺现象的鉴赏。他连文化都不提,把范围缩小。但我们看他的学术,又融会贯通,包罗万象。他的文字都是精金美玉。他以词章涵盖了考据和义理。就是说,不在于你站在什么位置,而在于你做出什么成绩。$ O/ F' _! S; I8 F8 n! n
我用这样的例子来观察现在的文化书法和艺术书法的争论,也就是回到顾工先生提出的问题。如果只是在概念上打架,就出现很多歧义:文化书法里面你可以没有艺术?艺术书法可以不顾文化?至于你的文化多一点还是艺术多一点,这就要看你的文本。口号的提出并不能说就形成了流派,起码我还看不到有这两派书法的代表者。如果在学术上这最终属于伪问题,即因其逻辑弊病不可能深入研究,那么,争论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无妨学习前人的经验,不要在概念上打架,在书法这个传统资源十分丰厚的文化现象面前,不看你标榜什么新名目,而是看你对中国文化和书法的真正理解和实践达到什么程度,我的兴趣在这里。; p6 ^+ P4 g( @1 @; i
4 ~( D5 e2 h, u7 p5 X, R* w刘正成:/ [# u, j0 b9 [9 k( @! i
这个问题我来补充一下:关于书法学科的问题,在西方有学科的划分,是同文艺复兴同步的,这也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历史。中国现代才有大学,当然是西学东渐的结果。中国古代是文史哲不分的。司马相如、扬雄的奏章,既是政治文件,也是美文。以后分开了,但发展的结果,现在又有很多边缘学科,就是融合的趋势。书法在历史发展中,受到不同角度的解释,如果注意书法的内容,文章、诗词,这是文学的因素,现在的展览方式,注重的又是其视觉因素,如果以后书法的发表方式因为生活而发生变化,比如我们现在都用电脑上班了,书法如果又从展厅回到书斋,那么对他的表现因素的观察方式也会发生变化。书法的分科也要看到时代变化所起的作用。书法本身,要看到它在一定时期因为其功能变化而发生的审美特征的变化。以前王献之和谢安的书法来往,王献之写了很多信给谢安,谢安没有回信,王献之等不及了,他跑去问谢安,不是问信的内容,而是问我的字怎么样。谢安说他写得还不如乃父。这个故事说明他们当时的手札是一种重要的审美表现。当时的书法交流就是通过手札来体现的,而现在则是投稿、展览。/ h0 Y( Z; M& A+ p) S
艺术书法和文化书法,都是一种说法,我认为这里面有悖论。我曾经问艺术书法的提出者王镛先生,你在举办艺术书法之后,那些参加的作品,如果说是艺术书法,那么,同一作者,他以前的作品,甚至他参加你这个展览前一天的作品,实际上没什么变化,那又算什么书法?同一件作品,是不是参加了艺术书法展览就是艺术书法,再参加别的什么展览又是别的书法了。这个,他说不清楚。王岳川先生主张文化书法,我看他的作品写的还是唐诗宋词。你要拿出艺术书法和文化书法的样本,他们谁也拿不出来。& A( v0 {2 F7 @7 _& Z
理论是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不能要求它和作品完全对应,但也不能刻舟求剑。这两个理论发生者,谁也拿不出他们主张的样本。理论对实践有相对的独立性。我们写字时不要受迷惑,该怎么写还是怎么写。我们在研究书法理论的时候,姑且把他们当作一种说法,看作当代书法阐释中一种问题而已。' y2 }7 [) g2 d, o$ B
9 s! U6 g; J/ v, m/ l w; A3 B7 w0 o+ ~$ Z
顾工:
: R( ~- J6 ]( Z3 L% Y$ N 刘老师刚才讲到书斋书法和展厅书法,这让我想到扇面书法。现在,扇面书法被我们认为是小东西,不象一件正式作品那样来得精心。其实,在古代书家那里,扇面是要拿出去给人使用和传播的,他会十分精心对待。这就是同一作品,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作用和价值的变化。我们在现代,可以看到书法作品质量和价值之间的巨大差异。在展厅里,人们主要是看作品写得怎么样,收藏者则主要是看作者的地位,这样的差异有融合的可能吗? 7 T: C1 {$ ^8 G' Y* U0 x3 m
; Y5 G. a- h. }7 u刘正成:! F& t* l9 {, T) |( } s, V; q
这里的两个概念要弄清。一个叫收藏,一个叫投资。现代社会的收藏家很少,投资者多。过去的收藏,皇家内府,只进不出,哪会去卖钱呢?再就是项元汴、安岐这些人是收藏家。他们是著录作品,传诸后世。当然,因为他们的收藏著录都是精品,经过他们手眼的东西,价钱就是要高。过去时代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文化传承,就是书画图书,左图右史嘛。***跑到台湾去,他就把故宫里的精品先弄去。在朝代转换时,甚至连民族也因为文化来划分。接受汉文化就是汉人,否则就是胡人。乾隆皇帝是满族人,但他一辈子沉浸在汉文化里面,应该说已经汉化了。# W* w6 G4 i# o& u
现代的书画投资是跟着资本市场发展的。刚开始一些民营企业家是搞楼盘和股票投资,以后他们发现书画也可以作投资。如果放在文革时期,有收藏的人不但要被抄家收去,还要戴帽子。那些东西都是封、资、修。现在的书画投资处于一个什么阶段?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综合发展还不够,有钱人的文化还不够,他们也还认为把钱传给下一代是最好的方式。逐渐知道书画是有价值的东西,但分不出好坏。他就只好接受官本位思想,看官办协会的什么人是主席、副主席等等。现在的书画流通渠道,一个是走穴,一个是行贿。有人要贿赂官员,送什么人的书画好呢?当然是送有官衔的。比如我告诉他顾工的字写得好,他不懂;一说顾工是书画院院长,他就接受了。这就是价值评价体系。以前书协刚成立时,参加者都是因为兴趣爱好。沙孟海、启功当时都是书协成员,都是因为兴趣爱好。书协成立的前十年没有人拿书法卖钱的。以后书法能卖钱了,你们投资者可以赚钱,我们写字的当然也可以赚钱。很多人参加书协就是冲着钱去的,而且通过各种途径占据重要位置,形成错乱的价值评价体系。
9 z- W I- c2 q在日本、韩国,协会的头头肯定是写得好的,那是民办的,写不好,后面没人跟你走。我们这里是宣传部分配的名额。在错乱的价值评价体系下面,投资者就把垃圾股炒起来了。垃圾股是最好炒的。绩优股很难升植,垃圾股一升就是五倍十倍,中国的垃圾股就上去了。中国书法的价值评价体系的错乱,迷惑了投资者,但迷惑不了收藏家,也迷惑不了我们搞书法的,谁写得好坏,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但投资人不知道,就要看你的官位。价值评价体系受社会行为的左右,很多人迷惑了,但我们书法家不要迷惑。我们写字本来不是为赚钱的,赚钱的功能是因为另外的因素形成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成为大书法家能赚钱,但写字,搞文学艺术不是为赚钱的。我们书法家要耐得寂寞,他们赚钱时,你不要着急,获得心灵快乐也好嘛。我们不要去争那个位置,争不到不要垂头丧气,争到了很快赚了钱也是好事,但我们心中要明白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拨开这个迷雾,进入书法艺术的真谛。& R/ V9 l5 G2 e! C: k* {) G% }4 W" R
' D' } y6 ]" e4 o6 ^
李廷华:4 M3 [, v3 ~- b! K0 m7 A
正成先生深有体会地讲了这个过程,我从书法的外部来把这种现象解释一下。以前时代价值体系的形成,比如写文章的人,通过科举考试,不是碰运气,没有画圈这一说。现在考试的选择题,你选1是对,2就是错。过去的考试考经义策论,要根据四书五经里面的经典句子,结合实际写文章,那是要真本事的。我参加过一次研究生考试。1979年报考夏承焘先生和霍松林先生的唐宋文学,我根本不懂英语,但考试题里有选择题,不画白不画,我画了两个圈,居然得了两分。这就纯粹是偶然。谈到现在的书画投资,对当代人的东西纯粹看头衔,其实是来碰运气,偶尔也能得中。现代考试学科的划分本来应该是更加科学合理,但也造成现代化的陷阱,出现很多弊端。所以现在的情况很复杂,我们应该分而理之,要琢磨。: S4 {1 ~ V. S( X) ?#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