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先师王禅

【话吧】聊聊国画创作给予书法创作的启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立森 于 2008-4-16 08:38 发表
  I" V; Z" z. D0 {8 rem11 em11 em11 em11

( t8 S6 K0 h2 m0 D. {2007_X 2007_X 2007_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奔书生 于 2008-4-16 10:10 发表
* j, {% U, c3 c) o& i" yem1 em1

9 a, S0 N# g; `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逸墨斋 于 2008-4-16 10:57 发表 6 `4 D6 }' z! L! {: Y
em1 em1 em1

; p$ I3 ]9 Q8 e2 A" d0 u$ xem13 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新视角 于 2008-4-16 19:51 发表 9 h7 u$ E" z0 [1 r* Z
坚决顶。。。。。。。。。。
( @) z; o3 r! y1 F3 x7 b
em13 em13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风堂 于 2008-4-16 20:23 发表
$ P' ~2 k" C, lem1 em1 em1 em1
' C" ~4 Q( V" J% j, [/ I! u
em13 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睡魂经雨 于 2008-4-16 20:35 发表 * b  g/ j) n1 l
em1 em1 em1 em1 em1
' T; R' x, R# R
em13 em13 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宫恩武o 于 2008-4-16 20:10 发表
/ \8 N7 P% h7 Z! Q觉得你在错误的理解这个书画同源的“源”6 ?$ f$ M6 Q) c& U. U

; Z7 V8 H( I" L% R书法是什么,心画,国画是什么,表象,二者之源有本质的区别,但又和而不同,同而不和,各自千秋

8 ?; I2 h; J6 j. `( B+ z2 _# u4 g$ x/ G
em13 em13 em13 - C2 h! `+ _5 V: W. r" e6 [; K
) U( i) A$ l/ `9 B3 Z, o7 S" N

9 {, h# f6 Q3 O' v, G8 t) R       书画同源乃中国书画术语。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在画史上,以先秦诸子的所谓:“河图洛书”为书画同源的依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此为最早的“书画同源”说。《 殷契》古文,其体制间架,既是书法,又是图画,近人郑午昌说“是可谓书画混合时代”。
; A% ]1 F* d1 V9 M! N$ i  w0 G: n" N
       书与画,同质而异体也。画家观嘉陵江,则见其波涌涛起,写其状貌、追其神髓;书家怀素夜闻嘉陵江涛声,则于状貌之外,得其体势;公孙大娘一舞剑器,天地低昂;张旭观其风韵,神入霜毫。
9 @0 R: q5 w, L  u1 {/ }) e
: t! o5 m  W0 }        莽莽天宇、恢恢地轮,一切有形有影、有声有色的万象,都是书法家匠心的依据、创造的源泉,当然也是画家创造的源泉。大自然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天上的云走霞飞、地上的山耸泉注;植物的抽丝吐绿、动物的奔突潜藏;朝辉夕阴、风雨雪霰,都是顺乎宇宙大智慧,都含有着和谐的本性。而和谐正是天地大美的内核。书、画家观察之、体味之、神会之,形诸笔墨,画家乃有笔底幻化万象,书家乃有毫颖竞走龙蛇。书画同源,依我看,不是甲骨记事,不是文字象形,这“源”是指本源,指艺术创造中最本质的源——自然,它是天地不言的大美所在。但每个人对此的感悟不同,通过书画反映出来的结果不同,赋予的思想不同,各展其心,故,源:心也6 C# o; w6 L% u, S* b: `5 m
2 ]4 O3 q% Y& {$ T& s* q) V0 I
       书法注重气势之美、意态之美、韵律之美,可说是真正的抽象派艺术。中国绘画是充分运用书法艺术这种抽象手段的。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中国画。书法家的感悟,直接影响着画家,书论正是画家用笔的基础教材。从而,中国画本身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着抽象之美,它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也就是说即使离开了物象,单独地欣赏一笔一划、一点一块,都使人怡然有得、心醉神迷。0 H; I4 T8 @+ g4 Z+ F* {: q

! _: U4 u2 \  G' c3 v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家的独得之秘,它的内涵幽远深邃,它使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国之睿智运于虚,外国之聪明寄于实”(左宗棠语)。证之书画,斯称至言。# L& U; m# O" ^7 y! X6 S
; ?7 C1 L6 H3 g2 Y; }6 d* u* h
    我国古代有许多书画家,都承认“书画同源”之说。最早发现这个道理的是谁?是元代大画家兼书法家
赵孟頫 。他在一幅流传至直的名画上题诗道:  
3 c& r3 u8 s# ?9 p
& }+ u6 k1 F0 a) O  石如飞白木如籀,
3 X3 d  P# P, x
0 b3 B! b& P3 i9 d8 j7 w+ u  写竹还应八法通。
* Q) ~( c3 z5 Z% ~& ]/ \7 M( C% ?, K+ t; c* A+ e* ~
  若也有人能会此,# X9 L  N; @+ D! f- d2 W

: m$ i( L2 |# u  须知书画本来同。 
& ^  X5 X  d7 T+ D
5 {4 T) b; n  X: U: m% s   在这里,赵孟頫强调的是:中国绘画应以“写”代“描”,以书法的笔法画画。
3 C' }; M( r9 s8 S, ]
) |, Y1 ^- s, f( z3 ]$ j  中国的书画不同于西洋各国。而中国传统的绘画和书法,却有很多相同之处,甚至于写中国字和画中国画,在用笔的方法上,简直如出一辙。中国人写字与绘画的“文房四宝”完全一样,文人又常在舞文弄墨之余作画,自然把书法的用笔带入画中。
. u6 ^" ]/ V/ x6 ?; |7 T9 o) [+ B3 W/ r( s5 y4 v: t
   距今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画在陶器上的图画如鱼、蛙、鹿、鸟、花叶、舞蹈等,是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用线条画成的一幅幅小画,后来才演变为现在使用的汉字。正因为绘画和写字都用同样的工具,并且都是以线条为主,故有“书画同源”之说。
8 D! w5 z& W  T- c  J' X% `( {/ C1 _# M3 Q) d/ B: u4 K1 f
   这就使中国画具有了一个突出的特点:画上题诗或题字,使诗、书、画汇合成一个艺术整体,给人以更加丰富的美的享受。' F# ~, u5 t* d# ]9 a1 G

1 |- N& x  F3 o4 ^  ^, x  e   自从书画相会,中国画就发生了根本变化,变得更加抽象、深沉,其主要代表就是文人画。笔墨的力度美、韵律美、拙重美,以及它的无限的造型能力和宽阔的韵域,自古就为文人所喜爱。很难想象不用笔墨或不讲笔墨的中国画。笔墨不只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载体,就是“书画同源”的中国文人画。 . P) H( e7 j+ N' Q7 [
. J% \& Y6 I; u( J5 d

) f( }1 Q* @9 _% Z% J+ i) x3 R% ~# y4 H
[ 本帖最后由 先师王禅 于 2008-4-16 22: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7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画有相通的地方,也有相借鉴的地方。俺早想学画写意画,但不知从何入手,能否指条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7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穿了就是画更能让普通人欣赏接受,更容易进入交易,可以带动书法的交易,如果你说大家都是为了艺术上的借鉴和提高,杀了我都不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