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7-2-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800896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10-28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吴建军 于 2007-10-27 19:32 发表
- ]2 L2 ~, E: R8 J我想到一个问题,
# G" m- I# a, e3 N3 [5 d书法的权威性体现在哪里?( H6 _" J1 d4 P& U( O
就当代来说,国展肯定是极为重要一方面,
, s" p1 x9 q) p按书体划分的动机是什么?" q+ S, y" d$ b, H2 y3 g
主观上我不知道,
1 J- U: \2 r8 m& j,但客观上的确在人员在达到了平衡。
5 e+ `# d `3 O0 V6 M6 \. M; v在国展这里得到了延伸。。。。。
0 w7 d. y; ]# p; K4 K
9 O* k/ o3 {, ]国展 ... % M* h! }. `: f# }* z. o
3 K+ T3 |4 }$ z9 ?% Z5 v. h) d1 E“宁缺勿滥”与“宁滥勿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 _6 N& A8 ?" q4 z 5 S, k- m1 j6 Y L; T! N
“宁滥勿缺”,这就是按书体、按比例评选的必然后果。# p' ~( ]" J+ E! k
. t- V/ @) X: ?, D/ t8 K3 S
“弊端”不除,“国展”的“权威”性,也便荡然无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