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琴岛大布衣

网评“九展”荟萃——欢迎转贴、讨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3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wuwei :
   为什么绝大多数的书法国手都不出来参加国展
$ h) `* B( J: F2 v# l/ p
' x; _5 Z" z. ]9 M! P
八届国展象青年展么?  b& E- Y" l, r% c: K! z7 l: E
九届象新人展么?3 v# |& B# q' i) k

$ f! N/ b: R) g2 n  B( J3 a  u国手都哪里去了?
. p8 t) ^4 Y6 X& w. I九届国展入选的,入展的,得奖的都能称作国手吗?3 \  m: y8 e; j' t" P/ `$ ~
9 W/ W: u% M4 N# E0 e1 I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了大众组织,中国有那么多书法家么?) M6 T& n$ Z0 J8 C9 x8 ]

7 a" O2 T# ~4 j. F: T& w0 n8 q( A3 r
+ |- b& _0 b, Z% [把加入书协作为动力的展览到头来都成了书法“高考”,出来的都是“学生书家”!& G* }7 u. v( R; C# H3 c
赛前的针对性培训,冲刺,形式的”八股“。比古人自由书写还精美的设计。。。这些做法能真正提高书法水平么?!

/ v$ M3 R) J  A- ?1 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3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儒风 :  
国展成败启示录% n1 c. z* _5 I& C4 R% g8 n# Y

1 _% D3 |7 S! U5 a. I  A4 ^  c! \
   “煌煌国展,以何喻之。国展是试金石?国展是名利场?国展是照妖镜?国展是角逐台?皆是皆不是。芸芸书坛众生,聚焦、参与、追随国展,如影之随形,蝇之随腥。细而察之,孔方铺路者有之,得失无意者亦有之;献媚评委者有之,孜孜以求者亦有之;门户相袭者有之,异军突起者亦有之。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是非成败,说皮论相,见仁见智。书界同仁宁作壁上观否?试看今之书坛,凡政、儒、商、学、农济济之众,或顶礼膜拜,或泼口詈骂,或学究天人,或自标异类,或参笔悟墨,或抢乖买拙。又三日一赛,五日一奖,名目繁缛,应接不暇,直让羲之瞠目,真卿结舌。然独不肯放过国字号大展者,盖皆有意引颈一试大展刀锋之快哉也!即如是,诸君何不一试?”
2 h  O7 @! Y/ G5 w* W% \! f    数年以前,与友一边雨夜品茗,一边筹备八届国展作品,言谈之间,有了以上一段思索。当下,正值书坛奥运尘埃落定,我辈在体察个中滋味之际,不仅重又想起这段对国展爱之恨之痛之慨之的品评。现在想起来,这国展,还真是个横亘在当今书人心坎上的一道关隘。
+ U% Q3 ]" a4 o& V3 D6 h    站在这座关隘之前,今天的我又有了新的思考。开门见山的说,无论是具体形式上的参与,还是内在心理上的参与,一己一时之得失,应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从参与的过程中汲取、提炼出一种东西,这东西,能够支撑你我健步前行且行之愈远。我认定它应该是一种健康的文化心理。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 o' x% Z$ |# g; L( S* E) M    因为爱,我们选择了书法;因为爱,我们才不由自主地参加书事活动。爱,是爱好、热爱、钟爱、痴爱等一切针对于感情对象的心理总和,其最本质的定位,应该是那句“爱,不需要理由!”。我要说的是,既然诸君热爱书法的初衷并非是要拿她来换取什么,博弈什么,就应该明白这同时也应该是你我习书爱书的最终归宿。它是决定你我习书和参与一切书事活动的心理承受底线,引用时人总结的一句八字真言,叫做“胜固可喜,败亦坦然”。
& ~/ a3 \6 X  r8 }- C( P$ O    可喜的是,你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你是苦心人,天不负;你是金子总要发光,天生我才必有用;你是十年磨一剑,今日把试君;你是数度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你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喜的是,你是长者可敬、后生可畏,你还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已经捉住老鼠的好猫……。总之,在你书法修行和人生体验的漫漫长路上,真正算得上一件功德无量!当然,可喜的还不止这些,你还可以亮职夸官,一劳永逸;你还可以人前显耀,自命不凡;你还可以数典忘祖,节外生枝;你还可以开馆课徒,授人以“鱼”,……,真可谓“功莫大焉”!
2 }7 I# i, g; \% I; Y& B其实,真正的成败只有自心知。走旁门,使左道,何尝不是人格之败?追随时风,舍本逐末,何尝不是术业之败?雇用枪手,沽名钓誉,何尝不是道义之败?移花接木,穷形尽相,装腔作势,削足适履,何尝不是志趣之败?如此看来,落选之败又有何妨!无非重新来过,并无人格、术业、道义、志趣之忧。黑夜只能遮住阳光,却遮不住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
8 M  ?3 c/ \* L' g    我看到,一次次的国展就像平静的海面上涌起的洋流,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的漩涡,足以在向心和离心双重力量的作用下,排山倒海,鱼龙翻舞,任席卷于其间的一切物什和生命个体产生失重、产生失衡、产生失态,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的东西均更有可能构成漩涡的核心。好在艳阳总在风雨后。当一切复归平静之后,大家方才更加体会到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真实与可贵。也许,决定一时一地之成败的是展览,是评委,是机制,然而不要忘了,最终决定你我成败的永远是时间,是历史,是后人。大浪淘沙,岁月无情,今是而昨非,来日犹可追。
& c' M9 H3 p& n- y! ~  |3 K    记得一位知名的大学校长慨言,如果你给我足够的条件,我可以造就一个出色的科学家,却永远也造不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国展亦如是,就像奥运赛场上的金牌、鲜花与掌声,永远都是用数不清的心血、汗水与千万次的跌打滚爬换来的。也许,艺术的法门并不太多,而是大家对最简单最实在的门径缺少足够的信心和耐力。因此,我赞同这样的观点,要把国展看作是检阅,是检验,是约定的游戏,是铁打的营盘,大家所能够做的,就是要在国字号大展中尽可能多的参与几次,用一两次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得到社会的认可,增强进步的信心。正气,你顺着它,邪气,你避着它。成名不易,成家更难,入展获奖仅仅只是习书的又一个开始,而远非终极目标,真正的功夫与境界最终需要在比展厅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时间里来完成。
- D' J* ^$ a) ]+ n- v# O! z% `
4 Q. G% q, C3 z$ a. 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3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柳青凯:
   
【青凯观点】:  我感谢九届国展
% d% ^0 ?8 |- J. ?( ]) S. V
   
九届国展评审结束了,网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同三万多位落选者一样,青凯也有很多感概,然而与大家不同的是青凯没有批评任何人,而是把本届国展做为一次很好的认识书坛的机会,我没有理由不感谢九届国展的组织者们,就算有很多否定它的声音,但它仍然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展览。
说他成功一定有人会说我是在为书协说话,其实不然。青凯理解的成功是,本届国展敢于将问题公布给大众,让大众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它的成功。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敢于暴露自身的问题,就一定敢于改正和改革,仅此一点,青凯就有理由拥护九届国展。: j7 o" f' A% V- `. l, L
下面是我对九届国展评审期间的几点认识罗列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请列位方家指正。

: K8 e; P# g9 i) m. i' c/ T
) m0 t8 z4 A( [4 }( O
一、"题签"问题
2 d+ Y- a4 X6 D  r" d' @: Q+ M
几件"题签"作品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以前也有,只是这次的透明度增加了,问题也就成了问题了,我想中书协也没有料到这个问题的出现,这只能做为一个个案放到下一届去解决了,
第一天篆刻作品评出来的时候,其中有几件作品是书坛名人题签的,这是网友们给九届国展的第一枚重炮。以青凯分析,几位书友的作法的确不妥,也实在不妥。为什么找名家题签的人不多呢?这说明大家都还有着传统文人的自信,不屑于靠名家来为自己作品帖金。如上几位先生的心态就有问题了,第一对自己的书法不自信,第二担心不能入展,第三想引起评委注意。说实话,青凯的印屏也请了一位名家题字,但青凯没有让人家落名字,为什么呢就是怕万一入展了大家笑话青凯靠名家争面子。其实这个问题在以前的展览中也都广泛出现过,这次要不是网络的介入,透明度增加了,不然大家也不会如此的关注,必竟篆刻入展的人数只有八十人,谁的眼里能容下沙子。问题既然让大家拿到台面上了,那就也是一个事,我想中国书协也会把这个事情做为一个个案放到下一届去解决,在下次展览中注明,所有名家题签的作品无参赛资格
# r6 O# F9 A. @) E. f" @! f4 z# r
终于把国展印屏中的"题签"问题,当成一个不小的问题。这就是网络的力量,我想中书协既然能做出这样一个有透明度的展览,就也一定能听到大家的声音。
9 G" @0 \, ], B' f0 N3 q5 c  R
* L8 W% d; \1 A
( Z8 a) y: |8 h/ R; e! a
& T, U0 ?& N1 h& ]+ W1 O! A% L
二、篆书、楷书评出来了,大家为什么不满意
先说楷书,三个原因:
一,当下篆书发展缓慢,原创型书家几乎没有,大都在临摹集字阶段
二,评委力量不够,不能做到风格兼容,
三,国展第一次分书体评选,经验不足 ,
1 P; e& H/ d5 F! ?
可能篆书的取法对象比较广泛,品种太多,不好调节,评委太少在书风的审美取向上不能做到平衡也是一个很主要的问题。当然评委的眼光也的确存在在这一定的问题。
, Z% b: z8 i5 m! F, g" X& k
类似楷书也出现了不满意说辞,我认为除了与篆书同样的问题之外,楷书的评委中,以魏碑为体的评委比例大,所以魏碑作者入展的多,而锺繇一路小楷入展的少。

& u8 Y8 ~, J: T% ?
分书体评选的初衷是好的,但评委少量少了,审美上达不到风格的多样性,下面我们可以引看来谈这个问题:

, W5 z! R! ^4 X0 U
9 R  Q$ O/ k! C- U1 k% R! D2 B$ h2 E' q8 }8 ~
三、骂声太多:都是分书体评审惹的祸
从投稿量上看,过去的评审办法已经不能适应这个当前局面了,张海主席把人气聚过来了,却没有做好面对这么多作品如何评审的工作,这不是他个人的原因,而是整个书坛的原因。世界在发展书法在发展,展览也要发展,尽管中书协对这次国展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还是不能让大家满意。所以我认为很多人只是发牢骚,牢骚满腹而不能把目光看远一点。
我觉得现在单单要求评委怎么怎么,或是期望评委怎么怎么这都是没有具体的意义,除非不进行评选.既然必须评审就一定会出现各种左左右右的问题。
5 A; b) U0 t& b1 r( e
今年当代篆刻艺术大展的成功举办,青凯有幸在展览期间参加了研讨会,可以说是参与并见证在整个展览。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到了四个方面一、展览的艺术导向回到包容多元的中青展时代。二、展览的组织导向走向团结一致的和谐时代。三、让国展的评审导向走向以人为本的**时代四、让国展的信息导向走向方便快捷的网络时代,可以说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应该是一个很成功的展览了。并回来后看作品集,仍然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
如今九届国展在国人的期待中评审完毕,即引来网络书友的各种声音。从九届国展的组织和评审的机制来看,可以说是比当代篆刻艺术大展更为阳光和开明,然而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
归根结底这个问题还是在于评审,如何组织评审,如何引导评审,如何约束评审,这是内因。而如何突破评审的局限,那就需要对国展进行改革。

6 J) k; o( J/ [. Q9 c3 @) o
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分书体评审的愿因,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和九届国展的组织机制差不多,为什么到国展这里问题就出来了?答案是:分体评审中书协还没有经验。
在我看来,篆刻评的就不错,行草应该问题也不大,为什么篆书和楷书就出问题了,评委的审美观没有达到平衡,就容易出现作品风格的倾向性出现偏差。
为会么单项展的骂声少了些呢?因为单项展评委多,精力集中。一个综合性的书法篆刻展的全部收稿,其中各个书体之间的艺术水准是绝对不能按各个书体的来稿比例决定的,当代书法行草书的发展就比篆隶书要进步的多。所以对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展览就不能像“计划经济”一样评审,而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体制综合调控。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一个充满变数的艺术活动,这个艺术活动才会适应艺术的发展,所以艺术这个鲜活的东西,是不能平均分配比例的,这样做只会违背艺术发展的生命力。

7 a+ T7 \: X/ W
所以我认为全国展这样的综合展要和各单项展有机智统一起来,通过单项展选拔人才,然后集中展示,不失为一种办法 。   
: g! O# k, O2 y1 l

/ M, u3 g, N3 L# a" d( ]2 [
四、国展的出路在哪里?

5 R1 S" `9 j; D/ v' C& H; _
每一次全国书展的结果都不会让所有人满意的,也不会让历史满意。所以它永远都有进步的空间。
在网络媒体带来的发言自由的驱使下,中国书法的现行体制也必定会改革下去,这个任务是中国书协的,也非党领导下的中国书协莫属,能成功办一个展览也一定可以吸取大家的声音。
另外我感觉书协除了做展览之外更应该做的是如何引导和培养广大书家良好的书法创作心态.对国人的书法热情从展览向更深的书法精神转移,如果能站在这个高度,再进行全国展就会更有意义

' s/ |) V/ O! X* K
丁剑说的好:以后的任何展览都应该向着多元的方式发展。我认为国展的出路可以有N个方案。邀请展,精英展,海选展,等等各种展览的形式共同组成一个更为包容多元的全国展。
" q( G( m, d' M: [$ g

1 H2 \" T: w" g. ~" J( G+ E& I2 B1 A# B2 z. j) `) T

7 u$ Z7 {; Z& _' d
五、有一个好的心态,理想会更加高远
国展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真是为了书法事业,我们不妨期待他的理想更为高远一点。
- ?. v& X4 I. [
我想现在不管国展的结果如何,骂国展的心态总是不对的,如果将心中的不快转化为一种更为深层的思考,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 ?  o% l6 O/ e
中国书协的全国展走到现在,正在经历一个书法人浮躁心态的一个沸点,这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问题,也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所能左右的。当代书法因为展览而发生的流变,已经让展览成为一个名利场的结症正是当代书法的主要特征。当一个书法人要面对书法功力的锤炼,个人风格的磨合,还要把握时代书风的脉搏,以及适应展厅艺术所必要的装饰拼贴手段时,书法人的精力无法全部运用于书法的精神内核,所以这个时代必将是浮躁的,并且还会继续浮躁下去。

: o6 `5 d% ]5 q- F
所以我我们希望,中国书法的全国展一定要进步成一个真正的体现当代书坛的最高水平的展览,尽可能地表达中国书人的愿望。只有这样书法才能正直适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做为国人寄托情感的人文精神。
5 V( A% b4 ^3 ]. v, ^8 k
现在书法繁荣了,一次全国展可以征稿六万人,这怎么说也不是一件坏事,所以我们就更应该把书法的事业做好,让全国的书法人因此而感受艺术的至福。书法艺术在发展,下一届全国展征稿到十万件怎么办?二十万件又怎么办呢?所以当书法越来越繁荣了,中书协的任务就会更加坚巨,可谓任重而道远.
7 C! m  \! w3 n+ V2 o& ^  I% \
我在这次投稿落选后有一个感叹:就算你这次是一等奖,那又如何?你到底刻的怎么样了?写的怎么样了?

( t9 P9 l% e# u, A
为什么我们的时代不出大师,因为名利把大师的萌芽拔掉了。
你真的能把一种风格的书法技法搞通了吗?
你又能在你追求的书风里面注入多少人文的东西?
就算你有文化了,懂技法了,你又能让自己的作品承载多少艺术信息?

, }* C% D( m0 A: e$ O7 z! y9 r
所以我可以参与投稿,但我更多的是要从一次展览之外看到更多的关于书法本体的东西,我们说王镛,石开有高度,我们为何不让自己也上升到这个高度,或者更高。我这一次落选了,不要紧.我参与国展只是为了证明一下自己,别的就没有什么了。接下来我要做的是如何让自己的书法与理想中的近一些,再近一些……
注:柳青凯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与出处。
, D$ s' \( K8 i* A. Q% z& h
+ B) B: K* U0 n+ V7 ^3 O

# F, Q! ?# s2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10-23 17:2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3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虫甬 :
: Q( n7 _2 c4 J
“国展”对书法文化精神的伤害|
% \8 ?8 a5 O$ ~% e6 Z2 c{5 v& @- I/ ?( i3 b- X2 T5 g
e

. a- L! e4 |. H; u# E0 R7 g+ A+ J( N+ u: P; P' V; C& o) w

, S- E- |3 R; M( e1 I    在我看来,所谓的“国展”,就是书协这个准官僚组织以名利为诱惑,对书坛施行掌控话语权的一种手段。从短期内看,它繁荣了书法的创作,而从长远上看,它对书法的文化精神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因而是弊多利少之事,对此应该持有一些批判的精神……
1 u! ^- N, g7 @1 x
0 y/ f) D. u+ ^3 C
+ }! S: \8 n$ w6 o0 @: H0 X
(先撂一句话在这里,具体的论述以后看着办)$ D2 m$ E3 C7 `0 G0 x
6 B7 [7 @0 Y8 q% k7 U2 x# X% X
    不知道网友们有没有兴趣参与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3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尘世幽灵 :

; F$ P; Q. j1 K* o1 u
+ m' {$ p2 P! M; }* R& I8 d) V
一个门外汉对国展的看法……
" R) R! p0 b" {$ _
) E: o* ]2 e0 G7 t! N
    我真的是门外汉,骗你的话你可以毙了我,我到现在为止,还不懂《祭侄文稿》好在哪里,也不知道《兰亭序》为什么被奉为天下第一行书。还有,我的语文水平特别差,因为我是理科生,所以写得不对的地方,还望大家多多包涵。2 W" W* O8 W6 `. Y& u, K9 w/ U
) J7 l: ]3 B! e% J/ o' T6 a

  \0 b. a  `. p  `7 e! P: k- W
   对于国展,很多人都持否定态度,特别是参赛落选者。我是个有话就说的人,不吐不快……
( t  F& u. d! C' o+ ]3 \) K- |/ E% J7 I
   1、为什么大家对国展期望怎么高?

* F3 ]8 ?$ k7 A% L& D2 e3 Q; W5 J& w
       如果国展没有水平的话,为什么大家还拼命投稿?难道大家都是傻子?说明大家还是承认国展的。$ E8 q& f& f' O% L: T# Y
1 _+ \7 G1 k* E+ k+ ?
+ r2 O% d! w; T
   2、为什么大家对国展失望?
3 k- G* f$ }, q  k( c3 F9 b: y6 P3 u" v2 U6 D
   有的人是因为自己的作品没被评上,有的人则是人云亦云,哗众取宠。没被评上的作者,其心情可以理解,可是说话太偏激者,则请自己反省反省。君不见,很多人总在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其实,自己认为自己有才,别人不这么认为。当然,有的确实是“和氏璧”,但是,我想,这样的情况不多。既然参加比赛,就要做最好的准备,和最坏的打算。遗憾的是,很多人只做了最好的准备,没有做最坏的打算,所以一旦失败,就承受不了。

1 }. y: B+ u+ }+ Q- c5 P& ?
+ Y. e7 M) F: Q% V3 \   3、失败了,你还玩书法吗?
; H7 A# M* G1 `8 B3 O8 m

6 O( n1 R# ?% v6 O         这里涉及到“学习书法的目的”的问题。你学书法是为了什么?有人把入国展、成为中书协会员当成自己的追求目标,一旦达到目标,下一步就是靠这个吃饭。我这样说,可能很多人不同意,呵呵,不同意也罢,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求同存异。在下不求进取,所以没想过成为什么会员,但是每次写字都很开心。请问大家:你们写字的时候,是痛苦多一点,还是开心多一点呢?
! ]' \  A; U' N4 C0 k8 ~) i; M- S5 I" m& {* |
    4、如果你入展了,你还是这样评价国展吗?
' K7 ?. V4 m2 \. r0 \  T: X

4 p. l1 X2 q$ s. }6 o1 M    我想,绝对不会。
4 U9 D( H) k/ A- g( k' c
8 w2 T3 y2 r; L0 w& D" }# q
   5、一些朋友说到,有些“种子选手”落选的问题,我想问,是否一个人的每幅作品都一样精彩?3 b6 H; H) i; I$ h, O2 b$ f4 ~
$ ?1 B0 }0 G$ F; z, I
         同一个人的字,有好有坏,不能因为张三是名人,所以就一定要入选。名人也有很多不好的作品,不说别人,大家看看自己的作品就知道了。或许你的这幅作品卖一千元,另一作品可能只卖一百,有没有这种情况呢?有吧?6 d& k+ `0 A1 o( Z) Q

& ~5 y) N& X6 `# @
   6、对于评委的看法。9 h) y) `/ p4 g3 N7 {! B! d* ]3 a

8 S( u! u2 Q, s' C4 X- B        为什么大家在事前对这些评委批评不多,而事后才批评?原因就是,这些评委都是大家心目中的大书法家,确实有很高的水平。既然这样,大家就不应该对他们的水平再怀疑什么。当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的作品可能真的很好,但评委有他自己看问题的角度。
' }8 @2 }3 I5 S" N
! l, K& G2 E* v/ C9 s
        或许有的不是因为水平问题,而是因为人品问题。这样的话,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相信评委是公正的。
4 y6 t* a; u. Y* }4 ?( r
( F- V+ R/ q+ y4 _2 Y) s6 `& g8 `( |       再说一句:请大家把一次半次的成败看淡一点,多把时间花在搞书法上。(如果不相信国展,以后就不干了;如果相信,下次再来。呵呵,就这么简单……)

! L! `" U/ m% \& |, H, A

  j( t0 h4 F# J* v[quote]
2 T; j0 t& H  p% Z8 K; @4 @
+ X3 U. Y, U. k! a
[quote]如果你同意我的看法,那就em13
) _8 G( m% M$ g; w9 C+ R. E* p如果你不同意我的看法,那也em13 3 K+ |: S% D8 S3 @" f1 X& P6 M
求同存异,求同存异!!希望学术上的辩论,不要影响到感情。+ B& [+ i  P9 X; }. ]# b
不要因为学术上的分歧,而在感情上有分歧。- c* Y  l4 w  s1 K& q. L

# P" ?# ]2 j0 A- R* g8 n; L

# y, Z' d* p; B
( r! X3 j; _5 p, @0 Z9 |8 s; c
! R- [2 F9 T: Q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10-23 17:2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3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厦 :
是慰藉心灵,还是震扰神经?6 N& r% _7 y) q
' k& a6 I+ D" g( K

* l3 C2 z/ ?2 w. j2 S
  本年度最受瞩目的书法赛事——九届国展的评选刚刚尘埃落定,国展“大胃”所囊括的“存活”作品通过网络媒介迅速及时地得以展现,想必参与其中的书法群众演员们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吧.从这点看,展览已经悄悄地控制了大家的心态和情绪,甚至还有更重要的审美趋向,当你想征服它的时候,被征服却先是你。展览不仅仅是由艺术传播途径向市场运作方式的简单转变了,而且它是借用书法的名义践踏了书法自身,是对书法文化载荷的自我削弱。
" V7 w2 B  b8 B9 k# i8 j! f5 z! q6 Y$ |. w2 h( Z; H! T* H* F2 b. G9 O* ?( |
  看看这些“未淘汰”的作品,是慰藉了心灵,还是震扰了神经?是传承了经典演绎,还是高扬了时代旋律?我们扣问、反省、思索,最后的答案是模糊的。一些作品虽在传统樊篱中,却单单是盲目的图示化再现,一些作品过分追求形式感,明显的喧宾夺主,还有一些作品很会“闯关”,由表及里实在是“姿色”难寻,竟然幸存了下来,不知是什么方术在奏效?
2 {; D' o% q7 n( n    z4 W- @. p7 Y+ s4 J5 ~3 g
  为什么这个时代会有那么多存有惰性的书家?难道书法的命运就是需要展厅来打造吗?很多人受到了展览的伤害,当即愤怒感言,以后要与它“一刀两断”,这种一时的绝缘却代表不了永久的绝情,当新主题的展览接踵而至,在光环耀眼和头衔珍贵的诱惑下,往往又重操“旧业”,厚着脸皮踊跃投稿了。这里不是嘲讽,而是悲哀!在展览无声的蹂躏下,很多人染上了“奴性”色彩,以博采的心理渴望得到认可,试想,一个人的艺术思维受展览所左右,经常做着“克隆”、“移植”、“嫁接”、“变种”等技术层面的活儿,会生发出什么“鬼模样”作品来?当展览以素材的身份成为人们视野下的聚焦和谈资时,所形成的社会语境,对书法生态的理性构建,是动力,还是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3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em2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3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好文章,学习了大有收获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3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致中国书协领导们的一封信! v: l9 x. Y3 j. n& A) e
/ o' j" O% ^4 Q
5 X2 X% H9 J/ q5 j/ m
致中国书协领导们的一封信中国书协全体领导:
" H% `: C/ y, u" N. b& f* y5 }        九届国展已然轰轰烈烈的结束了,然而对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评选机制的完善并没有结束,是任重而道远.九届国展从组织到评选过程可以说和以前相比已有较大的进步,但是就公平公正与透明的评选来说,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就此问题,我进一言,抛砖引玉.以期完善今后书协主办的各种展览评选机制.  
2 ^( Z* W% o. {. M' s  第一:匿名评选.这个匿名有两层意思,即投稿作品上没有姓名和与作者相关的记号.作者投稿时随作品寄上一份登记表,此表上有姓名和联系方式,联系地址.书协收稿时可以将作品编上号码,一个号码对应相应的姓名.也就是说在评选现场,评委看不到作者姓名和相关记号,这样的评选才叫公平,因为与评委相熟识或评委知其名,这些都会干扰评委公平公正的评选.第二个匿名书协已做得不错,就是评委会成员名单保密.并要求评委会成员自征稿之日起不得参加任何关于国展的强化培训班.  e' l+ d; T8 P" v
  第二:强烈要求取消中国书协会员免初评,同场竞技,这是非常不公平的等级制度.试想大家都交一样的评审费,为什么会员搞特殊呢.何况一些老会员在地方上只会吃老本买买字,根本无上进心和创新可言,如此制度既将一些有才华的新手排挤在外,又助长会员歪风.
( i% F! m: E* P) L  第三:此次国展采用不同书体分开评选的方式,这是评选的一种进步.但是在选择评委时要考虑到评委的风格,让不同风格的评委的比例保持平衡.比如楷书评委中写魏碑、写唐楷、写小楷的各占三分之一。行草书评委中明清调的、二王书风的、流行书风的比例也要相对平衡,这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评委的个人意志而倒致某种书风占绝对优势的弊端.另外加一条,评审时间过于急促,在一两秒的时间里,评委是无法完成对一幅书法作品负责任地全面地品评的.这种做法就是对五万多件作品的不负责任,是对几万个心怀希望的投稿者的不负责任.
: g7 e7 j4 C- ^. H7 U8 z: [  第四:要求获奖的参加现场笔试,其它入展的作者也要通过DV将写作品的过程拍下来刻录成光盘寄给组委会.以去伪存真,一视同人.  
6 r- i0 d* P* W  第五:允许具有实验性的作品参与展览与获奖.如让艺术良性持续长久的发展,必须具有开放的心态和思想,书法艺术自从失去实用的历史情境而成为纯艺术.这本是一种进步,就如西方绘画从开始是以为人画肖像的实用到后来演变为印象派表现主义野兽派等风格的纯粹感观上的刺激和欣赏一样.但书法作为欣赏的纯艺术已有百来年的历史了,它也随着时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比如日本的墨像派,书法吸收了绘画的很多元素丰富了自身的内容.继而书法随着后现代的到来而介入社会,成为活的有呼吸的艺术.比如一些当代艺术家利用书法来表达观念的艺术.(如徐冰,谷文达等)也可以称为观念书法.书协应具有包容新书法艺术的成长与发展,而不应使之萎缩以致成为活化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晓勇 :
九届国展,让我失望!
  备受全国书法爱好者关注的九届国展评选揭晓,我和大家一样,怀着好奇之心,本着学习的态度,打开了书法网络,观看了获奖及入展名单,浏览了书法篆刻作品,不是我没有入展就发牢骚了,而是离我们的期待太远了,那些获奖作品也经不起推敲,中国书协会员作品免初选或直接进入终评,中国书协理事不入展不行,中国书协各委员也得照顾,主办单位的东道主现象,好象这些都已经名正言顺了,一旦那位理事、委员投了稿,就像是艺术界的特大新闻一样,入展就是当然的了,谁为落选的爱好者想过,那一张张宣纸代表着什么,还有许多特殊情况,时间匆忙,评选草率,怎能对得起50000件作品背后的心血甚至生命?连全国大展都这么急噪,难道还有比这样的国家大展重要的事吗?1 D3 i- [: n" E: a0 \% D
  九届国展,让我失望!

. x3 J% J% X-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