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daxia

草书十问——周永健先生访谈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如何理解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关系?答:楷书(此狭义地指帖派楷书,而非指碑派楷书)之于草书的作用在于:1、汉字字法构成的基本规律反映于楷书中,此是行草书无法绕过的基础。2、楷书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极尽精微的特殊能力,它要求书者具有精熟的字法构筑能力和准确无误的控笔能力。这种控笔能力能反映包括中锋用笔、提按、使转等诸多与行草有联系的笔法形式,所以它是书者进行笔法训练的极好载体。3、楷书的点画意态直通草书的点画意态,“写”草书与“画”草书的区别除笔法的差异外,点画形迹所表现的意态亦是判断的助因。当然,除楷书外,隶书亦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汉字字法构筑的基本规律,它既作用于草书的形式表现(特别是章草),亦是进入篆书笔法系统的重要通道(草书中的篆书笔意是其艺术表现中不可缺失的表现形式)。所以楷书、隶书既是书法艺术中独立而在的艺术种类,又是进入草书以及其他书体的重要基础。楷书和草书有如此重要的关系,但不能说楷书写好了就自然掌握了草书,草书仍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用笔要求。孙过庭《书谱》云:“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准确指出了楷书、草书既同(均有点画和使转),又不同(点画、使转在各自书体中形态有变,作用不同)的形式特点,因其形式特点,故在艺术表现上产生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笔法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请列举您心目中的历代草书大师,并简要评价他们的草书。答: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审美指向均可产生有差异的审美选择,我心目中的历代草书精品或反映了我的艺术认定,这种认定和其他的认定或有高低之分,但不能认为它是惟一的,各有所好便成各有所取。以大草论,张芝《冠军帖》的潇散流落、清逸高华表现了贵族艺术特有的典雅;怀素《食鱼帖》的劲健清刚、静逸深寂表现了书者心性澄澈的高怀雅致(尽管怀素为出家僧人);张旭《古诗四帖》表现了手心双畅,随机生发,解衣槃礴,物我浑化的美,尤显书者鲜活的生命状态。此三者为我所重,推为草之神品。此外献之的风姿潇洒,山谷的浑朴雄肆,徐渭的乱头粗服,祝枝山的意气风发皆为我所倾倒。在晚明书家中,傅山的精品似为王铎所不及,王铎的整体水平似比傅山略高,此皆为草书创作中的重镇,不容后之草者忽视。在当代草书家中,我独推重林散之。谈到林散之在草书史上的地位,当代争议甚多,列林散之为当代草之英杰,似无不同意见;列林散之为当代草聖,则毁誉骤起。褒者以为林散老之草燥裂秋风,润含春雨,风姿潇洒,笔力惊绝,气息清醇,格调高雅,可并论前贤位列草聖无疑;贬者以为林散之长于篆意,中锋曲转而多“画”意,帖派笔法至简因失旧法。加之所用工具为长锋羊毫,虽用长见韧,但用笔扭甩而有程式化之失。两种意见各有其合理性,因之道出了问题的不同方面。但我解读的林散之或成另一视点,如果书法艺术有若干层境的话,则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修相、修艺、修道三层境,此与丰子恺谈人生三境界:物资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相类。而林散之则纳书法艺术三层境于一体,最终缘相求艺、缘艺****而入修道之境。这样评价的根据是:林散之以儒而涉道,以儒而归释,三家通会融之一身,进之身心互转而知行一体,完成了林散之由资质而学养、由学养而心性的高度完善。任何接触林散之的人都能深刻感受老人质朴天真、心性无染,执文溯艺、无任纯粹,执相求道、力穷根本的为人、为艺、为学态度,其人格魅力和智者风范今世已罕。作为林散之修道之证的事例甚多,如道心无累,不知名利为何物;缘相证道,力显书法艺术对道的承载,以物我无隔,人艺一体而直达人天通会的大自然、大自由、大自在之境。这样的认识似乎虚而玄了一些,那我们还是回到因艺识人,因相辨艺上。老实说,林散之的草书作品如离开了原作,而仅凭印刷品发论是不足为信的,因为林散之草书特有的清逸鲜活的墨法、苍茫一片、神采溢出的枯笔,均可因照像和印刷失真而失去风采。我曾在马世晓先生家中拜观散之先生草书,其郁勃鲜活的用墨溢出清寂之气;其用笔的坚韧、变化的丰富发散生命的内力;其体态的潇洒、自在无不反映了其纯粹高洁的人生境界。多年以后,每一忆及,该作品的风神还楚楚而现眼前。尔后我又陆续接触了不少私家收藏的散老精品,愈知印刷品,一般水平的作品不足为林散之草书定位之凭。林散之草书以形质气格论至少执长可矫当代草书尖、平、薄、做,以及黑气、霸气、傻气、油气、俗气、小聪明气之弊,而在草书史上因其所长而迫前贤让一头地:林散之用墨的丰富鲜活,虽出画意而非离书法本体,较之王铎的涨墨入书,更见气息的清醇。林散之注重点画之意态必以笔力为基质,故雄劲的笔力挟情挟意作用点画,尤见内质的深厚和笔力的韧劲。此特点使燥裂秋风、润含春雨的形式表现有坚实的依托,使生死刚正的儒家风骨有“正宗”意义的反映。缘此用化,其书似柔还韧、似刚还健、似慢还疾、似轻还重的“线条”内质,直达太极之境。林散之在生宣、长锋羊毫、鲜墨、宿墨的使用上,机抒自出,在草书的历史长河中显示出独特的创造性。林散之在纵向取法中特重二王及怀素、董其昌、王铎等草书大家之书,但学而能化,融长而出,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故其草非可为其师法所牢笼者,此亦为确定林散之草书地位的重要条件。总其所成,林散之借用自己已成风格的草书符号,缘相提炼以至精纯,缘相而证真空妙有之境,缘相而显其高华无染的生命状态和丰厚的文化修养、艺术修为。林散之晚年的草书创作尤显人书俱老的化境,因之为他草书非圣亦贤的历史定位提供了更加充足的依据。至于前列贬者所议之不足,虽非妄论,亦由视点不同所致。技法的简繁及旧法体现的多少并不是确定艺术高低的绝对根据,王羲之笔法至繁,弘一法师、八大山人笔法至简,均可缘相入圣。书法作为一种艺术的意象符号,简约而至纯粹亦是至高的境界。在草书的历史长河中,草书大家不以微瑕而失其光芒者亦大有人在,如山谷之草偶显自然微亏之象、徐渭草书不佳者略见败落之态、傅山草书非精者稍出荒率之形、王铎草书至巨者时有气息不清之失。是知十全十美之艺古已难求,而相之为用,艺之为倚者所求为何?判断书法的高低成败虽不能舍形舍技而凭虚为论,但其决定的因素还在书之气息、格调以及书者借书而出的人生境界上,失乎此,则书真为匠者“无所用心”之手艺活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6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金木水火土五行论书,分解书法的构成元素,说明周先生深明五行奥理.
4 o' e  V6 G( g9 K, E* x( o金刚易折,非火不能成其器.
- g% L# Q) h' ^0 F* v0 ]火焰易烈,非水不能相济.
9 h6 \0 O. h8 D3 X1 l水泛易滥,非土不能阻流,
4 L* \. \. E: L  ^8 D1 q5 T土燥不能生万物,
  t2 z) o5 d! S( C& e木湿不能生火.
# J6 c' p6 r9 F$ Q8 i* @2 a草书以金木水火土相生相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6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永健先生的大名曾经耳闻,只是我没有过多的关注其文其艺。今日拜读周先生的访谈录,感觉并非浪得虚名之人,而是有真才实学和真知灼见的一位实力派书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7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2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象看电子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