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6-4-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3834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梦想古人! Y, X' e+ ?0 v, [- ]0 J! i
( |0 [1 A7 P- f$ J4 X
(招雀园主人)
# J2 @7 s# H3 x Y9 ~! V
& I V! ?+ f, R" l3 U+ |7 X3 J0 |& y
今天的书法家大都想把自己的字写的“古“一些。 “今不逮古”似乎早已成为书法界思维规则。
9 s1 y( J6 l$ j/ @7 r6 ~有人为了“古”去做古。把自己的作品涂上浓茶、撒上盐或醋,造出作品的沧桑感,试图增加此许古味儿。( A+ j# n* J t
有人为了“古”去临古。甲骨、石鼓,钟鼎、铭盘,取法乎上,力追久远。
( @4 q7 G: A* U 为了“古”去做古、临古,往往势与愿违。绞尽脑汁的做旧,就如《夜宴》里的葛优,豪华古装的外壳下,挡不住的一派现代幽默滑稽相。为了“古”而临古,也只会是古代装束与现代服饰的简单拼接,谈不上“古”与今的神交貌合。隶书里偶尔掺合一个篆书偏旁,不会增加隶书的高古气息。
% Y0 E+ o( Q9 b& Q+ Y 字怎样才算得上“古”?古人已经讲的很明白:“古质而今妍”。
: F, @% X6 ]8 r) o& V/ s 什么是质?质者,质朴也。 T" R+ }/ P7 r7 }1 r) ~$ z) p; r( R
字典里这样解释“质”:朴素,单纯。
8 T2 o& h- H7 T9 o9 Y 字典里这样解释“朴”:朴实,不矫饰。* A& ]3 P3 J, h! b* B
字典里这样解释“朴素”:不浓艳,不浮华。
8 U3 x2 N5 a* W7 r/ Q& H 古代的书法作品取材因陋就简,笔法简单纯朴,结体因字赋形,布局概出天然。无不符合“质”的特性。
+ H9 C# H# c: Y u% W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无规无矩、无巧无饰;峄山碑,笔状如箸,盘环曲屈,谈不上用笔技巧;石门颂拙稚天成,毫无匠心可言。但它们的古质至今仍给人以艺术的震撼。& W0 S9 ~4 X; R. G0 W! h V
古人书写的目的是“适以记言”,在文字的实用状态下流露出原始的审美意识。看古代的书法作品,总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
( s$ d- F p; r" t1 s7 N8 V! n# S 随着历史的发展,当人们把书法当作一种艺术来修饰雕琢,由单纯变得复杂、由自然天成变得浓艳浮华时,当人们不再满足于“适以记言”,把书法当成一种互相淘染、竟奇斗巧的炫示物的时候,书法的“古”味就离我们渐去渐远了。, ]5 u- \) E/ \
想让书法古吗?如果把临古当作描画“五官”的手段,那么做旧充其量只是一件可有可无的“衣裳”,古朴的心态才是造就“古”的思想。
; S) J0 s3 v0 z" q9 G6 A# ~ 当今书坛,充斥着的是那种为展览而创作的浮躁:极尽奢华、求大求奇;呕心沥血、彻夜挥毫;冲刺培训、临阵磨枪;南北奔驰、求访名家。面对展览,有的只是“大敌当前”,积极备战的忙碌,还有几人有一挥而就、闲抛闲掷的心态和勇气。3 E; L1 K1 e9 C2 M
古人那种“偶然欲书”、“天朗气清”、“无意于佳乃佳”心态下的创作冲动越来越少,创作出“古”意盎然作品的机遇也就越来越少。8 |! b+ k/ o& e; _3 l) s
现在,我们似乎还能从民间老翁自书自挂的中堂里、从乡村秀才们为街坊邻居免费书写的春联里、从百姓婚丧嫁娶记录份子钱的帐簿里、从城市边缘上“娟娟发屋”一类的招牌里体会到一丝古朴心境下的书写状态。! }; P6 U8 S3 e. t, v) H9 ~7 I
* U _- s6 ?( b! L
“妍因俗易,质以代兴”,或许那种古质状态下的书法艺术已经成为一去不归的旧梦。“天然质朴,与古人交“,只是当代书法家们一厢情愿的梦呓罢了。
! F- p- l4 T/ A6 D7 \0 R% z& D" {+ i% i3 d$ m. A$ Z
(2007年6月26日草于招雀园)
3 u, z( n/ S6 \/ L! x
/ {: _( V# [9 k[ 本帖最后由 招雀园主人 于 2007-11-8 15:0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