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6-4-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809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6-20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如影 " [8 W* f" t2 j; ^
" ~6 S- m' P. Z# b2 Y3 C( t3 Y5 A% Z# |0 N9 d
认证会员* G; k+ g" F2 f3 G; c N: b% Z
/ j# O. l# A& a
" [& K$ M b* |* e# \
! k6 |, W; [1 I
5 V4 ^" {% B A$ E: L. NUID 45609. e1 R$ n) B" L1 u
精华 0
3 o+ k, E& q* r+ \9 F: S积分 8150" o2 g2 O. ?, T0 T6 o( X/ U9 r
帖子 124
, j8 a+ q7 O4 I0 N' Y( X0 ]' g金钱 7304 元
9 e1 E( p1 Z, Q+ {% v/ ^# ~) |阅读权限 30
' y- ~& z" O* l6 B G/ ~注册 2003-2-24
f u# {9 b* h$ `状态 在线 1 Q3 V% t& d$ O& I' ^* g8 C% r
$ {) }& }6 D* x' j% k5 m9 X问刘正成老师几个问题,不敬之处,请鉴谅!
% ~5 A# n/ h+ t; o6 h3 m
! U U3 z' D* S6 K# T& O) V- J一,最敏感的话题最能体现出答者的睿智和思想深度,宏观理性的评判可以窥视到作者的责任感。请从历史的高度评析一下刘正成时代、刘炳森时代、后刘炳森时代(暂且以这个不准确的名称界定现在的“书法时代”)在书法历史长河中的地位、意义和得失?" g4 S8 F; X/ m( T# Y- G$ Z9 H P
二,书法展览文化搅热书法世界几十年,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书法发展最直接的促进模式,刘老师曾经主导其中,也曾经旁观者清,请总结一下书法展览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势,以及谈谈其中得失利弊。1 e; n, j- o8 L" w3 Y% _$ M- ?/ D
三,书法展览曾经流行过各种书风现象等,将来的书法展览还将有哪些书风现象发生?理由是什么?! T* q, @3 Z @ `" \, p. W2 x# r
四,中青展作为书法展览时代的一个重要展览,引领一时书法创作风气潮流,培养出了一批批至今仍然声名响当当的中青年书法名家,诸如曾翔、于明泉、李强、徐海等。虽然八届过后,已成绝响,但中青展导引书法创作风向的正面意义很深远。刘先生作为中青展的策划组织者,请总结一下中青展在新时期书法复兴二十年的意义。$ u9 P/ `! M# y: I& A% Z( Y" ]
五,书法的学院教育培育出了一批速成的复印机式的创作作者,他们把古帖集字拼帖得惟妙惟肖,已经成为一种时髦风气,可以批量地在各大展览中入展、获奖,得到了很多的掌声鼓励。这种短期速效的技法复古教育很明显缺少自我创作的思想,缺少作为书法家的独立思考,是一种没有独立品格的所谓的创作。而前几年的流行书风主导者和跟风者虽也能引一时之潮流风气,但批评的声音很汹涌很泛滥,“以丑为美”遭遇到了传统书家的强烈抵制,遭受到了书法创作风格的管制,甚至扼杀。请剖析一下二种书风流派现象的形成、发展,优劣得失。0 R( T# M) N9 z! @, j; S& g# T" R4 s7 v! J
六,你可漠然以对黄皮肤黑眼睛的年轻国人头顶那几根黑头发的红黄蓝绿的变化,但不能放任创作理念长年累月的波澜不惊,否则,创作思维“打火机也点不着火”。书法创作曾经以“丑”为美蔚然成风,北京王镛先生等人接过这顶脏帽子,扛起大旗,流行风起矣。当流行书风这顶脏帽子不再新鲜时,王镛先生又把名称提升品位,塑造新风艺术书法。把快餐式的流行书风改造为文绉绉的艺术书法,功矣过矣,2005年一片炒作喧嚣声。从流行书风发展到艺术书法,万变不离其宗,主旨依然:根植传统,张扬个性。
S! Z* \: [& n其实流行书风只是一个不断变换的名称罢了,如果要说现在书坛的真正流行书风,应该是“二王书风”的天下。王镛先生等人所倡导的流行书风、艺术书法只能算是民间的流行书风了,他们早已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各展览评选的话语权者了。曾经的流行书风的几号领军人物走下“神坛”近十年,在书坛依然是相当有影响力的人物,这说明流行书风的倡导与跟风者都有着相当的能耐。以往管制般的书风导向希望不要再发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才是出路。只有全国每个有相当地位的话语权者不断地为每个书法作者、各种风格流派创造各种各样的展示表现机会,如此书坛更加繁荣。/ m, p- N3 R M
根植传统,张扬个性永远是主流书法创作的流行思想,风应该继续吹。) g# a2 A4 P2 C3 Q5 Y, ^2 K
都说书法创作在网络化的时代早已经走向纯艺术化了,但掌控评选生死权者还是能够一句话“激活唐楷”。春暖花开,万物更苏,2007年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号赛事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审定的评委构成,体现出来了极度的宽容性,流行书风领军人物又重新掌握话语权了。据说今年今日美术馆还要举办流行书风展,流行书风也罢,艺术书法也罢,每届“风展”的举行都能刮起一股强劲的风。当“丑书”领袖从中国书法家协会各项赛事的撤离,俗书匠气弥漫各大展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唐楷可以人为地激活,二王书风的盛行是经过浮躁后的思考,还是评审话语权者有意无意导引之为,抑或参与者现实跟风所致……
5 ^" T# [/ r1 C+ ]- F+ V问一个书法学子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九届国展举办在即,今年究竟要吹什么“国风”呢?
E, J9 S, V! {8 ^( D8 m七,请评价一下国际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对中国书法文化发展的作用?各自存在的问题和应该努力的方向?5 v- S7 T+ x! x6 c. L
八,有人为书法网络时代而奋斗,有人认为网络复兴书法,刘先生也参与书法网络传媒的建设,创办、管理、维护中国书法在线。书法网络文化究竟对书法发展有哪些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2 u; p& w/ r+ ` [; i3 C1 v* }& F
( J) Q) r/ H* c. U$ E
% s1 [ r2 P- {' W4 \刘正成答173楼:
. e, N5 B% m3 \1 C% @, W
- c0 g% v% m# r8 U5 ~# E9 c, ^# P+ e 你那里是提问,拜读宏文:
; ?/ i* w' U- g; `, u7 R: E1 J2 A7 X; H3 y/ ~% \: m
一、这个问题最好由胡传海先生来作答,在下绝对不敢称“时代”!为了不负所问,勉强言之,我还是基本同意胡先生的论断。不过胡先生关于“刘正成时代”的“泡沫”一说,我则想起项怀诚部长在评价股市的一句话:“是啤酒就有泡沫,没有泡沫的是马尿!”我想,我们撇开泡沫喝啤酒,这啤酒还是清净爽口的。至于所谓“刘炳森时代”也是胡先生之词,要我来说,这个时代的主要内容就是“反丑书”。“反丑书”到底什么结果,大家有目共睹。我最近在“地域书风展”评选中提了一句话:“开拓经典,标举新风。”我认为,文艺问题只要不涉及政治,你可以提倡什么,不必要去反对什么。搞大批判最坏的例子就是“文革”批封资修,搞得百花调残,到今崩溃边治。我们要吸取历史教训,牢记“文革”时候在文艺界批“大毒草”残病教训。吴晗先生因《海瑞罢官》这株“大毒草”而被逼自杀,赵丹不是因演了《武训传》这个“大毒草”而自杀,老舍不是因为自己的“大毒草”而自沉太平湖吗?所幸批“丑书”只搞了五年左右时间,再搞可能就要出人命人!至于“后刘炳森时代”这个词是楼主提出来的。我倒想听听楼主的意见,可以吗?* ^+ Z+ U7 @ m0 S3 j
: P3 o/ Q8 F8 Z5 m# ? 二、书法展览是从西方19世纪沙龙艺术中移植过来的审美方式。我最近写了一本《书法艺术概论》,谈到了书法审美方式的变化。书先从原始宗教的装饰功能,再发展到文化起源的艺术,明清时代进入厅堂展示,逐渐使书法脱离了实用向纯艺术。现在又到了展厅,就是把文人手中把玩的作品变成展厅展示的作品。这时,作品的创作要随审美环境、功能的变化而变化。这样,书法□□便随着其为展。二十年书法新时期。让当代书法适应展厅文化走了一大步。这一步从历史来,又是历史没有走过的一大步,其中功过自然□□□□轻重。我在1996年中国书协展览工作会议上有一个发言,后来收入《刘正成书法文集1》中,标题就是《以展览为中心的当代书法创作》,我已经就这个问题有一定深入的检讨。有展览,是当代文化的最大进步,但它所造成的不足,正是需要我们去努力工作的地方。
+ L2 G0 ^8 |$ m$ j7 E9 V- t4 E: w8 k" O+ X' @
三、书法展览在新时期二十多年中、确定流行各种书风,这正是当代文化进步的标标致,什么事情都不能死水一潭。至于未来的趋势,我认为只有在总结了当前几年“批丑书”的历史经验之后,才能谈到书法的整体进步。否则,当代书法还在延续“批丑书”潮流,把书法带入一种□文化的歧途,让书法更加行业化,边缘化。我们的评审委员会曾 经要更名为“艺术委员会”,希望增加学术气氛。现在不能没有改成“艺术”,反而分书体行业化了。当代书法有两大危机:一个是技术化,二个是商业化。技术化导致行业边,边缘化;商业化导致权力F•B,艺术□失。至于将来是不是有什么书风,已经不会是学术问题了。我认为,要明白前途,必须正视现实,对中国书坛这六,七年来的巨变应该反思,总结历史的经验。不为此,使没有希望,没有前景。3 X8 p* |9 V% K9 o$ P" u
7 p W- j# c- k# |0 [; T7 J$ y! G3 A
四、关于中青展的问题,是当代书法历史和发展不能绕过去的坎。取消了中青展,难道就绕过去了吗?幼稚。关于中青协的问题,我觉得不要依靠我来说话。我们要像于明诠学习,让中青展的参予者自己说话。中青展是□中青展的一切参与者所谛造生产的。什么叫艺术的人文精神?每一个艺术参与者,当你们迎到一个艺术——生活难题的时候。你的态度、行为就是你的艺术的本身的生活问题,就是艺术的问题。没有先活,就没有艺术的生命力。脱离生活的艺术,就是技术化,就是玩弄匠艺,就是写字匠。你对生活态度的选择,就是你的艺术选择,当人家在批评你的艺术时,你自己应该有一个回答,不要看成与已无关的事情。你对生活的世故,你的艺术必然油滑浮成,在私底下议论,这不是发言,这不是艺术态度。在这一点上,我非常佩服曹宝麟先生去年在网上的发言,他敢于直面现实,这是艺术家的勇气。我不敢言,但心向往之。我希望曾先生能把这个问题提到更广的社会面去,当代书法需要你这种“拷问者”!2 R5 v9 B9 Q/ w" ^# q
6 E* m9 q) i7 B) g. x! m! h 五、古代的书法家即不是艺术学院培养出来的,现在有艺术学院培养书法家的机制,这是新生事物,我们乐观其成。我在前天的佃介眉书画研讨会上也触及这个问题。有兴趣可以浏览一下中国书法在线网站。
9 G' u" y& C# i9 y" { A! \( y( q0 D5 a0 A4 z- Q
六、请注意,“流行书风”与“流行书风展”不是一回事,我曾有好几篇文章论述当代书法的三大源流,千万不要误解“流行书风”是一个流派。它是当代书法二十年发展的主流书风,它与大量行销市场的俗书比较起来,应该就是精英书风。王镛先生等策划的“流行书风展”是在中青展被取消以后,中青展的少数评委所选择的作品展。它的主要精神与中青展是一致的。但风格选择要狭窄一些,不客气地说“流行书风展”有缺点。但它仍然是当代书法在新世纪难得的亮点,如果这六、七年来没有“流行书风展”,中国书坛将显得更加黑暗无光。至于王镛先生为什么要提“艺术书法”的问题。建议你与王镛先生本人对话,我的整体已在《中国书画》杂志发展的《解构与重构——当代书法的后现代选择》中已有论及,有兴趣的话可以参阅。
/ S! Q& I, R: i- \- h 关于“二王书风”的命题,这还不是一个学术命题,它是“反忍书”大旗下一个商业□□。儒家好不好,但汉武帝□黜万家,独尊儒术,为二千年的文化专制选了前因,扪心自问,我在书坛工作二十年,我没有独尊过某一家,只支持过某一派,我是严格按照“百花各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来处理书法问题的。如果执掌了话语权的人,提倡什么“二王书风”、“□□唐楷”之类的话,这些都与艺术无关,是一种权术的玩弄,论□什么,这是艺术自己的选择。我们当代书法家们,千万不要把自己的选择权交给别人。因此,你将失去有作为书法家的可能。
! u% D0 s% p7 V3 S0 |
^0 k- M# z" d9 v6 O& U2 N 七、国际书协、中国书协从理论上来说,目标都是一致的:促进当代书法发展。也许,中国书协的目标偏重于“普及”,国际书协有可能选择“提高”,争取互补吧。不过,中国书协现在是“主流”,国际书协将在“边治”努力前进吧。
1 {; p& [9 ]+ w# j+ k0 S+ N2 {
, k! v5 b4 j$ T* q3 { 八、网络是信息时代的王者,我现在很少看报了,网上什么都有。现在搞一个展览,即三千册图录。也就三千人看,发在网上,有时点击者上万,其传播功能多么巨大。我已是六十岁的人了,但离开网络与电脑,已经不可能了。我到中国书法网来与网友对话,就是对网络的看重和呐喊。网络文化是当代书坛的民心。
1 P6 W: X# z, h, b如果说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你可以“自学”,现在有了网络,就不用“自学”了,你一上网,就又进了课堂。网络就是书法学校,反正你穿了马甲,虚心提问不难,接近大家也很容易。不用写信,你发帖就是了。网友都会给你回贴的。不是吗?
q0 k2 l; H, k) z- _7 k4 V' j+ V- r$ a F* s6 {- V
[ 本帖最后由 刘正成 于 2007-6-20 17:5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