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琴岛大布衣

[评批] 关于“黄宾虹晚年眼疾与其书画艺术的变革有无干系?”的争辩:(你同意那种观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叙说[黄宾虹书画艺术展]2 j  w2 E  i7 }& P

9 R* J# O; T1 t& ]7 A1 j
: M5 f2 A- s. g) y
附件! O# y, m& s% c: V; l* O' {$ h
2007-1-16 00:58
3 m# T2 F( A9 k0 P/ k
0 f& G6 {" z( q: F# z0 o& G9 M" y
3 R+ \& P: A( O3 L- o8 b6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wNfu7Mnj07A2Mw==_hNHlRNUr6lnt.jpg (79.31 KB)
  m" [5 y. ~( ~2 K# L  $ m" n) I! V9 l

* n& K) ?1 A1 `% k, I2 h6 ^%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一烽 :
$ r- n0 E2 M2 I4 F2 r; t4 G
) T. W4 D' x6 F0 K: f
黄老大篆,天下无敌!
0 f; d2 k4 Z8 u' n' B: Z! f2 p" ?# F7 o' F, P# ]% N( g
“和声风动竹栖凤,平顶云铺松化龙”一联,
, M% o5 b2 N& u黄老不知写有几对,在下见过两对,3 V$ B& X1 \7 N$ e) L
此处一对现藏浙江省博物馆,5 _0 `' J  ?4 }7 V1 {6 l. \3 ]
水墨晕化很厉害,别有韵味,0 s+ G( Z0 v& x! y
不知是不是黄老视力几近于零时所写,% y% e; r9 B: m: T- b* W8 x1 ^
另一对用笔用墨干湿适度,笔力刚柔相济,6 J: x- C' q- r1 o0 e+ `$ P' j6 N
个人认为是黄老大篆作品中的极品,; R% V" k7 F' \( e( I7 I
原作为赖少其所有,后赖氏南归后,
5 W( \; n7 C5 }7 J于粤中与王贵忱换康有为的周游四海对,惜哉!

9 _9 N5 f% h3 E) S# L" j9 a. `- m! k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6-5 20: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5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6-5 15:05 发表 4 j0 v* R" m3 O/ R2 v2 I: P+ P

- N' h" H0 S: b5 n2 L3 R: X
" ?2 r7 I9 x1 Z. L5 a; _, ?/ p客龙兄,对中外美术史料、史论了如指掌,向你学习!, }$ V/ ^3 \0 B8 e" ?4 s8 }* T
+ E  Y/ ~7 o8 {9 S2 R! p. ~
我想有个问题请教:眼疾是一种生理现象,是否会影响心理活动?程度有多大?以至于“变革”了画风?
: y9 T# ~0 b2 e$ v8 h: ~( f+ K9 f在反论者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谓之“虚玄~玄虚 ...
& A: a/ m# k# ?# Q
多谢兄褒扬!不敢当!!!                      黄得的眼疾时间很短,后治愈了!因外力因素"变革"画风,几乎不可能!林散之,晚年,因烫伤而致残,右手只两指能活动!后改"拨蹬法"运笔!---由此而'"变革"书风了吗??不过,在西方,曾有心理学.病理学,精神学科专家,对大师凡高,进行个案研究(研究论文的细节,不在此述)!不过,凡高喜头顶烈日,在麦田作画,确是常人不能为,所以,他的画,如向日葵---响亮的金黄,橙黄,颤动不稳定的紫,怪异的惨绿!---一切都是眩目的,象一团火在燃.....凡高曾在割耳自残后,画了一张自画像!-----如此行为----惊世骇俗!!!------他,使我们明白,艺术家是以艺术在实践人生!以人生在践行艺术!!!
1392004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6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ou_客龙 于 2007-6-5 23:59 发表
9 F8 I8 Z  X( o% f) `+ S. {7 b% k2 K ... 凡高曾在割耳自残后,画了一张自画像!-----如此行为----惊世骇俗!!!------他,使我们明白,艺术家是以艺术在实践人生!以人生在践行艺术!!!
+ ~( S9 V# ^& r/ J0 t( J4 N" d! [
从艺术家“自残” 推导出 “以艺术实践人生”、“人生践行艺术”这样的结果,或者! L0 P: B/ s2 |% o9 O0 q7 s% p
“以艺术实践人生”、“人生践行艺术” 推导出 艺术家“自残” 这样的结果) [& ^. G3 x- w) t; `% \1 n9 O( n2 K
构成他们因果关系的理由是什么呢?我不太明白这样的因果关系。又何谓因,何谓果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6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写《汉字的综合之美》那篇文章时,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我的表述是:在书写过程中,汉字的意、音、形三条线索几乎同时展开,相对可以分为:意在人的脑海中显现,是指导与综合;音在人的感知通道里,口与耳互为表里,相互协调;形在人的感知通道里,手与眼互为表里,相互协调。人的逻辑思维在大脑里是以语言(音)为主要媒介进行的,意的延伸成为文章的内容,音的延伸成为文章的节奏,音与意的纠缠形成韵(这在诗词的吟诵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然后与形互动。虽然最终呈现在纸上的是形(墨迹),而意藏于形后,音则须诵读方能显现,但音、意的潜在影响却可能成为书法由技术升华为艺术的关键。6 E3 y$ E! ^2 g8 s/ {* z
至于各种器官之间通感的部位具体在哪里?则可能需要科学家去研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6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火木子 于 2007-6-6 08:42 发表
$ `8 B9 X0 K: B0 z/ v2 c! Z0 i' l, Q/ x" [+ g0 D0 J7 @
从艺术家“自残” 推导出 “以艺术实践人生”、“人生践行艺术”这样的结果,或者
% ?3 O- B+ X' A“以艺术实践人生”、“人生践行艺术” 推导出 艺术家“自残” 这样的结果, k# j# ^9 n  e' k. A3 _) e
构成他们因果关系的理由是什么呢?我不太明白这 ...
. b5 h" [8 N& t, P5 v" E
这里可能有因果关系,这样的悲剧,也发生在徐渭身上!自残行为与其艺术行为有无必然联系?!----不是你我能说明白的!,心理学家佛洛依德用"力必多"理论对米开朗其罗的雕塑做艺术行为和心理的分析!(有可读性)艺术家如能把自己的生活和艺术分开(或做有机的结合)----用艺术的极端,避免生活的极端!---在有些艺术家身上,是很难做到的!------这不是因为他有人格缺陷!恰恰相反---他比常人多了颗"赤子之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6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ou_客龙 于 2007-6-6 11:20 发表
1 ]3 \' U+ E9 {' e& T  V6 H这里可能有因果关系,这样的悲剧,也发生在徐渭身上!自残行为与其艺术行为有无必然联系?!----不是你我能说明白的!,心理学家佛洛依德用"力必多" 理论对米开朗其罗的雕塑做艺术行为和心理的分析!(有可读性)艺术家如能把自己的生活和艺术分开(或做有机的结合)----用艺术的极端,避免生活的极端!---在有些艺术家身上,是很难做到的!------这不是因为他有人格缺陷!恰恰相反---他比常人多了颗"赤子之心"!!

: F9 y, a: d% ~1 v1 f+ e8 m既如此,是不是这个结论不要太早下或者那么肯定?4 W( }3 q- ]% c# x

3 C- i% t% a: y6 {3 W5 B% h/ D我有一些粗陋的看法和对比:  w6 Q2 V8 i7 ]
6 V1 @, [2 Z% {$ C, _0 r: Z
徐文长前辈是我非常佩服的,他的人生际遇可比凡高。+ U  s9 M" Q# C
东坡先贤亦是我非常敬佩的,他的人生际遇其实也很凄惨。但他却没有自残而成为一代大家。: E* k: ]( i+ x9 j9 k0 y% m
另外,黄宾虹的失明也不是自残。
  l9 J9 Q! @' h+ V2 I3 @
- W' |. O% c! Z& M6 }# o1 I; Z. m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成功了,他的所做所想就都是这个成功背后的原因吗?是的,我们都在分析更为本质的原因。( ^" {/ c% n8 `1 N
对于自残之类的想法和做法,我以为是一种偏执的性情所为。也许,他们缺少如东坡先生一样旷达的心境吧。0 h  \! Q' x4 w4 ]) F

* \; x6 D7 e( x. T4 W. g: q& S1 B2 O& h$ O- f8 [+ a6 d
也许,人们对于美的理解是不同的、人生不同阶段对美的需要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很多东西我们都很难有一个确切的认识。0 G. S$ c  o1 ]5 c" C, M4 E
但是,不管怎样,过于偏执而自残的行为是不被社会所倡导的,而更应该放开心胸来看世界。/ z. H" w6 q0 F9 [

, K. F5 t$ x" l. G( b9 w/ |- Q[ 本帖最后由 火木子 于 2007-6-6 12:1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6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这种观点如何:

裱画师苏邵敬7 t0 X! R+ W& e" B+ T/ |
7 Y7 ^, r) x. b3 r$ G
晚年的张大千也是与眼疾有关才有大泼墨、大泼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6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似乎渐渐清楚了,因为突然想到老子的几句话:
' f& C/ S  e2 G, B0 }! _, n“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X2 @6 X7 @# s$ S: \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 W% R' F( l! s* ~
; a/ O/ Z# q# W0 \. m1 c黄宾虹的失明、张大千的眼疾、贝多芬的耳聋,让这些大师们能够静下来安心感悟,经此磨难却大彻大悟,创作自然有了另一番新天地。
! x% g6 U" s% P) {6 b3 k% W) F) h' k+ r. I, D. R+ \$ |! D- O; X
如果真是如此,唯一可惜的是这个代价是不是大了点。当然,这也绝非一般人自残耳目就能随便达到的。
  K) Z' [" t; A+ E0 @6 J6 P因为,关键的是在于自心的醒悟。当能放下执着的一些东西的时候,柳暗花明又一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6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火木子 于 2007-6-6 12:56 发表
8 B: j# |  X- \/ J% J3 s* M2 D# z我似乎渐渐清楚了,因为突然想到老子的几句话:
6 a1 s' d! V/ Q7 {; Y3 j“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 A& M$ G) S0 U2 B) o+ R9 g“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3 y! L$ ~' A, L% }$ _8 O

& f* K. p) [# B# K! M黄宾虹的失明、张大千的眼疾、贝多芬的耳聋,让这些大师们能够静下来安心感悟,经此磨难却大彻大悟,创作自然有了另一番新天地。1 Y2 U( E3 C- m  V# D8 K, v
3 ^/ h; n, f. q7 y6 \) g1 O9 Y
如果真是如此,唯一可惜的是这个代价是不是大了点。当然,这也绝非一般人自残耳目就能随便达到的。
" i' W. X8 k1 Y7 g6 W0 {2 O因为,关键的是在于自心的醒悟。当能放下执着的一些东西的时候,柳暗花明又一村。

  z& q; K; u8 k0 |; j, @
8 \/ ?  e+ @$ V* C- k& H& c3 I' u

7 f9 ^- r. S7 j- k5 V% L) }道之所在?心之所在!
6 u: ^6 r' X, R$ K, J7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