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柳青凯

【容我评说】 "当代篆刻艺术大展"作品全批评之特邀篇(配图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赵熊,甘肃翟万益地处边缘虽功力较深,但印面语言单薄无法与同时代知名印人抗衡。新疆赵彦良细朱文尚可,但比赵余正、林剑丹、茅大容、徐云叔、陆康几位浙派高手似乎还有距离。此次当代印坛,和位工稳印名家集体亮相当是展览的一个亮点,集中展示了圆朱文印当代背景下的审美高度。其中陆康先生表现的最好,所刻朱文丰润饱满,气象万千;鸟虫印清雅婉丽,极尽精微,非常难得。
20070520_3fbb98f005ec7a887476gDb4Wn6Gp2BA.jpg
20070520_4eacef83a4cc45593f1ahUu5CivTRHeK.jpg
20070520_5b2f73d085c19774d5e5TfOQ23KTokyL.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
$ d  `# O0 [! t8 F  K* [0 N) @* x9 P' L; D
[ 本帖最后由 柳青凯 于 2007-6-2 21:50 编辑 ]
20070520_0600e7efd6b41e83bec8kPIcGGPhlGCy.jpg

陆康作品

陆康作品

陆康作品

陆康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我们要谈到的全是当代印坛的领军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镛终于有了新作,陶印作品“不知老将至”,“寿而康”依旧浑穆大气,较之以往又显得细腻润泽,除去材料的因素,依然可以看出他的进步。1 M) q$ K5 {( v) F5 j
7 I* @1 J* j0 q( b/ v- L3 t5 D
[ 本帖最后由 柳青凯 于 2007-6-2 22:13 编辑 ]
20070511_fcb20eb6022ca1e77deeUIfSZju7QClr.jpg
20070508_fda6d6901a7450ecf155qktG38kfZlPZ.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开作品最受瞩目,这次大展专门展出了他的刻刀,难发想像的小与细。他的近作较其首届流行印风的那一批作品,在刻制过程中的精微上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我想他的难度不会小于工细的圆朱文。以石开的创作精神加上如此严谨的技术,作品不美才怪。“路遥远我曾独行”“西霸河南一蜗居”意境幽远烂漫,耐人寻味。
20070511_fdfa49a355b58029e0c8okgYhNYOkwWC.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崔志强不减当年,所刻在大写的基础上增添了光与毛的对比,线条更为干脆,老成。朱培尔清虚依旧,;略显支离,边款却潇散宜人,直述魏晋风神。
20070511_1786268957a089e80d17J2OHKwO59eyr.jpg
20070511_ee47f812a71aa19751e5gcVvCe3RE92Q.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天衡在精进中泼辣有余,而略失古雅。刘一闻作品看似变化不大,实则在格调上有一个大的提升,亦静亦简,方圆相济。
20070511_88f31b6f3d215166748fjFaH8nuhBJkw.jpg
20070511_68ee441fb662ac5974c22IJdSRQQHe3h.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正廉在风格上有所推进,但效果不佳,“山高水长”,“幽玄”除去单调之后剩下的只是丑拙的支撑。好在“不耕官田”巧妙活泼,朴拙大方,不失徐氏的诡异与幽默犹,叫人庆幸。
3 Q: b; r4 Y; s7 A0 Y" d
  q- c/ u/ B6 ][ 本帖最后由 柳青凯 于 2007-6-2 22:43 编辑 ]
20070511_8eae3b7335723211ae76jzg8rq1vzpEi.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丹专搞陶瓷印,表现起来有所局限,线条浑厚有余而清刚不足。因为王丹的成功,全国印人似乎对陶瓷印都来了兴趣,笔者认为陶瓷印王丹来做尚可,但一阵风都来取巧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20070511_3791d97a1b4d802fd622oQ8sCG3U0LcD.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葛冰华不搞公章,改“道教画符”了,他在道教印的弦幻上加上一点鸟虫书的元素体现了他的高明,但他若全用“道教画符”就麻烦了。“日庚都萃车马”多好一方古印,经他这么一改,除了吓人之外再没有其它意义了。
20070520_43ccc662fc975d9544acmAyZOveSYi7o.jpg
20070520_e4b3038febe94cb26e283FoFG3yVI7Qw.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