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9555|回复: 37

【容我评说】 "当代篆刻艺术大展"作品全批评之特邀篇(配图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30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20070510_bdf42c0cc52a115367b78IpwiVP2Tt9e 拷贝.jpg

( P& [: @/ B( i% M% [6 R
& u$ P/ l/ ^% Q( Y( i.
9 z3 h+ ]0 o# s6 \( r3 `) q7 V5 P) j- }* \
作品集第一页李岚清同志作品.四方印虽取法不同,但气息文雅,放在明清流派印中亦不失弱。李老身位国家元老年近八旬却能囿于小道,孜孜不倦,朴实为印坛榜样。0 X' B+ m% K6 p/ q

- U$ t4 Y8 r! D) I* Q) b特邀作者中有杨鲁安、瓦翁、沙曼翁、王一羽、叶一苇、许亦家诸公,印风扎实,淳正,依然留有浓厚的民国特征,也们的参展为展览增添了几分厚度,体现了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对对印坛前辈的尊重。
5 H" b% Z% |3 _& ~. m$ W( [
' k+ b: ]4 H; f! l熊伯齐先生名声海内,印却看不出好,几近木刻,实在不敢苟同。
7 X7 ~; O; @, Y% j - ?' ]' X' ]2 |8 r# _7 n2 Q( A2 ~
江成之、潘德熙、童衍方、皆是海上高手,对王福厂,吴昌硕等继承有加,然观念略旧,不能与印坛同步。
3 ]. N0 n* F" a2 z; M8 r5 Q$ H1 C8 S, c$ X
刘江先生当是老先生中刻的最好的,“无量寿福”取法高古,骨肉充实,变化丰富,不可多得。
7 z2 f$ E* _3 U! b0 _% D! ?1 |
6 ]% `3 F' E; m  K0 @徐畅先生的印学理论享有盛名印却刻的老实,甲骨入印不得要领,感觉一般。
4 J; T- B: J" n% Y0 Q
9 N* v) b4 ]/ j' e8 I浙江祝遂之此次所刊四方源于浙派有古有新,然信息量不大,与其印名不付。朱关田则流于粗俗,似老干部作品。
3 k- u; C! a3 W
+ L5 n. R- T# k* y/ G9 L6 K陈振濂作印也不是强项,所刻作品虽谈不上风格,味道还算淳正。
4 r( q4 G/ L- s; _. J# E+ J+ v( c8 f# K6 D8 {9 Y
陕西赵熊,甘肃翟万益地处边缘虽功力较深,但印面语言单薄无法与同时代知名印人抗衡。
1 ?  p3 W& _" B* B( w8 y, f; W 4 L' g9 r, A9 ]- r% u- ~
新疆赵彦良细朱文尚可,但比赵余正、林剑丹、茅大容、徐云叔、陆康几位浙派高手似乎还有距离。
; m( t! i9 p% ]# A" X% Q
, e) j( ?0 Q) }+ ^5 g" L2 e8 w# Q7 L此次当代印坛,和位工稳印名家集体亮相当是展览的一个亮点,集中展示了圆朱文印当代背景下的审美高度。其中陆康先生表现的最好,所刻朱文丰润饱满,气象万千;鸟虫印清雅婉丽,极尽精微,非常难得。$ ]* j0 R8 n1 C. N+ O
9 P* m2 D' S3 N+ p, J
下面我们要谈到的全是当代印坛的领军人物。- ~# P3 c$ [; Z3 s( F% _
% x: L+ H. K1 C* E5 G& C
王镛终于有了新作,陶印作品“不知老将至”,“寿而康”依旧浑穆大气,较之以往又显得细腻润泽,除去材料的因素,依然可以看出他的进步。
+ o/ s( U! G+ ~0 b
. `. p* [5 c, _石开作品最受瞩目,这次大展专门展出了他的刻刀,难发想像的小与细。他的近作较其首届流行印风的那一批作品,在刻制过程中的精微上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我想他的难度不会小于工细的圆朱文。以石开的创作精神加上如此严谨的技术,作品不美才怪。“路遥远我曾独行”“西霸河南一蜗居”意境幽远烂漫,耐人寻味。6 ?0 _+ y, m; n3 j- v. J" u, |

; Y% x) q$ {$ J; Q/ f2 T# q崔志强不减当年,所刻在大写的基础上增添了光与毛的对比,线条更为干脆,老成。
2 L8 B1 U2 {7 T2 A( y/ l. m ) S* W! Y9 J  s) @$ Y
朱培尔清虚依旧,;略显支离,边款却潇散宜人,直述魏晋风神。! M  n* q5 k, C" j
4 k1 h$ y7 J$ x: S5 |( o1 I/ x
韩天衡在精进中泼辣有余,而略失古雅。刘一闻作品看似变化不大,实则在格调上有一个大的提升,亦静亦简,方圆相济。
  u0 H' u3 F+ J/ F" H9 P
- H  Y* Z* {# O徐正廉在风格上有所推进,但效果不佳,“山高水长”,“幽玄”除去单调之后剩下的只是丑拙的支撑。好在“不耕官田”巧妙活泼,朴拙大方,失徐氏的诡异与幽默犹,叫人庆幸。. |( T3 X# u+ Z  K1 q' G+ Y$ |$ E

2 i/ ?* p! D  G1 h5 n: h, @, ~王丹专搞陶瓷印,表现起来有所局限,线条浑厚有余而清刚不足。因为王丹的成功,全国印人似乎对陶瓷印都来了兴趣,笔者认为陶瓷印王丹来做尚可,但一阵风都来取巧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7 w7 x$ |; k" p! j
+ m& k9 @) W6 f3 o8 z1 U1 T葛冰华不搞公章,改“道教画符”了,他在道教印的弦幻上加上一点鸟虫书的元素体现了他的高明,但他若全用“道教画符”就麻烦了。“日庚都萃车马”多好一方古印,经他这么一改,除了吓人之外再没有其它意义了。
" r. P0 t3 z% E0 m# p2 S1 t; K9 u/ T2 r# q
江苏祝竹虽名声略逊,所刻却传统儒雅,骨格劲健,形质柔美,亦当仰视。
4 y$ Z* H6 l: `" U% c
- ]4 q8 b$ I5 F马士达近作“老悔读书迟”内力紧聚,疏密有致,大开大合,老辣不减当年。' M  O; P# t+ Q5 k+ k
, P+ c2 q; G9 i/ ?4 R' ^
黄惇作品清雅潇散,风格稳定,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固有的高度亦非易事。徐利明作品气质可贵,但创新不足,风格不强,与同辈印人相比已处于弱势。, `3 W1 q, ]' i+ y) W+ H

; z% r1 L7 Y, Y! Q! l福建林健以自家篆法取胜,刀法布局又相符相承颇有特色,唯自家习气太重。
* m0 [! w. O* @: a+ R* e# i
7 |( ~1 @; w1 N( Z1 Q. o6 D中原李刚田以楚系文字入印渐入佳境,线条的力度、厚度所带来的质感使印面朴茂厚重又气势通达,先生以朴素的印风不断进步,可喜可贺。! I: w8 M6 P, Q7 t
% z. s- `& D! R  I0 z
在所有的评委作品中,陈国斌的印面最乱,最花,最大,最野,视角冲击力也最强。“山水方滋”一印有山有水,气象博大,最能代表陈氏风格,此印由主线和副线组成。主线用刀狠、辣,控制气象,副线轻轻划过,富有规律,营造意境。如此看来陈氏印章并非胡刻。* y" m) o7 E5 g
$ `! o5 r2 m* r. S
有人说陈曾苦学过陈巨来先生的细朱文,叫人不可思意,看来写意与工稳并不矛盾,写之极是工,工之极是写,真是不无道理。
! ~$ p" c- J, J9 h- w2 O% Q
! F% @/ B) E+ d7 g8 l总的来说,特邀作品给人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有厚度,有传统,更有思想与新意,名气与作品基本相符,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基本相符。代表了当代篆刻的真正高度,他们的成功经验已成为当代印坛的宝贵财富。
! `- p0 X  W; _0 i
- G" B+ j/ {4 U+ X: U7 s$ U1 b[ 本帖最后由 柳青凯 于 2007-6-3 10:4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集第一页李岗清同志作品.四方印虽取法不同,但气息文雅,放在明清流派印中亦不失弱。李老身位国家元老年近八旬却能囿于小道,孜孜不倦,实为印坛榜样。; S% a! }0 b% ?" ~8 d
$ S* t+ V! R2 Z8 o1 Y. w) \; W# _
李岚清
. a: z( f# ^2 [& m. S
  b$ Y6 ]' p+ }8 \6 W7 q  j作品释文:/ q$ o" u. d5 e: p

) ~# g% p4 \3 Z; K绝伪存真
6 T* Z" j9 ^- K& M2 p0 B# Z* c2 U/ x乐仙
7 m; S. X+ s; y4 o1 h石言志) }! A1 F" y1 y! b. D
北京奥运
+ v& q6 {6 q* ]# u& |" a. g) W! E2 |* S) @) p
[ 本帖最后由 柳青凯 于 2007-5-30 23:33 编辑 ]
20070520_76a0ac55ac2c31b27b78G7OkuRF4uUtN.jpg
20070520_d3d042a3b206d4c23424DmSoOAXLDlRo.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特邀作者中有杨鲁安、瓦翁、沙曼翁、王一羽、叶一苇、许亦家诸公,印风扎实,淳正,依然留有浓厚的民国特征,也们的参展为展览增添了几分厚度,体现了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对对印坛前辈的尊重。3 e1 V4 h. Q- e7 O* b" G2 |
( y- |- M1 y* p5 p  Y
[ 本帖最后由 柳青凯 于 2007-5-30 23:40 编辑 ]
20070520_5e01f3ea9b888648b4f0nDf0cgEanBBZ.jpg
20070520_18def0607ae0bedd3019WNEZeDf25Hi1.jpg
20070520_0825d39314f39309856eNpdXRX9Sm5SU.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
20070520_13585177d50779231556Sk5DePqHnUnN.jpg
20070520_c3b71e3bce71c6b7ebechKdGJkRR7mwi.jpg
20070520_de7e893aded169ee8c33BYb2Z0nAL02I.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熊伯齐先生名声海内,印却看不出好,几近木刻,实在不敢苟同。
20070520_5791fa30550df2fb4f23NI4TDHyfC1aK.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成之、潘德熙、童衍方、皆是海上高手,对王福厂,吴昌硕等继承有加,然观念略旧,不能与印坛同步。
1.jpg
11.jpg
11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江先生当是老先生中刻的最好的,“无量寿福”取法高古,骨肉充实,变化丰富,不可多得。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畅先生的印学理论享有盛名印却刻的老实,甲骨入印不得要领,感觉一般。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祝遂之此次所刊四方源于浙派有古有新,然信息量不大,与其印名不付。朱关田则流于粗俗,似老干部作品。
1.jpg
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振濂作印也不是强项,所刻作品虽谈不上风格,味道还算淳正。
2.jpg
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