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5-10-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6015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3-9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审篇] 优化评审班子构成,导入合理的评分制度$ `9 o+ q: h/ h: B: T
- s( J1 O0 b" G0 v& t
一、评委库的建立和构成
$ q1 q! n$ c+ p8 |# u2 I; Q0 n2 H: p1 S1 g7 y% S6 s
评委库应由以下四类人构成:8 R- V3 X( B1 A1 _" }
1、已封刀的国展获奖专业户和一批有思想、有成就的青年书家。
( a+ q; P0 W; ~& J" C& P2、书界公认的实力派书家、院校教授。
; V) ^, a; S- C; A3、各种书风、流派、现象的代表人物。2 ?$ l- C/ {" U' @* j
4、有高度书法鉴赏能力的评论家、理论家。' ?8 o% Z4 U3 t# m, Y# O' e
由1至4的评委比例分别为4:3:2:1。以年青眼快的书家为主力军,再辅以各路强豪,充分体现包容与多元的理念。
4 f+ V3 t+ t( a- X8 ~# i4 }2 s: W `) y& b* ^9 B
在评审时分以下四组:
# y* P! D: d4 X% o- }9 I9 P 主评组:分四组,每组三人,评审的第一操刀手。
$ Z5 v8 {- |/ c) S! j* k. g 拾遗组:分四组,每组二人,对主评组淘汰出来的作品进行第二次审核。$ U0 O# z2 Y' x. |
平衡组:共二人,负责协调几组之间评审的尺度和作品数量的把握。
. t) d3 \2 c8 f& Y 咬文嚼字组:共二人,专门负责把好入展获奖作品的文字关。
4 {7 J9 r" @$ r8 t' a& a+ i
9 H* A. u& v7 Z3 y! \, n (分析)一帮评委往往主导着一个展览的整体书风导向,因此评委的构成至关重要,记得林剑丹先生曾说过在某届中青展评审时,他和张道兴分在一组,而他俩对作品认识迥异,凡林认为好的作品,张恰恰跟其相反,十分尴尬。评审中出现这种现象这评审算是对头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多元共存,不然都一个腔调,评审的结果作品也就都如一个模出来的了。
4 E! r- H2 D" t8 T
3 u( _; L" z. b8 [; `! j 因此在建立评委库时,就要注重吸收各种不同思想和风格流派的人参与,同时在分组时也要注意老中青搭配,保守的和求新的配,搞理论的和笔下功夫好的配。
9 D2 h9 m6 f: [* l4 }+ Q& @
6 N9 y; L1 F @0 X% f
4 R- o9 S) W9 c8 v2 R$ g二、 具体评审细节的改革& \, e0 z$ O0 Z
/ K$ P9 T, q; m6 C( {, P! p% \
1、 初评8 M* A* ]4 l( T5 G
所有作品不分省份、不分书体(复评也然),由年轻眼快、体力好的青年书家为主组成评委,对其进行几轮筛选(可参考复评方案),确保有实力作品不落马,选出5000左右作者进入复评,初评评委不再参加复评。
% M( [( s! ^) H/ E/ R' K I0 Q2 Q6 C- X
2、 复评
. j6 |: q- ^$ H , C& p4 f# S1 p
A、第一轮
" j* j% H1 u8 h; P* T# a 由主评组将作品分为上(入围)中(待定)下(淘汰)三个档次,即上、中、下三品,
, w4 U/ S/ l- ]" [7 x5 E6 d 主评组三人均同意为上品,' k; R5 P* z1 T
二人和一人同意均为中品, G J; t+ p. J& I( [. C
三人均不同意为下品,
- ]* I* h' S+ P9 U( n* w3 E 接着由拾遗组将下品作品过一遍,拣出一部分优秀者到中品,
1 v8 y( f5 M; \% W' W 7 P8 v9 u$ H& p
B、第二轮/ |; K7 m8 a! `! Z5 P; O1 f5 i* y
将第一轮产生的四组中品互相交换评选:
/ c* L( s$ _' W* k. K 主评组三人或二人同意即升为上品,, ]( ?' d0 }/ z) H
一人同意仍为中品,# P; B+ B: N* _" p: p
三人均不同意降为下品,
* k( U' v0 x4 m6 ^6 q x 接着拾遗组再将中品过一遍,挑中品中的最优秀者提为上品。
6 P2 w1 f' T/ B+ E0 ~8 _ 再次产生的中品,最后全部集中到平衡组统一定夺上或下(二人同意者上)。5 u" r. _- B3 w# n5 b
这样产生上品(即入围作品)约1500件进入终评,保证每件落选作品至少有5位评委过眼。' `$ n0 V f# v6 F
- S! S& e( f0 j+ E! `* O
3、终评
6 e- ^+ ?2 x: ^ 将所有入围作品张挂出来,由所有评委打分,采用3分制打分法:. N/ [2 Q2 Q0 p$ Z/ g$ l: v
你认为全场最优秀的10件作品 3分
+ N% W" x: m. W! K: ?. V 你认为能达到获奖水准的50件作品 2分6 K" x& @* |( }* R
你认为属于入展中的精品的200件作品 1分
; G/ b: ~/ i z4 S( V 剩下的均为0分 G( C$ V' I9 r0 n2 B" i
然后将所有作者得分相加取前800名为入展作品,中间400名为入选作品,最后300名淘汰。2 n2 [) D8 H4 C$ A
: O8 v, t& D% H9 b2 N: p o
4、评奖
" Q" @4 g& H- {9 j3 U ?/ {: R 将所有得过3分的作品挑出(没出现在前800的就不要了),由所有评委用2分制打分:! |# }$ I5 i' O% e
你认为这里边最优秀的5件作品 2分
! x% K# Z" {$ ~ 你认为达到获奖水准的30件作品 1分9 Z7 P6 J, ~- E& @" l
剩下的均为0分! [8 J# e$ p' G0 _
再将作者得分相加取前60名作为获全国奖作品。
, p8 l% v& ]3 ~" y) e/ h8 V3 F
(释疑)以前的投票制度,其实为1分制,我认为评书法和选人大代表是不同的,选人大代表同意-不同意只能采用1分制,评书法却是有明显高低档次在内的,1分制显然是太过简单、粗暴、武断,也不能很好地体现评委的意愿;如采用10分制,则太过细化,中上水平、风格不强烈的作品会占便宜,这两种评选方式都容易产生所有评委都对评选结果不满意的现象。而这里的3分制介于两者之间,既简洁明了,又能很好的体现评委意愿,应该更为准确、合理。. L0 O2 Y1 O" r$ {5 ]7 `
由专人负责把好获奖和入展作品的文字关,可以使其他评委无需顾虑文字方面的问题,放心地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的评价上,有利于评审质量的提升.
% w' ^- T! j& T) _8 f" Y' M7 q; g _8 O4 p
[ 本帖最后由 抱朴散人 于 2007-3-9 23:0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