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天堂有音

中国画学研究的里程碑:张强的中国画学(七卷本)丛书出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3-6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画学研究的里程碑:张强的中国画学(七卷本)丛书出版

后记:
3 h4 V- m  W, p+ S6 d+ [中国绘画学概念及五本书" ~5 @& ~, S& V/ K
张 强?4 X% d. v  C, R% j7 E

1 U( J+ i8 a& h0 c) B: `当《中国人物画学》一书点完了最后的标点,我舒展一下几近僵硬的腰身,习惯性地走向阳台,环顾四山,蓦地讶然,那些原本丰厚的茅草不知何时已经枯黄,丰饶茂润的山体突然现出了它本来的峥嵘——原来不知觉间,冬季已经来临。2 G; [( k3 r  M5 e
于是,也就自然地想到那句“山中才一日,世上已千年”的说法。自炎炎的酷暑中,从市区污浊的闹市,迁往这四面环翠、仙风撞怀的阳光舜城,弹指间已经越过了两个季节了。偶尔揽镜自览,那个原本腰部与头部宽度相当,时常显露苦思状表情的瘦骨少年,已经被岁月堆积的肥厚脂肪所掩埋,而自信的笑意也不断地在脸上绽放。这个发现令我不胜感慨
% c. w0 G+ ^3 p" p6 U——原来“不惑之年”已经悄然降临。屈指算来,当“中国绘画学”这个概念,以及支持$ |- u  @3 V7 ^6 |1 A2 {
这个概念的书目及纲要的筹划,也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而将我的第一部书也算进来,时间
2 t3 F: M0 h4 N( R! v. L5 K竟然有近20年了。并且,当年的那位倍受冷落的中学美术教师,也已经成为喧嚣的大学中的教授与研究生导师。?  Y. q% X0 Z4 c9 ?
也就是说,我在“中国绘画学”这座“语言概念”与“概念言说”的山峦上,已经盘桓8 E7 p2 n  o1 R# a
了包括从弱冠到不惑的时间长度。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当初设置“中国绘画学”这个概念
) p; [1 ~8 |' D! R的时候,更多地是感触于中国绘画的研究,一直处于“以史带论”,还是“以论带史”的争* X4 }; E  P% a+ P
论之中,间或出现的“中国绘画学概论”之类的书籍,则更多地是文学概论或者是艺术概论) p( X1 ]: j4 H+ ^8 O/ i! F' w& g# F
的概念撤换与涵义填充而已。于是,这个发现令我不胜慨然,同时也意识到是一个学术的良8 f& M% }' O* U4 m
机。其实,更多地是少年的雄心将我带到了第一本书的面前:
: B8 O* e9 b4 c/ L" m5 `??  % ?1 |, q9 G' {8 t0 L4 K
一、《中国绘画美学》?  
9 a6 Z  P- o* C* F9 b5 R1 M7 b7 t如果说,从80年代上半期所完成的《中国绘画美学》一书,是我进入中国绘画学这个领地的第一个心理坐标与学术凭借的话,其中按照艺术哲学为思考的基点,我设置了有关中国绘画美学的基本系统。同时,将中国绘画的基本思想基础与儒道释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明确的框定,采取的系统性的研究方法,比较学的视点,以及民俗与文化心理之间的关系审核等等,另外的一个工作是,对于中国绘画美学的重要范畴,进行了独立的研究。这部书的最大特点是,构组了中国绘画美学的基本系统。并且从词语到概念到范畴,建立起一个涵义的结构。一切概念都是被涵义所堆砌的。另外,就是特别注重了文化心理的“致动”作用。?
2 Y: G3 Q$ D6 I. q?二、《中国画论体系》  
% F3 h, S" H) v, g, w) K4 @在《中国画论体系》一书的前言中,我曾经提到过,它的其中之一的功能,是将绘画理论还给“绘画”,这是一句极易被误解的话。一般人往往会以为这是针对“理论脱离实际”
" D- T. D1 o% l4 g8 ]+ h# U. Z状态而言的。但是,情况往往并不是这么简单,甚至恰恰相反。这是因为所谓“还给”本身,一方面是从绘画的感觉体验与实际经验中,破译中国画论中那些精妙的感觉与表述,另一# h) K3 E1 E: X4 P/ N1 o
方面,则是企图建立起中国画论自身的理论体系。而导致这个特别体系设置的不是一种先验
9 l/ ~' c' w) x; h9 ^! m的框定,而是就中国画论自身流向所进行的捕获。换句话说就是,当一个问题在一定的时代4 \$ l  S0 ^% [, f8 i
中被提示出来,而在另外一个时代被淡化,那么,我们也就注定要在相关的情境中,建立起4 \! w2 O6 N% T4 K9 K" i6 P4 E  `
讨论的可能性。这部书更重要的地方可能是,在中国画论时空的坐标点上,建立了一个开放2 f5 ^7 j. T0 S: Y' o; l
的体系。??  
0 R/ [! L* i% T/ U4 [2 a三、《国画现代形态》?; q' g9 s2 u" Y1 V3 [0 J
设置中国画的“现代形态”,其时间无疑是在20世纪,重点又当然地放在八九十年代。毫无疑问,在这个阶段,中国画的变化是最具革命性的。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从某种意义而言,横向的任何一种异质文化形式的进入,针对纵向的变化来说,都具有相当的革, E7 q8 E# y5 `5 X( ?0 R# ]: U3 `! Z3 i
命性,但是,判断这种“革命”的意义与价值,又是另外一回事。于是,在这部书中,我们- o7 J3 Z4 }! S5 K8 i, H4 U( h
更多的工作是放在了“纵向”的连接与“横向”的冲击双重作用之下带来的结果。因此,在
. ?0 w# t4 @& d: H9 R选择分析对象的时候,也就当然地在这些不同作用之下,所构建的问题核心。同时,理论
7 j: {$ B- d$ ~2 P8 h$ Y, h/ m的意义也注定要成为潜伏的逻辑。由它而激发出论述框架,也就成为必然的依据。这部书最
- Y$ S9 K% J7 I" m有意味的地方,也许就在于将那些个性纷呈的画家,置身于同一框架,在相互的比对中,价
0 Y% r- K9 N7 C2 e值昭然。?  
# W* f( F; A9 ?  M8 T  n  z6 i四、《中国山水画学》?  
- A( h+ }0 D# |! d7 H. Q# G这无疑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课题,原因在于我们至今未见到从纯粹的理论形态上,去把1 T" a+ \& |2 M% I7 }6 J& b" p
握“山水画”的任何著作,所有带点“学”色彩的山水画论著,不外是“简史、技法”。?仅仅不同于以上的论述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问题在于,从什么样的角度切入。?  U2 d) O( t& [) S0 {' P
我最终选择了将“山水画学”,返回原始,置于零度的做法。于是,我们回到了中国文化中最原初的“汉字、词语”,以及由这些东西带来的文化感觉。从这个角度切入的意义在于,这些最宽泛的文化感觉,注定了一个最特别的开端。?
, d) _, O! e3 V  F$ _2 F接下来我用了大量的篇幅对于山水画与风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为具体的分辨。山水画家从“堪舆家”那里得到了“风水之眼”,用“风水思维”去看待自然的结构,一切细枝末节都会遭到当然的忽略。?$ J) p+ }0 d- e% y
关于山水画的起源问题,我们也当然地摆脱了作为山水画史的“起源”的考据,而直接进入了观念形态。也就是说,它已经不仅仅说是“图式的演绎”,而更多地观念的设定带来的不同结果。?
2 [/ \1 }* C; @这部书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改变了山水画与中国文化哲学之间的分裂状态。?
. p/ a% v$ y9 G8 c9 Z五、《中国人物画学》9 C: Z0 A7 a0 [2 E( S6 [5 M9 {
?  2 M% z2 u' i: _2 U" z
《中国人物画学》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无疑是找寻中国人物画的发生基点所在,于是,以哲学为基础,人对于自己的审核、以及这种审核结果运用,也就当然地成为人物画的观念基础所在。同时,与人物画密切相关的是“相学”的采用,画家通过对于相学思维的运用,迅速地进入到别致的表现之中。
$ ]! m9 g% [; P# _7 D这部书最有意味之处在于,也正是借助了哲学与相学,中国人物画家们发现了完全迥异西方绘画系统的独特体系所在。?% r5 A/ G& r5 ^0 t, c0 B
? 正是由于我采用的这些视角的特别与研究方法的别致,于是,有的朋友提醒我,应当有
- y$ r* \$ @6 ^0 Q+ Q0 f8 Y$ q意识地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文脉系统。同时,他们也切实地指出其中所潜伏的可能性——这就
. @$ v" O4 o) l2 V是当代的中国画研究,单从方法论上来看,基本上还不具备什么个性和特点,而没有风格的. T! N  r7 p* [
研究也就注定了是一种因袭的工作而已。?  V, |; M+ Y- i
我当然明白,尽管在“中国绘画学”的研究方面,我开始找到了某些独特的东西,但是,离完善这个整体的工程,依旧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尽管在前七本书中,已经有两位出色学者孔新苗和傅京生先生参予其中,他们分别撰写了《中西绘画形态》、《中国花鸟画学》两书,为“中国绘画学”的第一批书目的完成费尽才智与心血。同时,如果客观允许,随之而来的第二批七卷本又将是一个新的挑战。为一个大的项目而建立起一个流派,当然是一位学者的梦想。不过,它仍旧需要多方面的成全。?
. q  q' D5 Q3 \: u从某种意义上,我当然是幸运的——当我的这些写作计划被河南美术出版社的黄思源社长所激赏,并聘我为这套书的独立主编的时候,我曾经暗下决心,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也要以最出色的成果来回报这种信任的。也多亏了责任编辑张同标先生的责任心与热情,他曾经亲赴济南,与我面商工作计划,并且以充分的热情来进行敦促。也正是基于以上的朋友间友谊与学术上的信赖,才使得我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直至克服了今日难以想象的心理障碍,将这些工作圆满完成。?: o& U4 j0 Q# j6 l
 ?# w. v5 I2 O! L+ y- b4 I

& B7 |: p, P4 O2 c& d1 q2001.12.16于历下蚰蜒岭/九重太寓楼
, y0 J) F- }& w! n2 O0 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