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3554|回复: 72

就帖系书法研究展-访王镛先生〔添加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4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就“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
采访王镛先生

   

中国书法院系列研究展之一“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征稿启事在专业报刊刊登后,引起了广大书法作者的极大关注,部分书法作者打电话到中国书法院,想进一步了解这次活动的一些具体情况。笔者就广大书法作者所关心的问题采访了中国书法院院长王镛先生。

    问:除了这次的“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之外,中国书法院还将开展诸如“简牍帛书”等系列研究展。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书法院开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
    答:中国书法院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决定开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的。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书法热”发展到今天,已经趋向冷静与深入。如果说以前是在面和横向上展开的话,现在则是在朝点和纵深的方向进行挖掘与开拓。随着对书法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深入,社会发展引起的书法生存环境所发生的改变,还有各门类相关艺术及中西方各种文艺思潮的影响,以及各种书法遗迹的出土与发现,我们对书法传统的解读是否会产生新的角度新的思路?在书法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对传统的学习与借鉴都是绕不开的话题,那么,书法发展到今天,在前人的基础上,当代书法人对经典的阐释与解读又有哪些新的发展与贡献?这些经典的精神又是如何表现在当代书法创作上的?中国书法院开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就是对当代人思考、理解、阐释传统的一种展示与检验,用简短的两句话概括就是:深入学习传统,重新审视传统;促进当代书法创作。

    问:与以前的一些活动相比,中国书法院这一系列的学术活动有什么特点,或者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措施来保证这一系列活动的学术性?
    答:我就以这次的“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为例来说明,因为以后的系列活动可能会在这次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后进行一些调整,但大体的框架是不会改变的。与以前的一些活动相比,我认为这次的学术活动有以下一些特点:   
1.        与以往的一些综合性展览,以及分书体展览,还有以书法外在幅式划分的展览不同的是,这次是主题性的研究展,学术性可能会更有保证。只有集中一个问题,才可能将研究与创作引向更深层次。
2.        参展作品的产生机制不同。这次展览的作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特邀作品,由中国书法院研究员组成的艺委会在全国范围内提名50人,它保证了国内高水准的作者能参与到里面来;二是自荐作品,由作者自荐投稿,由艺委会从中选出50位参展作者,它保证了真正的有学术质量的好作品不被遗漏,当然,这有待于书法作者的积极投稿。这两种方式产生的参展作品,我想其学术质量是有保证的。
3.        参展的人数少,确保展览的作品质量和学术层次。而且,每人有三件作品,可以比较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实力。
4.        注重临习与创作的并重与结合,立足创作研究。只满足于模仿,对艺术书法而言,只能是初级阶段。
5.        这次展览还有一部分是古今名家临习“二王”帖系书法的作品,既是对前人学习成果的简单回顾,也是对“二王”帖系书法发展过程的梳理,以便对其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引导启发我们的思考与创作。
6.        本次学术活动还将整理出建国以来有关帖学研究文章的目录索引,这项工作将为我们的理论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将为我们呈现建国以来帖学研究理论发展的清晰脉络。
7.        本次学术活动还将由参展者提供临帖或创作自述一份。这些由作者提供的资料,或许达不到纯粹理论家们的理论高度,但由于是创作者的亲身体会,可能会从区别于理论家的角度呈现出对“二王”帖系书法的理解,因而弥足珍贵。
我想,上述这些足以保证这次活动的学术性。

问:这次展览还将评出“羲之奖”10名,而且中国书法院还要把这个奖一直办下去,并有把它办成书法界一个权威奖项的决心。请问,“羲之奖”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奖项?它的评选程序、机制是怎样的?如何确保它的权威性?
答:“羲之奖”由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颁发,主要表彰系列专题展的优秀作者,当然,这个奖励更多是精神上的,是一种荣誉。评选针对每次系列展的作品,由中国书法院研究员组成的艺委会经充分讨论后,通过投票产生的,具体细节我们还在进一步的讨论完善之中。奖项的权威性取决于作品的高质量,要保证高质量,更取决于投票过程的严肃、民主和每位评委的眼光和艺术良知。我想,任何奖项的权威性不是举办方说权威就权威得了的,也不是创立之初它的权威性就能确立得了的,其权威性将由评选出的作品来体现,并在时间的推移中确立。我希望中国书法院的“羲之奖”能成为这样的一个奖项。

问:临习作品有什么具体要求?创作与临作的关系怎样把握? 尺幅有什么要求?
答:这次展览的临习作品,我们主张以实临为主,不能掺杂太多的己意。临作的尺幅尽量接近原大为好,如要超出,范围也不能太大,比如王羲之的手札,你临成了八尺幅的,那肯定不行。创作的作品一定要与临习的作品有较大的关联,你可以抓住所临的某一特征加以演绎,但比如说,你临的是董其昌的,创作却是王铎风格的,那肯定不行。我们的目的是想通过这次展览,呈现大家从临习到创作转换的能力,而不是个人独特的创作风格,这点大家要切记。至于创作作品的尺幅,征稿启事里已经说了,横不超过四尺,竖不超过六尺。我认为:从临摹转换到创作,这不仅是对作者基本能力的考验,更是一个挑战。无论展览作品是好是坏,都会为当代书法的现状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议题。
问:征稿启事中所提到的要提供一份500-1000字的临帖或创作自述,您能具体谈谈吗?
答:这也是这个展览不同于以往展览的特点之一。具体包括很多,每个人对帖系的作品和创作都有不同的认识,要求一切从学术角度出发,也不用太拘泥于字数,总之要有利于别人了解你对帖学的理解,通过你的阐释让别人对二王与帖系书法有更深的认识。就临、创的感悟,我具体谈几点,仅供参考:
1、        对二王与帖系书法的认识和思考。
2、        对帖学技法的探讨及对帖学书法审美的认识。
3、        对帖学书法创作思路的体会。
问:有作者问,“二王”与帖系书法范围太广了,能否举些代表书家,以便他们好选择临习的范本。
答:确实如此,“二王”与帖系书法的资料浩如烟海,占据了一部中国书法史的绝大部分。但其中也良莠不齐。因此,我们临习时主张选择已经被历史检验并被确立为代表书家的经典作品,而不赞成选择偏门、冷门的作品来临习。代表书家很多,我们选择有可靠代表作品(或摹本、刻帖)流传下来的, “二王”及其家族,是重点在他们之前的张芝、钟繇也可算进来,接下来是隋唐的智永、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张旭、怀素等,五代的杨凝式,“宋四家”,元明清的赵孟頫、鲜于枢、杨惟桢、文征明、祝允明、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我还是强调那句话,选代表性大书法家的,选经典的,作品不要选偏门、冷门的。

问:还有作者问楷书能否参加这次展览。
答:“二王”一系虽然行草书偏多,但也有不少的楷书作品传世,只要是属于这个系统的,当然也在参展的范围之内。

问:展览完后,这些作品会如何处理?
答:这次展览,每位作者有三件参展作品,展览结束后,除一件留中国书法院收藏外,其余两件退还作者。当然,收藏的这一件,中国书法院除颁发收藏证书外,还要付一定的收藏费。
                                      (采访人  肖文飞)

[ 本帖最后由 老柴 于 2006-12-15 12:17 编辑 ]
发表于 2006-10-24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关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4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柴 于 2006-10-24 15:07 发表
就“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
采访王镛先生

   

中国书法院系列研究展之一“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征稿启事在专业报刊刊登后,引起了广大书法作者的极大关注,部分书 ...

:victory::victory::handshake: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4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又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展览。关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4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有鱼 于 2006-10-24 17:43 发表
严重关注中!

期待有鱼获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4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方臣获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4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4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小野道风行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4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书法院系列研究展之一
  
                                         渊 源 与 流 变   ——“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
                                                           征 稿 启 事
   对于“二王”与帖系书法的研究,一向是中国书法研究的核心主题。与诞生于晚清的碑学书法相对照,帖系书法走过晋唐宋元等不同的发展阶段,至清代已成强弩之末,主流地位受到了清末民初碑学书法、近代思想与艺术观念的巨大冲击,尤其在当代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继承与发扬“二王”与帖系书法的优良传统,如何学习、领会与理解帖系书法的精义内涵,如何以新的艺术观念指导书法艺术的创新,如何开展帖系书法与碑系书法的比较研究等,上述问题对于当代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中国书法院首先推出 “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拟通过集中当代中国最优秀的书法家,以临、创、述评等形式进行全面的、个性化与实践性的展示和研究,期望对书法传统主流与整个书法体系加以系统地梳理与分析,把握当代书家对书法传统的基本理念,尝试并开拓书法艺术创研结合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并以此展为开篇,陆续推出“简牍帛书”、“先秦金文”等系列研究展,拉开“中国书法院系列研究展”的序幕。
现将“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 征稿启事公布如下。希望有志于帖学研究与创作的作者踊跃投稿。

一、展览名称:渊 源 与 流 变 ——“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
二、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
三、艺术委员会
主  任:王 镛
副主任:何应辉
秘书长:李胜洪
副秘书长:曾 翔
委  员:王  镛、王  澄、王友谊、石  开、丛文俊、乐  泉、何应辉、
沃兴华、李胜洪、张景岳、陈振濂、黄  惇、曾  翔
四、展览规模及参展书家的产生:
参展作者100人,每人拟展出3件作品(一件临摹,两件创作),共300件。
1、由艺委会在全国范围内提名50人。
2、全国范围内作者自荐投稿,由艺委会从中选出50位参展作者。
五、自荐作者投稿要求
1、实临‘二王’及帖学书系的作品两件,以不同程度借鉴‘二王’及帖学书系(含晋以后历代帖系名家)创作作品四件,作品尺寸以横四尺、竖六尺以内为宜。由艺委会根据上述作品质量确定参展件数,其余作品退还。落选作者的作品原则上不退,需要退稿的请通过邮局汇退稿费40元,并在信封左上角注明“已汇款,退稿”字样。
2、本人艺术简历一份。提供临习字帖的清晰复印件一份。创作作品释文一份。
3、临帖或创作自述一份,约500-1000字之间。
六、评奖
本次展览将由艺委会从全部参展作品中最后评出“羲之奖” 10  名。
七、出版作品集
本次展览将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大型精装研究成果作品集,其中包括:1、古今名家临习‘二王’帖系的作品。2、建国以来对帖学研究的文章目录索引。3、本次展览的全部作品和创作自述、论文等(附所有参展作品光盘一套)。每位参展作者赠送两册。
八、作品收藏
展览结束后,参展作品由中国书法院收藏,颁发收藏证书,付薄酬。
九、征稿时间:2006年9月1日至2006年11月2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十、投稿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一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    邮    编:100029
联 系 人: 任艳梅   柴天鳞
联系电话:010-64813473   010-64891166-5503
       (来稿作品请在信封右上角注明‘研究展’字样)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
                                                                                               2006年9月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4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来得及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