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3-1-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968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3-10-1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毛主席的书论和书法
毛泽东不但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还是杰出的书法家。毛泽东由于政名盖世,遮掩了他的书名,因此,人们对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军事等方面研究得很多,很少涉及到书法领域。近年来,随着书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陆续出现了一些研究毛泽东书法的论文及专著,取得一些令人可喜的成果。鄙人不才,试图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对毛泽东书法作一分析浅探。本文主要从与古代帝王书家、古代草书大家、现代领袖书家、文人书家和专职书家等五个方面分析比较。
* U5 U/ t( P. i* Z N# @一 古代帝王书家 , E- @% y2 N* W: V6 o8 b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史,自梁武帝以来,帝王喜书法者大有人在,但能立足于书林的帝王书家以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徽宗赵佶二人为著。6 g7 D) k! j( {0 J2 ~/ n: s/ N# v/ }0 o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在政治上是一位开明的君主,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李世民临摹钻研王羲之书法的功力很深,正、行、草诸体俱佳,尤喜飞白书。他撰写的行书《晋祠铭》、《温泉铭》(图一)笔力遒劲,神气飞动;草书《屏风帖》轻灵俊美,流丽可爱。其飞白书苍劲练达常书以赐人。明王世贞《 州山人题跋》云:“文皇帝作真、草书,古帝王鉴语为二屏风示群臣,今所存者草书耳。轻俊流便,宛然有右军、永兴风度,惜天骨小乏,戈法犹滞。”李世民全身心地喜爱书法,完全以一种艺术的态度去对待它,才使得书法在李唐一代达至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繁盛时期。& M' D: m _ v# y: @
北宋徽宗赵佶不仅是书法家,也是画家,其传世书迹有《大观圣作之碑》、《洛神赋》、《草书千字文》、《御书临写兰亭绢本》等。他在政治昏庸F•B,遭遇劫掠之虏,但他自创的“瘦金体”却在书坛上名垂后世。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微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其草书字形大多直攀晋人,尤是羲之法书。其草书团扇(图二)“掠水燕翎寒自缚,随泥花片湿相重”线条细瘦刚劲,同其“瘦金体”楷书一脉相承,但比其用笔更为爽快、洒脱,笔势圆转流畅,打破了楷书那种匀称整齐的单字排列组合方式,从而越发显得活泼。徽宗赵佶喜好翰墨,几乎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我们简直弄不清他是皇帝还是个艺术家。①说是皇帝,他却沉溺于笔砚中不能自拔,说是艺术家,他又帝冕在顶。他可以说是彻底地不能当皇帝的彻底的艺术家,这也正是他受虏亡国的根本所在。无怪乎论者曰:“宋以艺术失国”,元臣康里子山有句“赵佶百事皆能,唯不能为帝”(王士慎《池北偶谈》)的名言。$ c. s+ e9 h. }
就封建社会而言,文化可以说是封建帝王对广大人民进行统治的工具。处于权力顶峰的历代帝王们都无不以翰墨为重,以此来笼络那些具有文韬武略的人才,让他们辅佐自己统治天下。李世民和赵佶堪称中国历代书家的代表,都有作品传世。前者通过书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李唐一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后者由于对书法达到一种极为专一的心态,而不问政事,致使其作茧自缚,自作自受,最终被虏身亡国。+ v; Q$ A, M* d1 Z6 R2 q; Q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领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醉心于书法,只是囿于赏玩和创作,纯粹是一种嗜好,与封建帝王以书法来统治天下有着本质的区别。1 V: ?4 S- Q9 ^' N
毛泽东一生中读过的碑帖难以计数。据五六十年代在他身边工作过的陈秉忱回忆,自1955年始,毛泽东用稿酬广置碑帖达600多种,其中看过的约近400种,并且还借阅过故宫所藏的法书。②由于毛泽东广读碑帖,且走到哪儿读到哪儿,再加上他在书法方面的天分,创作出同诗词一样的博大精深、受人喜爱的书法作品。例如毛泽东为《人民日报》题写的报头,他把第一个“人”字和第四个“报”字写得很大,而中间的“民”、“日”两个字则相对小得多,他还边写边风趣地说: “《人民日报》这四个字啊,写成报头,中间两个字要小一点,两边两个字要大一点,这样就好看喽!”③另外“为人民服务”的题词亦与此类似。毛泽东书法的那种“飞走流注之势,惊竦峭绝之气,滔滔闲雅之容,卓荦调岩之志”(萧衍语),不衫不履,浑然天成,将人带到一个极有魅力的意境中去,置身于一个强大的神秘的艺术世境,会感受到无比的愉快和欢乐。④
! D2 Y Z, W- Y$ m, |. [6 h8 E二 古代草书大家" R) [! ?( ?8 n( A
唐代不仅是楷书的中兴时代,而且也是狂草风流的一代,不但涌现出了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大家,而且还出现了被后世称为“颠张醉素”的狂草大家张旭(因官右率府长史。人称“张长史”)和怀素(字藏真)。宋黄庭坚评张旭和怀素曰:“怀素草书,暮年不减长史,盖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此两人者,一代草书之冠冕也。”⑤
1 i: R$ P: Y6 s0 G张旭的“狂草”源于各体而又异地各体,出于“今草”而又胜于“今草”,独树一帜。宋苏轼称张旭的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世称神品。张旭能在草书艺术殿堂达到如此神妙的境界,是他们苦练各种书体的基本功,博采前辈名家大师之长的结果。
3 n' J3 S: M$ e4 J3 `明王世贞跋《肚痛帖》云:“张长史《肚痛帖》(图三)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 不可测。后《河满子》一阙系张祜作,祜后长史生50余年,余甚疑之。既考之,知与此帖俱高闲也。闲书僧,朱元璋欲悬之酒肆也,然亦自佳也。”: v8 v. ?. ]' s+ g2 a
颜真卿曾经说过,怀素以狂继颠,故而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自怀素的书法,可探知他是继张旭之后的又一草书大家,他继承了张旭并有所发展。 a- x) z2 |2 W4 t
怀素在其《自叙帖》(图四)开头说:“僧怀素家长沙,幼儿事佛,经禅不暇,颇好笔翰......”怀素尤喜草书,自称得“草圣”张旭三味,被誉为“草书天才”。《续书评》云:“释怀素,挥毫掣电,随手万变,素以狂草得名。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另多变化,而法度具备。”同时代的名流李白、钱起等都曾写诗赞美过怀素,李白在其《草书歌行》中极推许地说:“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 D$ g; P2 S1 _% r7 M在我国草书发展史上,张旭和怀素是两颗灿烂的明星,达到了古代草书发展的最高峰,他们二人是纯粹的草书大家。! W+ R y v2 B
保存下来的毛泽东的书法有题词、信件、手书诗词等多种形式,字体有楷、行、行草和草等,而以行草特别是草书成就最高。从毛泽东的书迹来看,他早年学魏碑、颜真卿,后承苏黄,转而又学郑板桥、王铎,最后学张旭、怀素。& u( E2 k R8 B9 i4 l6 y7 S
据陈秉忱曾回忆说:“……‘二王’帖及孙过庭、怀素的草书帖,则是时常披阅。毛主席不但博览群帖,而且注意规范草书,如古人编辑的《草诀要领》和《草诀百韵歌》等帖。”⑥毛泽东通过读帖、临帖,再加上他本身的天分,书艺倍增。通过毛泽东的墨迹,可以看出毛泽东的草书师承张旭、怀素,并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境界。如毛泽东手书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字迹连绵,如一片烟云,中锋建骨,侧锋生姿,意笔相从,豪迈飞动,是典型的学张旭的例子,而手书李白《忆秦娥》(萧声咽),硬毫走笔,点画简约,连绵跌宕,雄奇超逸,是典型的学怀素的例证。因此,曾做过毛泽东秘书的田家英说:“毛泽东的字是学怀素的,写起来很有气魄。”⑦
6 U9 U7 J! ?# P2 ?; G9 A, k' A; h1958年10月16日,毛泽东致信田家英:“请将已存各种草书字帖清出给我,包括若干拓本......”⑧这封信表明了毛泽东攻草书的决心。于是他精读各种碑帖,尤其草书艺人之顶峰“颠张醉素”的法帖,汲取营养,心摹手追,超越张旭和怀素,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达到“造我神韵,有我无人”的艺术境界,其作品的时代气息、创新精神、个人风格为同代人之冠,当属中国现代书法的代表人物。⑨
" g6 f. l5 I5 u4 Q三 现代领袖书家; L' h. I+ ?9 I
在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周恩来总理也称得上现代书家。其书法虽不像毛泽东那样飞动、流畅,亦有其独到之处。周恩来的书法有公文、信件、题词等,其中以前两者居多。周恩来的题词较为人知晓的是为揭露和抗议***反动派发动的“皖南事变”,于1941年1月17日夜为《新华日报》的亲笔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图五、六)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反动派的愤恨之情,尤其是落款别具一格,尤其是“来”字的竖画,拉得很长,耐人寻味。
$ f. ]: r8 `* _% S! e4 n毛泽东的一生题词很多,如1938年为陕甘宁边区《边区教师》杂志的题词“为教育新后代而努力”、1940年2月10日为《新中华报》创刊一周年题词“抗战、团结、进步,三者不可缺一”,1941年7月为抗日战争四周年题词“团结”、1942年为中央党校题词“实事求是”、1949年9月为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题词“认真做好出版工作”、1952年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63年2月28日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等,这些题词不但艺术性强,而且在当时乃至今天都鼓舞着人们的斗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e2 n/ O& @& J; Q/ N/ K G( z
毛泽东部分题词及书信的落款在署名时独具特色,有从小到大,从正到草的变化,有从早期传统形式的不大于正文且比较规矩,到以后字体逐渐变大、变斜,且越来越雄放,笔画也变得粗重,有时三个字一行,有时两行甚至三行,尤其是六十岁后的落款极为放纵,七十岁以后的落款就顶天立地了。有许多作品“泽”字拉长突出竖笔,显得特别有气势,如“向雷锋同志学习”、“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等题词的署名。
" s: O# n' `0 W毛泽东题词最突出的特点是只有署名,没有书写日期和钤盖印章,但这些亦不能消弱其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在信件中则署有日期但没有印章,而总理的书作包括信件相当一部分有印章。齐白石等艺术家曾为毛泽东刻过印章,但毛泽东在其书作中不用印章,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8 y$ W8 `: e/ m
四 现代文人书家
5 j/ J, d6 C% } S: L& G孔子《论语·泰伯》云:“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明确指出:士应当以弘扬“道”为己任,要把有限的生命用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艺”则要保持一种“游”的态度,决不能迷醉于末艺小道,落入“玩物丧志”的陷井。为士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2 U1 S0 ^4 @& g4 e6 U5 ?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可谓事实公务缠身,日里万机,但他仍酷爱书法,将其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日积月累,在书法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中国现代文坛上有突出成就者首推鲁迅和郭沫若,他们二人都曾在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活动,都是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他们均专心做自已的学问,由于文学素养提高等方面的原因,自然地成为文人书法家,我们可以用昔日黄山谷评苏轼的“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间”来评价他们两人。毛泽东、鲁迅、郭沫若将书法作为余事而均有所成,在此方面他们是相同的。但在书法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
8 B' U2 T1 ~" P" z& K众所周知,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至于他是造诣很深的书法家,知之者甚少。鲁迅的书法,取法汉魏、古隶,并取篆、草、行楷,兼妙之长,元气淋漓,别有一番天地。尤是晚年的书法同其文章一样,用笔泼辣、犀利、果断明决,苍劲老健,如《楚辞九歌礼魂》、《夏曾右诗》数幅,全石韵味浓重,气象万千,形神兼备。
! n: V' K) @2 o* _ [郭沫若曾论及鲁迅的书法“融治篆隶,心腕交应,朴质而不拘擎,洒脱而不法度,远遂宋唐,直攀魏晋”。这正如鲁迅在谈及读书时说的“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许多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⑩鲁迅的书法如同酿蜜一样,博采秦汉之雄大古朴,魏晋之坚韧秀拔和唐宋之严谨宽博,从而形成豪放浑括的风格。) h& }( H/ Q& G- s; Z) u7 Y
大文豪郭沫若除从政外,于考古、古文字学、历史学都有贡献,同时,他还是一位有特色的书法家。郭老擅长行草,亦能篆隶和楷书,其墨迹流布于天下。于立群曾介绍郭老学经历和书学主张:“沫若早年曾写颜字,能悬腕作大书。喜读孙过庭《书谱》及包世臣《艺舟双楫》。领悟运笔之法,在于‘逆入平出,回锋转向’八字。中年研究甲骨文与金文,用工颇深。秦汉而后历代书法,几乎无所不观。故其用笔不拘一格,唯能运用中锋,似为其特点。”$ r# X0 L% D; W" q" n4 Z
郭老不但精于用笔,提按自如,力透纸背,融南帖北碑之长而出己意,形成“郭体”,而且他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其对原始刻划符号和甲骨文艺术特点的论述及《兰亭序》之真伪问题的论辨,震动了中外书坛,推动了书学研究的发展。
" q0 t R" D/ V舒同一生从政,勤于翰墨,从“二王”入手,上追秦汉,下摹唐宋,集纳历代名家书体之精萃,千磨万滤,自辟蹊径,独树一帜,领时代风骚,不仅香飘华夏,而且享誉海外,为世人所注目。舒同曾欣慰地说:“时人赞誉我的书法能融百家之长,创自家风格,盖出于此。”在革命战争年代,舒同的书法就极受人欢迎,毛泽东曾誉其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而毛泽东本人,由于其所在的地位和威望,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毛泽东一起探讨书艺,或对其书法妄作评论,更不用说称其为书法家了。
+ p8 g. ^$ S2 }! n; \! j五 现代专职书家6 l, |* j, o# y) o' j% Z4 Y2 I( j
在中国现代书法史上,不但出现了象鲁迅、郭沫若等文人书家,还有许多专业书家,诸如于右任、沈尹默、沙孟海等。- P- K7 \# y8 a: N2 F" o" z* z
于右任先生擅诗词,尤精于书法,为现代具有深厚造谐和独创风格的草书大家。他早年曾学赵孟 ,后改学北碑,达到形神兼备之境界,在此基础上研攻草书,创造出一种结构奇险、笔墨凝练老辣、具有鲜明个性的草书风格,对现代书坛产生了巨大影响。6 O! r3 X: ^' A n% D H
沈尹默多才多艺,工诗词,精书画。沈老书法深受家庭影响,他自述其学书过程说:“余年十二三时,喜学书,从欧阳询《醴泉铭》、《皇甫诞》等碑入手,兼习篆隶,但不明用笔之道。”25岁时友人陈独秀批评他的字“其俗在骨”。于是痛下决心“始读包世臣论书著述依其所说,悬臂把笔。杂临汉魏六朝诸碑帖,不以爱憎为取舍,尤注意于画平竖直。”直到俗气全消,风骨挺立,才研习行草。从米南宫而智永、虞世南、褚遂良、再上溯二王。终于融汇贯通,妙集众长,创立了圆润秀美、清雅遒劲、雅俗共赏的书艺风格。其书法艺术,名扬中外,横绝一代,早在1942年,《世界美术大辞典》主笔荷兰高罗佩称他为民间第一书法家。
( C0 Q3 j" u: C沙孟海几十年来师法广博,尤得力于王献之、颜真卿、黄道周、王铎等,其书风雄强,具阳刚之气,很有时代特色,为现代书法之巨擘。: x1 [3 J8 _4 S0 ]
以上专业书家的作品大部分被人们装裱后挂在墙上,供人们参观、欣赏,且在专业报刊发表。而毛泽东的书法在当时没有进过展厅去展览,只是在报刊上发表。" N2 b6 s/ B Y* f! A3 V( D
毛泽东胆识过人,他有过人之志,超人之勇,遇事有先见之明,正如有人所说的毛泽东不是神,但他也决不是一个凡人。他是一个既敢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又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人。“书如其人”毛泽东的书法也同其个人一样,师承传统,又敢于打破传统,求新求变,不断扬弃、日有所进,年有所改,壮有所行,老有所感。由于其胸怀宽广,海纳百川,雄视古今,豪迈坦荡,敢做天下伟人,作天下第一书,可谓“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c0 K- w9 W6 x2 z( H8 d
我们研究毛泽东,不仅仅在于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更重要的在于学习毛泽东的那种开创精神,充分利用毛泽东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并积极投身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更加富强。
}6 g" h/ Y- ~! z9 c7 r4 S- ], ~- ]怀着对毛泽东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考有关资料,试着毛泽东的书法艺术作一浅析,但愿拙作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对毛泽东的书法作更深入的研究。
, C2 b4 s2 _" a' Y0 Q“谈艺何人公道存,每因憎爱昧昭昏。”(清朱彝尊诗句)今以一己之见妄加评论,敬请方家正之。
0 y% s/ N$ Y' \* r 5 y) J4 ~: r; c; M4 [9 `, n
参考文献:9 R; X$ a0 y4 V9 t
①姜澄清,《书法文化丛谈》第43页
' j$ o% S8 i1 ?! E; q②张铁民,《毛泽东读过的碑帖》,《中国书画报》,1996年8月29日
4 P6 }! a2 |" v" R③华叶,《<人民日报>书法题名的由来》,《中国书画报》,1991年2月14日! C& n% _' f9 e7 k
④刘锡山,《毛泽东的书法艺术》,第52页
8 c0 X2 V: m5 g+ J z2 v⑤周俊杰等编著,《书法知识千题》第720页
2 w1 d. I$ x; F4 Y2 Z⑥见《书法》1980年第2期5 A" {# {4 v- U, x. x" T3 H2 U
⑦见《书法丛刊》第19辑《田家英专号》 m* a& y& ^* u4 Z* h, l
⑧见《毛泽东书信选》; G# \, M2 }, { x- Y
⑨俞建华,《游云惊龙——书法艺术鉴赏》
3 C0 R/ W) y9 t$ [ `⑩见《鲁迅书信选》第982页
% y5 T" t+ A+ g$ \/ C 注:本文曾入选《“纪念毛泽东诞辰108周年”全国毛泽东书法艺术研讨会入选论文集》( V& }# \: d. ^
- k9 |( v" Y- Z, z: _( i+ c4 b 作者:吴明君 邢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E-mail:wmjhb@sina.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