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5287|回复: 40

反驳胡圣虎-------我对张海先生的评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6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读过胡圣虎先生的“不懂技法 胸无点墨 张海不是书法家”一文,觉得他明显是在搞人身攻击,措辞龌龊,借批评别人来抬高自己,炒作之心昭然若揭。后来查了胡先生的资料,发觉胡先生的书法水平太差,线条软弱无力,基本功不到位,而开出的润格却高得很,估计是叫卖了很长时间,没有人来买,发火了,就在书法网络上扔一颗重磅炸弹,吸引眼球,收集人气。而张海先生在我眼里是当代少有的勤奋书家,极具能力的书法活动组织者,是一位慈祥宽厚的前辈,是以发文反驳之,以正视听。
8 f4 }5 |* v( v, c6 d2 Z* D张海先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即在安阳市专业从事书法组织活动和书法创作。 1981年调入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从83年起任副秘书长、85年任副主席兼秘书长、91年任主席。主持河南书协工作期间,举办了大量在国内外具有开创性有重大影响的书法活动。其中从84年起举办的四届中原书法大赛、河南中青年墨海弄潮展、国际书法展、新十年书法论辩会、国际临帖展、创建了河南书法函授院等,规模空前,形式独创,在国内外书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新时期中国书法复兴起到了重要作用。采取多种举措,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使一大批作者脱颖而出,从而使河南书法由原来中下游水平,成为全国公认的书法大省。以最权威的全国书展为例,1989年—2004年共举办五届全国书展评奖,第四届全国展河南入选数、获奖数均居第一;五届全国展获奖第一,入选第二;六届、七届入选、获奖均居第一;八届全国展入选、获奖均居第二。入选数和获奖数十个可比数字,河南获得七个第一,三个第二。现在全国设置的三大展览,其中两大展览(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和全国青年展)是由河南提议被中国书协接纳并首先在河南举办。不仅如此,河南书协多次承办全国性展览和大型活动,如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第一届、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全国隶书展、首届青年展、第五届书学讨论会等,为中国书法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0 t8 R+ q# D5 T" c" R) r. |2 ^张海先生不仅是中国书法大家,而且最可贵的是他的不断创新精神。他在隶书的书写规范上尽可能地融入行草,被誉为"张海草隶"。他的书法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即涵碑派、帖派,并横跨二者之上;为创新线条美,极尽笔锋之变化;用墨变化丰富,力求表现力。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既不在形式上追摹前人,又能不断地“自我否定”。
2 y& p( a* o# C0 n   张海书法真、草、隶、篆4体皆能,且以隶书、行书为最强。篆书得力于杨沂孙,行书出自“二王”,草书追张旭、怀素神韵,楷书以《张猛龙碑》为宗,隶书取《封龙山》碑之宽绰古雅、《礼器碑》之变化如龙舞,创作了自成一家的草隶的独特风貌。张海先生还潜心研究汉代简书,以行草飞动圆劲的笔触,写庄重醇厚之体,形成了他个性突出的草隶风格,为书界所公认。  
, j* c8 ]( b3 C) H  张海先生的书法成就主要在于隶书。他的隶书有着装饰性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形式美。评论界这样评价他的隶书:“在隶书中走出一条个性之路,恐怕要比行草书困难得多,不变则失于泥古,变化不慎又成异端。张海沿着不失古法而求新的路子走了下去,以行草笔法苍劲飞动之气韵,写汉隶浑朴醇厚之体势,即形****们称道的‘张海草隶’,使他傲立于书法艺术之潮头。” (文/卢杲)

* {7 ~1 s; |  A6 C; K8 h
: a/ [) P/ B. F. [[ 本帖最后由 中国书法收藏 于 2006-7-29 21:10 编辑 ]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表于 2006-7-26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q7 A" U6 @/ k& ^1 k/ ]
“河南中青年墨海弄潮展”时,我还是一个初中学生。在那时间,我是学国画的,正因为有了“河南中青年墨海弄潮展”。才使我产生了学习书法的念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6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海是个很好的组织者,其书我实在不敢苟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6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6-7-26 22:29 发表
1 H: V; M7 W8 N: q( ]张海是个很好的组织者,其书我实在不敢苟同.

9 l2 {) M3 H, b( y+ u/ Y: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6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傲立于书法艺术之潮头"
7 q) A; |4 W9 W; W, o# a8 X
  V* A9 p6 P% \  `4 t( R- N$ f又多一位书法无知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6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     张    海
0 A2 ]2 D3 q9 @; s               孟会祥
" Q, C9 u) u) V$ J; _% w: Z" K% B1 W+ X, f% ?9 Y+ ~- R
  张海先生书法作品集目前出版,又将于7月1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书法艺术展,欣喜之余,不由想记下些张海先生书法的体会.张海先生犹如一本书,结构宏大,内容丰赡,令人仰高钻深,流连忘返;张海先生又如一条大河,波涛千里,令人望而兴叹,不可度量。他卓越的成就本来已不可赞一词,而这些感受,或许可以标示我作为一个普通爱好者的学习之路吧。, y+ Q( x% S" l$ M' L* u/ p
                一) ~; p$ A% a9 R& y; z
  张海先生书法盖有三变:正书阶段,行书阶段,草书阶段。6 N+ a$ R9 o4 a  t
       若粗略划分,则从1974年张海先生参加河南美术书法摄影展览算起,正书阶段止于1985年前后;行书阶段,从1986年"墨海弄潮"算起,止于1995年前后;其后为草书阶段。第一个阶段,皆是十年艰辛。当然,这样的划分,只是为了言说的方便,不同时期的风格,是相互渗透的,特别是后期可以涵盖前期,这是不言而喻的。
  |5 K, j3 h; n9 y4 U$ d  正书阶段,张海先生楷书以《张猛龙碑》为基本面貌。他初从龙门造像入手,刀意历历可按,圭角分明,铺毫行笔,正是典型的碑法。如果与当时人相比,自然也不失为能品,但与碑碑相比,则少了些高秀清峻之气,多了些应规入矩。张海先生当时的隶书,已有相当的水平,"以临摹汉碑见长",姿媚之意,如清风扑面。这在《张海隶书两种》的第一种中,有充分的表现。"此种隶书精美可人,有《曹全碑》的丰腴,有《礼器碑》的峻拔,也有《封龙山颂》的宽博。但这诸多渊源不是杂烩菜式的凑合,而是化合物式的融会。"(《张海隶书两种》)张海先生既以龙门造像为入门功夫,以常理推断,其隶书应似《张迁碑》以方笔为主,铺毫行笔而有涩意,但其实并非如此,他浸淫汉碑,但不为石刻所囿,这为他迈入行书阶段奠定的基础。. W0 z" T0 [; E( x  e3 @" z
  典型的"张海风格""草隶",当然以"墨海弄潮"展中的《隶书五条屏》(司马迁句)为代表。这是汉隶加汉简的风格。这个风格虽然被称为"草隶",但我认为应该是其"行书阶段"的作品。汉简的包容性极强,有近于正书者,也就是汉隶;有近于行书者,也就是通常说的汉简;有近于草书者,发展而成为章草以及后世的今草。张海先生在汉隶基础上,略加跳掷,自属隶中"行书"。"此种隶书以汉隶为体,以行草为用,用笔随意大胆,取汉简气息却不斤斤于形胲,涵纳百川而鼓荡之,故能兼百味而为一"。(《张海隶书两种》)张海先生这一阶段的隶书,既是对正书阶段浸淫汉碑的总结,也是突破。其"草隶"形态取正势,结字宽博但并不迷恋横势,为他以后的隶书发展奠定了调。1989年至1991年,张海先生行草书已受到交口称赞,则其行书的起步阶段应该更早一些,只不过早期的行书,而那种略嫌矜持的行草书, 也正是张海先生行草书的"成名体制"。行书阶段,张海先生的楷书,也带有行意,不复以规矩为念了。
, j/ y% X- g! q5 |% }) ?( B+ a  真正的隶中草书是不存在的。隶中之草,也就是简书、帛书中的草写者。在民间书法中,后世的残纸,或多或少有些遗存。而在书法发展史上,则化为章草、令草、狂草。草法是草书的本质内涵,它来于快写的要求,也来于审美的要求,经过符号化,而成为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这种模式不再依赖于正书的写法,所以草书有很大的构成意义。愈是狂草,愈表现为空间的分割。这在张旭、怀素、黄庭坚的草书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所谓"草隶"实际是对隶书的既有程式的突破,而不全是对草书的皈依。这种突破,与草书的精神是一致的,它是对正书宁静氛围的叛逆,而张杨书家的主体精神。隶书草化并不从张海先生始,前辈书家是有所探索的,然而,评心而论张海先生在这方面,可能走得最远。张海先生对自己"张海风格"的突破,也正在于隶书草化的方向上又迈出了一步。之所以说这一阶段是草书阶段,当然是以隶书的进一步草化为着眼点。其实,还有两点心理因素不可不知:其一,在这一时期,张海的行草书,完成了由略嫌矜持向从容洒脱的过度,特别是张海先生的草书,其一"一笔书"虽没有王铎的波澜壮阔,然而漾溢着流丽的旋律;其二,张海先生在长期的文艺工作和艺术实践中,逐步奠定了草书的心理准备。大凡善草者,必有超人的自信,或竟谓之清狂,无此不足以作草。张旭、怀素自不必说,黄庭坚"于无佛处称尊"时,是何等心高气傲;林散之何其寂寞之时,已念念与古人争一座席;毛泽东又是如何问苍天大地,谁主沉浮?张海先生说:"每当我引笔挥洒行草书时,一扫隶书创作时的平静心态,热血沸腾,思绪奔涌,笔随意转,行于当行,止于当止,自觉一任感情的澎湃,笔下自然多姿多态,生气勃发。"此语虽专对行草而言,但也正是其草书化心态的写照。
8 R$ a: \% p  A! J                 二/ [" F8 S( w! z- Z: S4 Q+ G7 j, L
  张海先生于每种书体,又能三变。! L6 l& n/ [" }" l
  张海先生兼擅四体。对于楷书和篆书,他没有做过多的探索,这里说的每种,主要是指其隶书、行草书。
' f( ?4 l+ x: k: S% p# L       张海先生的隶书,有三种风格。其一,如《洛阳处天下之中五条屏》(即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这是在前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基本上是简书的面貌,比"行书时期"作品更加纵肆,墨色的变化也更多。其二,如《杜甫旅夜书怀轴》。张海先生隶书得益于《封龙山颂》,《封龙山颂》宽博、浑厚,而又不乏生动、张杨,这种风格即是在《封龙山颂》的的基础上形成的,那种既醇厚、又恣肆的气息宛然犹在其突破之处,则不可不令人叹服。首先,行笔的草化是十分明显的。干、湿、浓、淡、飞白,体现了速度的多变,张杨了书家的精神。其次,以长锋作字,点画上更加丰富多彩;张海先生的这种风格中,其实还融入了魏碑的成分。截锋直下形成了独特的起笔,翻折笔形成了峭拔的肩,以及矩形结构的呈三角状,都显然是受了《张猛龙碑》影响。用笔如此大胆波辣的草隶,可谓前所未有。期三,如《听鸟问花联》。同前两种风格相比,这种风格其实更加恣肆。他不取简书的基调,也不取羼以北碑的味道,在基础的层次上,实现了对汉隶的回归。当然,这种回归是又一个层次的回归,此前积学所得都蕴蓄其中,结字似汉碑而非汉碑,用笔似行草而非行草,已经很难指出其来龙去脉。也正是无法指明其来龙去脉,实现了他的独创性和价值,实现了"杂多的统一"。然而,这种风格的作品,目前所见不多。不过,明显可以看出,较之大家闭目能见的前一种风格,这种风格摒弃了一些"机巧",而更加恢宏大气。纵观清代隶书复兴以来的作品,金冬心以奇谲胜,陈洪寿以散淡胜,邓石如以朴茂胜,伊秉绶以宏大胜,何绍基以拗峭胜,赵之谦以流丽胜,吴昌硕以浑厚胜,而皆为隶中之"正书"。近人学隶有成者非鲜,而以来楚徕第一,来楚生的成就,盖在不失汉隶博大浑穆的基础上,而写意沛乎其间,睹之不禁有应节而舞之感。隶书当然是写出来的,能够笔笔写出,也就避免了"刻鹤图龙"之病,况且其味道醇和,意境隽永,所以来氏的隶书成就,比于清隶大家,洵于愧色。来楚生之后,擅隶者峰起,而可与来氏比肩者,何其寥寥!张海先生隶书的汪洋恣肆,纵观清初以降,得未曾有。这样,他首先在独创性上,就取得了书史上意义的价值。张海先生花甲初度,正冉冉迈入人书俱老之境,后来氏而来,侧身隶书大家之林,与其说是种期许,不如说是襟袖间事耳。 $ |4 }" T% s8 p+ Y6 p5 f
  张海先生的行草书面貌更多。其一,小字行书。也就是张海先生行草书的"成名体制"。其二,如《屈原渔父》。张海先生自谓"力图借助手笔的长处,突出无大动作的微妙变化,构建另一种清新明快的格调"。这有点像先贤的手稿。前贤手稿一般以自然、醇和、洒脱胜人,是其襟怀、品格、技艺的流露,张海先生是以创作追寻这个境界,"以人复天"。其此类作品有隶意、清气的支撑,允为佳作。作为中国书协副主席、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协主席的张海,尽职尽责,务实创新,是张海的一面;张海的另一面,是骨子里的清峻超拔的的书生本色和不肯后人的执着坚忍,有这样的背景,有老于笔砚的铺垫,他的行草书才能入手不俗,"入门自媚"。张海先生学过朱熹,也深有所得,但此类作品,终与朱熹不类,而在他第三类的作品中,倒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三,如《桃花源记》。宏伟畅达,当为张海先生行草书的代表。其中,融化了《张猛龙碑》、"草隶"、朱熹甚至王铎,也有近人如费新我先生的一些影子。即使没有隶书的成名,以此,张海先生仍不失为书坛翘楚。如果以"无过无不及"而论,其行草书或有过于其"草隶"处,简不病枯,驰不失范而得其中。有所显,则必有所掩,因为其"草隶"的独创意义更早、更多,人们先入为主,已经习惯于张海--"草隶"的思维模式,所以其行草书或终不及其"草隶"影响更大。其四,如《独持一意联》,实际上是在第三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笔墨效果,更加狂放一些而已。这一类形式感强一些,如果从视觉效果而论,可能胜过第三类,但以耐品读而论,或有不及。其五,是一笔书和小品等。其一笔书极有趣味,我们或许可以期待着张海先生这方面更大的成就。
2 j" O& E9 m. d1 ]; }                三& i, l5 |6 ]. L- [# i+ H8 i* Y4 f
  书家平生事业,立德、立功、立艺。张海先生对河南书法、中国书法的贡献,功德彪炳,自不待言。就书法而论,书家首先争在面目一新,其次争在笔法惊绝。其面目则"张海风格"有口皆碑,犹自百尺竿头,奋发不已;其笔法则长锋入纸,破空入云,功力深湛,戛戛独造。历史的机缘和不懈的追寻,为他奠定了书史留名的一切务件。4 f$ @* o) m) c: K# N, [( f
  张海先生引古人语曰:"一技之长,当尽毕生之力。"他是这样一个视书法为平生事业的人,当然不会在任何成就前止步。其草隶必将继续有一个愈肆愈醇、愈今愈古的丰收期。既淬既砺,功性俱笃,诣峻极之境,指日可待;至广至微,豪华尽落,享大家之目,势所必然。而其行草书,随着年高手硬,气定神闲,或许仍将以不期然而然的方式,悠悠圆满。
* e* z9 p( B4 O+ s5 A' Y2 L" q' w  I7 z( Z) s% Q1 D
[ 本帖最后由 中国书法收藏 于 2006-7-29 21:05 编辑 ]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7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第一次见到张海的字是在深圳的大芬村,大约一年前吧。一幅四尺整张,店家开价两万左右。
$ V5 c! a9 `8 m( K9 ~# S$ j) U$ [% |' b' {  s
当时觉得字很熟,非大家书。
2 Z, F( F: I$ {+ l8 q. r
/ N8 P7 y3 c4 {$ ]  q2 r# f( k后来看到了一些变化,似乎有点大家味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7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帖子,开头有点像大字报,轰隆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7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论据充足,有道理,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7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拍马屁都拍不好,让人看了肉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