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镜初

人头茶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 之六:气

以上所言,只是茶气的”外气“,更为迷人之处在于”内气“,内气者,不是以口鼻欣赏,而是以身体感知。这一点,练气功者、中医、出家人和不嗜荤腥的最容易感受,普洱茶气归肺经脾经,品饮时,丹田手足微微生热发汗,甚至有如练气功时得气的感觉;某种程度上,普洱茶真正迷人之处,在于内气;而内气,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的程度也不尽一样,但对内气的深入探讨,似乎从中医理论更能解释清楚。
      同时,茶若无气,韵就成了空中楼阁。
      知茶气者,可谓对普洱茶已经登堂入室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 之七:韵

韵  是普洱茶品鉴中较“气”更难加以形象地说明的主观感受,可以先打个比方,唱歌时虽然旋律、音高、节奏准确,但无动听感,就称为“有声无韵”;在评价人物时,一个美女即便是身高、三围、五官都很好,但死板呆滞无灵气无教养,就缺少“韵”,也难给人美感。这一点甚至让李笠翁为难,在《笠翁秘书·声容部·选姿第一·态度篇》里,他说美女要让人迷恋,重要的不是身材皮肤五官,而是“媚态”,媚态又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能“使美者愈美,艳者愈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告]: 【书法商城】【网友交易区】【商铺区】 欢迎大家前往选购、销售!
--------------------------------------------------------------------------------
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 之七:韵

按照他的选美标准就是姿态第一,“选貌选姿,总不如选态第一重要”。但是说了半天,“媚态”到底是什么,他也只能打个比方说:“媚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普洱茶的韵很难界定,但在品饮实践中的最直观体验就是“生津”,各种不同的上品之茶,有的生津在舌尖,有的在舌面,最佳者连喉部都生津,所谓的喉韵就是指这一点。饮茶生津,有如听音乐的“余音绕梁”,看好风景的“山色有无”,与德高学深的长者相处的“如沐春风”之感。 当然,生津不能完全概括普洱茶“韵”的感觉。老茶之韵与新茶之韵不同,新茶之韵较直接,老茶则显含蓄——当然,有些品饮者把“湿仓味”当成普洱茶的韵,其实是把缺点当成了特点甚至优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 之七:韵

古人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毛主席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自尝一尝”,品饮普洱茶并不神秘,并不需要先天有什么神授鬼教,只要不断的实践、比较,尤其是跟茶友多交流,慢慢就自然而然领略普洱茶的好处。重要的是,刚开始的时候,不要选择错了茶,把质次品低的茶品先入为主,作为以后品鉴的标准,好比戴了有色眼镜,要体会普洱茶的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就绕弯路了。这也是现在一些茶友,把湿仓老茶作为存储良好的将来老茶的标准,是自折好茶身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熟之辨】台湾邓时海

鲜活是从生茶青饼得来,普洱茶是否鲜活,首先要看是否是以生茶方式制作。在1970年以前的普洱茶的制作,都是以生茶工序制作,将采来的茶菁经过杀青、揉捻、晒干、蒸压成型再加以干燥,这些制造工序完成后,叫青饼。由生茶制作工序所生产的普洱茶,才能保持鲜活之色。有了鲜活,就可从香气、汤色、叶底来辨生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普洱熟茶因为经过渥堆,会产生一股“熟味”。一般只有10年陈期以内的干仓熟茶(按传统说法,未曾霉变过的茶品为干仓茶),可以从熟茶表面闻到一股熟茶味。经过10年、20年左右,茶表面那股熟茶味已经消失,则可从茶汤中感觉出熟味香。1973年间由紧茶的材料改做成的第一批熟砖茶,称之为“73厚砖茶”,至今已三十多年了,无论从茶或茶汤来品味,都已没有熟味的感觉,有的是一股陈香。陈香不同于一般熟味,是经过长期干仓陈化而转变过来的最好的熟茶茶香。熟茶味、熟味和陈香是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干仓的普洱生茶茶汤是栗红色,即使陈年的生茶,比如已经有八九十年历史的“龙马”牌“同庆”老号的普洱茶,它的茶汤颜色只略比50年的“红印”普洱圆茶的茶汤深一些。而熟茶的茶汤颜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
干仓的普洱生茶叶底呈现栗色至深栗色,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鲜活感。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比较重的,会有明显的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一般。有的茶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开,有如将干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反之,也有些生茶在制作工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渥堆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
【干仓、湿仓之辨】台湾邓时海

干仓后发酵,也称之为自然陈化普洱茶。湿仓后发酵,通常称之为霉变陈化普洱茶。形成湿仓茶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商人为了使新鲜的普洱生茶能及早饮用,从而立即销售获利而使用的方法。一般在市面上看到的湿仓茶,绝大多数是由生茶制成的,极少看到有熟茶的湿仓茶。近来有一批普洱茶,是做成轻度发酵熟茶,而后再加以湿仓陈化,其茶性的确比较接近熟茶的真实特色。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也就是为了能够提前饮用,马上出售,与湿仓茶的功能目的一样。分辨干仓与湿仓普洱茶的方法,可以从外形、气味、汤色和叶底看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干仓普洱茶的条索结实、颜色鲜润、油面光泽,充分表现了茶叶的活力感;而湿仓普洱茶的条索松脱、颜色暗淡、粗糙黑绿且茶叶表面或夹层留有绿霉或灰霉。
一些发霉不久的,或发了霉又加密封的茶,在一打开时,就会从茶叶中发出一股呛人的霉味。如果发霉很久了,如“圆铁”普洱茶于二三十年前霉变过,后移到干仓回仓,则其茶本身已经闻不出霉味来,但在茶汤中仍然会有一股扑鼻的霉味。如果发霉超过二三十年以上,茶汤中的霉味会很弱,甚至闻不出来了。
干仓生茶的汤色是栗红色,陈期在七八十年以上的,略转深栗色。如干仓陈化的“圆铁”普洱茶,茶汤呈鲜栗红色,是典型干仓生茶的汤色,而“同庆”老号的普洱茶,则已经转向深栗色了。湿仓茶的茶汤与熟茶一样呈暗栗色,甚至变成黑色。七子饼普洱茶,茶汤呈现暗栗色,是典型湿仓茶的汤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干仓普洱茶的叶底是果黄色至深栗色,质地活而柔软,其生茶的叶底,在干仓长期陈化过程中,颜色变化不大。“同庆老号”近百年的普洱茶,可将当年的活力泡出来,叶底仍呈现出新鲜栗色,使人感觉有如回到百年前易武大茶山那种心旷神怡的人文自然环境中。湿仓普洱茶的叶底,是暗红色或是黑色。湿仓生茶和熟茶的叶底颜色很相似,但熟茶叶底质地是干硬的,而湿仓生茶叶底没有弹性,是腐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