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3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3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镜初

人头茶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老人的讲述,以九十多岁的匡志英讲的最具体:“我们祖先讲过:人头茶是我们宽宏制的贡茶。每年开春,就有领着很多兵的大官来,要这一带的年轻妇女上山采茶。采回来的茶经过刹青、搓揉、晒干后,又要用大甑子蒸软,再用人头瓢做****头形状的茶团。经过几天的烈日暴晒,茶团干透后,还要用布条将米汤涂搽在茶团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的人头瓢是用椿木啄出半个球型凹坑,两半合围,就成制作球状茶团的模具。由此可以断定:“人头茶”就是“沱茶”,只是因为其体积更大,状如人头,而将之称为“人头茶”,与普通沱茶区别。那么,为何要将体积制得如此笨重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茶是商品,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它的政治属性会远远超过商品属性。朱元璋建立宋王朝之初,由于国家需要加强战备,就继承了唐代的“国家大事在戎,戎之大事在马”的传统思想。在经过钱、绢、茶易马的得失比较后,毅然作出了以茶易马的最为明智的抉择。因此,强化茶的禁榷,积极开展茶马贸易,成为富国强兵、治理边陲的重要举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此,茶马互市贸易便历代相传而绵延不绝。据《明史.食货志》载:“律例私茶出境与关隘失察者,并凌迟处死。盖西陲藩边,切莫诸番,番人持茶为生,故以严法以禁之,易马之酬之,制番人之死命,壮中国之藩篱,断匈奴之左臂,非常法论也。”由此可以看出“茶马交易”担负着“制番”、“补充战马”两大任务。所以,走私茶叶被列为死罪,乃至朱元璋连自己的女婿也“杀无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这就是“人头茶”产生的原因:因为如此笨重的茶团,携带很不方便,却利于稽查茶叶走私的官兵检查或方便茶马交易。当然,这仅仅是一种推测,真正的原因还有待专家考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咏人头茶 作者:寒灯

君问田坝物产事,名驰远近何需夸。

谁人能得延年寿?神仙访求富硒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宇敏1765年撰《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等。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有伪作者,名川茶,乃川省与滇南交界处士人所造,其饼不坚,色也黄,不如普洱清香独绝也。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据传均由未婚少女采摘的一级芽茶。采摘的芽茶一般先放之于少女怀中,积到一定数量,才取出放到竹篓里。这种芽茶,经过长期存放,会转变成金黄色,故人头贡茶亦称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其制作时间已有200多年历史,此品加工者为普洱贡茶厂,原料及初制出自西双版纳倚邦茶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做人头茶..
200510171528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0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请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