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天生书呆子

我再看刘炳森--------六个方面是与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6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生书呆子 于 2006-6-26 08:49 发表# l! D% V" X+ I+ g5 b% `( _

9 [6 j# }  |5 x: ~3 L看看我写的《好友梦见了刘炳森》吧!

5 {; m1 g" t5 G4 r$ m$ e6 J
: w% f" l6 X3 f老兄请把此贴重新贴出,在这种状态下让大家重新审视、品评吧。. N; i/ F: {) _/ v

  E: s; w1 y9 l: T( ]  z: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6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巴人 于 2006-6-25 09:53 发表9 Y& k4 |- V* }& F
楼主说得很客观,支持一下0 X- R% l4 M% q
曹那个就有点尖刻,仅就艺术批评也就罢了,对一个死人搞人身攻击就没意思了,也反证了自己心胸不过开阔,有炒作之嫌
9 |: i- ^; Q  t( _3 L& i: S8 w
同意!
& z  r4 P6 O" _1 h1 W5 k8 \实事求是最为可取,偏颇过激难以服人!——愚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6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呆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6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呆子也是墙头草啊......:Q;P: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6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樵风洗尘 于 2006-6-26 19:11 发表! ]0 ]) w4 C( h; y- ^- J, b
呆子也是墙头草啊......:Q;P:D
! a& b4 o3 i1 v& G
  k& I4 f/ H3 W* A  e( E

" L: @: M% f. T/ w+ r0 d墙头草可能还不至于,说呆子擅于忽悠更是,9 K$ N! A$ c% I& y/ V, H
大家可要担心不要被忽悠了。
( P, h) f" X6 U  J% P: _, {/ h4 t2 C2 P6 k$ v) k/ o& j
;P;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6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抱朴散人 于 2006-6-26 11:10 发表% i/ {8 k2 K4 j. I+ K6 E- X
& ^6 D& b! x' v
& |0 a: ?" X/ X
老兄请把此贴重新贴出,在这种状态下让大家重新审视、品评吧。9 v1 E0 p0 E+ V% X) [/ C

( i+ K8 V* C0 v. D. T:D:D:D:D:D:D:D:D
6 M0 u: O- o# ~5 v* w
我前一段时间找过,可就是没找到,实在抱歉,老宫到现在还不能完全使用版主的功能,懒的开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30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友 梦 见 了 刘 炳 森 & S0 u: N: n  R
: E: G  h2 j& S. }
                                天生书呆子   ( H; q3 T0 \' j4 p5 t
9 T# V+ z9 H/ y6 ~* S
                                     1
% J: j- Z/ y! n# d; J8 @; A+ y! y  刚才,好友打电话给我,说他昨晚梦见了刘炳森,他说刘炳森向倾诉了一夜,都是肺腑之言,我问他老刘讲了什么,他说多数内容记不清了,但有几条印象深刻,现摘要如下:
) H+ H$ b/ D6 n' \1、百年以后在历史上能流下姓名的肯定有我刘炳森,因为我出的字帖、作品辑最多,从图书保护的角度,肯定多的比少的容易保存下来;我题的牌匾最多,这些店铺如果成为百年老字号,当然我写的匾也会百年流传;我写的作品最多,卖的价最高,拥有我作品的人愿意把花巨资买来的字画当柴火吗,说不定收藏多的人,为了买高价,还会大肆炒作呢,那样我的作品更流传久远了;书法是一代不如一代,现在你们说我俗,百年之后的孙子们连俗都看不出来,只有喊好了,这一点沈鹏没法比,现在老百姓说他好的有几个? ! R; P7 ^& [2 \- d9 N( H2 D. W  l
2、我创造了古往今来书法史上的奇迹,请问谁能举出第二个靠写字比我挣的钱多当得官大的吗,启功不行,挣钱时我们同时起步,他死后我还能挣几十年钱呢。 ; f/ a0 b! W; B( z+ X
3、我对当代书法事业的贡献最大,纯粹靠写字挣这么多钱的没有第二个吧,书法热潮中绝大多数人不是为了赚钱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知道多少家长看见我给菜店写的匾,转身就去画店给儿子买毛笔了,别忘了你们教学生挣的银子应该有我的提成呢。 * ~$ l& C  r! P; _# H5 @6 t( g/ Y
4、就写字水平来讲当代有几个比我写的好的?看看我的功力,看看我的线条,看看我的面目,当代写隶书的哪个人能做到,你可以说我的字俗,你还能说出来什么,我也能说出你一大堆毛病,况且俗雅之间没几个人能说清楚
% j. g6 V: B& u% B# j5、论品德我当之无愧是德高望重,我捐款、设基金,我没有什么丑闻,提提反丑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对人少拥护人多的事。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我什么毛病? 4 p5 h: M! a& D$ X1 g# j
6、写字的小青年们,先别忙着挑刺,还是先向我学习学习吧,学学我年轻时的苦功,在研究研究我奇迹般的成功历程,管你受用一辈子。 + g* g, U7 F% d1 [9 D
    朋友还说了很多内容,都是石破天惊之语,我记录了,还没有整理,大家感兴趣我就接着整理,过两天再发。不感兴趣就算了,请回帖时表个态。如果你梦到了老刘,也发个帖,咱也学学。 ( H' K) T; \7 V- F
   声明,本人处学隶书时,对老刘疯狂的崇拜,现在看到他的字,除了看看价钱、真假之外,其他都不感兴趣了。
' B  p7 q/ Q6 W; W( I' ~+ L+ Q- Y2 U, O
                                       2
) Y( E  I4 T2 [8 E     梦接上回,老刘说,古今中外任何事情要想成功离不开天分、努力、机遇,也即天时地利(机遇)、人和(天分、努力),这几条我都占全了,所以能够成功。
" }+ D* A8 g! E8 F天时,我出道早,文革刚结束不久,我字的面目就基本成型了,在那个整体书法水平普遍不高的年代,在年轻人中我的字是出类拔萃的,当时恐怕只有上海的周慧君与我有一拼,但她在地利方面不如我,所以被我甩在后面。现在写字好的小青年多了,但市场早就是我们的了,在书法这个行当一般不会出现后来居上的现象,想享有我这么大的名望、挣我这么多钱是不可能的,我死后也不可能。别忘了,七八十年代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向时期,也是艺术市场从萌芽到发展时期,经济规律决定了在早期进入市场的必然会发财。哪个时候,电脑还没有普及,街上的牌匾多数还是书法,美术字不多,更不用说电脑书法字体了,因此相对而言,书法容易得到重视,牌匾本身就是活广告,现在不行了,我的字和电脑刘炳森字外行人是基本分不清的,所以谁还愿意用6000元/平方尺买我的真迹呢?当然牌匾不行了,送礼又时髦了,东方不亮西方亮,我还是能保持稳定的收入。还有一个原因是,7、80年代时,一些会写字、爱看字的老人还健在,书法还有相当量的受众,现在不行了表面热闹实际冷清、圈里热闹圈外冷清,人心不古了,所以现在写得再好,糊口可以发财难,陈忠康这样的小青年们生不逢时啊,只能小富即安了。为什么现在书坛这么混乱,帮派、炒做这么严重,说到底,蛋糕小了,分的人多了。所以******是坏事,但客观上却成就了我的大名。
& U5 R( ]/ q1 P5 Z地利、人和说下文再表 & E2 m; {: T  d2 V6 q
4 r: {5 s8 t) j
                                       3
" P( D* L3 t7 s' O1 D     我成功的第二个因素是地利。我在故宫工作。首都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为什么有那么多北漂的人,因为对搞艺术的人来说,北京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协会多,书协总部在北京,展览多,媒体多,交流多,总之机会多,你在北京出名了,全国也就出名了,你在河南出名了,离全国出名还差很远,这一点大家都懂,北京工作是我大的地利;同样在北京,我在故宫,又比其他人多了一个地利因素。在故宫我可以接触常人难见的文物、真迹,这在7、80年代出版印刷不发达时代尤其重要,另一方面,在故宫我能接触很多文化艺术的精英、大腕,谈笑有鸿儒,即能长见识又容易被赏识、重视,外地小县城的行吗,那个年代你写得好,但不一定能来得了北京,来了北京不一定能摸到大腕的门槛,摸到了门槛,也不容易建立感情,建立感情也只是一个几个,能比上我身边大腕如云,高朋满座吗。刚才我说周慧君地利不如我就是这个道理,上海现在厉害,当时不行,现在经济厉害文化也不行,在当时她写得确实很好,现在看也不错,但逢其时不逢其地,天时不如地利,所以她没我名大钱多,但比起其他人她还是好多了。一个女同志,身体不好,没有背景靠两把刷子,取得今天地位,不容易啊。看看现在吧,跟浙江、河南、辽宁等地的书法相比北京的书法差一截,但书家的名声却大很多,收入更多,什么原因?地利呀!
* C4 s2 C0 A5 e% [) j + |8 \4 j- I/ p+ i) p
                                         4 : m5 [0 w/ A# b" N# i
  跟贴的这么少,写起来没劲,哪位能对老刘的观点批判批判,或者对老刘现象研究一下,我会很高兴继续发帖。实际上,从书法专业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刘炳森现象值得充分研究,你看老刘,穷孩子出身,学问不如启功,素养不如沈鹏,除了牌匾字帖没有什么专著和理论,字写得褒少贬多,求字的排成长队,写字的人对他即批评又羡慕,这些表象背后的东西不值得研究吗。研究启功的反倒很多,启功有什么研究的,皇族、文物专家、学问家、学问字、年纪大等等,几句话就明白怎么回事了。估计专家工作室的大腕没人会跟帖,圈里人的游戏规则还没有开放和昌明。向我们这样爱写字,又爱瞎琢磨,还不靠写字吃饭的人,还是可以聊聊的。能这么聊也要感谢互连网,这玩意真好,想说什么、不管说得好坏都可以说;也要感谢书法江湖,不删贴还重视,当然江湖可能还会感谢我这样胡说八道的网虫呢,没好贴以后
# a5 v# s5 s' W" O                                        5 - s6 }9 ]$ `- K' l( l" s
9 {( c/ q0 ]; y3 g  W0 w( v; M
  在说“人和”之前,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就是我为什么反丑书。在我提出反丑书以后,拥护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总体来讲,拥护者多于反对者,这说明我的这项倡导总体上是得人心的。但有一个问题朋友问、丑书的作者们也在问,就是以我的现状,钱也有了,名也有了,社会地位也有了,这种情况下我提出反丑书得罪一大片是不是吃饱了撑的,闲的?我告诉你,问这种话的人跟我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他们不知道到我这种境界的人最关注的是什么。世间纭纭众生所争的无非名利二字,名有了要争利,利有了要争名,古今中外盖莫能外。知道我这些年的一块心病是什么吗?就是我在当代书坛的地位,乃至书法史上的地位始终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你看,有很多人管启功叫大师,有少数人管沈鹏叫大师,但还没有一个人称我为大师,叫的最多的就是著名书法家。我不服,不服,不服。我的字比他们谁的差,“炳森抹砖、启功立竿、李铎乱颠”,大家都有习气,有人骂我的字俗气,不是也有人骂启功为馆阁体的余孽吗,说我的字是印刷体,启功的字不也是一仿就象吗?沈鹏就更不用说了,才气有、素养高就是败笔多,你看历史上叫大师的哪一个有那么多败笔的。为什么他们能当上大师我就不能呢,差哪呢?不就差在他们有一顶书协主席的帽子吗!不介入书协的争斗,没有一批坚定的支持者,靠天天写字卖字,参加参加政协会议是当不上主席当不上大师的,而以刘正成、王镛为首倡导的流行书风正是我借题发挥的绝好靶子。横平竖直都没写好,就当书家就赚钱,哪有这样的好事,不反这个反什么?反他们才能得到天天写颜柳、二王的人的拥护。这个社会,没有恨就没有爱,爱的人比恨的人多比恨的人力量大就是成功,哪个都不得罪的结果就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还当个屁主席、大师。所以反丑书是我迈向书协主席宝座的第一步,是我进入人生颠峰、当代书法进入刘炳森时代的开始。等着瞧吧!不要忘了,我反丑书还是注意团结大多数可以团结的同志的,我为什么反的是‘丑书”而不是“流行书风”更不是“俗书”?“流行书风”面大,恐怕要反到何应辉这些副主席了,反“俗书”反不好就反到自己头上了,一个“丑”字,费了我多少心思啊!为什么和张飙合作?他重现实利益我重长远利益,他有权谋手段我不便过于抛头露面,他愿拉大旗我要急先锋,这叫一拍既合。你们不要生气,只要我们的联手整体而言有利于书法的发展,有利于你们正经写字人的饭碗,你还怨什么?也不要老骂“小飙”外行领导内行,外行领导好内行的例子多了,况且还有我这个内行。同志们,书坛的刘炳森时代就要到来了,你们可要看清形势啊,再称谁为大师时,可要慎重啊
, N$ c& T4 l- ~  W% i
: X8 ?. y6 V7 X: T' B                                         6
* d4 l7 ?! O( Y- I/ n6 z
" h2 o! o: v8 ]( [, }) _" l  [  下面谈一下我的“人和”。对个人来讲,“人和”就是个人的自身条件、个人的努力和奋斗。个人条件来讲,我60年代初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中国画专业,哪个年代象我这样的科班生还是很少的,可以这么讲名校科班学历使我一开始就有了较高的起点。即使到现在,书法家里有真正科班学历的人也是不多的,很多人到高校进进修、读个课程班什么的,还在简历里吹嘘一通,实际上那根本算不上学历,渡渡金而已。我的本科学历可是经过艰苦奋斗得来货真价实的。国画专业学习又使我在艺术观念、笔墨技巧方面比纯写字的具有更高的眼界和宽阔的视野,你看吴昌硕、齐白石、林散之为什么字写得那么好,跟他们会画画有直接的关系。当然工艺美院的实用艺术风气对我书法艺术定向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4 _- s" D1 v, I( y
在故宫,我的工作主要是古代书画的临摹、复制、修复和研究工作,这对于我写书法具有直接的帮助作用,你想,不对这些字画的风格、流派、笔法、墨法、章法、用纸、工具吃准吃透,能复制和修复吗,要吃准吃透不下艰苦的功夫、没有成年累月的积累、不向各方面的专家请教行吗,就下过的苦功来讲,当代书家没有几个能赶上我的。工夫没我下得大,钱没我挣得多,这不是很正常的吗!要知道,那时我是极度贫困艰苦的啊,范曾在给我字帖写的序言中提到“二十年前我初识刘炳森,他躲在一个不避风日的破屋里,一床破被,一方石砚”(据朋友讲,梦中的老刘说到此处哽咽了,旋而目视远方,似有无限的沧桑感慨)。
) O) w& u6 X$ `2 n曾有一位我书法的高仿者对我讲,为了模仿好我的颤笔,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我说这很正常。我研究笔法用的也不止十年呐。不信你比较一下会写颤笔的,何绍基、李瑞清等人,哪个比我颤得精致,哪个比我颤得清爽雅致,用颤笔得古朴得金石气易,得典雅难,我就达到了高难度,可以自负的说,颤笔写到我这里已经到顶了。 3 R4 ]' J8 S+ U1 N
我的隶书结体虽然平正一些,但也是极难达到的。书法这东西,以奇取胜易,以平取胜难,平中能见不平,则大家也。你看我的隶书,平实一路的汉碑,乙瑛也好,史晨也好,甚至古拙一类的张迁也好,你都能看到我取法的影子,但跟哪个都不象,真正做到了混化无迹,团练一气,把我的字同一百个隶书字帖放在一起,懂不懂书法的,也能从中一下挑出刘炳森来,这不是风格吗,这不是本事吗? & C! R7 z0 z  b4 D& j8 w
书法有如美女,需初看好看,细看耐推敲,长期看仍觉得好百看不厌,这才是好字。流行书风的书家们,包括王镛、孙伯翔等人,还有写隶书的张海等,初看有特点,细看有毛病,不精到,第二关都过不去,怎么能称为大家呢?我的字起码能作到初看好看,细看没毛病,无病就是永恒,所以我才是当之无愧的大家。 + a! @" G' U3 K) ~' ^
我的字属工稳平整一路,有人谓之俗,那我问你,沈尹默俗不俗,是不是大家?赵孟服、智永、鲁公、右军都被人骂过俗,是不是大家?你再看看有清以来的隶书书家除了金冬心、伊秉绶等风格强烈的书家以外,有那个不俗?我看邓石如都有些俗。现在你们说好的书家,孙晓云、陈忠康等,就个人面目风格而言,跟我比都差远了,他们还处在临摹阶段。 # V8 h- Q" _; l, P' q
有人说我创新意识不强,你比较一下我的字和我老师何二水的字,是不是不一样?是不是有创新,在哪个没人喊创新的时代,我能创新。现在天天喊创新的人却抄着字帖,或者跟着王镛跑,或者跟着评委跑。如果于右任批评我没创新我服,别人批评我不服。 , K* \! p  G2 g- R# @8 O6 {
就连我的身高相貌,都是我人和的重要因素。你不信,我和石开站在一起,你爱看我还是爱看他?
2 Y6 T* ~8 c/ h2 M( ]
& {) M' t/ P! M% R
/ G8 A# n5 @) f- Y                                       
6 D- i( |* {: {6 w/ V 7 , t" t& m- M' F: {
   老兄,我写梦刘,只是好玩,没有任何背后故事。如果您认为我可能有其它背景和企图,就太误解我了,可能也小看老刘了,如很多人误会,我就不发了。我和朋友因当年对老刘的崇拜,到对书坛今日状况的冷眼旁观,到对老刘近期行动的关注,乃至于对社会各种现象的感悟,觉得将梦上网可能会让很多网友得到消遣和思考。你不觉得老刘现象的背后存在着美与丑、雅与俗、名和利、成功和失败、机遇和努力、艺术和市场、专业与大众、书法现状和发展、书法组织等普遍性问题吗?兄对老刘这么了解,盼兄能梦他一梦,将梦上网,弟和朋友拜读。再补充一句,弟和朋友是书法爱好者,绝对是圈外做壁上观人物,与老刘不认识,人格保证。
( {& P# `* k8 d
' v4 r" L2 a, s, E- H6 D: }                                        8     ! ]$ a; z. b' E, n" {" t
  老刘接着说 9 N8 O* ^8 H9 P* d8 `, Y" q
  现在的书坛正是变革的蓄积期,暗流涌动,山雨欲来。
2 N, i) v+ j! p6 Y  首先,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改革的加快,使得中国书协作为政府管理部门的角色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了,官办机构的固有弊端在书协体现的非常明显,干部任免、经费、官僚影响、政府不恰当干预等等有碍于书法事业发展的因素,已成为书法健康发展的绊脚石。干部政府任命,就会造成有本事的人不能主事,外行领导内行,外行领导内行在多数情况下效果是不好的;经费紧张就必然***,挂名展览筹措经费,挂名的结果必然被人拉大旗做虎皮,也就势必影响书协的威信和权威,权威和威信没了书协也就快没了;书协领导由政府任命,政府的官僚就对书协领导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官僚的不正当要求就得照办;书协作为政府机关,就必然跟风,跟形势,一旦犯了机械教条跟了那些不适合书法发展的风,就势必对书法造成不良影响;只要书协是官办机构,就难免产生F•B。这是当前书坛种种丑恶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你们不要对刘正成下台拍手称快,也不要骂阿飙,你们要看到,他们只是不正常游戏规则主导下的角色而已,哪个书协干部,全国书协地方书协的,不是按着这条规则行事?程度有轻重罢了。而这套规则长期作用的恶果于今变得异常突出、矛盾异常尖锐了。
6 |% |2 Z1 ^& z& j6 [1 Y- F6 |1 E启功说,书协主席的位置是茅坑,我说,以现在的情形不止是茅坑,恐怕是火炉。茅坑只能把屁股弄脏,火炉能把屁股烤熟。如果我当上主席,固然可能举大名、当大师,但也可能身不由己,违心行事,受到千夫唾骂,毁了我一世的英名。你问我能不能一朝权在手,便把坏事行,我告诉你不会,行坏事者多为利,行坏事者必损名,利我有了,我还犯得上干坏事而损害我孜孜以求的大师之名呢?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有损目的的手段是断不能采用的。再说了,我是那样的人吗?
) `8 Q2 V1 N' a6 c  o : S) |/ P/ j" G5 [; _4 r
, ^/ u4 k+ @0 m
                                         9 7 v) E4 V* @# E# O; E4 Y3 V
   8 y3 [. g# m* Y3 L( n* x& ~# w
  老刘说,存在就是有道理的,任何体制机制都有它存在的基础,有他存在的优势和弊端,只不过有的优势大有的弊端大罢了,历史上专制的体制,也曾推动过历史的进步,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不是至今仍有人津津乐道吗?所以机制下人的因素非常重要,不好的机制下,如果以某英雄人物之英明领导也能产生繁荣的局面。当然好的机制能有效的避免坏人乱来。书法热不是持续20多年了吗?不是也有人在抨击现实的同时,对过去某某主席主持下的书坛很是怀恋吗!可机制一直是不变的啊!
# @& V. x/ @; g$ d! p$ h! v你看辽宁、河南,本是落后的省份,经济文化整体上至今仍然落后,比起江浙沪在艺术积淀方面薄弱得多,但他们的书法却不落后。为什么,有聂成文和张海呀,拿辽宁来说,我这个年龄的都知道辽宁有九豌吧,曾经有一段好几豌都对老聂不服气,宣布脱离辽宁书协,但几年后都回到了老聂的帐下,几界临贴班就把书法搞上去了,为什么?老聂干实事,在领导艺术上懂得平衡之术。河南的张海也是,为什么他能当文联主席,他善于团结同志,善于平衡之术,他早期把出国机会都让给了别人,有心胸啊。所以有他俩在,两省的书法总体上长盛不衰。当然在辽在豫也有风言风语。 * V, ]1 v( k, q6 `! C8 z
我最近对书协的问题思考了很多,我得出的重要结论就是平衡之术,机制与人的平衡,人与人的平衡,利益的平衡。平衡处理好了,机制不好也能维持,主席的位置也能做稳,也能留下名声,机制不好,主席的平衡术使用得不好,书协就会垮台,主席就会受到唾骂。鲁迅说过,封建历史上只有坐不稳奴隶的时代和坐稳奴隶的时代,平衡不好,老百姓做不稳奴隶了,就会造反。
2 G# R1 y( w5 ^' |* f+ X分析平衡就要分析需求,书法家们、书法爱好者们对书协的需求,无外出名和学习两件事,有点三脚毛的想出名,出小名的想出大名,当理事,当副主席,没出名的想学习,想参加培训,想遇名师指点。出名无非能参展、获奖,媒体能发作品、文章,办个展有书协、名家捧场,出作品集有名家作序题字,当会员理事副主席要顺当无障碍;学习的无非希望培训有高手指教、认真负责且费用不高,看报纸杂志的希望多一点货真价实的东西。仅此而已。
2 a- k; H/ [3 M$ u3 g想出名的也分三六九等,靠权势夺名,靠关系拉名,靠金钱买名,靠本事争名,具体手段有拉帮结派,排斥异己,新闻炒做,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等等。就目前书坛这个名利场,世间有的争名夺利的手段除肉体消灭之外几乎都用上了,刘正成事件就是极端的例子,当然刘正成也有他的毛病。这些正当不正当的需求,有时候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满足,这个程度的掌握就是平衡。不正当的需求满足多了,就伤了多数正当需求者的心,就可能失去了群众基础,他们就可能脱离书协另谋出名之路,比如到书法江湖办网络展览,或者在江湖上发点文章、发发牢骚。不正当需求不满足,就可能丢官免职。况且现实之中,正当需求与不正当需求是相互交织的,正中有不正,不正中有正,平衡起来难哪!
0 e; q. u3 c" _9 _+ a- M我说书坛,暗流涌动,正处在变革前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十几年来,书协的平衡没有搞好,这还不单指阿飙当政这一段时间,实际上,恐怕从“广西现象”时就开始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哪。 $ O. `$ q6 k2 U
欲知老刘后梦如何,下文细表。 % A5 ?( F* Y$ `: [8 ]
; h* W3 i0 Q+ \! G
                                    10                                         
# M- {9 u4 ]+ k  老刘说,平衡与否的判断尺度为是否“可忍”,无论哪方,无论何派,只要在同一时刻都觉得书协之所为是可忍的,那么书坛就是平衡的,否则就是失衡。刘正成办中青展,尽管较之国展激进些,但大家还是觉得可忍的,到了广西几个不会写字的小青年群体得大奖,就觉得不可忍了,那几个小青年的字,实在是不敢恭维,搞传统的自然看不上,搞现代的也看不上,除了作旧一点可取之外,不伦不类,没什么可取的,还不象邵岩那幅桃花乱落红尘雨,现代就纯现代,自能蒙人。刘正成传统功力那么深,那么见多识广,他能看不出来?看出来还让他们获奖,不是有特殊目的吗?你不能辩解说评委会通过,谁不知道评委会由刘正成一手操纵,他是有否决权的啊。刘正成是有才华的,当代搞书法的比他有才华的不多。但他根基没有打牢就想另立中央,没有忍耐和平衡的工夫,栽的惨呐!你们也不要受了刘正成的蒙蔽,以为在他那就是清水一潭,你看看他吹捧高占祥,也够肉麻的。刘正成的失败在于他没有平衡好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书法爱好者看杂志说他好,外国同行说他好,圈里核心层确没几人说他好,他不是也承认在书协换届选举投票他得票最少吗!到了上有领导层,下有传统派对他都不可忍的程度,他不下台就怪了,只是下台的方式有点太不体面了。但他还是有两下子,死而不僵,还有一些活动和影响。这也就是他,换别人,早销声匿迹了。
# `4 B- j$ v8 O' K% f5 H- {# v最近的书协又有失衡之兆,中国书法换上了周志高,照顾面多了,权贵商人关系老干部的字等多了,学术品位下去了,订阅数下去了;陕西国展又被人抓住了小辫子,国展威信大降,正经投稿者心寒了;书协的商业活动太频繁,权威地位就受影响了;新旧交替,旧派的反扑也太厉害,出了一批敢拉皇下马的记者、评论家,本来与过去做法一样大家习以为常的事经他们一抖搂,就成丑闻热点了;阿飙不会书法却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干得太猛,有点犯众怒了;大气候也变了,事业单位改革如火如荼,书协的皇粮不知能吃几天了;书法网站已成气候,展览出版报刊培训受到巨大冲击,网站上又能只要不反动啥话都能讲,贴幅小字全世界都知道,也许花点小钱搞定一个网站就能出名了,何必背着银子围着书协权贵摇尾巴呢,网络成中心了,书协就成边缘了;省市的各路诸侯也都蓄势观望,面服心不服,一旦时机具备来个揭竿而器起,或者来个强强联合,组成什么华东书法联合会、东北书法联合会,书协恐怕由老子变儿子了;现有书法社团,什么沧浪书社等,一旦有了强人,有了资金,来个旧瓶装新酒,做大做强也是可能的了。 : |; A- T& ?( s9 O: a% B
面对这种危机四伏的局面,我当主席可真实受命于危难之际啊,难哪!你们这帮书法江湖小青年,思想新,脑子好使,给我出出主意吧!(朋友讲,此时梦中的老刘,坐在电脑前,痴情地望着书法江湖网站,露出诚恳的表情) - K- `, ^9 |' F$ T, b
                                      11 9 e+ Y2 @, ?# F. L% L/ ?6 C" J4 J
   书呆子严正声明:
* R7 k; g$ y1 r) _4 g6 e近日呆子收到很多短信,内容不一,但仍有很多网友对呆子的身份和写作背景动机仍表示怀疑,网站斑竹也表示委婉的规劝。 7 I. @, e( d2 X" F
呆子在28楼已经用人格保证呆子是圈外人,对呆子来讲人格保证是一句很重的话,你再不信我还能说什么! $ f6 ^9 {" o: B: L& `2 P0 D0 k
呆子进一步说明,呆子所谓圈外人,是指没有参加过书法活动,也不认识书法官员和书坛大腕的人,呆子的身份比这个严格的范围还小,呆子定居京城,至今不认识京城任何一个用毛笔练字的人!
  N4 X+ L, X6 W/ }8 Y7 {- t呆子在行文时所引用资料,全部从公开出版物或网上获得,仅有一两句是从外地电话中听说的。网友若有心有时间可以在网上看到更多你觉得刺激的消息。社会的道理是相通的,你只要把社会的现象往书坛一移植就能造出书坛的内幕,你信不?有精明的网友说对我的文章,圈里的会认为是圈外人写的,圈外的会认为是圈里人写的。您真比我媳妇还了解我。有人说我在文章里故意制造一些谬论供别人攻击,我只能告诉你,驳倒了就是谬论,驳不倒就是真理。但文章中老刘点到的人,当真了,生气了,说明你境界不高,肚量不大。在书法媒体上比这激烈的多得是。 * _# @0 S. f3 ^5 m
呆子的写作动机,一是觉得好玩,这样的文章除了网络到那里发表去,当然网络也可能明天就把它删了。既然玩,我也就没有庄重的心态,时写时不写,想到哪写到哪,从不修改、雕琢;二是对老刘我确实有一个情结,15年前初学写隶书时对他无比崇拜,对他的字帖临写了一年。从他身上我确实是悟出了一些人生道理;三是胸有不平。写梦刘写着写着就搂不住火了,就想起不平之事了,呆子从中国书法创刊之日就开始订阅,至今一期不少,但从明年起不订了,惨不忍睹了,由杂志想到书坛,越多越不平,不平则鸣吗;四是有网友讲,梦刘一文,少攻击颠覆之意,多警世谏言之心,此为知言;五有网友说我写此文有哗众取宠沽名钓誉之心,以我这样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媒体,写这样的文字,沽哪门着名,钓哪门着誉,真是没脑子,比我还呆。
8 l( S! h2 u9 t/ X/ e+ g) i! q- F据网友讲,此帖90%会被老刘或书协领导看到,我说极好极好!网友问我怕吗,我说你还是没脑子,老刘肯定不会,别人吗,混到那么大干部会象我等睚眦必报吗?   
' }& Y8 w5 Q: A7 |+ Y网友们,不愿跟帖给我发短信吧!点击率不低呀,光看没声不好吧! 8 q9 |: s/ q: f2 n( B, S. ]" Q1 U
8 F: V% H, |5 T5 F1 M
                                      12 0 A% w- Q, o6 V8 r, p5 |0 q, F( v9 v

  B1 P, A. m* L; {7 ~4 q/ K  有两位大人物发短信,鼓励俺再写几段,盛情难却,就再来一段:
9 W- @7 `' O  X& w  q7 h2 @: m- q& x7 U
  老刘说,常有人跟我讲,书坛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机会均等”,说穿了,就是不管贫富、贵贱、亲疏、高低、远近、老幼、男女,只要书法好,就能入选、获奖、出名。这同样是书呆子的想法。我没事时翻书,发现卢梭的成名之作,不是《忏悔录》也不是《社会契约论》,而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为什么卢梭能靠此书书成名?因为他在书中揭示了一个普遍真理,就是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人类为平等奋斗了几千年,能说是已经平等了吗?机会均等观念的提出尽管比平等观有进步,但在人类社会,也没有绝对的机会均等,不均等是常态,均等是相对的。
. k" A$ g6 ]; B, D. t* ~* ]  Y但社会也还是有潜在的相对的公正的,就是你真是人才,真有本事,一般不会埋没,也有千里马死于槽枥之间的事情,但在通讯异常发达的今天,100个人才里被埋没的绝对不会超过10个,这十个被埋没的,恐怕有5个是自身原因,怨不得社会。但也确有一等的人才,居于二、三流的地位,但不可能一等人才没有地位。 # ^0 C8 m# `1 [0 G0 ?: g7 W
书坛也是这样,看看媒体介绍的成百上千的书家,在肉麻的吹捧背后,很多书家就生活工作在穷乡僻壤的小镇或乡村,象那个获奖专业户赵雁君,全国比他外在条件好的书家不知有多少,可他获奖、出名,别人没有,我认识的一些著名书法家的孩子也没有。全国展中象赵那样的人很多,很多,我曾建议张飙,找几个人把赵雁君、李文岗等人的生存状态拍下来,让你们看看他们有多少银子贿赂评委。你再想想,近20年来各样的展览恐怕不下千个了,杂志报纸也有成千上万期了,书法组织也有上百了吧,这种情况下,我就不信你有本事积极参与却不能出名,所有的展览、媒体、组织都是靠拉关系走后门?所以不要发现一点不好现象就小题大做,以为天昏地暗了,还是掂量掂量自己吧。 5 }8 i* y8 |. I
有一流水平的也不要抱怨二等地位,水平和地位是两码事,地位的内涵比水平宽泛得多,除书法水平之外,还有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机遇等多方面因素,从获得地位的角度,这些因素往往比纯粹的写字水平要重要得多,考核干部也只把业务能力作为一项指标。说实在的,你真有一流水平能获得二、三流地位已经不错了,况且你也不一定真有一流的水平。
& m8 [3 b7 @( J  ~7 n不要整天骂老干部的字。他写字没你好是因为他当了干部,没时间跟你们一样天天抱着笔秆子不放。他天天写字没准比你强。他的字比你值钱,是因为在写字方面比你差点,在其他方面本事比你强得多。买字的人也不是光买书法水平的。即使买字的人眼光差,把老干部的字当珠玑,把你的字当粪土,那是买字人的事,与老干部何干,有瞎眼买的就有蒙着卖的,这有什么不合理的。
: W6 X, Z3 e! T所以说书法搞到最后,拼的不是功力而是境界修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会几首诗,会写两副对子不叫有学问,有境界,有修养。连这点事都整不明白,还指望在成千上万的书家中获得地位,可能吗?
- S  F$ o! ]5 ~! t9 D只有象邓石如、林散之那样抛开名利,视名利如粪土的人,才能真正登上艺术的颠峰,不要嫌那样走得慢,那样可能走得更远。你问我是那样的人吗?你真是书呆子,不会有出息。 " Q6 P& j& _1 u% @) q

7 O! i& X) I4 m1 A! a! Z. D4 J                                        13
. u7 F! U/ ]& g. y, c" g/ ]% b) f) a2 |+ W
梦刘贺岁篇 8 x& _8 T/ P0 c6 c* a' M

. N/ y: _7 O9 j0 z4 s' K0 |  老刘说: ; i  h+ I, n/ w8 V' J
  我跟你们江湖小青年想的事不一样,我最近经常想的是书法的宏观问题,想的是书法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你们想的展览哪,获奖哪,我基本不想。在我的地位上,把书法的大问题想明白做好了,是千秋功业名留青史的,等你们老了,感受到我的贡献的时候,你们就会说,多亏老刘了,没有他急流勇进,力挽狂澜,高瞻远瞩,拯救了千疮百孔的书法事业,我们这些写字的,还不去喝西北风啊。那时候你们还会说我的字有匠气吗?到时候,我的字在你们江湖人的心中的分量恐怕比老等的字都重得多,他老人家拯救了一个国家,我却影响了你们的切身利益。 2 o+ D/ A+ `1 q3 ~# K  `
3 L6 |8 {# k7 E/ X/ ~4 [0 c' y, [; H
也只有我这样的人才能真正超脱地考虑这些问题,因为我已经没有了物质欲望的羁绊,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马斯洛讲的追求自我实现的人。 9 H3 X' U9 F3 K6 }2 G% X5 m. w2 |
% b) X$ o0 P* V
我以为书法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两方面,普及和提高上。没有普及就难有提高,提高了能促进普及。先说普及。
' D6 x7 z, O/ f# G" L" b; y' r% I! P; I& k0 q: c6 [9 _
古代人人写毛笔字,不用考虑普及问题。现代连繁体字都没有几个人认识了,毛笔厂都要倒闭了才要考虑普及问题。尽管书法淡出了实用领域,作为大众艺术不断萎缩,没落的趋势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领袖人物的努力还是会延缓书法的衰落的,这是老马说的。有人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需求的改善,精神需求必然增加,书法作为高级精神享受必然会大发展。这是书呆子的想法!精神需求是会增加,但人们都跑到夜总会去了,一定要往书法跑吗?
2 n' n- w2 z/ {$ }6 u8 Q1 H. u9 t# t
书法的普及应是全方位的普及,由于这个工作属于逆时而动,而不是与时俱进,因此必然是艰难的、吃力不一定讨好的、长久的、春风化雨的。在你们江湖青年看不惯的,在书法普及意义上讲却是很有意义的。
2 `0 D1 y# c# b1 ^6 `8 [& G5 l8 H4 l$ m& `9 g
比如老干部字,书呆子们不是不爱看吗,但老干部们却是普及书法的生力军。看看全国的城市大街上,你们国展获奖的小青年的牌匾有多少,老干部的牌匾有多少?你们参加的展览一年没几个,有多少老百姓看美术馆的展览那,但街道橱窗、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展览,成千上万个,每个展览被人看一百眼吧,恐怕几千万眼会有吧。老干部们还奋斗在家庭书法普及的第一线,一个老干部一般能熏陶老伴、子女、儿媳女婿、孙子或孙女、外孙子或外孙女,没准还能影响亲家呢,这个数统计出来,大得惊人,你们江湖小青年比得了吗?老干部的字能顺利的进报纸杂志、电视台,这些传媒对书法普及多有用啊,你们小青年恐怕只能把字上上江湖网吧,象书呆子那样的不会网上传照片,还得交学费学习电脑知识,等江湖向你们不收江湖元收人民币了,网也不容易上了。有了爱书法的老干部,搞书法活动就便于疏通各方面关系,就能办得红火热闹,你们江湖小青年恐怕衙门口都摸不到呢! . l% m+ G$ Y; P# n8 h& \! I

% q) Q/ \4 I7 l  B1 E% P' F- \所以,不要看到在《中国书法》上多登几个老干部字,就象天要塌了似的。我们从书法发展的大局考虑,不是老干部的字多了,而是少了,多多益善!你们也不要嫌老干部的字不好,多几个写字不好的老干部,你们可能多收几个学生。老干部把字写好了,写到舒同水平,恐怕还要抢了你们的饭碗了!你们和老干部,各有各的天地,各有各的作用,手心和手背,哪个我们书协领导都舍不得呀!
) y1 }: e) W3 @
% H6 q, v/ B) i% t在此辞旧迎新之际,仅以此文献给为当代书法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但饱受书法小青年冷嘲热讽的老干部们,您们辛苦了!
0 e" ?- k9 ^9 P9 z5 M. {9 w' H( I, D祝您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书法进步,为神圣的书法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1 S" `6 @+ m, d2 y原老刘、各级书协领导、书法小青年们,给你们更多的理解和机会,老干部和小青年共同团结协作,使书法事业在2005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 ]* [& u) h0 ?0 I6 g; g
老干部们,当您们的在书坛中的地位更加提高之时,不要忘了在媒体上公开为您们正名呐喊的第一人:    天生书呆子 ) B$ K  R9 a/ V  E/ h: z4 \

- J- B3 ?& }, L' t4 Z# J& B                                          14 ; F( I2 O/ Q' c/ f
8 P# |1 \# [2 |2 V
老刘谈炒做 , u! ]8 ]2 E, ^$ M3 [/ Q

" o# K" r7 }/ h( h' @! f  }/ f7 \ 我说了,书法普及是事关书法未来发展大局的重要方面,从宏观考虑,大局考虑,你们小青年看不惯的书法现象,对书法普及确是大有益处的,老干部字是,炒做也是。
9 k2 ?( N$ n8 Q- V 现在,在商业界、艺术界甚至政界,炒做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我们整天生活在炒做之中,有些炒做你能感受到,有些你根本感受不到。炒做研究已经放到了学者的案头,炒做教材已经摆上了大学生的床头,甚至已经成为一门与广告学相类似的社会科学“大众传播学”。在文艺界,如果还有哪位大腕小腕不懂炒做,恐怕有点搞笑了。
& H; y9 }* G* d; s. F+ R6 i 书法的炒做虽然一般是个体现象,但汇合起来却有重要群体效应,书法普及的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家们在为个人出名进行你刚散吧我登场、令人头晕目眩、眼花缭乱的炒做的同时,无意间却在用绞尽脑汁的谋划、大把的金钱、甜美的奉承和媚笑、联合着多种媒体和资源进行着书法普及的大业。炒做为了出名,出名是让更多人知道,更多人知道了书法家,也就知道了这个艺术门类书法。有比这更主动、更民间、更有效的普及方式吗?如果全国一年有1000个书家,分布在全国各地、用不同的方式炒做,书法大普及的黄金时代就要到来了。
" N$ E6 Q# e: _书法家在今天要想出名,必须依靠炒做。古代的书法对于书家而言是业余的消遣、调剂和寄托,书家一般不需润笔费来谋生。官当大了、学问做大了字要写好就能成名成家。官当不大、文章写不好字写得好,周围没他写得好的人也能佩服他认可他,写个对子立个碑也要求他,没大名也有小名,赚不了大钱也能收点小费。现在不同了,附庸风雅花钱在墙上挂条幅的有几个?除了这个书法对普通老百姓来讲有什么用?到坟地看看,有几块碑是由书法家写的?平民书法家天天写字,他周围的平民却没人买字,画商、老板、官员买字又不是为了看字,买的是名声,为的是赚钱或摆谱,你没名声他们也不一定知道你。而写字的人一般不会别的事,就想靠写字赚钱糊口。因此对于无名书者来说,这种小范围供需的严重不平衡,必须扩大需求才能打破。扩大需求的办法一是刺激原范围的市场购买力,二是扩大市场范围,而炒做是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最有效的手段。炒做出名了,不想买的想买了,想买不知道的知道了。所以世间万物只要跟银子挂钩,经济学就能发挥作用。靠炒做成名的人字写的可能没你好,但经济学肯定比你学得好。 ' e3 q7 w. w: I
如果你写的比王羲之好却自命清高不炒做,没人知道你价值连城的书法,对当代对后代喜好书法的人不都是损失吗!就象爱因斯坦如果把他的相对论尘封在柜子里,对人类是多大的损失呀。 , U' E8 T5 `: E/ ?
在当代,对绝大多数书家来说,象我、范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成名机遇一去不复返了,想被动地等着被人赏识、发现,你就是坐在树下等者撞死兔子的傻老头。
* y# Q. q* R4 W 现在,书法家炒做还是你们看不惯的现象,你还觉得怀才不遇不公平,等大家都炒做的时候,炒做就不是丑恶现象而是竞争客观规律了。 0 ^7 r5 H/ W( u0 k$ l  O* g7 _* }
趁很多人还傻呵呵的光研墨不想别的事的时候,现在行动,即使你掘不到第一桶金,还来得及掘第一桶铜,不要等到废铁都不好拣的时候,那时你等着喝西北风吧。 & d; T! l" n8 ?6 g
作为宽厚长者,我要善意提醒你一句,炒做是成名的捷径,却不是唯一因素,水平也很重要啊!
4 R3 x: F- Q/ G  @# M, N* u& C 你问我怎样炒做,这不是问凶手怎样杀人吗?翻翻书法报刊,当你象狂人日记那样,在字里行间看到两个字鲜红的大字“炒做”,你就得道了。 & }& K3 l& \9 ~5 ?( D- o# O: N

; `4 Q1 \1 w% H                                        15 & q  D: C' L7 X0 M" j2 o
* Z  j& \5 w+ A0 [3 g2 B3 h
历史是个婊子 " ]% r2 T2 Z& [% f
老刘说,不屑于炒做的人,自命不凡的人,往往口口声声“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当代除了一些偏执狂、幻想家,也确有一些有雄心抱负的书家,他们把眼光投向历史,想与古人比肩、争道,他们想在百年后在历史上留下好书数行,他们当然是可敬的。但是我用如炬的目光,洞察千年的书法史,我发现历史并不是想象得那样公正,历史并不总是吹尽狂沙始到金,历史有时就是个婊子,谁有权有钱有名谁就能弄一下。 : y3 q: G2 v5 i' E( T+ ?8 O4 S& i
帝王的好恶,惠及了王羲之、赵孟福、董其昌;忠臣烈士的美名,成就了颜真卿、倪元璐;千秋文采风流,玉成了苏东坡;“五斗小米”,帮助郑板桥名流书史;乱臣贼子的骂名,使蔡京、张瑞图、王铎、郑孝胥们毁誉参半;尊碑抑帖,又将千百名帖打如冷宫,把残碑断截推到了前台,你说历史是按书法水平的高低排定书法家的座次的吗?历史是不是充满了滑稽和变数?历史有谱吗?
: V) d& T, R; @. V& B4 V. | 再看书法文献上记载的多少书家,现在已经片字不存了;又有多少我们奉若神明的石刻碑碣,也不知谁写的了。张迁石门,猛龙黑女,面对这些公认的好碑,对他们主人我们只能做无奈的遐想和感慨了。
  ~0 n' B, O1 @  n 焚书坑儒,火烧阿房,群雄逐鹿,兵荒马乱,自然灾害,文字狱,八国联军,文化革命-------多少价值连城的书法作品化为灰烬了。 8 X' e2 C1 P! D' D# F" g
历史上有多少烈士就有多少叛徒,有多少流传的,就有多少淹没的,聪明得福人间少,侥幸成名史上多。把希望寄托在历史上,希望历史能给你你认为应当拥有的名誉和地位,只能是你的一相情愿,是虚幻的光环,是画饼充饥,是痴人说梦。
4 v' O# a2 ]& w' a8 a 反过来,与今人争短长,与时代共沉浮,倒是书家最现实可靠的选择。当代出名了,留下在当代被人珍藏而不是当作废纸的大量作品,既有了现实的金钱、潇洒和满足,也具有了流传青史的较大的机率。在鱼龙混杂的当代要是出不了名,要想成为历史的遗珠,基本不大可能。
: R; {/ b% x- q 当代,谁敢说他青史留名的可能性比我大呢?
( H# s( D6 w( W9 e2 i2 i0 P0 o9 h* I3 i! a! T% `% d& J
                                          16 ( Z' S" R: T; I( _8 Q1 p0 H
+ C4 c% `. o) Y7 V& x6 ^
行为和动机 " A  g1 v9 q) u

% i: J' }3 f' o4 C5 o: o老刘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查则无徒,世上很多事是不能深究的。比如富人捐赠,称沽名钓誉者有之,称捞取政治资本者有之,称广告炒做者有之,称原罪着有之,总之都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3 ]' J0 X: R6 I
于是乐善好施的富人们也乖巧了,在行善之前先要盘算一番,看看会不会由于露富而引来绑票,会不会由于出头引起同类的讽刺,会不会捐出一笔引来百笔,会不会前门捐钱后门引来讨债鬼。
& i) q. o' O' G8 M2 M! {) L, n 我捐钱建立何二水奖学金,也被有些心怀叵测的人讽刺挖苦,做坏事担心犯法,怎么做好事也这么累。你们想想,我的钱不少,不是偷来的抢来的吧,用原罪吗?我已经是全国政协常委了,我还要捞什么政治资本?我这么大名声还有没有必要通过这种形式炒做?就算是我图名这又有什么不好?我除了反了几天丑书得罪几个人以外,我的名声哪点不好,你们能说出来一件吗? 7 f: b  i# U" S
我以二水老师名义,建立奖学金,表示我尊师守道,有良心不忘本。如果我有不良动机就用刘炳森名义好了,何必赔上九泉之下的他老人家? . i6 W+ {" j6 [
启功捐钱以老师陈垣名义建立奖学金好评如潮,我跟他干一样的事咋就受到怀疑和挖苦?还有公道吗? # K7 v0 F& X$ m# @
个别人不怀好心眼,你们小青年可别跟着瞎起哄,要动动脑子。我常说,年轻人要多读点书,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这点事都整不明白,能成名成家吗? $ y- x5 K. h' B% |
在法律上,一个人犯罪了,主要靠他的行为定罪,犯罪动机和目的只是量刑的酌定情节,是不大做数的。看很多事情也是这样,只要行为和结果是对社会有利的,就是好事,背后的动机说的清吗?
3 {1 m. f( Z8 [. l! D' d0 d, {  i 古话说,观孝莫观行,观淫莫观心。
+ x. O+ n9 w5 K 古诗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 `% v$ r; c, H% [/ s 这都是为人处世的至理,你们学学吧! 8 K4 W7 z& R/ Y& Z! Y' X6 V% s

7 ]  Q- a+ v8 a' j7 n) t" S6 g4 m9 u                                        17 ; V: l0 f- Q5 Q4 `  L  Q( e
计划之一:收费   w6 q2 X/ y" {9 |* @' |

1 N3 ?6 O8 n+ B6 o0 { 老刘说,困扰书协的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经费问题,这么大一个全国性的机构,要养活那么多人,办那么多事,哪个不要钱,靠文联的拨款肯定是杯水车薪不够用的,而且这个行政拨款能维持几天还是问题,与商业挂钩、办商业展览、搞商业活动,又影响书协的权威,又容易滋生F•B,上层对此不满意,你们这些小青年对此也骂骂咧咧。 & `! Z" `# b8 {! m% U" l' {2 S, M
永远地根本地解决经费问题的办法就是向书协会员收费。协会是会员的协会,作为会员你要是觉得参加这个协会,捞个全国会员的身份对你有好处,你就应当交费,这个身份给你带来的好处大,你就应当多交费,这个身份对你没好处你肯定退会,大家都退会书协就完蛋。
3 V- k/ b5 J! J6 y* J! { 国外国内的协会社团,除了基金赞助、社会赞助、股东出钱以外,多数都是由会员交费维持运转,书协不能由股东出钱,如果出钱的股东操纵书协,恐怕书协就得把“中国”二字抹去了,基金赞助、社会赞助,凡赞助都有救济的性质,书协还没惨到接受救济的地步,况且赞助人是不是都有好心眼还是问题。因此,最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会员交费。
3 I) R7 @, s6 F; Q2 h 交多少费?以平均每人每年2000元为基数,在此基础上,参加书协年头多的要多交费,因为年头多靠书协名头赚钱也多,当然要多收;在书协职务高的要多收,委员、理事、常务理事、副主席、主席要递增,翻番地增,原因也是一样,职务高赚钱多,我要交多少?告诉你吧,我准备每年交100万;对美女书家要多收,因为他们即使不是书家,是美女也不愁没人掏钱;对老少边穷地区的会员要减收,视不同情况打5-8折;京沪等发达地区的会员要加倍收;对在海外的会员要用美元收;书协非常重视书法网络的发展,凡积极参加书法江湖活动的会员,凭牛子、山居、霹雳等人开具的证明,在未来五年内免收。 4 \# |7 t1 ^. Z6 p/ V
这么收下来,书协每年收入个2、3千万不成问题,经费解决了,书协今后不参加任何商业活动。 , I3 J% o% p( g
以后办展览不要别人承办、赞助,不挂蛙哈哈杯什么的名称;中国书法发文章登作品完全看水平,不收版面费赞助费,当然广告费还是要收的;以后书协对会员实行轮流轮训,不收培训费,只象征性的收点伙食费、住宿费。 ( F- {( y3 ]+ U% @. g5 u- c0 B
小青年们,这么搞行吗?
( F: x/ ^0 |7 o+ w' d
. \' n& B' M; t& {/ {/ n8 O9 C5 F老刘仙去了
$ v; m) W& `3 R借老刘之口剖析当代书坛现象也应该打住了
$ `' @! l" j+ L% r3 D  _未竟的话题只好另开专题了
' d$ y. w# p# I( ~9 D! I不过不会再有梦了
2 M" w# J* N( y尽管我还经常做梦 ; w' M6 G) k+ B, L/ q3 C: P2 c

: r+ @7 Z2 w+ h
8 @( d+ A- D3 h' p  {- t( G呆子最后预言:
# l/ ?% o+ t, U3 i: \# w( ?  O( H8 s4 E. k
尽管在这个专题里对老刘的预测和期待因他的仙去而不可能实现 0 D! l3 B* M! y
但呆子谈到的当代书坛的种种问题并没有解决
6 q' u- `& c( W* s有些问题和矛盾甚至会因老刘的过世而变得尖锐而突出
2 F: R# O/ Z3 G2 j- z- t9 |& v
因此未来的五年 1 j$ S1 v/ Q: `5 n& g
将是当代书法史最重要的五年
+ m2 o8 C# C9 [  j+ Z1 p. E0 N将是书坛发生巨大变革的五年
4 z9 o) M5 w% w4 \, U# \2 L将是决定书法未来命运的五年
  z5 h" I! ?) Z: r  ]- ]; K将是书法入天堂还是下地狱的五年 3 b2 l8 j7 M" E  O

8 L: E, I! K+ w& p% O2 L从目前的情境看
* j$ b- n6 _' O7 O我还看不到任何乐观的迹象
! C9 p) n! Q; j9 q
* r9 ^. i, \: n; S: p刘正成事件、左锦朝的猝死、刘炳森的病逝 6 B% ^2 C# q  O! c5 K3 E3 P
都是当代书坛最重要的事件 * K4 @. p2 j2 _2 S( Q% H+ a8 _
冥冥之中似乎预示着要有什么事情发生 # F, c: n% `( _  Y1 Z* V8 x5 z
愿天佑书坛 2 f. W8 }% A! e) f* }( ^1 d
愿同道们悉心呵护书坛 6 f3 V( X& G* j& N
2 ?5 b& R& _, H* m
人们 " j; f0 d2 R" b# q
我是爱你们的 7 o7 w3 }6 d+ S, `8 ], _; r
你们可要警惕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4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评论是心平气和的,
' r( o* ^* E7 J) T- {: Y2 `是相对比较客观公正的.
/ c4 z& B) n. e2 P. B" G- x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6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后强调一点,就是应不应该对他进行死后评价,这是一个特别浅显的问题,对毛泽东我党在他逝世后都能进行三七开的评价,刘炳森为什么不能评价?"
7 p9 v5 q6 J& U2 x( M6 f- o- N' @/ s8 J3 I9 m0 U. K: I
楼主这话怎么理解?; d' y4 N+ m# c0 [5 @* l6 `% x
既然是这么说.+ W6 D2 t0 `' O" w' c
那么曹氏对刘氏的评价是大可接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8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生书呆子 于 2006-6-25 14:53 发表# O( s7 k) @0 A- x# m

! E- B  b5 j0 q7 X% K林兄,是我自己写的,我还没有堕落到请别人代笔的程度。( w* L8 I; _$ K6 M" w0 j
世俗的观点,就是两个字,官和钱,官当多大,钱挣多少。在这方面,你能举出第二个书法家赶上刘吗?
6 G. a: R$ g% ]
明白了!你可能是想把话说得更宽一些更厚一点。
+ P" U& h4 T3 A1 b+ y1 l* ~5 x# M9 v: _  e
我最近想到公众人物这个概念。2 z! ~( k2 q0 D' e& M
6 _! h5 e$ w( E0 t0 f, B
查了一些资料,似乎得出:
) t' D9 L4 R$ p; n; {1 ^; ^' z% L% l8 o) P3 C
一、公众人物是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概念。在民法上,其有一定的确认的必要性。基本上,公众人物是社会学或者新闻学中比较明确的概念。7 i. h+ p2 ^6 q# T1 b- T( O
2 Z6 _* p+ L; v% ]
二、公众人物是指领导人、艺术家、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社会活动家等。- m  w0 _$ C/ {% _4 W( Z1 T

) `- p! I: d- O& X5 X% F三、“公众人物从社会的关注中得到了许多好处”,其“举止就已经不是个人行为”,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较多的监督。
+ S$ ?+ k- w. R3 {" ?6 t$ G' V. e* G$ |5 f& b) j" {

/ A; E. V/ h: ]; A! a) \5 r" F2 g7 K$ \6 m4 E3 `3 i7 {, E
公众人物(Pubilc Figure)一词来源于一起在美国新闻史上里程碑性的案例---1964年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法官威廉·布伦南认为沙利文作为警长,社会地位特殊,媒体对其进行批评不构成诽谤,从而树立了"确有恶意"原则。为了把这样一类人归集起来,最早有人称他们为"公众官员",但"官员"一词的涵盖面似乎又不够宽,于是又找到"公众人物"这个词。现在新闻学上,公众人物是指公众非常感兴趣或熟悉的人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里的名人。——摘自新华网。
$ y$ w  X; z+ C5 B8 C2 S) z4 {
" ^' X' [: s5 D8 q# v) I* K关于公众人物该如何面对媒体的监督权现在一般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公众人物是一个自然人,应该享有全部的民事权利。另外一种得到更多认同的观点是,名人无隐私,因为公众人物从社会的关注中得到了许多好处,当他们作为社会的一种形象性代表出现时,他的举止就已经不是个人行为,他的每一言行都可能对社会造成这样那样的影响,对他无所不在的监督是保证社会公益的需要。
& C) Z) u% e$ A( ]; I/ R# J
: S$ A; h" c" h$ R- K5 f. G我们在起草《民法典草案专家建议稿》的时候,写了一条关于公众人物的条文,这就是人格权法编第五十五条:"为社会公共利益进行舆论监督,可以披露社会公众人物的有关隐私。""被监督人不得就此主张侵害隐私权。"这个建议稿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民商法前沿》上。在此之前,曾经还有一个更为详细的条文草案,详细地说明了公众人物的界定,就是"领导人、艺术家、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社会活动家等"。当然,说的这些都是专家的意见,并不是法律的规定,而且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民法草案中,也并没有规定这一内容。——杨立新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